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二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86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武二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宣武二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武二模.docx

《宣武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武二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宣武二模.docx

宣武二模

北京市宣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2008年6月

1.本试卷共12页,六道大题,24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第Ⅰ卷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第Ⅱ卷为作文。

4.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本试卷上按要求作答。

题号

项目

(作文)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阅卷人

复查人

第Ⅰ卷(共60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共10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拮据(jū)魁梧(wú)剔透(tì)得不偿失(cháng)

B.称职(chèn)膝盖(xī)污秽(huì)自给自足(gěi)

C.提防(dī)应和(yìng)酝酿(niàng)载歌载舞(zài)

D.庇护(pì)胆怯(qiè)脂肪(zhǐ)谆谆教诲(huì)

得分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摇篮鉴赏沟留滥竽充数

B.陡峭灯笼泄气两全齐美

C.阴晦赚钱忙禄闲情逸志

得分

D.协调戳穿晾晒谈笑风生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各得其所(处所,位置)任劳任怨(担当,承受)

B.可歌可泣(感动的流泪)变幻莫测(测量)

C.其貌不扬(好看)畅所欲言(痛快,尽情)

D.破釜沉舟(锅)各行其是(自认为对的)

得分

4.下列词语均含有历史典故的一项是()

A.刻舟求剑轩然大波闻鸡起舞水乳交融

B.力挽狂澜惊慌失措各尽所能门庭若市

C.完璧归赵破釜沉舟唇亡齿寒三顾茅庐

得分

D.谈笑风生买椟还珠一鼓作气装模作样

5.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钱塘湖春行》王安石《使至塞上》

B.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鲁迅《孔乙己》契诃夫《变色龙》

D.《鱼我所欲也》《孟子》《曹刿论战》《左传》

得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二、填充题(共8分)

6.默写(6分)

(1)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陋室铭》(2分)

(2)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锦鳞游泳;,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2分)

(3),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1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作者面对“金樽清酒”和“玉盘珍羞”的欢乐气氛,却“,。

”通过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1分)

得分

7.文学名著(2分)

《水浒传》中的林冲和武松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

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奸臣高俅迫害,他误入后,被发配充军看守大军草料,在风雪里,他怒杀前来迫害他的仇人,最后被逼上梁山。

武松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醉打,大闹,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得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育红学校宣传栏内展出了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李剑英的事迹和颁奖词后,完成以下作业。

李剑英的事迹

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群鸽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

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

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

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

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李剑英的英雄事迹。

(3分)(不超过60个字)

得分

 

9.从内容或形式上对颁奖词做一点赏析。

(3分)

李剑英的“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

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答:

得分

 

10.请从下面提供的主题中任选一个,结合李剑英的事迹,简要分析这一主题的含义。

(2分)

爱:

价值:

抉择:

舍与取:

偶然与必然: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第11—13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B.俟其欣悦俟:

得分

C.媵人持汤沃灌汤:

D.腰白玉之环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

得分

13.作者写“同舍生”的穿戴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得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在哪里听鸟》,完成第14—17题。

(12分)

 

在哪里听鸟(陈绍龙)

①雨润柳绿荠菜小,风筝游弋,芽茎也似的触须舒展来来,春耳满天,听雨,听风,听鸟鸣。

②在哪里听鸟?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鸟鸣,百鸟鸣。

“仓庚喈喈,”鸟鸣众而和。

隔着岁月的门槛,《诗经》里的鸟鸣仍然新鲜如露。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们也在白居易的笔下跟着起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就没有那么闹了,明月、落花、鸟鸣点缀着静谧的意境,有点“鸟鸣山更幽”的味道。

只是我至今还有点怀疑,月华之夜有鸟鸣么。

④村边斑鸠鸣,路边荠菜花。

斑鸠“咕咕咕”,绅士的很,它恋高枝,栖高竹,落地起飞会把翅膀拍得极响,待你听到翅响一回头,斑鸠已入云霄,细看只是一个黑点。

布谷鸟仿佛就在云霄之中,声震山谷,清脆悦耳,听其声很少见其形。

“布谷、布谷”,村民听得懂,“快快播谷”,“快快割麦”。

后来我才知,布谷就是杜鹃,农事紧,布谷忙,杜鹃啼血,看把杜鹃给累的。

翠鸟倒是常看到,漂亮得很,眼盯着水面,待你听到“叽——”的一声长鸣,随着水面那团水韵散开,你细看已有一条小鱼叼在翠鸟的口中。

“叽叽喳喳”最闹得是麻雀,也多,村民们挺讨厌它在茅屋做窝的。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一大群麻雀真的像“南村群童”,一茎茎把茅叼走,呼不得,唤不回。

