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9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docx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践行“积极教育”,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2014年—2017年)

(讨论稿)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一、文化积淀

(一)奋力提升的发展轨迹

我校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励实两等小学堂。

学校创办于民族内忧外患的特殊年代,初创办时仅有10名学生;后来历经战争纷乱,遭受日机轰炸,几经停办更名。

至解放前夕,学校已有10个班级,学生446名,教工45名;1952年,美籍教师和传教士离开学校回国,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江阴县第一中学。

至1959年,学校已发展至8轨24班,学生1000余名,被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命名为地区重点初级中学。

1995年,学校移地新建至现在的长江路校区。

1997年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成功创建为省重点高中。

2000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其中3个国际双证班,共有20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268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4名,中级职称人员143名,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2.16%。

从1907年只有10名学生的教会学堂,到今天办学规模、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的省四星级高中,从励实学堂、辅实中学、春晖中学,私立澄江中学,到江阴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我校的发展是一段困难和信念相伴、坎坷与希望同在、艰辛与喜悦并存的奋力提升的轨迹。

这样的轨迹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励实”精神的绝好诠释,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

(二)励实求进的学校精神

2006年,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认真梳理传统文化。

时任校长沈娅梅同志首次提出以“励实学堂”中的“励实”二字作为校训,获得全校教职工的一致认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创办者以“励实”命名的缘由已经无从查考,但是“励实”二字的的确确是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精神的最凝练的概括。

纵观学校百年发展历程,无论是传教士管理时期还是人民政府接管后的时期,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地域教育格局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无不是在困顿中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勉力提升。

这其中有传教士布教的虔诚和坚定,有历届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渴求、对改变自己和民族命运的热望,更有无数一中人从事教育的热情、发展学校的激情。

这些就构成了一中特有的文化品格,学校精神。

主要表现为自尊自信、不卑不亢,有着独立品格的精神;表现为坚忍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践精神。

“励实”浓缩有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的意义,它是建立在一中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

(三)多元发展的办学成绩

一代代一中人,在“励实”校训的激励下,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法制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点校等,成为了莘莘学子向往、社会各界信赖的一所现代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积淀了丰富的经验:

1.打造了学生多元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学校以“行动德育”助力成长,成效显著。

学校围绕传统精品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成人仪式、校园狂欢节、励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毕业典礼等,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个性。

另外,依托学校心理社团、器乐社团、舞蹈社团、书画社团、话剧社团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舞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努力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开设了美术特长班;与NCC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了国际双证班,引进国际课程。

2.形成了具有优势的特色项目。

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足球为特色项目,艺术为特色载体,创出了一条特色化建设之路。

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学校男子足球队多次在省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名列前茅,并为省市专业球队和高校输送了大批足球人才。

学校健美操队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健身操大赛特等奖等多项大奖。

舞蹈是本校文艺特色项目,曾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并连年获江苏省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阴市特色学校(AAA)、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等。

3.形成了一支优秀骨干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通过“政策调动、典型带动、科研推动、读书互动、利益驱动”为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批教师在省市课堂教学大比武中获一、二等奖,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人数上正在不断扩大,年龄上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梯队,岗位上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我校向更高层次攀越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同时,一批以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为主的青年管理人才正在迅速成长,为学校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4.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江阴一中2009—2012年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实施规划》的引领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德育活动课程化实施策略、生涯发展指导系列化开发策略等稳步推进。

学校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目前,各学科组立足“整体规划、精密布局、删繁就简、合理高效”的原则,形成了校本化实施方案。

在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方面,我校一是完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系列品牌活动为特色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发以“一中讲坛”和职场实践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为特色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5.初步形成了一个凝聚和谐心气的积极教育场。

在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场的实践研究》引领下,着眼于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我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大力营造一个学生情态积极、团结向上、自主发展的“文化场”“教学场”“人际场”“合力场”。

这个“场”不仅是一种教育氛围、育人环境,更包括教育理念、思路、策略、方法的变革。

通过情感关爱、心理辅导、励志教育等手段努力培植学生积极情态,促进了学生积极生动自主地发展。

积极心理场的建设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日趋深刻的文化觉醒

近2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扬利与除弊、继承与发展、重构与完善的变革方法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学校也在自觉寻找百年老校文化传统向现代教育价值转化的具体结合点,具体表现在:

