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9215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铁及其化合物

1.下列各物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为常见金属单质,丙为黄绿色的单质气体,乙、丁是常见无色气态非金属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C常温下为一种液体,B、D分别为黑色粉末和黑色晶体,G为淡黄色固体,J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I为红褐色固体,F为棕黄色溶液。

①是实验室制取丁的反应之一。

各物质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部分生成物未列出):

(1)物质I的化学式为________;F中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为____________;

(3)B与K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丙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若E与G以物质的量比为1:

1投入足量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生成1mol气体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Fe(OH)3Cl-2H2O2

2H2O+O2MnO2+4H++2Cl-

Mn2++Cl2↑+2H2O3Fe+4H2O(g)

Fe3O4+4H24FeCl2+4Na2O2+6H2O=4Fe(OH)3↓+8NaCl+O2↑6NA

【解析】

【分析】

丙为黄绿色单质气体,所以丙为Cl2,B与K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丙的反应,且B为黑色粉末,则B为MnO2,K为HCl;①是实验室制取丁的反应之一,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反应,所以C为H2O,丁为氧气;G为淡黄色固体,且可以生成氧气,则G应为Na2O2,则J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应为NaCl,I为红褐色固体应为Fe(OH)3;F为棕黄色溶液,应含Fe3+,E与氯气反应可生成F,则F为FeCl3,E为FeCl2;氯化铁可以与单质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甲为铁单质,Fe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所以乙为氢气,D为Fe3O4。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物质I为Fe(OH)3;F中阴离子为Cl-;

(2)反应①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方程式为:

MnO2+4H++2Cl-

Mn2++Cl2↑+2H2O;

(4)反应②为Fe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方程式为:

3Fe+4H2O(g)

Fe3O4+4H2;

(5)E为FeCl2,G为Na2O2,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被还原时-1价的氧被还原成-2价,二者1:

1反应,说明氧化产物不止有Fe3+,再联系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知产物中应还有氧气,Na2O2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E与G以物质的量比为1:

1投入足量水中,反应方程式为4FeCl2+4Na2O2+6H2O=4Fe(OH)3↓+8NaCl+O2↑。

【点睛】

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征作为突破口进行推断,例如本题中“丙为黄绿色单质气体”,则丙为Cl2,“F为棕黄色溶液”,则其溶液中应含有Fe3+,学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一些有特殊性质的物质。

2.将铁、铝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

(2)气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A与Cl2混合光照可能发生爆炸,A在该反应中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溶液B中的阴离子除OH-外还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溶液D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

(5)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6)向溶液D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请写出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答案】过滤H2还原剂AlO2-Fe2+2Al+2OH-+2H2O=2AlO2-+3H2↑Fe+2H+=Fe2++H2↑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金属混合物中Fe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A是H2,溶液B是NaAlO2与NaOH的混合溶液,固体C是Fe,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与HCl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Cl2和氢气,因此溶液D为FeCl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操作X的名称是分离难溶性的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

过滤;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金属混合物中Fe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A是H2,故答案为:

H2;

(3)A是H2,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会发生爆炸,反应生成HCl,在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H2作还原剂,故答案为:

还原剂;

(4)溶液B是反应产生的NaAlO2与过量的NaOH的混合溶液,所以溶液B中阴离子除OH-外还有AlO2-,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溶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故答案为:

AlO2-;Fe2+;

(5)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加入稀盐酸,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Fe+2H+=Fe2++H2↑;

(6)溶液D为FeCl2,向溶液D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其中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铁以及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HCl的氧化性比较弱,只能把Fe氧化为Fe2+,Cl2、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氧化为Fe3+;Al既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也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反应氢气,等物质的量的铝与足量的酸、碱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3.印刷电路板(PCB)是用腐蚀液(FeCl3溶液)将覆铜板上的部分铜腐蚀掉而制得。

一种制作PCB并将腐蚀后废液(其中金属阳离子主要含Fe3+、Cu2+、Fe2+)回收再生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

(1)腐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上述各池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池。

(3)由置换池中得到固体的操作名称是__。

(4)置换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

(5)请提出利用酸从固体中回收Cu并将滤液回收利用的合理方案:

__。

(6)向再生池中通入Cl2也可以使废液再生,相比Cl2,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

【答案】Cu+2FeCl3=CuCl2+2FeCl2沉降过滤Fe+2Fe3+=3Fe2+、Fe+Cu2+=Fe2++Cu用盐酸溶解固体中的Fe,过滤后得到Cu,并将滤液加入再生池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

腐蚀液(FeCl3溶液)将覆铜板上,发生反应为:

Cu+2FeCl3=CuCl2+2FeCl2,再在沉降池中沉降后加入铁粉置换出铜单质、以及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再生池中主要指FeCl2,通入过氧化氢氧化生成FeCl3,循环利用。

