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4130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docx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

 

 

关于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的调查报告

 

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班级:

交通工程1121班

学号:

110242124

姓名:

杨凯

 

关于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的调查报告

参加人:

邯郸市肥乡县吴堡村村民

主题:

农民食品安全现状及防范机制

时间:

2012.1.10—2012.02.10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固然和问题食品生产商缺乏社会公德、唯利是图密切相关,但是农民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经历了如此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之后,乡镇机构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农民的安全意识,农民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没有,现在农村的食品安全意识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助认真严谨的社会调查来深入了解农村中食品安全现状,通过一系列问题来研究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关于食物,中国人有着惨痛的族群记忆,吃过观音土、养过小球藻、掰指头数过粮票和肉票。

这些匮乏造成的记忆,已随着时间慢慢淡去。

然而近年来,中国人再一次被“吃”困扰,毒奶粉、毒馒头、地沟油和瘦肉精充斥于饭桌。

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为什么中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摆脱匮乏,又经过了20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反而迎头撞上有毒和伪劣?

众所周知,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以及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尤其是广大农村消费者。

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正是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由此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以前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生产者道德缺失、监

管机制的不完善,却很少对于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做针对性的研究,本次寒假实践我们将着重调查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下农村的食品安全现状、乡镇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情况和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为了解社港城镇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深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下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现状,我们制定了科学而周密的研究计划并决定采用量化研究,同时质化研究并举的研究策略。

二、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之问卷分析

(一)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15岁以上、50以下的城镇居民600名就食品安全知、信、行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600份,过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有效回收率79.7%

(二)调查方式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无记名现状调查,由调研团队调查员面对面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回收,不配合者不予调查。

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知识、有关事件的了解、态度、行为及建议等。

正式调差前,对上述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易产生歧义的个别条目做了修改。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239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12例。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83例,初中115例,高中、职高、中专8例,大专、专科及以上23例,年龄15—50岁。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239例中,知道国家颁布《食品安全法》的占65%,知道绿色食品标志的占35%,认为染色馒头及瘦肉精等对人体有害的占34%,认为地沟油在经过回收,净化以后不可以安全食用的占64%,认为纯天然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食品的占56%。

不同文化程度之间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一单位:

百分比(%)

文化程度

《食品安全法》

绿色食品标志

染色馒头等的危害

地沟油不安全

纯天然食品不一定安全

小学及以下

43.2

38.7

61.3

67.9

39.7

初中

69.4

52.6

85.6

87.4

59.4

高中、职高、中专

72.5

60.8

88.4

89.5

61.2

大专、专科及以上

76.5

65.2

93.4

95.6

59.7

3、食品安全认知态度

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满意的占18.8%,认为一般的占65.6%,不满意的占15.6%;对于政府卫生部门食品卫生监管工作认为很好的占34%,认为好的占12%,认为一般的占45%,认为不到位的占24%,不清楚的占5%;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占98%,其中,24%的人觉得迫切需要,67%的人觉得需要;有26%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使整个民族体质的关系是密切的。

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有50%的人觉得问题太多,使人失望;50%的人觉得有问题但可以解决;有1.6%的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有87%的人认为实施《食品安全法》对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重要的作用;有9%的人表示愿意接受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人们担心蔬菜中农药残留占68%,担心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占83%,担心造假食品占78%,担心注水或病死牲畜肉占55%。

(四)食品安全行为方式

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是超市和农贸市场,本调查的239例中占90%。

在购买食品时遇到超保质期或包装袋破损食品,有16%的人会向消费者协会或向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48%的人会与经营者交涉要求调换,有36%的人会自认倒霉,不去追究。

可见大部分人认为不合格食品的主要责任在于销售者,但处理的态度比较宽容。

向有关部门投诉的人中,有28%的人认为投诉得到解决,有26%的人对投诉解决感到满意;不向有关部门投诉中看,有44%的人不知道如何投诉,有22%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有24%的人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有10%的人自认倒霉。