“十五”前期,学校提出了“把我校建成思想领先、队伍优良、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名副其实的四星级高中”。

结合中国陶研会“十五”课题《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生活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确立了“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人”的工作思路。

“十一五”前期,学校明确了“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把我校办成实力一中、书香一中、和谐一中”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了“打造学生合身教育,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这个阶段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围绕“最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个命题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十二五”前期,学校提出了“积极教育”“一中教育”的概念,围绕“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办学个性、创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目标,提出要坚持“励实”校训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办学策略,以打造“挖掘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培育努力进取积极行动的人”的“积极教育”为总体目标。

从“把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四星级高中”到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打造学生合身教育”再到以具体的办学策略、办学理念追求学校“一中教育”品牌的树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校有着一段日趋深刻的文化觉醒过程。

反观这三个时期,这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绩效快速提升的时期,觉醒的意识、文化的力量不仅是可贵的更是有着实际效果的。

二、问题分析

虽然有了以上诸多积淀,但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文化建设需要走向文化自觉。

我校对于学校文化传统缺乏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

不仅表现在对于校训“励实”缺乏规范的阐释,对于办学理念缺乏基于教育哲学的思考,更表现在对于学校文化缺乏制度和实践方面的彰显,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缺乏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

未来三年,我们不仅要以“积极教育理论”为理论主体,提出凸显一中特点的育人目标;更要从制度层面、实践层面进行完善和提升,走向学校文化自觉。

还要进一步加强改造,学校的物质文化设施也要随着校园改造的步伐同步进行。

(二)教育质量內涵要进一步丰厚。

我校在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考成绩方面已经具有了较为稳固的优势,但是教育质量内涵不仅仅是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的外在呈现,它应该是学生主体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

现有的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与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化的人才要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课程建设仍有很大的空间,课堂改革的步伐也不并稳健,教育质量的内涵尚不够丰厚。

(三)德育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

我校德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以励志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进一步推动“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方面还要进一步明晰路径、整合资源。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绩效工资、岗位设置制度、职称制度、公积金制度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的实施或改变,随着因高考模式、事业单位编制要求等诸多原因带来的教师超编、老龄化趋势明显,更由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与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升学率的矛盾,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调动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激活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的问题。

第二部分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践行“积极教育”,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一、办学策略——践行“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就是围绕“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这一中心,通过“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办学策略,发挥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力量,以培育出励实求进的一中人为目标的教育。

我们要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关注体验的德育、协同高效的教学、彰显自主的课程,形成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和富有一中特质的“积极教育”体系,建设质量领先、内涵丰富、师生幸福、积极发展的江苏省一流特色名校。

二、育人目标——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励实求进的一中人的基本特质是:

积极进取的意识、自主规划的能力、尚实笃行的形象。

“积极进取的意识”是指锐意进取、不惧困难、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

“自主规划的能力”是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规划、日臻完善的能力。

“尚实笃行的形象”是指崇德明理、求真务实、踏实求进、开拓创新的形象。

第三部分具体目标及实施途径

未来三年(2014—2017)中,学校将传承“励实”校训,秉承新时期办学策略——“扬长挖潜,以情育人”,在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教育”的要义和内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推进文化建设,为积极教育夯实发展土壤

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需要挖掘促进师生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这其中传承江阴一中传统文化并寻找新生长点对于百年老校新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

今后三年我校着重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两大领域精心构思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完善新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明晰精神轴线,推动精神文化深度构建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未来三年我校既要自觉地加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更要调动全体师生的力量,推动学校精神文化的深度构建。

1.推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不断丰厚。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中轴线,体现在校训、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中,未来的三年中,我校不仅要在文字表述层面进一步明晰和丰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形象、评价标准等精神话语体系,更要在行动层面切实提升师生的独立人格。

文化是依靠人去创生和发展的,一个个鲜活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师生个体才能真正展现一中的文化,发展一中的文化。

我校要通过“真人图书馆”“描绘成长轨迹”等形式勾勒师生的美丽的人格侧影,从而描绘一中人的群体影像,以此提炼和丰厚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2.构思好课程教学这一文化载体。