【详解】

(1)腐蚀液(FeCl3溶液)将覆铜板上腐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FeCl3=CuCl2+2FeCl2;

(2)腐蚀池中发生:

Cu+2FeCl3=CuCl2+2FeCl2;置换池中铁粉置换出铜、以及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再生池中过氧化氢氧化FeCl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沉降池;

(3)置换池中铁粉置换出铜,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4)置换池中铁粉置换出铜、以及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

Fe+2Fe3+=3Fe2+、Fe+Cu2+=Fe2++Cu;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用盐酸溶解固体中的Fe,过滤后得到Cu,并将滤液加入再生池;

(6)Cl2有毒,污染环境,需要尾气处理,加双氧水氧化后生成水,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答案为:

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4.物质

是某新型净水剂的中间体,它可以看成由AlCl3(在180℃升华)和一种盐A按物质的量之比1:

2组成。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X使之完全分解,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时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高温下,若在密闭容器中长时间煅烧X,产物中还有另外一种气体,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

【答案】AlCl3·2FeSO4Al3++2H++6OH-=AlO2-+4H2O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解析】

【分析】

固体氧化物B溶于稀盐酸后得到的溶液C中滴加KSCN溶液,混合液变血红色,说明B中含有Fe3+,则B为Fe2O3,C为FeCl3溶液,无色D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则D为SO2,由元素守恒可知A中含有Fe、S、O元素,A加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则盐A为FeSO4,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生成二氧化硫为

=0.02mol,由Fe、S原子为1:

1可知生成SO3为0.02mol,4.27g混合晶体E为AlCl3和SO3,AlCl3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X的组成为AlCl3∙2FeS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AlCl∙2FeSO4;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则硫酸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相等,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该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2H++6OH-=AlO2-+4H2O;

(3)若在高温下长时间煅烧X,生成的三氧化硫再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另一种气体分子式是O2,检验氧气的方法为:

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本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5.A、B、C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B溶液遇KSCN显血红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上述C溶液中的阳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

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Fe3+=3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SiCl4①③2C+SiO2

Si+2CO↑

【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则A应为Fe,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②为Fe与氯化铁的反应;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且②为化合反应,则该非金属气体为Cl2,B为氯化铁,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由分析知C为氯化亚铁,检验Fe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其中②为Si和Cl2化合生成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③。

6.某淡黄色固体A(仅含三种元素,式量小于160)可用于制药,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

①上述流程中所涉及的反应都充分进行。

②B、C、D均为常见气体。

相同情况下气体B的密度大气体C。

③黑色固体

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无明显现象,加适量氯水后,溶液变红。

请问答:

(1)写出气体B的电子式__,固体A的化学式是__。

(2)黑色固体E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

【答案】

FeC2O43FeO+10H++NO3-=NO+3Fe3++5H2O

【解析】

【分析】

B、C、D均为常见气体说明D单质为氧气,物质的量为

,相同情况下气体B的密度大气体C则说明B为二氧化碳,B与过氧化钠反应,则C为一氧化碳,气体物质的量为

由于生成0.1mol氧气,根据2CO2+2Na2O2=2Na2CO3+O2,因此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ol,CO物质的量为0.2mol,黑色固体E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无明显现象,说明无铁离子,加适量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原物质为FeO,则m(FeO)=28.8g−0.2mol×28g∙mol−1−0.2mol×44g∙mol−1=14.4g,则FeO物质的量

,因此n(Fe):

n(C):

n(O)=0.2mol:

(0.2mol+0.2mol):

(0.2mol+0.2mol+0.2mol×2)=1:

2:

4,则化学式为FeC2O4。

【详解】

⑴气体B为二氧化碳,其电子式

,根据上面分析得到固体A的化学式是FeC2O4;故答案为:

;FeC2O4。

⑵黑色固体E即FeO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其离子反应方程式是3FeO+10H++NO3-=NO+3Fe3++5H2O;故答案为:

3FeO+10H++NO3-=NO+3Fe3++5H2O。

7.以下是与氧气性质有关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铜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2)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

(3)硫燃烧时瓶底盛少量水的作用是__,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的原因是因为___不同。

【答案】2Cu+O2

2CuO3Fe+2O2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氧气浓度

【解析】

【详解】

(1)该实验的原理是:

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

(2)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Fe+2O2

Fe3O4;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由于二氧化硫是对大气有污染的气体,做硫在氧气燃烧的实验时瓶底盛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氧气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要大。

8.铁的氧化物成分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H2还原Fe2O3,发现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1)往产物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气泡主要成分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再滴加KSCN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铁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答案】H∶H无明显变化+2

【解析】

【分析】

(1)产物中滴加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产生中含有Fe,所以气体成分为H2;

(2)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现象,产物中有过量的铁,铁能还原Fe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详解】

(1)产物中滴加盐酸,铁的氧化物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铁的氯化物和水,若生成Fe3+,则会被Fe还原为Fe2+。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最后发生的是Fe与盐酸的反应,所以气体成分为H2,电子式为

