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6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docx

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

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

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

(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

为什么?

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

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答案】

(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不是。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

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万里石塘。

澎湖巡检司。

【解析】

【详解】

(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

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

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

边疆,设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地区。

2.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

……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

材料二:

资料卡:

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从西域传入的乐器。

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材料三:

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

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

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

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

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

材料四:

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实价值。

【答案】

(1)社会风气:

厚葬。

物质基础:

农业发展;经济富足;陶瓷技艺高超。

(2)特点:

胡汉交融(民族交融)。

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

(3)典型例子:

新罗三彩;奈良三彩;波斯三彩。

贡献:

影响了亚欧各国的文化发展;丰富了亚欧各国的社会生活。

(4)态度:

积极(保护、抢救)。

现实价值:

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树立文化自信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可以看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气是厚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厚葬之风的存在于当时的农业发展;经济富足;陶瓷技艺高超有巨大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信息“表现的是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可以看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是胡汉交融(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民族融合,这与唐朝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

(3)依据材料三信息“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

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可以看出,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有新罗三彩;奈良三彩;波斯三彩等;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的外传影响了亚欧各国的文化发展;丰富了亚欧各国的社会生活。

(4)依据材料四信息“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的态度是积极(保护、抢救)。

现实价值:

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树立文化自信。

 

3.阅读材料:

材料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

(2)与他有关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

(3)结合材料,指出玄奘西行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

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其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答案】

(1)寻求佛法(或佛经)。

(2)《大唐西域记》。

(3)政治局面: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

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

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

海陆交通发达。

(4)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

(5)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

要坚持对外开放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中的“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西行的目的是寻求佛法。

(2)贞观后期,玄奘取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据其口述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由其弟子记录而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3)结合所学,从唐朝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分析作答。

政治局面:

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

经济繁荣发展;外交政策:

唐朝政府实行宽容、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交往;对外交通:

海陆交通发达。

(4)依据材料“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可知玄奘具有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依据材料“西行学经求法”可知玄奘具有主动学习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成果的精神。

(5)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当时的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这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因此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具有开放意识,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等。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

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

(2)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4)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

(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

(4)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一中反映的疆域范围指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朝代的疆域?

(2)材料二的图中反映的是该朝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3)该朝代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简述该政权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元

(2)行省制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4)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这是元代疆域。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这是元代的行省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元代对台湾和西藏采取的管理措施分别是设立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

(4)根据所学可知,元代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

6.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延四年,发诏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场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

张玄素上书谏曰:

“巨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

……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夹。

”……上(唐太宗)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

“……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根据材料一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

唐太宗听取张玄素建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材料三中唐诗描写了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进行概括性评价。

【答案】

(1)共识:

不修乾元殿。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2)幵明。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贞观之治。

(4)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5)唐朝繁荣、富强、开放、开明等。

(凡符合題意的其他表述均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

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述谏曰: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随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随日?

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蔽,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和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对曰:

‘若此以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

‘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可知,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不修乾元殿,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4)根据材料三中的“开元”可知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荣、富强、开放、开明等。

【点睛】

解决本题的同时注意掌握归纳我国古代出现的盛世局面。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答案】

(1)澶渊之盟。

(1分)北宋与辽。

(1分)

(2)宋金和议。

(1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分)

(3)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大宋和契丹”,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内容是:

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这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之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2)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金国、盟书、淮水”,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澶渊之盟和宋金议和不论是对北宋还是对南宋来说,都是屈辱性的和约,但是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

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答案】

(1)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对外交通的发达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和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据材料“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对外贸易兴盛

(2)依据材料“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可知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的吸引力;依据材料“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可知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依据材料“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可知周边国家对与唐朝交往的重视;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外交通的发达。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摘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唱和,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

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頂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李城《盛唐社会风貌》

材料三: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吻。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

两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分别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形成这样的社会风貌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材料一看到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材料二看出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材料三看出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①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②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③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可知,体现了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由材料二“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

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

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可知,体现了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由材料三“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可知体现了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由材料四“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可知,反映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可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如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可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形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原因有:

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10.徽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

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微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

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

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微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

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別,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4)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1)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经验:

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經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人生产领城、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可知,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

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根据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可知,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根据材料二“……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經商之地,息商归田。

”可知,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

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

(3)根据材料三“……‘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持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可知,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有:

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勤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

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清朝商业的发展。

清朝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徽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使我们认识到:

当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