(五)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络和报刊,在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中,政府宣传占9.4%,电视广播占90.6%,网络占25%,报刊杂志占25%。

三、农民食品安全意识之状况分析

1、农民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政府卫生部门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有关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问卷问题中,对于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满意的占18.8%,认为一般的占65.6%,不满意的占15.6%,满意度仅为18.8%,可见农民对于所在地的食品安全状况比较担忧;在另外一个对于政府卫生部门监管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认为很好的占34%,认为好的占12%,认为一般的占45%,认为不到位的占24%,不清楚的占5%,满意度也仅为46%,不足一半,政府卫生部门的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文化程度对于食品安全认知度影响大,受教育程度越高,食品安全问题认知度越高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239例,其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43例,初中,115例,高中、职高、中专8例,大专、专科及以上23例。

在对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认知度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于《食品安全法》、染色馒头及瘦肉精的危害、绿色食品标志、地沟油和纯天然食品的知晓度随着他们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文化程度的高低大致与食品安全问题认知度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其中,受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影响,对于《食品安全法》的知晓度,小学为43.2%,大专、专科及以上为76.5%,上升了33个百分点;此外,对于绿色食品标志、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大专、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的认知度也比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者高出近30个百分点,只有在对于纯天然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上,各个文化程度的人之间的知晓度差别略微小一些,大致为20%。

可见教育对于提升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文化程度越高,食品安全意识越强烈。

3、困扰农民的食品安全问题多样,蔬菜中农药残留、违规使用添加剂、造假食品、注水或病死牲畜肉是四大困扰农民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于“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

人们担心蔬菜中农药残留占68%,担心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占83%,担心造假食品占78%,担心注水或病死牲畜肉占55%,这四种常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受到了农民的强烈关注。

其中,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瘦肉精、苏丹红等非法添加剂的案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农民对于违规使用添加剂异常担心。

其次,由于农村中食品卫生环境较差,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农民对于造假食品也表示出较大的担心;此外,农民对于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物和注水或病死牲畜这两大食品安全问题也较为担心,两个问题的比重也到达到了55%以上。

4、大部分农民认为有必要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并将对有关部门执行食品安全政策、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支持;

在对于农民对于接受食品安全教育意愿的问卷跳出中,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占98%,其中,24%的人觉得迫切需要,67%的人觉得需要;有26%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使整个民族体质的关系是密切的。

这反应出农民对于农村中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担忧和自身食品安全知识的不确信,期望能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来提高抵御食品安全风险。

以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使整个民族体质的关系是密切,这说明农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

5、农民的维权意识不够强烈,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

农民维权意识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有密切联系,农民的维权意识强烈,将有助于对经营者形成威慑力,客观上有助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缓解,相反则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在对于农民维权意识的调查中,当被问之“在购买食品时遇到超保质期或包装袋破损食品将如何应对”时,有16%的人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向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48%的人选择与经营者交涉要求调换,有36%的人会自认倒霉,不去追究。

可见大部分人认为不合格食品的主要责任在于销售者,但处理的态度比较宽容。

同时,36%的人选择自认倒霉,不去追究反应出农民的维权意识不够强烈,当遇到侵权行为时选择妥协退让。

不向有关部门投诉中看,有44%的人不知道如何投诉,有22%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有24%的人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有10%的人自认倒霉。

44%不知道如何投诉的百分比说明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6、政府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力度需加强,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单一

农村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重灾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食品安全知识较为欠缺,缺乏对于食品安全与否的判断能力,这往往让黑商贩有机可乘,他们正是利用了农民的食品安全知识欠缺这一点胡作非为。

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络、报刊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在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中,政府宣传占9.4%,电视广播占90.6%,网络和报刊杂志各占25%。

其中,政府宣传所占的比重不到10%说明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农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农民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武装自己。

人们大都是同时传统的电视广播了解到一些食品安全知识,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了解到食品安全知识的农民占的比重不大,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四、农民食品安全现状之原因分析

经由以上的结论和数据,我们可以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下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仅仅关注表面的现象时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还需要深入事情的肌理,找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动因。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不让人满意,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时什么?

