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450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docx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第20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理解:

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个现代化”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任务,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运用: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爱国统一战线的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了解中国国情,感受骨肉同胞盼团圆的殷切情感,为实现祖国统一尽自己一份力量

  【学习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学习难点】

  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梳理】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学习探究】新政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

  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

  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成立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起草共同纲领,拟定政府方案,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召开

  时间:

1949年9月

  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出席大会。

  【学思之窗】从毛泽东亲笔致宋庆龄的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①毛泽东“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的诚挚邀请,及派邓颖超前往迎接的周到安排,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诚邀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共商国事的真情实意,符合各界民众的意愿。

  ②作为孙中山先生亲密战友和伴侣的宋庆龄,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民主主义者,她的应邀参加不仅会增强民众对新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信心,而且还会进一步带动各界人士前来共商国事,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真实体现。

  ③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也是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此时新中国即将诞生,恰是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内容

  ①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②通过《共同纲领》。

  【学习探究】《共同纲领》的内容、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能不能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内容、特点人民的概念比无产阶级的概念包括的成分要大得多,因此二者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如前苏联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实行的却是人民民主专政。

  ③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首都、国旗、国歌等

  ⑷意义

  发展

  ⑴1954年,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⑵1956年新阶段:

  【资料回放】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

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他还说: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周恩来也说:

“长期共存就是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

  【学习探究】在中国“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我们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我认为是多个党存在比较好,可以互相监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学习探究】请问同学们,多党存在,应该怎样存在呢?

是其他党派和共产党轮流执政吗?

  不是。

应该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

  【学习探究】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中共的领导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

  【学习探究】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民主建设也还有待完善,国家的发展强大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并肩战斗。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学习探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学习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如何完善发展的”?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作为统一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

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它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伴随着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两项:

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民主化的主要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的一种代议制模式,西方国家釆取两院制议会代议制:

如英国、美国。

而我们中国就相当于一院制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同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联系的。

  【学习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创立: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背景:

新中国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探究】一届人大会议的成果有哪些?

  会议成果: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探究】《宪法》的内容和特征?

  第二:

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意义:

  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第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族的广泛性。

随着历史发展,人民达标大会制度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巩固:

  二届人大的召开:

1959年

  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三届人大的召开:

1964年

  国务院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看资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

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我国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形成许多民族杂居的状态。

由于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学习探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时间:

1949年在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的自治机关

  依据:

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

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学习探究】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怎样实行的?

  原因:

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

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

  怎样实行:

  根据195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共有约五千万人口,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其他地方还有范围大小不一的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级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参与政府的决策,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学习探究】民族区自治制度是怎样建立及完善的生:

建立及完善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载入了1954年宪法,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从194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x藏自治区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学习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民族区域处治制度,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政治制度

  )它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难点突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答案提示: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参议会和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组织形式的创造性探索。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即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逐步成熟了。

从1953年3月到1954年8月,全国各地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组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届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

  54年9月,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是怎样实行的?

  答案提示:

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

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需要政府在这些方面分别照顾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

  根据195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共有约五千万人口,四百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其他地方还有范围大小不一的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级少数民族人民代表参与政府的决策,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