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16889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栏杆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

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XCZQ-1标

 

桥面栏杆及RPC盖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2014年11月·户县

1.适用范围-4-

2.作业准备-4-

2.1内业技术准备-4-

2.2外业技术准备-4-

3.技术要求-4-

3.1桥面栏杆技术要求-4-

3.2RPC盖板技术要-5-

4.栏杆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6-

4.1施工工序-6-

4.2工艺流程-6-

4.3施工准备-6-

4.4模具安装-6-

4.5钢筋笼的加工-6-

4.6混凝土浇筑-8-

4.7主要原材料及配件的技术要求-9-

5.RPC盖板施工工艺-12-

5.1RPC原材料技术要求-12-

5.2配合比试验-14-

5.3模具-14-

5.4生产工艺流程装备简要说明-14-

5.5生产工艺技术要求-19-

5.6RPC盖板生产工艺流程图-20-

6.施工要求-21-

6.1栏杆施工要求-21-

6.2RPC盖板施工要求-21-

7.资源配置-21-

7.1施工劳动力组织-21-

7.2主要机械设备-22-

8.质量控制及检验-23-

9.安全及环保要求-27-

9.1安全要求-27-

9.2环保要求-28-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一局西成客专XCZQ-1标段桥梁RPC盖板及桥面栏杆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验收标准、技术指南,仔细阅读审核设计技术交底文件、栏杆、盖板施工图纸,掌握栏杆、盖板预制施工工艺参数。

结合设计参数选择施工机械,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机械操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收集各种技术数据,为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机械选择提供依据。

修建生产生活设施,根据施工方案配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安全人员、施工机械、试验仪器等人员设备。

3.技术要求

3.1桥面栏杆技术要求

人行道栏杆采用C40细石混凝土组合栏杆,每2m为一榀,分别由立柱、扶手、栏片、托梁、柱帽等构件组成。

栏杆立柱截面尺寸为140mm×140mm,高度1010mm,下端两侧设置70mm牛腿连接托梁;扶手、托梁高100mm,宽130mm;扶手、托梁与栏片连接表面设置栏片安装插槽,插槽深度25mm,满足栏片安装后,端部位于横梁内配置纵向钢筋的下部,同时插槽处箍筋加强,防止出现裂纹;扶手在立柱处连接,端部预留钢筋,立柱顶部设置扶手卡槽,卡槽深度110mm,宽60mm,同时柱顶预埋钢筋,外露长度160mm,扶手通过卡槽与立柱固定,并通过柱顶预埋钢筋连接柱帽,钢筋埋入立柱深度满足锚固要求。

栏片与下托梁采用预留螺栓锚固,立柱与桥梁遮板通过预埋钢板连接,立柱下采用预埋Q235钢板,厚δ=10mm,钢板与立柱主筋焊接,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所有外露钢板防腐防锈处理采用多元合金共渗+锌铬涂层+封闭层。

3.2RPC盖板技术要求

盖板材料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类型为R130,其抗压强度≥130Mpa,抗折强度≥18Mpa,弹性模量≥48GPa,抗渗等级≥P50。

电缆槽盖板盖板分为通讯、信号电缆槽盖板和电力电缆槽盖板两大类,0.5m为一个单元,设6mm断缝,板宽494mm,厚度为25mm,接触网基础及拉线基础处采用异型板,梁端处根据桥跨的不同设置配板。

通讯、信号电缆槽盖板均采用D型;桥上不设置声屏障时,电力电缆槽盖板采用C型,设置声屏障时,电力槽的一般位置采用E型。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盖板尺寸

规格型号

横桥向尺寸(mm)

顺桥向尺寸(mm)

厚度(mm)

RPC-H混凝土(m3)

C1

744

494

25

0.00919

C2

744

324

25

0.00603

C4

744

294

25

0.00547

C5

394

394

25

0.00388

C6

294

494

25

0.00363

D1

444

494

25

0.00548

D2

444

324

25

0.00360

E1

594

494

25

0.00734

E2

594

324

25

0.00481

E4

594

294

25

0.00437

4.栏杆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工序

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

模具安装及调整

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制作安装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养护

