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51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docx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小白河

***市黄河龙城C-12-02#地块项目

G1#楼、G2#楼、G3#楼、G4#楼、G5#楼

工程测量放线

 

编制:

____

审核:

____

编制单位:

贵州盛世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二零一七四年九月二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施工前准备2

四、主要施工方法4

五、质量保证措10

六、测量管理措施12

七、测量仪器使用、保管和维护1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市利嘉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市黄河龙城C-12-02#地块项目,G1#楼、G2#楼、G3#楼、G4#楼、G5#楼沿锦绣路西侧南北一字排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结构总高度99.750m,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设置在基顶~三层范围内,约束边缘构件设置在基顶~四层范围内。

商店部分地上一层,框架结构,结构总高度6.05米.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建筑类别:

3类

建筑耐火等级:

一级抗震设防烈度:

8度

框架抗震等级(商店):

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

一级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功能性质:

住宅

现场自然条件:

该工程施工场地供电、供水方便,施工通道通畅。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4、***市黄河龙城C-12-02#地块项目,G1#楼、G2#楼、G3#楼、G4#楼、G5#楼施工图纸

5、***市黄河龙城C-12-02#地块项目,G1#楼、G2#楼、G3#楼、G4#楼、G5#楼施工组织设计

6、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定位及工程水准测量成果(见附页)

7、公司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三、施工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

本工程设测量人员3名负责本工程与测量有关的工作和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2、技术准备:

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勘测、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资料。

包括:

1、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

2、工程勘察报告;

3、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的变更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

5、施工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成果图。

6、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

7、根据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各部位的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主要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

3、检测仪器、鉴定钢卷尺

为了保证测设精度,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必须由专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投入使用。

施工中注意钢卷尺的维护保养,每使用后要用棉纱上黄油,在运输和存放中均不得挤压,防止钢尺变形,影响测设精度。

4、投入测量器具的计划表

测量设备计划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进场时间

全站仪

KTS-400

1台

现场已配备

经纬仪

苏一光

1台

已配备

激光铅垂仪

博飞

1台

已配备

水准仪

博飞

1台

已配备

塔尺

5m

2把

已配备

盒墨线

已配备

钢卷尺

50m/5m

2把/10把

已配备

坠锤

2个

已配备

1.1.2施工程序

公司技术质量部派测量工程师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红线桩、水准点的交接工作,并将结果交于项目测量员。

对建设单位交桩点进行复测,确定无误后引测出平面控制网,并报公司技术质量部派测量工程师验收。

根据土方开挖方案确定基坑开挖线,报公司技术质量部复测,复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开挖。

四、主要施工方法

4.1、平面控制网测设

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测绘院或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对规划给的高程位置图和引测到现场的平面布置点位验收无误后接桩,然后根据定位依据桩用直角坐标法控制桩点,做好以后将控制桩四周砌砖浇筑混凝土,采用全站仪进行复测,并根据定位依据点单项工程引测3个测量控制点,要求埋深固定、视线好,用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标记。

再用脚手架防护好,并做好警示标记以防破坏。

4.2、场地标高引测:

根据测绘院或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向现场引测设计标高和轴线高程控制点。

4.3、基坑开挖放线

根据场地轴线控制网,按照总体施工部署,定出基槽上、下口开挖线,并撒白灰线标示。

同时,在距上口开挖线外2.0m设控制桩,此桩点在转角必须设置,在直线段间隔20m左右设置,保证在坑口白灰线被破坏时能及时恢复。

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坡度情况,以防止坡度偏差过大,影响基础工程施工。

挖槽时要随时用水准仪检查槽底情况,以防止少挖或超挖。

4.4、±0.00标高以下施工测量

4.4.1、基槽放线和基础放线。

在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验槽合格后在拟主轴线桩点上安置仪器,后视对面同轴桩点,将轴线精确投测在基底上,根据基础平面图和所测轴线定基础边线。

并用水准仪抄测基础标高。

基础放线:

控制网为准校核轴线桩无误后将轴线测到垫层上。

轴线闭合校核无误后,报请技术负责人、质检员验线,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业主及上级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移交下道工序施工。

由于是分段多工程同时施工,且人员多、材料多,同时要注意保护桩位,以防被遮挡。

故施工时一定要保证精度,在各施工段投测时要对控制桩进行闭合,如有误差要在允许范围内平差。

轴线投测完成,并经闭合校核无误。

每次放线后请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技术员和监理单位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4.2、±0.00标高以下高程控制。

在标高抄测时可使用基坑外的轴线高程桩直接进行抄平工作(高差<2.5m)。

坑底标高分两次进行测设,第一次测设至预定开挖标高以上300㎜处,控制机械挖坑深度;第二次测设预定开挖标高,控制人工清坑深度。

严格控制标高不能超挖或欠挖,测量人员要随时跟班作业,保证施工人员在清坑过程中不出现少挖和多挖。

4.4.3、基坑抄平。

基坑开挖以后,当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在基坑的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要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基底。

4.5、验线资料和验线

4.5.1验线资料

施工测量过程中的测量资料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报验,主要包括:

开挖前的《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基层前的《基槽验线记录》和《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4.5.2施工轴线及高程点的放样验线程序

结构工程施工轴线及高程放样程序如下:

提供控制点(接桩)→引测施工控制桩、高程桩→土方开挖放线→监理验线→土方开挖(基槽控制)→基层边线和标高→监理验线→砌筑基础.

