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981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三维目标】

  

  

  

  目

  标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

“光荣革命”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概括阐释

  

问题探究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的确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

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

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

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

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

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

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

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

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

《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

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

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

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历史纵横】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

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

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

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

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

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

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

(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

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

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

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

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

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

它的基本特征是:

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

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

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主要特点是什么哪?

(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

(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

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课后研讨】

我国当代大家余秋雨XX年在其《扼守秋天》中写道:

“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

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

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

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

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

”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思路:

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

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

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

【本课小结】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

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

“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

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知识结构】

  

13世纪

英国议

会制度

基本形成

1640年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权利法案》颁布

责任内阁制

议会

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