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026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docx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

最新八上物理各章综合能力检测题8套(含期中期末有答案)

最新八上物理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是(A)

A.cm        B.km        C.m        D.mm

2.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mm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40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45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

4.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C.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5.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

6.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7.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

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很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B)

A.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 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

相同时间比路程 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 裁判:

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

相同路程比时间 裁判:

相同路程比时间 

选手

用时/s

刘翔

13.07

奥利弗

13.18

 

8.一个运动的物体,在第一次10s内移动4m,第二次5s内移动2m,第三次15s内移动6m,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D)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变速直线运动

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C)

A.135m/sB.168.75m/sC.2.25m/sD.2.81m/s

 

第10题图)

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

A.两人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丽同学的身高为162__cm__,升国旗时唱国歌的时间约为1__min__,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__km/h__。

12.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采用了以下的办法。

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2.35_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0.59__mm。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3.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一个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_mm,纽扣的直径是__1.10__cm。

14.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

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

“龙舟跑得真快啊!

”,则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河岸或岸上站立的人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4.8__m/s。

1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1秒钟人步行1.2米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500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静止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6.观察图甲可知汽车做__匀速__直线运动;观察图乙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变速__直线运动。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7.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

如果这时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车__没有__(填“有”或“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车经过__3.3__min到达收费站。

(保留1位小数)

18.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15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三、作图、简答题(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9分,共14分)

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则2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m,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解: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象。

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写出三条)

(1)__小车做变速运动__;

(2)__小车在途中停了3_s__;

(3)__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0.86_m/s__。

四、实验探究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10分,共16分)

21.某学生为了测量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量出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选出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C.用

表示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

(1)上述实验中错误的是步骤__C__,应改为__用

表示物理课本内每张纸的厚度d__;

(2)错误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填字母)__BADC__。

22.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来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的情景,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64

90

时间t/s

2

4

6

平均速度v/(cm·s-1)

13

16

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不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

五、综合应用题(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12分,共20分)

23.从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Ⅱ所示。

     表Ⅰ:

2526次普通列车

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7:

24

08:

22

11:

30

发车时间

06:

30

07:

26

08:

24

里程/km

0

84

165

300

      表Ⅱ:

D412次动车组

项目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

51

10:

32

11:

45

发车时间

09:

15

09:

53

10:

34

里程/km

0

84

165

300

(1)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由上海驶往南京,乘坐D412次动车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车可节省多少时间?

解:

(1)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间t2=2.5h,平均速度为v2=

=120km/h 

(2)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间t1=5h,可节省时间Δt=t1-t2=5h-2.5h=2.5h

 

24.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请在如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图象。

(不需准确描点)

    

解:

(1)汽车速度v=20m/s,由v=

得,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t=

=0.7s 

(2)紧急停车全程所用时间t=t1+t2=0.7s+2.3s=3s,全程的平均速度v′=

=10m/s

(3)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最新八上物理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B)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2.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

让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A)

A.音调B.音色C.响度D.传播速度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以下措施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D)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5.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感觉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

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C)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8.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D)

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

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9.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D)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瓶内的空气听到瓶内的音乐声减小

10.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B)

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B.蝙蝠探测飞行途中的障碍

C.工人用电钻钻墙D.路旁安装隔音板墙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D.关上窗户可以减小窗外噪声的影响,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慢

12.如图所示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丁声音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

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由于寒山寺的大钟受撞击发生了__振动__,在__空气__中以__声波__形式传入人的耳中,引起人耳的__鼓膜__振动。

14.人讲话依靠__声带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鸣膜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弦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空气柱__的振动发出声音。

15.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

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介质种类__和__温度__有关。

物质

空气(15℃)

空气(25℃)

水(25℃)

水(80℃)

声速/(m·s-1)

340

346

1497

1543

16.如图所示,“曾候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振动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振动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响度__越大。

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音调__发生改变。

18.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1.00s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__传递信息__。

已知声速为340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_170_m__。

19.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能量__;中国传统的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听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信息__。

20.观察图中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_乙__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_丙__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__甲__图。

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0分,第24题4分,共30分)

2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如图甲所示。

(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__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__。

(3)小明、小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小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

猜想__①__是正确的。

22.观察图中甲、乙所示的情景。

(1)图甲喇叭放音时,纸盆上的黄豆“翩翩起舞”,说明__发声体在振动__。

(2)图乙用棉线连接“土电话”并张紧棉线,能实现10m间通话,这表明__固体能够传播声音__。

(3)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表明__细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比棉线更好__。

(4)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中间的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棉线无法随声音振动,也就不能传声了__。

23.在学习吉他弹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80

1.02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A__、__B__、__C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A__、__D__、__F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都不变,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进行辨听__。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24.下面是八年级三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

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

小明先用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他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

(1)小明是通过__比较声源到听者的距离__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2)小芳认为:

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两个:

__声源相同、观测者相同__。

五、综合应用题(11分)

25.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不计空气阻力,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340m/s)

解:

中靶声传播的时间t声=

=1s,子弹飞行的时间t弹=t-t声=1.5s-1s=0.5s,子弹的速度v弹=

=680m/s

 

最新八上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

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

3.用同样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C)

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

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接触充分

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B)

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

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6.超声波加湿器通过每秒170万次的高频振动,在水面上方形成大量1μm~5μm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弥漫到空中从而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A)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7.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D)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8.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

霜的形成属于(C)

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

9.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

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B)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湿裤子晾干

C.冬天窗户玻璃上有冰花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11.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1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此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图中是“今天”我市的QQ天气图标,由图可知:

“今天”我市的最低气温是__-2__℃,读作__负2摄氏度(或零下2摄氏度)__,温差是__10__℃。

1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__吸热__(填“吸热”或“放热”)。

15.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凝固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冻结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

16.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其熔点为29.78℃,说明它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7.冬天,雯雯将洗好的衣服拿到室外晾晒,她看到衣服冒“白气”,这是__液化__现象;过一段时间,摸摸衣服,觉得衣服变硬了,这是__凝固__现象;第二天早晨再用手摸衣服,衣服干了,这是__升华__现象,但有些厚衣服还是硬的,她将这些衣服收到室内,过一段时间,厚衣服变湿了,这是__熔化__现象。

18.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

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周围水蒸气遇冷发生__液化__现象而形成的。

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下__(填“上”或“下”)的。

19.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__低__(填“高”或“低”)的结果。

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