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52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docx

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最新

  学术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

  

(一)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提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

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如:

“金属疲劳强度的研究”过于笼统,若改为针对研究的具体对象来命题,效果会好的多,例如“含镍铬的合金材料疲劳强度的研究”,这样的题名就要贴切得多。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

至少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过20字。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放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如“对农村合理的人,畜,机动力组合的设计”这一标题即存在逻辑上的错误。

题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壮年,也可以是指婴儿,幼儿或老人,因为后者也是“人”,然而却不是具有劳动力的人,显然不属于命题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当。

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猪,试问,哪里见到过用羊和猪来犁田拉磨的呢?

所以也属于外延不当的错误。

正确的应当改成:

“农力,畜力,机动力合理组合的设计”。

其中,由于使用了“劳力”与“畜力”,就不会分别误解成那些不具有劳动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对象。

  (三)摘要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2,研究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3,获得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四)关键字

  关键字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

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

  主题词使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个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例如:

主题词之一“等离子体应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说明它不是别的,而是“等离子体应用”,采用的是自然语言词汇。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如,关键词“原子能”(其规范的主题词可能是“核能”)。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

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

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的深度。

  (五)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

其写作内容包括:

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测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

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的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

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

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

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可包含几个自然段。

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的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

1,实验原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

2,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的内容。

“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

  如果标题定为“结果和讨论”,对于“讨论”(或“分析”)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则更难以确定所应写的内容,通常也是最难写的一部分。

写的好的“讨论”(“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要设法提出“结果”一节中证明的原理、互相关系以及归纳性的解释,但只对“结果”进行论述,而不应进行重述。

2,要能指出你的结果和解释与以前发表的著作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

3,要论述你研究工作的理论含义以及实际应用的各种可能性。

4,要能指出任何的例外情况或相互关系中有问题地方,并且应明确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

  (七)结论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

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2,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

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1、2、3。

列成条文,用语斩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八)致谢

  体现对下列方面的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感谢的组织和人。

  (九)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可能引用了很多篇文献,是否需要全部列出?

回答是否定。

事实上,只需要将引用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那些文献资料列出即可。

  学术写作的谋篇构思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

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

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

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

“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

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

  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

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3.要作读者分析

  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

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

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

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

如果一篇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

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

  写作提纲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1.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

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

  2.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

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

这很象是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

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

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

  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

由此可见,通过写作提纲的拟制,可以确定论文的结构,使论文全篇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3.提纲的拟制,有昨于繁忙的作者与进行合作撰写的多作者。

前者,由于工作忙,时而中断写作过程,可藉提纲提示,帮助你在重新写作时立即恢复原来的思路;后者,可帮助合作撰稿人按照提纲进行分工与协调,避免由于各写各引起的重复与疏漏。

  [示例]

  论文:

地基刚度对拱坝坝体应力的影响(研究对象:

二滩拱坝地基)

  一、引言

  1.介绍拱坝地理位置与形貌

  2.介绍坝址地质地貌

  3.提示坝基存在的局部缺陷(1坝基刚度左右岸不对称;2右岸坝基中部存在玄武岩软弱带;)

  引出四种不同的均质变模地基,分别计算坝体应力的问题。

  二、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

  就三种地基情况对梁、拱分载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均匀地基λ值的影响

  1.给出λ的表示式。

  2.绘制“不同变模均匀地基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

  3.提供“?

86型?

拱坝主要几何参数表”。

  论点:

λ变化对拱端分荷的影响远小于拱冠部位。

  

(二)两岸不对称地基刚度的影响

  1.绘制“左右两岸不对称的地基刚度对梁、拱分荷的影响”曲线图(对或、右端与拱冠分别绘制三张)。

  2.分析图示结果。

  (三)局部低变模的影响

  1.分别就左、右端及拱冠绘制三张曲线图。

  2.分析图示结果。

  对以上三部分进行归纳说明[针对

(一)、

(二)、(三)一一对应说明影响程度]。

  三、地基刚度对坝体复位的影响

  1.均匀地基(图)。

  2.两岸不对称地基(图、表)。

  3.局部地基刚度降低的影响(图)。

  四、地基刚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1.均匀地基情况下,λ值的变化对坝本应力的影响(图、表)。

  2.两岸不对称(图)。

  3.地基局部变模降低的影响(图)。

  五、结论(总归纳)