脱模

成品检测

4.2工艺流程

4.3施工准备

按规划设计建设栏杆生产线、混凝土工程机械设备、动力机械、运输机械、预应力设备、试验及测量检测设备等机械设备等。

技术准备:

对机械设备、模具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全部符合相关要求。

对进场的原材料、预埋件等进行验收检测。

技术、质检人员、作业人员加强对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学习,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4模具安装

将模型在厂房内进行装配,安装完毕后根据设计图纸核对组装模型尺寸。

组装好后将模型指定区域。

4.5钢筋笼的加工

(1)钢筋笼制作

a.钢筋在钢筋加工区进行加工作业,立柱钢筋笼制作时,先将Ф12纵向钢筋准确安放在胎具定位槽内,再根据钢筋胎具上的定位槽口,放置¢4.5横向钢筋后,交叉处采用电焊焊接牢固。

立柱底端设置200×260×10法兰钢板,钢板与内置钢筋U型双边焊接(不得有单根直接与底座钢板焊接),要求立柱构件预制前焊接完成,焊缝要饱满,不得有漏焊现象,而且焊接处不允许破坏防腐保护层及法兰钢板变形;箍筋必须满足规范锚固要求,不得在平直断面搭接;下端两侧设置70mm牛腿,连接托梁。

b.拖梁、扶手钢筋笼制作时,先将¢4.5的箍筋穿入¢10主筋内,放在胎膜上定位,把预埋件焊接在主筋上,交叉处焊接牢固。

c.栏片制作时,把¢8的钢筋纵横放在胎膜上定位,交叉处焊接牢固。

(2)钢筋笼入模及塑料垫块的安装

将钢筋笼放入栏杆模型中,放入塑料垫块,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图纸。

(3)钢筋交叉处处理

栏杆内钢筋Ф12mm螺纹钢筋及¢8热轧钢筋组成。

钢筋纵横向交叉点采用电焊焊接。

箍筋加工

钢筋绑扎

4.6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

桥面栏杆混凝土浇注时,先将钢筋笼放入模型内,检查混凝土的保护层,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控制在35mm±3mm。

确定无误后浇注混凝土,模型放在振动平台上振动:

上料分成三次上料。

边振动边上料,振动为表面浮浆,没有气泡后停止振动,如果欠振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实,过振则会导致混凝土浆上泛,表面无浆而麻面。

(2)栏杆混凝土的养护:

栏杆预制完成后,在车间喷淋养护区进行喷淋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3)栏杆脱模

栏杆脱模时,把模型翻动180°放在专用托架上,开动振动托架,用橡胶手锤敲打模型,构件自动脱落。

把栏杆吊入产品存放区进行后期养护。

(4)模具清理及脱模油喷涂

为保证栏杆混凝土外观质量、强度和耐久性,在混凝土灌筑入模前,必须将模具清理干净,并喷涂脱模剂:

栏杆脱模后,把模型放入专用清洗池内浸泡3-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毛巾擦干,放入模型堆码场。

(5)栏杆存放

栏杆从模板中取出时前期强度相对较弱,因此,错误的存放会使构件发生隆起和弯曲变形。

所以在半成品库中,要把栏杆放在专用托架上,每层用橡胶垫隔开,垫块要上下对齐,堆码高度不能超过1.2m,防止板内产生附加应力引起变形超过允许范围。

4.7主要原材料及配件的技术要求

所有原材料及预埋件应有合格证明书和复验报告单,不合格者不得使用,详细要求见下表。

a)水泥

水泥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比表面积

m2/kg

550—630

2

初凝时间

min

90—180

3

标准胶砂抗压强度

2d

MPa

>38

28d

MPa

>52.5

4

氯离子的含量

%

<0.06

5

碱含量

%

<0.6

6

三氧化硫含量

%

<3.0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GBl75的规定。

(2)碎石

采用粒径5~10mm的碎石,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密度

kg/m3

2500—2900

2

吸水率

%

<2.0

3

岩石抗压强度

MPa

>110

4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5

5

抗冻性

/

抗冻等级为F1

6

颗粒级配

/

筛上粒:

小于10%;筛下粒:

小于15%且0.063mm以下的细骨料含量小于1.5%

粗骨料应分级储存、分级运输、分级计量。

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3)细骨料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粒径

mm

0—5

2

细度模数

/

2.3—3.0

3

吸水率

%

<2.0

4

针片状颗粒含量

%

<0.25

5

氯离子的含量

%

<0.04

6

颗粒级配

/

0.063mm以下的微小颗粒含量小于3.0%

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4)减水剂

技术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5)水

应采用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的规定。

(6)矿物掺合料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氯离子含量

%

≤0.02

2

烧失量

%

≤4.0

3

SO3含量

%

≤3.0

4

含水率

%

≤1.0

5

需水量比

%

≤105

6

游离氧化钙含量

%

≤1.0

7

MgO含量

%

≤14

8

活性指数

%(1d)

≥125

%(28d)

≥110

(7)钢筋

φ10钢筋(HPB300)和φ8钢筋(HPB300)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1499的规定。

(8)螺纹钢筋

Φ12螺纹钢筋(HRB400)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力学性能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1

抗拉强度

MPa

>525

2

屈服强度

MPa

>335

3

断裂伸长率

%

≥17

(9)预埋件

预埋钢板采用Q235-B.Z,规格为10×200×260mm,技术要求应符合GB700的有关规定。

(10)模具

塑料模型制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保证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标准值(mm)

允许偏差(mm)

框架

四边跷曲

730

±1.0

四边旁弯

500

±1.0

整体扭曲

200

±1.0

侧板

定位孔之间距离

180

±0.1

平面度

500

±2

垂直度

200

±0.3

5.RPC盖板施工工艺

5.1RPC原材料技术要求

(1)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

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规定,不得使用其他品种水泥。

(3)骨料应采用SiO2含量大于98%的石英砂,分粗粒径石英砂(1.25~0.63mm)、中粒径石英砂(0.63~0.315mm)、细粒径石英砂0.315~0.16mm)及超细粒径石英砂(0.16mm以下)四个粒级,含泥量不应大于0.5%,筛分试验按TB10210-2001规定进行。

(4)钢纤维应满足:

直径0.18~0.22mm,长度12~14mm,抗拉强度不得低于2850MPa,其他性能应满足JG3064-1999技术要求。

(5)外加剂应符合GB8076规定,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禁掺入氯盐类外加剂,且减水率不得低于29%,硫酸钠含量不得大于2%。

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6)拌和物用水应符合JGJ63-1989的要求。

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使用。

 

硅粉

石英砂

钢纤维

5.2配合比试验

客运专线RPC材料电缆槽盖板生产前应进行配合比试验,试件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130Mpa、抗者强度≥18Mpa、弹性模量≥48Gpa、抗渗等级≥P50、抗冻性能等参数>F600。

5.3模具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保证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定位。

由于是薄壁构件,模板形式应为平放式模板,便于在振动平台上进行振捣。

5.4生产工艺流程装备简要说明

(1)原料配料及搅拌

主要设备有:

水泥筒仓;水泥螺旋输送机;水泥计量仓;砂贮仓;砂计量皮带;水计量装置;电子配料称重控制系统;强制搅拌机;原料提升机;除尘设备等。

工作流程是根据程序设定,将各种物料按设定质量称重配料,送至搅拌机,充分混合。

搅拌机集料斗

(2)上料系统

主要设备有上料机;布料机。

工作流程是上料机负责把搅拌好的浆料分配到布料机,布料机完成向成型模具定量布料。

(3)成型系统

主要设备有二次搅拌主机;振捣平台;模具;压光铁抹等。

工作流程是将模具内原料振捣摊平;排除气泡,送入成型设备,同步定位,合模压制,得到成品外形尺寸完全一致,高密度的盖板坯材,经取坯铲将坯料移至盖板专用托盘。

RCP盖板混凝土施工

 