;答案为

(2)再滴加KSCN溶液,因为不含有Fe3+,所以没有明显现象产生;产物中有过量的铁,铁能还原Fe3+,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2+,铁的化合价是+2。

答案为:

无明显现象;+2。

【点睛】

Fe2O3+6HCl=2FeCl3+3H2O,FeO+2HCl=FeCl2+H2O,Fe3O4+8HCl=2FeCl3+FeCl2+4H2O,2FeCl3+Fe=3FeCl2,最后发生Fe+2HCl=FeCl2+H2↑。

所以,只要有气泡产生,说明在前面反应中,Fe有剩余,则溶液中不存在Fe3+。

9.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Al3+、Fe3+等杂质)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除杂操作是加入物质A来调节溶液的pH,以除去溶液中的Al3+、Fe3+,根据下表所给信息,此时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加入的物质A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沉淀开始溶解时的pH

Al(OH)3

3.3

5.2

7.8

Fe(OH)3

1.5

4.1

 

(2)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制得的样品的纯度,可采用如下方案:

a.称取0.750g样品,溶解,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0.050mol/LAgN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m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容量瓶、锥形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若配制和滴定操作均无误,但最终测定的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写出可能导致该结果的一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2≤pH<7.8Ca(OH)2或CaO或CaCO3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表明Fe(OH)3沉淀完全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转化为CaCl2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99.9%蒸发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使CaCl2·2H2O失去部分结晶水

【解析】

【分析】

工业碳酸钙加过量盐酸进行溶解,得到Ca2+、Al3+、Fe3+,加入物质A来调节溶液的pH,以除去溶液中的Al3+、Fe3+,根据沉淀对应的pH表,需要把二者沉淀完全,pH最小为5.2,但是当pH大于等于7.8,氢氧化铝开始溶解,故调节pH范围是5.2≤pH<7.8;加入的A能调节pH,但是不能引入新杂质,则可以选用Ca(OH)2或CaO或CaCO3;过滤后滤液进行盐酸酸化,在160℃蒸发结晶,得产品CaCl2·2H2O。

【详解】

(1)根据分析,加入物质A来调节溶液的pH,此时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5.2≤pH<7.8;加入的物质A是Ca(OH)2或CaO或CaCO3(填一种即可);

(2)检验Fe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表明Fe(OH)3沉淀完全;

(3)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其目的是将溶液中的少量Ca(OH)2转化为CaCl2,防止产物中混有Ca(OH)2杂质;

(4)①测定样品的纯度过程中,a为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b、c为滴定过程,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锥形瓶、滴定管;故上述测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容量瓶、锥形瓶,还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滴定管;②使用AgNO3溶液滴定样品的CaCl2·2H2O,n(Ag+)=0.050mol/L×20.39×10-3L=1.0195×10-3mol,则25mL中含n(Cl-)=1.0195×10-3mol,250mL中含n(Cl-)=1.0195×10-2mol,含n(CaCl2·2H2O)=5.0975×10-3mol,m(CaCl2·2H2O)=5.0975×10-3mol×147g·mol-1=0.7493g,样品CaCl2·2H2O的质量分数=

=99.9%;③蒸发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使CaCl2·2H2O失去部分结晶水,而计算的时候仍按照没有失去结晶水的化合物质量计算,故最终测定的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

【点睛】

化工流程中把握常见的金属离子的除杂方式;注意调节pH的范围,以及试剂的选用,不引入新杂质用可以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一般选用制备物质的阳离子对应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

10.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主要用于多相催化,例如乘用车的废气催化转化器,太阳能电池中的光催化,水分解或污染物的分解等。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

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资源进行回收,得到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

已知:

CeO2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稀酸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2)滤液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滤渣1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含有Fe2+_______________。

(4)在酸性溶液中,已知Fe2+溶液可以和难溶于水的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由滤液2生成Ce(OH)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Fe(OH)3的Ksp近似值为10-38。

常温下,在含有Fe3+杂质的溶液中,为使其除尽应调节溶液pH至少为_____。

(通常认为当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即视为沉淀完全)

【答案】H2SO4使Fe2+氧化为Fe3+使CeO2还原为Ce3+取少许滤液1,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滤液1中有Fe2+Fe2++2FeO(OH)=Fe3O4+2H+4Ce3++O2+12OH-+2H2O=4Ce(OH)4↓3

【解析】

【分析】

制备纯净的CeO2和硫酸铁铵晶体,由流程可知,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质)中加入A为稀硫酸,FeO转化为FeSO4、Fe2O3转化Fe2(SO4)3存在于滤液1中,滤渣1为CeO2和SiO2;滤液1中加入稀硫酸和铁粉,被Fe2(SO4)3还原为FeSO4,溶液1为FeSO4溶液,加入硫酸铵混合蒸发浓缩、常温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