  1.针对λ值变化的影响的分析,指出在拱坝设计时需在底部考虑一定的倒悬度,以借助坝本的自重来减小底部由水压造成的应力。

  2.针对刚度,指出用结构上的不对称补偿地基刚度的不对称。

  3.虽存在有岩石软弱带,但只局限在边界附近,并不改变整个拱坝的应力分布。

重点说明地基变模对坝体应力的影响显著,其取值须引起重视。

  二经典科研方法

  第一节逻辑方法一.归纳法P26

(一)归纳法的概念

(二)归纳法的类型1.完全归纳法2.简单枚举法3.科学归纳法二.演绎法P29

  

(一)演绎法的主要形式

(二)演绎的条件

  (三)演绎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四)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三.类比法P32

(一)类比的模式

(二)类比的特点(三)类比的类型(四)类比的程序(五)类比的作用(六)类比的局限四.其他逻辑方法P36

(一)分析与综合

(二)抽象与具体

  第二节经验方法一.观察P39二.实验P42三.测量P48四.统计P49

  第三节数理方法一.数学方法P52二.模拟实验P56三.理想化方法P58四.科学假说P62

  三现代科研方法

  第一节系统论

  一.系统论的出现及其意义P68二.系统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P69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2.相关性3.层次性

  4.整体性和系统功能5.环境制约性6.动态性7.目的性

  (三)系统的分类三.系统方法P71

  

(一)系统方法的特点P71

(二)系统方法的原则P73(三)系统方法的程序P74(四)系统方法的作用P75四.系统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第二节控制论P76

  一.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二.控制系统

  三.控制论在管理上的应用

  第三节论P80一.信息的概念二.信息的特点三.信息技术革命四.信息反馈方式五.信息方法及其作用

  第四节“新三论”简介P83一.耗散结构理论二.协同学理论三.突变理论

  四科研选题

  第一节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P87一.科学问题的概念、结论及分类二.科研选题的概念、分类及意义三.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科研选题的来源P90

  第三节科研选题的原则P95

  一.需求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三.科学性原则四.可行性原则五.优势性原则六.发展性原则七.经济性原则八.效益原则九.学术价值原则

  十.远近发展相结合原则第四节科研选题策略及方法P100一.科研选题策略

  

(一)选题的价值取向

(二)课题调研要充分(三)选题要量力而行二.科研选题的方法

(一)现状调查法

(二)历史比较法(三)未来预测法(四)系统综合法(五)优选决策法

  第五节科研选题的程序P103一.定方向二.定任务三.定课题

  四.课题名称的确定五.选择计划的制定

  第六节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P108

  五科研文献搜集和整理

  第一节科研文献概述P111一.科研资料及其类型二.科研文献的概念三.科研文献的级别四.科研文献的种类

(一)专业书籍

(二)期刊(三)学位论文(四)会议论文(五)标准文献(六)专利文献(七)科技报告(八)政府出版物

  五.查阅文献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搜集文献基本知识与技巧P119一.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二.利用图书馆搜集文献资料三.利用文献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四.利用互联网搜集文献资料五.利用其它渠道搜集文献资料六.搜集文献资料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文献检索途径P127一.按外部特征的途径1.提名途径2.著者途径3.机构途径4.代码途径5.引文途径

  6.信息源类型途径二.按内容特征的途径1.分类途径2.主题词途径3.关键词途径

  三.检索途径的选择原则

  第四节文献检索步骤P134一.课题主题分析

  二.选择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三.选择检索途径四.制定检索表达方式

  五.辨别文献来源六.索取原始文献

  第五节文献资料的鉴别、整理与阅读P134

  毕业写作指导:

在实践性与学理性之间

  ——评任遂虎、孙晓玲《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

  罗立桂(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博士)l

  一直以来,写作指导教材的编写者都要面对悖论和两难选择:

如果编写的教材,理论化程度太高,就会脱离写作实践,不能很好地指导写作行为,没有实用价值,结果只能被人束之高阁;如果过于注重操作性和写作的具体经验介绍,理论性不强,又会被人指责为术科,没有学术价值。

因此对于写作指导教材的编写者来说,学理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

就实际情况来看,有关指导写作的教材数量繁多,种类不少,但是很多指导性不强,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写作教材无力解决。

目前特别需要既有实践性又有一定的理论性,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写作实际问题的著作出现。

大海捞针,沙滩拾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孙晓玲副编审、文学院任遂虎教授编著、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下称《精要》)一书,就是一个难得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教材。

本书作者孙晓玲同志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多年,精通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等相关知识,任遂虎教授一直从事汉语写作,有非常丰富的写作经验,他们经过数年努力完成的《精要》一书,对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相关问题与事项作了全面、细致的论述和介绍,内容涉及论文概念与文体特征,选定论题与收集材料,调查研究与拟定提纲,构成要素与

  文本格式,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初稿草拟与文稿修改,文字校对与文面布局,成绩评定与举行答辩等相关常识及相关的方法和程序等等。

该书直面写作现实,很好地把握了学理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尺度,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困惑而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使该著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同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材的鲜明特色。

  注重概念的辨审,从认识论的高度解决问题是《精要》的第一个特色。

编著者敏锐地发现了,长期以来在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上混乱不清,从而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审,廓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迷雾。

首先由于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在文体属性上是一致的,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写毕业论文就是写学术论文,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区别。

一些学者写的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书,就把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混为一谈,在书中一味畅谈自己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内容过于专业化,没有普及性,指导很难落到实处。

用学术论文的标准去要求初学者,显然不合适,往往会使初学者感到?

