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返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50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一次返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返校.docx

《第一次返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返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返校.docx

第一次返校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自主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_______世界里,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_______。

对于物质,我们有许多的“为什么”需要解决,当我们学习了_______之后,就能够得到关于物质“为什么”的正确答案。

 2.将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里加热,可以看到_______,同时闻到一股_______气味。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应用_______原理生产新的_______,能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

 2.人们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用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的性质氮气和_______反应可以制得氨气,氨气用于生产氮肥,从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

3.化学在指导人们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_______的冶炼与应用、_______的发明、_______的烧制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化学工艺。

 2.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都是通过_______制成的。

如光导纤维、半导体硅晶片、高强度陶瓷、钛合金等。

3.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合成各种_______,消灭_______,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教材解读】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⑴碳酸氢铵失踪之谜[课本p3“观察与思考”]

①文字表达式:

②现象:

③保存:

【点拨】P3“观察与思考”实验现象:

白色晶体慢慢减少至消失,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成氨气等物质。

碳酸氨铵保存注意点:

避免高温、暴晒,密封保存

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题型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例1.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有关碳酸氢铵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是颗粒细小的白色晶体

B.加热碳酸氢铵,会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晶体慢慢消失

C.碳酸氢铵应密封低温保存

D.碳酸氢铵受潮后应及时晒干

答案D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科学利用空气资源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氮气有着广泛的用途。

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将氮气充入灯泡中,用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利用氮气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将氮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液氮的沸点为-196℃,常将液氮用于医疗技术,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利用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的性质,用于制造氮肥。

2.延长材料的使用时间、减少资源的消耗

钢铁制品的使用,为改善人类的生活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但全世界每年有接近总产量

的钢铁

因锈蚀而损失。

通过学习化学研究防止或延缓钢铁腐蚀的方法,研制新材料(如:

合金)等。

【教材答疑】P5“观察与思考”

①现象:

②原因:

③结论:

铁丝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发生锈蚀,所以应注意防护

④加速铁生锈的几种方法:

⑤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点拨】锥形瓶中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导管内上升一段红色水柱。

食盐水是电解质溶液,会加快铁制品生锈,因而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同时铁生锈的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降低,从而使导管内上升一段红色水柱。

铁丝腐蚀实验

题型二化学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1)直接考查合理利用资源的做法或理由等;

(2)列举出利用资源的事例,要求对利用资源的做法作出合理的评价。

【例3】(2012.苏州)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的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高浓度的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解析】由空气难溶于水可推知氮气难溶于水,故A项说法错误.

【答案】A

题源变式

3.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常向灯泡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下面对这种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A.充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出灯泡中的氧气

B.利用了氮气高温下不与制造灯丝的钨反应的性质

C.利用了氮气受热膨胀的性质

D.利用了氮气能透光的性质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种材料的出现和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

现代化学研制出能够制造电视机和计算机的材料,导致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研制出能够制造航天器的材料,促进航天事业的兴起和发展;研制出各种医药和能够制造出人体器官的材料,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化学还将会为人类获得廉价清洁的能源作出巨大贡献。

总之,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我们要学习化学、研究化学、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富有的人类社会。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自主学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的变化、热胀冷缩现象等:

变化过程中生成了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燃烧、钢铁生锈等。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_______、_______等。

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_______或_______,许多化学变化常以热能、_______、_______等形式释放出能量。

而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则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3.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性质,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性质。

如水在通常状况下是液态的,这种性质是水的_______性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极小的_______构成的。

世间万物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如氧气是由_______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组成的。

2.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不同,导致了物质的种类、性质和用途都_______。

 3.纯净物是_______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是_______的物质,如空气、海水、调味的酱油等都是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以来被作为燃料使用,其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以综合利用,能制造和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染料、化肥、化学纤维、合成橡胶、_______等产品。

 2.1772年,法国化学家_______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确定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率先人工合成了_______。

【教材解读】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相同的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不能以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相同作为判断是否是新物质的标准。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各种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变化以光能、电能的形式释放能量,人类利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是由化学变化提供的。

但自然界中最广泛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却是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的变化。

【注意】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

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在这里只是能量发生了转化,而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题型一 物质的变化

【例1】(2012•连云港)下列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车轮爆胎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答案】A

题源变式

1.(2012.淮安)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

B.

植物光合作用

C.

铁制品生锈

D.