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恼,麻雀调皮,它只是在茅檐与席笆的夹层间嬉闹,一夜不停。

⑤我原先住在老城区,搬迁时拆迁办人说可以划块地皮自建房。

我大喜,我在小城转悠十多日,选中了城乡接合部的“桃园小区”,有花香,有鸟鸣。

只是几年的工夫,这里呼啦啦已叫“开发”个遍,花香已尽,鸟语不见。

那天听妻在厨房大叫,一黑乎乎的肉团在地上蠕动,细看,是麻雀,原来,麻雀在抽油烟机出烟道夹缝里做了个窝。

我窃笑:

我早就听到里面有麻雀叫了。

妻怒。

女儿看明白了。

她要去了我的手机。

“爸,你不是要听鸟鸣吗,我给你从电脑里下载一个。

”鸟鸣声果然多,也逼真。

“鸟鸣6”,“鸟鸣8”,“快乐的麻雀”,“百鸟争鸣”,甚至还有“乌鸦的叫声”。

我说就来一个“快乐的麻雀”吧。

手机一响,麻雀叽叽喳喳的欢叫,快乐得很,仿佛它们真的就在你身旁,跳着、唱着。

那天我听得入神,直到电话铃响结束,爱人嗔怪我:

电话不接,发什么愣呀。

我笑。

⑥是啊,发什么愣呢。

⑦春至,窗外不见一只鸟影,听不到一丝鸟鸣。

现如今,我们只是在古人的诗文里听鸟,在自己的记忆里听鸟,在手机的铃声中听鸟。

鸟呢,“绕树三匝(圈),何枝可依”,鸟们真的无家可归了。

“维鹊有巢,维鸠居上”,鸠占鹊巢,是我们侵占了鸟们的领地,我在想,我们是不是比鸠要可怕得多,因为,鸠毕竟也是一只鸟,除非,在这个“它们的城市”,密密麻麻的巢窠里住着的人,也会发出悦耳的叫声。

(选自《北京日报》2008年4月1日)

14.简要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4分)

(1)隔着岁月的门槛,《诗经》里的鸟鸣仍然新鲜如露。

答: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们也在白居易的笔下跟着起哄。

答:

得分

15.请结合内容,具体说说第②段与③段、第④段之间的联系。

(2分)

答:

得分

 

16.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鸟叫的声音?

(3分)

答:

得分

 

17.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⑦段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得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二)阅读《宇航员出舱关键技术揭秘》,完成18—20题。

(7分)

宇航员出舱关键技术揭秘

太空中宇航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风险很大、技术难度很高的航天活动。

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气压,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非常大。

阳光下温度可以飙升到120度,而背阴处却又能骤降至-100度,可谓“冰火两重天”。

此外,太空中还有强烈的宇宙辐射、大量的微陨尘,对宇航员的身体以及通信、电子器材都会产生干扰。

因此,在“出舱活动”时必须使用复杂的出舱设备,包括气闸舱、舱外航天服、微型生命保障系统等,以便将宇航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离开来,为他提供一个可以工作的环境。

在太空中辨别方向也成了一个难题。

由于没有参照物,宇航员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并判断其速度快慢,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若无保险措施,很容易丢失在茫茫太空中。

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

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另外还可以防御宇宙射线和微陨星袭击。

与舱内航天服相比,舱外航天服最明显之处是多了4层:

一是防护层——用以防太阳的强辐射以及安装连接其他设备的接口;二是液冷层——把航天员身上产生的热量散掉;三是真实隔热层——用以保护航天员不受舱外过冷、过热温度的侵袭;四是气密限制层,是舱外航天服最重要的部分,通常选用无毒性、重量轻、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小的织物和橡胶材料制成,以保持服装气密,限制服装膨胀,使各大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