4.6±0.000以上施工测量

4.6.1±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测量

结构建筑±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垂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0.000轴线的投测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方法即可满足要求。

根据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平面图以及楼面墙柱的划分情况,选定所需要的内控点布设方法。

采用内控点进行测量的准备工作和原理如下:

﹙1﹚±0.000层梁板浇筑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的位置埋设150×150×4mm厚的铁件,为内控点作准备,内控点布置参见附图一、建筑物首层内控点布设示意图。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方法把控制轴线投测到楼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核,允许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要求。

﹙2﹚用钢锯在铁件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并做施工期间保护,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传递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

﹙3﹚在±0.000以上各楼层楼面板施工的过程中,在内控点区域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

﹙3﹚±0.000层各内控点的1.0m²范围内严禁堆放各种材料和杂物,楼层激光洞严禁堵塞,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结构封顶。

4.6.2±0.000以上楼层的轴线具体投测方法

﹙1﹚内控点传递:

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配合经纬仪进行竖向轴线传递。

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接收靶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垂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

慢慢旋转铅垂仪,每转90°停下来观察光斑的变化,最后接收靶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2mm时,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受点,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满足如下要求: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每   层 3   

总高()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2﹚施工层轴线放样:

利用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轴线矩形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

作为该施工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放出其他各条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标识。

施工层测量放线允许偏差如下: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样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

4.7±0.000以上各楼层高程控制测量

﹙1﹚±0.000层标高基准点。

为保证地上部分的标高及楼层的净高要求,首层标高的+0.50m线由现场引测的水准点在结构楼体上抄测标高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高程传递的依据,主楼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对标高的影响。

﹙2﹚楼层高程传递方法。

如下图所示:

利用水准仪、塔尺和50m钢尺,依次将标高由激光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

H2=H1+b1+a2-a1-b2…………………………公式<1>

式中:

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

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

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a2——S2水准仪在钢尺读数;

b1——S1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

﹙3﹚标高的竖向传递要求。

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整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

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时,应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引测。

标高的竖向传递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每 层 ±3   

总高()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4﹚建筑物楼层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楼面设计标高控制线(+0.5m)以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

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0.5m线,以控制上一层模板安装标高。

五、质量保证措

5.1放线工要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责任心要强,放线工作是各工种施工标准的依据,一旦提供的标记和数据有误时,后续工作必然会出现错误,因此在整个操作中应仔细,认真熟悉图纸及与放线有关的技术资料,图纸要互相对照,主要尺寸要经过反复核,防止大意而造成的错误。

5.2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加强现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钢尺量距时,应做到“直、平、准、齐”测量应进行温度改正;线坠轴线引测时应稳定不晃动。

延长直线时应采用正倒镜挑直法,且前视长度不得大于后视长度的3倍,以降低或消除方向差。

标高竖向传递时应以首点向上传递,以防止误差累计。

5.3在抄水平线施工中,水准仪应架在固定不动的地方,以免发生误差,尺量安置在待测物的前后左右的中间,以减少因距离差异而发生的误差,在使用仪器时应注意大风、大雨、过阴或强光天气等自然及大雾天气发生误差。

5.4在施工中指挥信号要统一,以提高效果、速度等,对钢筋抄平中,注意门窗洞口边、墙转角处、阳台、空调板、装饰等处,

5.5放线前宜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力争主动。

留有复查时间。

施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认真,不能忙中出错引发问题。

5.6发同问题应查清问题所在,是平面位侈或是平面旋转,或是点位距离不符。

或是标高不对。

认真复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对到底差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

5.7对图纸有凝问或不明时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查找正确数据。

5.8对引测点要随时复查,是否与原始点有无变化。

对错误的及时返工重测是质量的保证,不允许无根据改变原始点和原始数据。

六、测量管理措施

6.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公司《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6.2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6.3强光下应打伞遮护仪器,雨天及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仪器操作。

6.4测量工作应做到步步有校核,以控制误差超限,并防止出现粗差。

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鉴定合格证、印或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合格的测量器具。

6.5质量管理职责:

测量工作质量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由其贯彻执行《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和细则文件。

测量作业人员作到100%自检要求。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测量作业应按相关工程测量规程规范执行。

七、测量仪器使用、保管和维护

7.1测量仪器的使用

测量管理人员应负责并检查仪器的使用及保管情况,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仪器操作规程。

凡新仪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并进行检定,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震、碰撞或倾倒,雨天或阳光下测量应打伞。

7.2测量仪器保管

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存放在通风、干燥常温的室内,必要时将仪器放入防潮、防盗的箱柜中。

领用与归还仪器时,使用与保管人员应当面进行检查。

各主管部门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须报废的测量器具鉴定后方可报废。

7.3测量仪器的维护

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经常定期维护,按期检校与鉴定。

测量人员应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丢失。

测量仪器及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并及时擦拭。

仪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坏时,应及时送往有关部门处理,不得私自拆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