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8849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专题卷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专题卷适用全国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物质运输的方式

1.下列没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A.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变得硬挺

B.一杯清水中加入食盐变咸C.根毛细胞吸水

D.红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皱缩

【答案】B

【解析】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变得硬挺,发生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A正确;一杯清水中加入食盐变咸,没有通过膜结构,只是溶液的扩散作用,B错误;根毛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C正确;红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导致细胞皱缩,D正确。

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一个基础B.所有的高等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都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D.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

【答案】B

3.如图所示,在U型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水溶液(红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A.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B.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C.a侧液面低于b侧液面,b侧为红色

D.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b侧为无色

【答案】D

【解析】图中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比单位体积细胞色素c水溶液中的水分子多,在单位时间内,由b侧向a侧通过的水分子多于由a侧向b侧通过的水分子数,因此a侧液面就会逐渐上升,直到a侧与b侧之间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

而a侧红色物质是蛋白质,由于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到达b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是:

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a侧为红色,而b侧为无色,D项正确。

4.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入低浓度的KNO3溶液中,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吸水膨胀。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KNO3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变化是细胞吸水速率大于吸收离子速率的结果B.A点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区域比B点小C.BC段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

D.B点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

5.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

该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A.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B.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答案】B

【解析】细胞能不能结合与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无关,A错误。

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其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而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其细胞不能够结合在一起,说明细胞膜上糖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B正确。

细胞能不能结合不涉及物质的分泌,C错误。

细胞能不能结合在一起,与糖蛋白的识别有关,与细胞间物质交流无关,D错误。

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B.镁离子进入水稻细胞需要载体,消耗ATPC.大分子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D.蜜饯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结果

【答案】B

7.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A

【解析】胞吞、胞吐作用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A项错误;由题图中胞吞过程需要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体现了细胞膜表面的识别作用,而且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囊泡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神经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细胞外,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实现了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项正确。

8.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吸收水——②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①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③

D.神经细胞吸收氧气——②

【答案】C

【解析】水分子、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肌肉细胞吸收水、神经细胞吸收氧气应对应于①,A项、D项错误;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应对应于②,B项错误;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氨基酸,对应于③,C项正确。

9.如图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Cl-比Mg+运输速率快B.K+只能利用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跨膜运输C.所有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和能量

D.细胞内外不同离子浓度的差异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D

10.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的搬运。

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B.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C.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D.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D

【解析】当载体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将不能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A错误。

离子通道的运输和离子泵的运输都需要蛋白质,故蛋白质变性后功能发生改变,二者的运输速率都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其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故C错误;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D正确。

11.如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情况(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最重要的吸收物质的方式如图甲所示

B.甲图转运方式比乙图转运方式的转运效率高

C.图乙中阴影部分代表的物质在b通过膜时不发生形状变化

D.a物质可能是甘油,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答案】D

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ATPB.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内外O2的浓度差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总体上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会转化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C

13.如图所示,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蔗糖溶液和1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原生质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__(填编号)。

图乙细胞中原生质层由________构成(填编号)。

(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

(3)图丙的A、B、C三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0.3mol/L的蔗糖溶液、1mol/L的硝酸钾溶液的分别是________。

(4)出现bc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⑪⑫⑬

(2)蔗糖溶液

(3)ACB

(4)硝酸根与钾离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解析】甲图中:

①是细胞液,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膜,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质。

乙图中:

⑦是细胞液,⑧是细胞外液,⑨是细胞壁,⑩是细胞核,⑪是液泡膜,⑫是细胞质,⑬是细胞膜。

(1)图甲细胞中,细胞壁(②)具有全透性。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即乙细胞中⑪、⑫、⑬。

(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是细胞外液,此处充满了蔗糖溶液。

(3)丙图中A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大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浸于蒸馏水中。

B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小后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恢复,则细胞浸于1mol/L的硝酸钾溶液中。

C曲线表示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先变小,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细胞浸于0.3mol/L的蔗糖溶液中。

(4)丙图中bc段细胞的原生质的体积相对值不断增大,是因为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的体积不断增大。

14.如图所示,图甲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填“葡萄糖”“乳酸”或“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

将图乙所示细胞置于蒸馏水中,该细胞会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__。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右侧液面(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图甲所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

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____。

【答案】

(1)原生质层

(2)载体蛋白葡萄糖和乳酸血红蛋白

(3)等于低于

(4)协助扩散

【解析】

(1)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可作为半透膜。

(2)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中主要是血红蛋白,所以细胞涨破溢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

(3)图甲所示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如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则两侧的物质都不能穿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即载体蛋白,有助于葡萄糖跨膜,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葡萄糖由A端进入B端,右侧浓度增大,水分子由左侧扩散到右侧,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

(4)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K+通过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15.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D代表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

(4)在图甲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_,可用图乙中的②表示a~e中的__________。

(5)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甲中字母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甲中字母________,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流动镶嵌模型

(2)B磷脂双分子层A蛋白质多糖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ba、e

(5)ba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据图甲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或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据图乙分析,①曲线图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属于自由扩散;②曲线图中,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

(1)图甲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2)图甲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表示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表示多糖。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进而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的b、c、d代表的是被动运输,其中b为自由扩散,而图乙中的①也代表自由扩散;图甲中的a、e和图乙中的②都代表主动运输。

(5)性激素为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对应图甲中的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对应图甲中的a;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主动运输的最大特点是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16.图1所示为a、b、c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

(2)图1中物质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其中物质___________的运输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3)图1中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物质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4)若图1表示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膜,请在图2中画出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2)a、ba

(3)a、b、c

(4)如图

物质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在氧气浓度为0时,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生的能量逐渐增多,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也逐渐增加,但因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受其数量的限制,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在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稳定。

据此,可画出如下的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对c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图:

17.(2018全国Ⅲ卷·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18.(2018全国Ⅱ卷·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19.(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B.二氧化碳

C.RNAD.胰岛素

【答案】B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

20.(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答案】A

【解析】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21.(2018全国Ⅰ卷·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22.(2018浙江卷·17)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

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

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所致

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

【答案】C

【解析】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胞,A错误;甲→乙变化表明,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

结构①所示的细胞壁的伸缩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要小,B错误;乙→丙表示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所致,C正确;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不会破裂,D错误。

23.(2017新课标II·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名师点睛】

1.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植物细胞就相当于渗透装置。

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4.(2017江苏卷·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B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合成抑制剂对其没有影响,C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运输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图示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向,理解载体的特异性。

25.(2017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答案】B

【名师点睛】熟知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6.(2017海南卷·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具有大的液泡的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在失水,此时,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B错误。

水分子跨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

细胞壁是全透的,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D正确。

27.(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有关

【答案】B

28.(2016·海南卷·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丽藻细胞吸收SO42-的过程

【答案】D

【解析】CO2属于小分子,苯分子属于脂溶性物质,二者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