精神文化的外显需要各类载体,未来三年中,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各类载体的作用,在实践中彰显文化。

除了物质载体等的构思之外,更要特别设计课程教学的彰显路径。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所以课程教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在探求这一载体的过程中,更要首先探求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参与课程的决策和规划,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这项工作包括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材的调整、补充,创编。

(二)建设主题环境,增强物质文化育人功能

未来三年,学校将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精心构思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尤其是结合“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建设,突出整个校园“成长助力场”的主题构思,以此统领学校环境布置、信息化建设、生活区改造,努力创设一个主题鲜明、积极自主的工作学习环境,增强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以“成长主题馆”建设为契机构建成长助力场。

2014年学校将结合“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建设,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学校将创造性地构思和建设“成长主题馆”,并以该馆为中心在学校教学楼、公共休闲地等增设凸显指导成长的相关设施,借此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巨大的成长助力场。

2.以电教设备更新为契机探索成长数字平台。

自2014年起,学校将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

增添教室内的电子白板系统、教师办公电脑、实验室设施、公共区域网络阅读设施、成长指导自助设施等。

并通过逐步完善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所需的软件管理平台和共享资源库,推进“办公、管理、教学、服务”的现代化。

建成一个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为“积极教育”的实施构建一个助力成长的数字平台。

3.以生活区改造为契机拓展积极教育资源。

力求2014年底完成学校生活区改造设计工作,着手准备动工事宜,妥善安排进度,稳步推进改造,至2017年全面完成生活区相关改造。

在改造中,在生活区增添学生休闲活动空间、生活自助设施、生活体验场所等,为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拓展资源。

二、推进德育工作,为积极教育构建育人平台

我校的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这一育人目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供人本化的育人平台,构建道德共同体,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自我、积极言行、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一)德育活动品牌化,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继续传承并完善我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目标,遵循“活动传统化、活动课程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将法制教育、励志教育、成人教育、形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形成德育活动系列方案,让更多学生发扬特长,挖掘潜能,体验成就感,进而形成积极人格。

(二)生涯规划模块化,助力学生自主发展。

在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基础上,丰富导师制内涵、拓展导师制指导类型,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导师的引领帮助作用;2014年借建设“生涯发展指导”省级课程基地之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逐步建立以专职指导人员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指导模式,根据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2015年完善形成分年级的生涯发展指导目标模块:

高一——生涯认知;高二——生涯探索;高三——生涯选择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指导。

(三)心理教育融入化,培养学生幸福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教育、幸福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通过同伴互助理念的运用,积极教育主题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以及常态化开设心理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阳光健康、耐挫能力强的积极心理品质,时时理解和感受生活的幸福感。

三、深化课程建设,为积极教育创设实施途径

我校将结合励实文化,遵循“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策略,着眼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发现与发展,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全面梳理整合现有课程,优化顶层设计,从两个方面着手课程建设。

(一)关注评价改革,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我校将密切关注最新教学评价方式,深入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在“开齐、上足、教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照实施“积极教育”的要求,对原有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和科学实施。

高度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体验和探究式学习,丰富交流和对话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学科形成完整的、基于高中三年统筹规划的《江阴一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意见》,汇编成册,贯彻实施。

(二)践行积极教育,开发一中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将根据办学策略和育人目标,着手开发满足实施积极教育需要的具有一中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构建丰富多彩、自主选择性强的课程文化,呈现江阴一中办学理念在课程上的体现和追求。

彰显自主的一中特色校本课程包括活动性德育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两个系列。

活动性德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锐意进取、不惧困难、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侧重提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规划、日臻完善的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更好地培养崇德明理、求真务实、踏实求进、开拓创新的一中人。

1.整合德育活动,优化活动性德育课程

近年来,我校的德育活动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系列,未来三年我们将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进一步在序列性、实效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系列课程。