(4)码垛、进出养护室系统:

采用人工码垛,RPC盖板在初养及终养过程中均使用叉车运输进出养护室。

养护室内养护码垛

(5)养护系统

主要设备有蒸汽锅炉;养护室;热蒸气循环系统;自动温控系统。

工作流程是将热蒸汽送入养护室,对盖板坯料按RPC生产工艺进行养护,热蒸汽循环系统和自动温控系统,维持RPC盖板所需要的养生环境。

自动温控系统操作台

自动温控系统温度显示器

(6)成品堆放及打包运输

成品按直立摆放三层存放,供货时在底盘托架上打包运输。

 

 

5.5生产工艺技术要求

(1)搅拌设备应为强制式搅拌机,搅拌速度不低于45转/分。

(2)在配制RPC材料拌和物时,水泥、专用掺合料干燥状态的用量均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1%;骨料采用干燥骨料,用量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1.5%;水、外加剂的用量按质量计,称量应准确到±0.5%。

(3)投料顺序应为石英砂、钢纤维、水泥、RPC专用掺和料、水、外加剂,干料先预搅拌5min,加水、外加剂再搅拌4min。

(4)RPC材料拌合物坍落度应小于180mm。

(5)搅拌完毕的RPC材料拌合物应在30min内灌注完毕。

构件宜连续灌注,最大间隔时间应不超过6min。

(6)RPC材料搅拌、运输、浇注及构件静停应在10℃以上的环境下完成。

(7)在灌注RPC材料构件过程中,应随机制作RPC材料试块。

试块应随构件或同条件下成型,并随构件同条件养护。

(8)试块的留置与试验

RPC材料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氯离子渗透系数、抗冻融性能测定试件,应在RPC材料的浇注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RPC材料力学特性(含立方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每50m3检验一组,批量不到50m3,按50m3考虑。

每次取样应至少各留置两组。

②RPC材料氯离子渗透系数与抗冻融性能每1000m3检验一组,批量不到1000m3,按1000m3考虑。

(9)RPC电缆槽盖板养护

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条件,RPC电缆槽盖板分别实施蒸汽养护及自然养护两种养护方式相结合。

成型构件(在模盒内)静停6h以上后,然后送至初养室采用45±5℃蒸汽养护24小时,然后取出脱去模盒后在送至终养室进行终养,恒温控制在75±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48h。

养护过程分为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2℃/h,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5℃/h。

撤除保温设施时,构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0℃。

构件蒸汽养护结束后需自然养护,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并对构件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5.6RPC盖板生产工艺流程图

 