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技术最先进、价值最昂贵的服装。

美国宇航员穿的舱外航天服每套价值150美元。

它虽然结构复杂,但3分钟就可穿戴完毕。

其重量也非常可观。

一套装有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的航天服重量有100公斤。

不过,由于太空中一切都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即便穿上如此笨重的衣服,照样可以实现“太空行走”。

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吸氧排痰。

痰气溢出会使人体产生皮肤发痒、关节与肌肉疼痛、咳嗽和胸闷等症状,还会在血管形成气栓危及人的生命,这种从高压演变成低压所引发的病症称为减压病。

航天员到舱外活动时,他身穿的航天服系统中的压力比舱内的压力要低。

所以航天员在穿航天服之前,必须把体内多余的痰气排出,用氧气来代替它,以防止类似减压病等危险的出现。

其方法就是吸入纯氧,排除体内痰气,这一过程称为吸氧排痰。

(选自《北京日报》2008年4月2日)

18.太空中宇航员“出舱活动”都会遇到哪些风险?

(3分)

答:

得分

 

1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舱外航天的特点?

(不超过8个字)(2分)

得分

从舱外航天服的、、、四个方面介绍了舱外航天的特点。

 

20.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出舱的哪些关键技术?

(2分)

答:

得分

本题

共得分

阅卷人

(三)阅读《“五四”,不能忘记的精神遗产》,完成21—23题。

(7分)

“五四”,不能忘记的精神遗产(周南焱)

①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今年距离“五四”运动已有89个年头。

在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那场略显遥远的运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继承“五四”有什么意义,需要我们认真思索。

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不是对昔日风云际会的怀旧,而是因为“五四”为后世开辟了一条道路,是因为我们至今仍然享受着它带来的成果,更因为我们还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的精神。

②“五四”运动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延伸。

在此之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改良运动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却出现了袁世凯窃国、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终究没能使中国强盛振兴。

中国的未来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是摆在那一代青年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五四”,就是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尝试。

③“五四”运动,是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反思传统的一个新起点,也是爱国青年追求民主、争取自由的开始。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变革的产物。

“五四”崇尚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着这次运动的深入人心,中国真正从闭关锁国中走了出来,马克思主义也在此环境下进入了中国,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准备。

④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五四”运动破旧立新,意在祛除中国数千年封建传统的积弊,去暮气而激扬少年蓬勃之气,为中华民族清源活血,自强不息。

“五四”运动猛烈抨击封建旧文化,但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察其弊端,识其流变。

就以儒学来说,“五四”运动打倒的是“孔家店”,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否定的是儒家学说造就的封建等级观念,否定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流毒,及其对国民头脑的禁锢。

“五四”弘扬了科学和民主,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振聋发聩。

⑤“五四”的破旧立新,培养了思想解放的精神。

它使人们第一次真正自觉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僵化的传统,从而摆脱旧羁绊,接受新观念的洗礼。

人们开始普遍接受现代文明观念,不再固守祖宗的陈规旧距。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补足恤”,今天我们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五四”思想解放精神的弘扬和延续。

⑥“五四”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绝不是抱残守缺,绝不是泥古不化,更不是盲目排外。

爱国,是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积极求索、努力奋斗的行动,是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奉献自我的情怀。

在这方面,“五四”青年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⑦时至今日,“五四”精神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来之不易,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几代先驱们上下求索的结果,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五四”精神永远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选自《北京日报》2008年5月2日有改动)

21.本文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分)

得分

答:

 

22.阅读第②段和第③段,说说“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不超过70个字)(3分)

得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2分)

答:

得分

 

第Ⅱ卷(共60分)

六、作文(60分)

24.题目:

清晨闹钟的铃声告诉我们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喧闹的大街上,自行车的铃声带给我们的是欢快;上课的铃声催促我们赶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下课的铃声又让我们紧张的大脑放松下来……听着铃声,我们快乐或烦恼着,听着铃声,我们收获并进步着,在铃声中,我们一天天成长着。

请你以“铃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横线处可填入“快乐的”“令人振奋的”“烦人的”“心中的”“星期天的”等等。

(2)诗歌除外,不限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注意:

本页下半页为作文草稿纸,请将作文写在第11—12页的作文纸上)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55分)

书写(5分)

总分

阅卷人

一类卷(60—52)

55—47

二类卷(51—44)

46—39

三类卷(43—36)

38—31

四类卷(35—0)

3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