该课程将在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地开设。

高一课程侧重形象教育,通过新生入学仪式、军训、学长指导、益锋志愿者活动等课程外塑形体,内塑气质,旨在激发高中生独立心理独立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积极需求,培养励实济世、有现代公民情怀的一中人;高二课程侧重成人教育,通过成人仪式、责任教育、体验式活动等课程,强化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求真、向善、明理、感恩;高三课程侧重励志教育,该课程融入积极育人的理念,发扬学校百年文化精魄,通过励志跑操、寻找身边榜样、交流励志故事等课程,引导同学共同体会奋斗的价值和求知的幸福感,培育其阳光心态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2.建设课程基地,开发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我校将借建设江苏省课程基地——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契机,开发生涯发展指导系列课程。

该课程有三个小系列组成:

一是必修系列,内容分生涯探索、生涯选择与决定、生涯规划三个模块,从高一到高三分阶段实施;二是选修系列,内容分为以“塑造自我”为主题的休闲课程、以“走进职场”为主题的实践课程、以“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综合课程三个模块;三是融入课程系列,将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将高中生涯发展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的探索、生涯规划等能力指标融入到日常学习领域、科目和课程模块之中。

该课程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幸福与完满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四、推进教学协同,为积极教育提供实践阵地

课堂是践行积极教育的主要实践阵地,我校将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注重以情育人,共同搭建师师、生生、师生各个层面的教学协同桥梁,致力于建设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协同高效的课堂。

(一)师师协同,深度推进教学研究

在前几年推进“三点四步”问题导学课堂改革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遵循重大教学活动与日常教学渗透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化、课型化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教学比武研讨活动,并结合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学主题论坛。

每周各备课组开设一节研讨课,充分利用录播教室等现代教育设备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研讨课录播率争取达到50%。

制度化地开展邀请式听课、行政推门听课、校长集中评课等研课活动,发现典型,推广经验,突出对教师的指导帮扶。

各教研组制定教研组三年发展计划,认真分析现状,制定发展目标,对课程开发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规划,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和及时更新校内学科网站,做到内容新颖丰富,形式规范多样,检索运用方便,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有效实现教学资源高度共享。

(二)生生协同,切实指导合作学习

从新生入学开始,即着手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交流,形成学习小组校本化评价方案,每学期结束时对全校学习小组进行评比,并于下学期初对优秀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及经验推广。

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上突出合作互助,齐头并进。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生生协同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式;在教师讲授时间上进行适当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留足时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建设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三)师生协同,用情演绎以学定教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以情优教,以情优课,追求师生协同,和谐发展。

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将充分了解学情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上,本着“立足基础,抬高底盘,追求质量全面提升”的思路,坚守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目标定位,坚守适切的教学起点。

在教学策略上,遵循以情育人的育人策略,强化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点对点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课堂内外充满“教”的幸福和“学”的快乐。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积极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全面实施积极教育,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幸福感强的教师队伍。

今后三年我们将通过系列措施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快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丰富师资培训方式,促进队伍整体发展 

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提升方向。

鼓励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的生涯规划,客观诊断自身的专业薄弱点,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提升点,积极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定期总结,及时调整,做到一人一案。

2.设立常规培训项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为促进教师养成善学习、勤反思的良好习惯,学校确立了常规全员培训项目。

一是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至少精读一篇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章,每个寒暑假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二是定期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评比。

3.确立阶段培训重点,促进专业有序发展。

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班主任团队为主体,学校将采取专家讲座、骨干带教、同伴交流、外出培训、建立研究共同体等各项有力措施,为处于青年提升期、中年成熟期、高原发展期的教师确立不同的培训重点,使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均获得有序发展。

(二)强化教师科研能力,助推骨干快速提升

针对不少教师因教科研能力不强影响专业成长的问题,我们将通过激发需求、自我设计、提供指导、创造机会等手段强化其意识,提升其能力,鼓励并帮助其投入高层次教学研究,促进其个体与团队实践智慧的生成,助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提升。

我们力争达成以下目标:

每学年有5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杂志,100篇以上的论文获各类奖项;3年内有省级规划课题、省陶研课题、省教研课题各一个,无锡市规划课题2个,无锡市个人专项课题3个以上,江阴市学科课题、个人专项课题10个以上。

学校还将为教师们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如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名师工作室,出版学术专著等,打造若干学科品牌教师。

力争3年内有12位以上教师评上江阴和无锡市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建立1—2个在较大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有1—2位教师评上无锡市名师,1—2位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