6.施工要求

6.1栏杆施工要求

(1)桥面栏杆在小型构件预制厂集中预制。

(2)由于栏杆各构件截面尺寸较小,故应采用震动平台对构件进行振捣。

(3)预制时按部件分别一次性预制完成。

(4)栏杆立柱、扶手中的预埋件应在预制场地完成。

(5)立柱、托梁、扶手、栏片不同构件分开进行堆放,不得乱堆乱放以免构件损坏。

6.2RPC盖板施工要求

(1)RPC盖板应在小型构件预制厂集中预制。

(2)RPC盖板采用流水线施工作业,现场因配备流水线作业设备。

(3)蒸气养护室必须配备自动恒温系统。

(4)RPC盖板应采用震动平台进行振捣。

(5)场内各机械操作人员、司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7.资源配置

7.1施工劳动力组织

栏杆、盖板预制场的施工人员配备见下表。

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分工

1

现场负责人

1

现场指挥协调

2

技术人员

2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3

安全员

1

现场安全管理

4

质检人员

2

现场质量检查与控制

5

试验员

1

现场试验检验

6

测量员

1

栏杆、盖板的尺寸及养护温度控制

7

资料员

1

各种资料文件管理及检验批填写

8

电工

1

持特种操作证

9

电焊工

4

钢筋及各种金属预埋件焊接

10

钢筋工

4

钢筋加工及绑扎

11

模板工

10

钢筋骨架安装、模板拼装及拆模

12

混凝土工

20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13

成型工

2

栏杆、盖板的成型

14

拌合站司机

2

混凝土的拌合

15

装载机司机

1

原材料、混凝土等的上料

16

辅助工

30

成品转运及零星用工

7.2主要机械设备

栏杆、盖板预制场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搅拌机

JS500J

1

2

运板车

5

3

叉车

2

4

装载机

1

5

钢筋截断机

1

6

钢筋弯曲机

2

7

电焊机

交流

6

8

直流焊机

2

9

半自动切割机

1

10

蒸养设备

1

11

振动台座

10

12

配料机

1

8.质量控制及检验

8.1质量控制

(1)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应保证构件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

模板的外观、尺寸、平整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普通钢筋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各种钢筋下料、加工、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焊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混凝土拌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原材料称量,材料计量误差应符合验标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半成品的存放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8.2质量检验

(1)模板尺寸的允许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测。

检验方法:

测量。

(2)普通钢筋的下料、加工、安装位置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部检测。

检验方法:

测量。

(3)混凝土原材料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检验数量:

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规定的数量检测。

检验方法:

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

(4)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每班(每100m3混凝土)至少各一组同条件养护试验脱模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各一组28d或56d同条件养护转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试验,一组28d或56d标准养护时间弹性模量试验。

检验方法:

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

(5)栏杆、RPC盖板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构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质量指标

检验方法

处理原则

空洞

深度≤3mm,长度≤10mm

钢尺、深度尺检测

合格

不满足上述要求

不合格

平整

凸或凹下(包括错位)≤4mm/m

钢尺、深度尺检测

合格

不满足上述要求

不合格

蜂窝麻面

深度≤3mm,长度≤10mm,

不多于10个/m2

钢尺、深度尺检测

合格

深度>3mm,且<8mm;

长度>10mm,且<20mm

修补

深度≥8mm;长度≥20mm

不合格

硬伤掉角

深度≤10mm,长度≤10mm

钢尺、深度尺检测

合格

不满足上述要求

不合格

表面裂纹

不允许出现表面裂缝

10~20倍刻度放大镜量测

20倍放大镜检测

合格

有表面裂缝

不合格

检查数量: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检查数量:

同一工作班生产同类型构件,抽查5%,且不少于3件。

表3构件的尺寸偏差要求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人行道盖板

长度

+3,-2

钢尺检验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

取其最大值

高度/宽度

+3,-2

厚度

+2,-0

翘曲

L/50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8.3预制质量控制要点

(1)构件质量的初步控制

原材料要求

1)水泥作为主要的胶凝材料,应严格按要求水泥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

其性能应符合GB175-1999规定,不得使用其他品种水泥。

2)骨料应采用SiO2含量大低于98%的石英砂,分粗粒径石英(1.25~0.63mm)、中粒径石英砂(0.63~0.315mm)、细粒径石英砂0.315~0.16mm)三个粒级,含泥量不应大于0.5%,筛分试验按TB10210-2001规定进行。

3)所采用的钢纤维应满足:

直径0.18~0.22mm,长度12~14mm,抗拉强度不得低于2850MPa,其他性能应满足《钢纤维混凝土》JG/T3064-1999技术要求。

4)外加剂应符合GB8076规定,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严禁掺入氯盐类外加剂,且减水率不得低于29%,碱含量不得大于2%。

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5)拌和物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的要求。

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使用。

6)钢筋(带肋、光圆钢筋及盘条)性能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GB13013-1991及GB/T701-1997的规定。

(2)配合比设计控制

1)设计性能指标的选择:

根据构件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设计强度等级及设计提出的其他性能要求,选定材料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