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6740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docx

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

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

化学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氢弹用到的D、T互为同位素B.苛性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硅胶可防止月饼等食品氧化变质D.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2.下列脱水过程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高级脂肪酸与甘油脱水形成油脂②乙醇在浓H2SO4作用下脱水制乙烯

③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二肽④葡萄糖在浓H2SO4作用下脱水成焦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YZ来获得Y的单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B.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Z)>r(Y)>r(X)>r(W)

C.W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高于W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熔沸点

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4.分子式满足C8H10的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物共有

A.6种B.9种C.10种D.14种

5.以甲醇燃料电池(KOH电解质)为电源,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

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铝电极逐渐失去光泽,并出现细小气泡,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b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CH4O-6e-+H2O=6H++CO2↑

B.电解池中石墨电极做阴极,发生反应为:

2H++2e-=H2↑

C.电解池中Al电极上的反应为:

Al-3e-+3HCO3-=AI(OH)3↓+3CO2↑

D.理论上毎生成19.5g沉淀,标准状况下a电极上消耗掉O22.1L

6.己知室温时Ksp[Mg(OH)2]=1.8×l0-11,则此温度下Mg(OH)2在pH=12的NaOH溶液中的最大溶解浓度为

A.1.8×l0-7mol/LB.1.0×l0-5mol/LC.1.0×l0-7mol/LD.1.8×l0-9mol/L

7.某同[学探究NaHCO3的性质,部分实验报吿记录如下:

①常温下,配制0.10moI/LNaHCO3溶液,测其pH为8.4;

②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中性,滴加过程中只产生一种白色沉淀(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但无气体放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Na+)+2c(Ca2+)=c(HCO3-)+2c(CO32-)+c(Cl-)、

8.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

[已知:

2SO2(g)+O2(g)

2SO3(g);△H=-196.9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_______________;

(2)恒温恒容时,1mol SO2和2mol 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______(填“大”、“小”或“相等”).

(3)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SO3)/n(SO2)增大的有______。

a.升高温度b.充入He气c.再充入1mol SO2(g)和1mol O2(g)d.使用催化剂

(4)某SO2(g)和O2(g)体系,时间t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不改变SO2(g)和O2(g)的量,则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______;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SO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

(5)含硫废弃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工业脱除废气中SO2的原理如下:

①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石灰乳过量,将其产物再导入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9.有机酸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中草葯的叶、根、特别是果实中,是有机合成、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乙酸是合成乙酸乙酯的重要原料,制备原理如下:

 CH3COOH(l)+C2H5OH(l)

CH3COOHC2H5(l)+H2O(l)△H=-8.62kJ/mol

已知:

CH3COOH、C2H5OH和CH3COOC2H5的沸点依次为118℃、78℃和77℃。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研究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0℃下反应40min与70℃下反应20min相比,前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后者(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②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为40min、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③利用此原理制得的乙酸乙酯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酸、乙醇以及微量的硫酸,提纯时可向粗品中加入__________溶液进行充分洗涤,分离出有机层,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两步操作即可得到纯品。

(2)乙二酸俗名草酸(二元弱酸,结构简式:

HOOC—COOH),被广泛的应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合成。

①实验室中经常利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法测其纯度。

已知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KMnO4溶液紫色褪去,写出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资料表明:

25℃时草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6.0×10-2;Ka2=6.4×10-5;据此分析,室温时草酸氢钾(KHC2O4)的水解反应平衡常数Kh=________(单位省略,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其溶液中c(H2C2O4)________c(C2O4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0.亚硝酸钠(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被称为工业盐。

已知:

亚硝酸是弱酸,且NO+NO2+2NaOH=2NaNO2+H2O。

某同[学据此认为NaNO2可与硫酸反应,且有NO和NO2生成,并欲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验证自己的假设。

已知沸点:

NO2为21℃,NO为-151℃

(1)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B。

(2)反应前,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了红棕色气体,

①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确认产物中有NO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以上信息推断,N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己知:

2NaNO2+4HI=2NaI+I2+2NO+2H2O,根据这一反应,可以用试剂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A.自来水B.碘化钾溶液C.淀粉D.白糖E.食醋F.白酒

11.X、Y、Z、M、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

X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且笫一电离能在同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大;Y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Z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M的原子的2p轨道上有1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R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W为过渡元素,它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中成对电子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且为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X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ZM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其中Z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YZ-是一种配位能力很强的离子,lmolYZ-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Y、Z与氢元素、硫元素能形成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酸:

H-S-Y

Z(A酸)与H-Z=Y=S(B酸),其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酸(填“A”或“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

己知W单质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原子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上图1、2所示,图2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图1、图2中W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省鞍山市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1.

【答案】A

【解析】A.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两者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苛性钠溶液有强腐蚀性,肯定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C.硅胶有吸水性,没有还原性,只能作干燥剂,不可防止月饼等食品氧化变质,故C错误;D.明矾可净水剂,但不可以使海水淡化,海水淡化通常用蒸馏,故D错误;答案为A。

2.

【答案】D

3.

【答案】C

【解析】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则W为H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则X为O元素,Y为Na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来获得Na的单质,则Z为Cl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A.X、Y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漂白性物质为Na2O2,此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B.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Na)>r(Cl)>r(O)>r(H),即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Y)>r(Z)>r(X)>r(W),故B错误;C.H2O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Cl分子间没有,只有分子间作用力,H2O熔沸点高于HCl,故C正确;D.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O4,其水溶液呈中性,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正确推断元素名称是解题关键,注意根据原子半径确定元素的方法,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短周期W、X、Y、Z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无中子,则W为H元素;X、Y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Y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则X为O元素,Y为Na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来获得Na的单质,则Z为Cl元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W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

4.

【答案】D

【点睛】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等,确定分子的等效H原子是关键。

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

对于等效氢的判断:

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

5.

【答案】C

【解析】A.燃料电池b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结合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则发生的反应为:

CH4O-6e-+8OH-=CO32-+6H2O,故A错误;B.电解池中石墨电极做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CO3-+2e-=H2↑+2CO32-,故B错误;C.电解池中A1为阳极,通过电极反应Al-3e-+3HCO3-=Al(OH)3↓+3CO2↑,生成的氢氧化铝再转化成氧化铝保护膜,故C正确;D.生成19.5gAl(OH)3沉淀,其物质的量为

.25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3=0.75mol,则标准状况下a电极上消耗掉O2

2.4L/mol=4.2L,故D错误;答案为C。

6.

【答案】A

【解析】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由Ksp[Mg(OH)2]=1.8×2021┄2022 mol3•L-3可知,c(Mg2+)=

=1.8×10-7 mol•L-1,即Mg(OH)2在pH=12的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为1.8×10-7 mol•L-1,故选A。

7.

【答案】B

【点睛】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HCO3-的电离和水解,结合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准确判断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及各微粒间存在的守恒关系是解题关键,最主要的三个守恒为电荷守恒:

c(Na+)+c(H+)+2c(Ca2+)=c(HCO3-)+2c(CO32-)+c(Cl-)+c(OH-),物料守恒c(Na+)=c(HCO3-)+c(CO32-)+c(H2CO3)及质子守恒:

c(OH-)=c(H+)+c(HCO3-)+2c(H2CO3),其中质子守恒一般可以有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变形得到。

8.

【答案】

(1).S(s)+O2(g)=SO2(g)△H=-297kJ/mol

(2).-78.64kJ/mol(3).大(4).c(5).升高温度(6).t3〜t4(7).2SO2+H2O+CO32-=2HSO3-+CO2↑(8).

