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0011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docx

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份教学质量检查

2015年高考(45)福建省漳州市高三年级9月份教学质量检查

漳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9月份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6)_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

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注释:

不地著:

不能定居一地。

旨:

味美。

服役者:

劳作的人。

渫:

流通。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养孤长幼在其中

长:

成年人

B.

尚复被水旱之灾

被:

遭受

C.

有者半贾而卖

贾:

通价,价格

D.

三曰劝农功。

劝:

鼓励

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3分)

薄赋敛,广畜积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使民以粟为赏罚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朝令而暮当具

A.

B.

C.

D.

4、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在文中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这样人民才能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B.

指出,人民无粮则饥,无衣则寒,人民若处于饥寒之中,慈母也不能保有其子,统治者更是不可能保有其民。

C.

陈述了当时农民勤苦而艰难的生活,借此含蓄地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了国家潜在的危机,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D.

文中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文中提出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方式。

5、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6分)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3分)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叫答问题。

(6分)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云锁朱楼一句的诗眼是哪个?

请分析这个字妙在何处。

(2分)

答:

(2)试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一句的作用。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孩子,我给了你一条命;不过,你把财产还给我罢了:

咱们两清。

这才叫公平交易。

人生就是一笔交易……。

这是葛朗台对欧也妮说的原话。

之后他让吓呆了的公证人克罗旭亲自去准备一份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

(《欧也妮·葛朗台》)

B、李玉亭告诉吴荪甫干这引狼入室勾当的有孙吉人和赵伯韬,吴荪甫因此断定什么公债多头公司完全是圈套。

吴荪甫从中得知工潮已平息,杜竹斋又送来了交易市场上的好消息,他觉得自己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胜利,就剩下李玉亭报告的大计划大阴谋还在威胁着他。

(《子夜》)

C、爱斯梅拉达认出了克洛德。

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梅拉达选择时,虽然爱斯梅拉达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罗德的求爱,她作了上述回答。

(《巴黎圣母院》)

D、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

(《家》)

E、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告御状减刑的好消息,他兴奋地拿着减刑文书去接玛丝洛娃,可是典狱长断然拒绝放聂赫留朵夫进监狱,声称要释放任何人犯,必须有他顶头上司的命令。

聂赫留朵夫一无所获,只得坐上马车回旅馆。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

所废之事何在!

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这位先生是谁?

先生因何到此小县?

到此小县后表现如何?

张飞对先生前后态度有何变化?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

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

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说这话的是谁?

话中的出去是指什么事?

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具体指哪些事?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6分)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孟子曰:

无惑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1)孔子和孟子观点中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分)

(2)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各自有着怎样的思想倾向?

请简要分析(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心不厌细: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样红

杨葵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

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

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

这又分虚实两面。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

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

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

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

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

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这是虚的层面。

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

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来说细的。

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

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

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

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

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

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

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

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

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

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10、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

B、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C、一系列的细节探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

D、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探掘的重要条件。

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2、文章结尾提出的人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将消逝的物语:

油纸伞

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

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

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

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

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

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在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就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置身于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间,赏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图。

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

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14、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

(4分)

15、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

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

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

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

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

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

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

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

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

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

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

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

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

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

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

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

两位著名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

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

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

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罗杰·彭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E、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时代结束后,就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

14、文章标题宇宙是唯一的吗?

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15、根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

(6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13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2分)

极目东眺,昔日中国远征军勇士们浴血奋战的旧战场----高黎贡山,巍峨云天,雾霭缠绕,云蒸霞

(wi),更古不变地护持着这片热土,护持着屹立于腾冲、屹立于滇西、屹立于中华大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丰碑──国殇墓园。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1分)

17、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修改。

(2分)

畅销书作家、平民代言人梁晓声的2014年开年力作《中国生存启示录》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

梁晓声揭示出国人当下的心态,是一本告诉人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

该书是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主题的大众心灵励志书。

病句:

修改:

1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大国间的博弈当然存在,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中美两国可以亲密无间。

别狭隘地理解国家利益

这个世界不是随时都剑拔弩张的

也别狭隘地理解国际关系

但国家利益的表达需要外交技巧

国际关系也需要一种更平和的描述

A、

B、

C、

D、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

分)

2014年2月8日,郭德纲在其儿子郭麒麟18岁生日之际,发表了一条长,语重心长地嘱咐儿子做人、从艺、交友的道理:

江湖险恶,人心更险。

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述。

(5分)

五、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北极之旅的新闻节目。

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

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4月,一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

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漳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9月份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茕茕孑立渌水荡漾清猿啼

樯橹灰飞烟灭伏清白以死直兮

猿猱欲度愁攀援

舞幽壑之潜蛟

2.

A(长:

养育)(3分)3.B

(3分)4.D(减轻贫民赋税不是贵粟的方式)

5、

(1)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

(关键词:

人情、再)(3分)

(2)

提高粮食地位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

(关键词:

贵、道)(3分)

参考译文: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

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

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

人之常情是:

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

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

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

现在农夫中的五口之家,家里可以参加劳作的不少于二人,能够耕种的土地不超过百亩,百亩的收成,不超过百石。

他们春天耕地,夏天耘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还得砍木柴,修理官府的房舍,服劳役;春天不能避风尘,夏天不能避署热,秋天不能避阴雨,冬天不能避寒冻,一年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