木材制成桌椅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2.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题型二 物质的性质

【例2】(2012.南昌)如图所示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解析】A、B、D三项分别是介绍物质的状态、硬度,物质的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是物理性质。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所以铁会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

【答案】C

题源变式

2.(2011.河北)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C.燃放烟花       D.粉碎废纸

第3节初中化学常用仪器介绍

名称

图形

用途

注意事项

试管

(1)用来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2)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3)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加热前外壁要擦干

②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

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③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或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

⑤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酒精灯

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一般通过漏斗添加,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由于外焰温度最高,因而只用外焰给容器加热。

④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⑤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⑦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布等扑盖

 

量筒

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精确度不高。

量液时常与滴管配套使用。

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②量液时,要选择大小适宜的量筒。

读数时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试剂瓶

细口瓶用来盛放液体试剂;

广口瓶用来盛放固体试剂。

(1)不能直接加热。

(2)瓶塞打开后应倒放桌上。

(3)盛碱液时应改用橡皮塞或木塞。

集气瓶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常与玻璃片配套使用)

还可用于气体燃烧实验。

①不能加热,如果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砂;

②收集气体时按气体密度不同选择瓶口方向;

③瓶口磨砂,用磨砂玻璃片涂凡士林封盖。

④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再倒置收集。

水槽

盛水的容器

不能加热

滴管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①使用时应先排尽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

②垂直悬滴,不伸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内壁;

③取用试剂时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浸蚀胶头

④不能一管多用,洗净后才能取另一种液体;

滴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每次用完后不必洗涤。

玻璃棒

作搅拌、引流或转移少量固体用。

①搅拌时不可撞击器壁;

②多次蘸液时应洗净。

蒸发皿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③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④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铁架台

用于固定或放置反应容器

(1)仪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时,重心应落在铁架台底座的一侧。

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①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②手握长柄,从试管底部套、取试管夹。

不能把拇指握在短柄处,以免试管脱落。

托盘天平

常用于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一般可精确到0.1克

①调零

②左物右码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在纸上称量。

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④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漏斗

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不可加热

烧瓶

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

①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锥形瓶

盛放液体的容器和反应的容器

①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自主学案】

一、取用药品的方法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1)使用药品时的“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时注意节约原则: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用剩的药品要遵循“三不”处理原则:

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将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的操作:

将药品装入试管时,先将试管倾斜,然后将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如图所示。

即:

一斜、二送、三直立。

(2)将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中的操作:

在向试管中装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把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药品将它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颗粒缓慢地滑入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底。

即:

一横、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当用滴管向容器中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将试剂逐滴滴人容器中,不要触碰容器内壁。

【注意】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药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下次再用,不要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要用水冲洗);用过的滴管要放在指定位置,以免污染滴管。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

液体药品通常放在细口瓶中,取用细口瓶中的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细口瓶,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稍倾斜,将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倒完后,要将瓶口在试管口刮一下,以防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如图所示。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操作:

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需用量筒。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线时,应该停止倾倒,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刻度线。

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

【注意】量筒只能用于常温下量取液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或长期存放溶液,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或量取过冷、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加热:

量液时一定要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所选择量筒的量程应等于或略大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不要用大量程的量筒量取较少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分多次量取较多的

液体;在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读数则偏小,俯视读数则偏大,如图所示。

三、加热物质的方法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如图所示,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秒钟后取出来。

可以看到,处在火焰外层外焰)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给药品进行加热。

【注意】在化学实验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酒精灯时,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两查”是指:

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是否占灯壶容积的1/3~2/3之间;“两禁”是指: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一不可”是指: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实验时若酒精洒出并在桌上燃烧时,一定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2.物质的加热。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①试管与水平桌面倾斜成45。

角,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避免液体沸腾而喷出伤人,如图所示;②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试管外壁若有水,一定要加热前擦干,否则试管会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④不要使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灯芯部位温度低,否则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⑤刚开始

加热时,要先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移动试管;⑥烧得很热的试管(或其他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骤冷而炸裂;⑦手持试管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免拇指不小心用力造成试管脱落。

(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操作注意事项与给液体加热相似:

除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外,还可用铁架台固定试管加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冷凝的液体倒流使试管炸裂)

【拓展】

(1)可以直接被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试管是唯一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2)可以被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3)不能被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漏斗等。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精确到0.1g。

1.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3.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化学实验中称量的药品,常是一些粉末状或是一些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为了不使天平受到污染和损坏,使用时还应特别注意:

(1)称量干燥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2)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题型一 常用的化学仪器

【例1】将图中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3)常用作反应容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5)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物品是_______。

【答案】

(1)E 

(2)B (3)A (4)G (5)C

题型二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例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深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溅出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答案】C

【自测题1】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氢铵易分解

3.人类生活需要热量,下列热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物体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量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C.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D.白炽灯泡通电放出的热量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碳酸氢铵放在蒸发皿中加热,现象为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氨气

B.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的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火焰的底部呈淡蓝色,上部呈明亮的黄色,同时放出热量

C.氯化氢气体与氨气混合时,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

D.向白色的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白色的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5.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C.研究白糖的变化D.研究白糖的制法

6.坚硬的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坚硬”属于金刚石的_______性质,金刚石加工成钻石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金刚石的_______性质,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

7.某单位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貌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亚硝酸钠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测题2】

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2.)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思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天然气、酒精等)

(1)

燃烧产物(水和二氧化碳等)

(2)

燃料(天然气、酒精等),这样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中的变化为()。

A.

(1)为物理变化,

(2)为化学变化B.均为物理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

(2)为物理变化D.均为化学变化

3.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的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汽化

4.阅读下面的短文,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描述的空白处。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_______,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_______。

氯气在1.01×105Pa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态氯_______,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_______。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_______,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_______。

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_______。

【自测题3】

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