(2)恒温恒容时,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与开始为1molSO2和1molO2 相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的SO2转化率高,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大;

(3)A.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SO3)减小,n(SO2)增大,n(SO3)/n(SO2)减小,故A错误;B.恒容条件下,充入氦气,反应混合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SO3)/n(SO2)不变,故B错误;C.通入充入1molSO2(g)和0.5molO2(g)相当于加压,平衡右移,再通入0.5molO2(g),平衡进一步右移,n(SO3)/n(SO2)增大,故C正确;D.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平衡不移动,n(SO3)/n(SO2)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C;(4)t2~t3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t4~t5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t2~t3段为增大压强,t4~t5段为升高温度;t2~t3段为增大压强后,平衡正向移动,SO3的含量升高,至t3~t4平衡时含量达最高;

(5)①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

H2O+2SO2+CO32-═2HSO3-+CO2↑;  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OH的电子式为

9.

【答案】

(1).探究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乙酸乙酯产率的影响

(2).小于(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4).饱和碳酸钠(5).过滤(6).蒸馏(7).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8).1.7×10-13(9).小于

化为可溶于水的盐,则提纯时可向粗品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充分洗涤,待分离出有机层后,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除去水份,通过过滤除去硫酸钠晶体、再蒸馏即可得到纯品。

(2)①草酸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产生CO2气体,同时KMnO4被还原为Mn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得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②HC2O4-的水解方程式为:

HC2O4-+H2O⇌H2C2O4+OH-,HC2O4-的水解平衡常数为:

Kh=

=

=1.7×10-13;由此可见其溶液中HC2O4-的水解小于其电离,故c(H2C2O4)小于c(C2O42-)。

10.

【答案】

(1).C→E→D

(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将可能生成的NO氧化成NO2,干扰NO和NO2的检验(3).D中通入O2出现红棕色气体(4).冷凝,使NO2完全液化(5).水蒸气会与NO2反应产生NO,导致无法确认NO的来源(6).2NO2+2NaOH=NaNO3+NaNO2+H2O(7).BCE

②二氧化氮的液化温度是21℃,低于此温度时,二氧化氮气体变成液态;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二氧化氮、氧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4NO2+O2+4NaOH=4NaNO3+2H2O,如果没有装置C,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造成干扰;

(5)综合以上信息推断,N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2NaOH=NaNO3+NaNO2+H2O;

(6)鉴别NaNO2和NaCl,由2NaNO2+4HI═2NO+I2+2NaI+2H2O及碘遇淀粉变蓝可知,则选择试剂为BCE。

11.

【答案】

(1).1s22s22p63s2或[Ne]3s2

(2).低(3).F的半径小于Cl,故H-F的键长短,键能大,更稳定(4).平面正三角形(5).sp2杂化(6).1.204×1024或2NA(7).B(8).B酸能形成分子间氢键(9).第四周期第Ⅷ族(10).体心立方(11).1:

2

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则M为O元素;R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则R为氯元素;W为过渡元素,它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中成对电子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且为最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故W为Mn元素;

(1)Mg的核电荷数为12,则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或[Ne]3s2;

(2)氯的非金属性比氟弱,则HCl比HF的稳定性低,主要原因是F的半径小于Cl,故H-F的键长短,键能大,更稳定;

(3)ZM3-为NO3-,NO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3,没有孤电子对,所以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原子采用sp2杂化;

(4)一个 CN-中含有2个π键,所以1mol 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2NA或1.204×1024;

(5)H-N=C=S(B酸)分子间存在氢键,而H-S-C

N(A酸)分子间不存在氢键,则,两者中沸点较高的是B酸;

(6)W为Mn元素,核电荷数为25,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以顶点Mn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原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12个面共用,故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中Mn原子配位数为12,体心立方堆积中Mn原子配位数为8,故A、B两种堆积中配位数之比为8︰12=2︰3。

【点睛】把握常见分子中原子的杂化及空间构型为解答的关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及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

(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根据n值判断杂化类型:

一般有如下规律:

当n=2,sp杂化;n=3,sp2杂化;n=4,sp3杂化;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说明该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无孤电子对数,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