结合相关的调研结果,我们做出了如下的总结归纳: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之原因分析

1、有关部门卫生监管工作不到位

我国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70%。

农民时食品消费的最大全体。

然而在制度设计上,我过长期的“先城市,后农村”的思维模式,致使在农村市场食品监管上显得很薄弱。

尤其时在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小商贩、小作坊加工的熟食金额小门市店出售的制成品,其卫生和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

同时,由于农村卫生条件差,农民缺乏基本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而且食品及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缺乏卫生安全意识加之农村市场监管薄弱,农村地域辽阔,局部监管盲点较多,造成农村的食品安全形式严峻,问题严重。

近年来食品中毒多发生在农村,而且以家庭内引起的食品中毒居多,但日前许多地方并没有制定农村食品卫生监管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完善的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现有的卫生执法队伍和力量有难以覆盖到地域辽阔的广大农村,执法监管体系也不完善。

2、企业的责任心不强

企业应该是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顾客的,只有这样才能长时间立足于社会之上。

而目前一些企业只想着黑心赚钱,丝毫没有企业道德,将不合格的产品放到市场之上获得最大的利润。

而且很多企业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更是目无法律,将提高营业额为目标,这对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

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质量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任何时候不能拿企业的信誉赌博。

3、农民自身食品安全知识缺乏

在农村,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农民在生活中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并不太注重食品卫生问题,加上自身食品安全知识的缺乏,对于农村卫生状况较差的农贸市场等并不会介意。

长期以往,农村中的很多农贸市场等场所的食品卫生状况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不断蔓延,造成农村整体食品卫生状况的恶化。

(二)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现状之原因分析

内因:

1、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加强,但在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上农村中传统的生活饮食观念的影响,农民在生活中很容易忽略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的信息没有城市般完善,农民主要接触外部世界信息的主要媒介是电视广播,传播媒介的缺乏造成农民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的机会不多。

有些村民更是因为农村中常说的那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认为没有必要接受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

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是造成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2、农民消费观念落后

传统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观念一直影响着农民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农民在生活中不关心食品卫生问题,导致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农村中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的情况下,农民错误的消费观念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缓解。

外因:

1、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在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中,政府宣传只占9.4%的比例,可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农民缺乏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

在农村,农民主要的信息源是电视广播,有条件接触到网络、报刊杂志的农民并不多,而电视广播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比较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而作为服务部门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方面也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农民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平时电视广播节目。

单一的渠道使农民很难进一步获取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五、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的策略分析

在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下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相应的梳理之后,我们最终要落实到对其的策略分析。

因为这不仅时我们开展这次社会调查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人们真正关心的现实性问题。

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予以更多的重视。

为此,我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农民自己、媒体这三大社会力量都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得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得以缓解。

(一)政府有关部门:

加强食品监管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地施行,真正形成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

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覆盖和经常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

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施动态监管。

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使用危害,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法律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

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小卖部、小餐饮业主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守法经营意识,重视质量,守法经营,使产品质量得到社会上认可,消费者满意。

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二)农民自身:

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食品安全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例是由于消费者自身不注重食品安全卫士,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比如在农村中经常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

除了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打击力度以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农民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

而加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不仅要依靠政府部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更需要农民为了自身的身体健康主动的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三)媒体: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报道能唤起大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并能间接的引导大众的食品消费行为。

此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能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好各种职责,做好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监督食品生产企业等工作,其报道更是对黑心企业与商家的巨大威慑。

因此,媒体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无疑能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武器。

在农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中,政府电视广播占到了90.6%的比重,电视广播作为农村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其播出的内容能得到农民的深度关注,鉴于此,媒体更多的播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节目,无疑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总而言之,在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下,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

但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和宣传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无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由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除了靠农民自身的正视和努力外,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媒体的齐心协力。

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一定能得到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