无从下手?

本书开篇明义,第一章就对毕业论文的含义进行了辨审,既指出了联系,又看出了区别。

概括了毕业论文不同于学术论文的特征:

受导性、习作性和考核性。

并且恰如其分地比喻了两者的关系,?

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是正式的‘演出’,那么,毕业论文则是为‘演出’而进行的‘彩排’。

‘彩排’是为‘演出’而做的必要操练,但毕竟还不是‘演出’。

?

清楚明白地阐释毕业论文的概念,准确地定位毕业论文的标准,以防学生写作和教

  师指导时,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毕业论文定位不准,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能否作为毕业论文看待,人们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有利于学生认识、研究现实问题,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调查报告只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没有学术意义,不能作为学术论文看待。

《精要》专辟一章探讨这一问题,分门别类地考查调查报告,从概念上辨析了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最后明确指出,?

研讨性的调查报告,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种形式?

将研讨性的调查报告归入毕业论文形式,并对其写法做了具体阐述。

这一概念的辨析,具有创见性,符合实际情况,拓宽了毕业论文文体选择的范围。

  《精要》的第二个特点是过程论和要素论的结合。

已有的写作教材、专著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体例安排:

一种是静态的块状的结构布局,主要论述文章的构成要素;一种是动态的箭状的结构布局,即描述整个写作行为的前后过程。

《精要》一书另辟蹊径,注重动静互补,即把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文本构成要素结合起来加以讨论,既考虑到文章制作的动态性,又考虑到文章静态的结构性,从而有利于初学者通过?

经?

、?

纬?

两线编织文章框架。

首先从静态角度看,毕业论文是一种文本形式,学习写作者应该掌握其构成要素才能去写,本书第四章详细阐述了构成毕业论文文本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四要素及各项的作用和写作要求。

从动态方面来看,毕业论文写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环节和程序构成的。

本书指出毕业论文的写作,一定得按照?

选题—集材—研究—写提纲—修改—定稿?

  样的环节进行,形成有序的工作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具体引领和指导。

不论哪一个环节完成得不好,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难以形成符合要求的文本。

因此书中特别看重写作者在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

三心,四严,五勤?

的行为要求,?

三心?

即细心集材,热心研究,虚心求教;?

四严?

写作者要有严实的知识、严谨的学风、严格的程序、严密的方法。

五勤,即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写作者要眼勤以观察,耳勤以听取,笔勤以记写,腿勤以访查,脑勤以思考。

对写作过程的重视和具体环节安排,既符合学校规定的教学环节,又可以使学写毕业论文者有章可循,按照既定的阶梯走,熟悉写作论文的具体步骤,加强了论文写作的受导性。

本书重视过程论还表现在对毕业论文、答辨环节的内容安排上。

论文评价、答辨环节虽不属于写作过程,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评价标准对学生论文写作有导向作用,答辨环节又是学生必须参与完成的,只有答辨通过,毕业论文工作才算正式结束。

本书第十章提出了?

六度?

即适度、新度、信度、效度、标度、达度作为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

为了便于操作,还把评价项目具体划分为选题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过程评价四项,并且提供了详细的论文评价表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现在该谈《精要》的第三个特点了,即在指导方法上注意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

《精要》是依据从高校普通学生和成人学生毕业论文中收集而来的现实材料撰写的,编写者最了解对象需要什么,了解在写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能使本书真正起到毕业论文写

  作的导向作用,在体例安排上既象一般写作指导教材一样,用大量篇幅从正面引导学生,依次详尽而细致地介绍了毕业论文的相关概念与文体特征,选题与收集,调查研究与拟定提纲,构成要素与文本格式,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初稿拟定与文稿修改,文字校对与文面布局等基本知识,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

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第二章分析了学生毕业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选题、思想认识局限与文本格式三方面总结归纳,例举了常见的具体问题,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写。

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现实针对性,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可以对初学者起到一种提示、警戒和预防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精要》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兼顾,分类介绍。

现行的许多毕业论文指导教材都偏重于文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或者是文、理科论文分别论述。

文科毕业论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