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导学案.docx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导学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导学案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世界经济大危机
1.根源:
资本主义的。
2.爆发
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本土爆发。
3.扩展
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特点
(1)范围广:
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大:
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
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5.影响
(1)经济:
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浪费社会资源,空前激烈的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2)政治:
工人罢工运动频繁、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3)世界局势:
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紧张。
阅读教材P111【学习思考】: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杯水车薪——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初期(1932年前)
(1)特点:
继续奉行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2)内容
①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②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
③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
④大幅度提高关税。
(3)影响:
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2.后期(1932年)
(1)内容
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其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③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2)影响:
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胡佛最终被人民抛弃。
阅读教材p112【学习思考】:
胡佛的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
【提示】 胡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病入膏肓的经济
1.金融危机
股市崩溃、银行完全停顿。
2.工业危机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重工业部门所受的打击尤为沉重。
3.农业危机
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跌。
4.商业危机
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
5.政治危机
(1)失业现象严重。
(2)阶级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6.信任危机
人们对制度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判断回扣】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2.经济大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就是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消费不了。
()
3.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是完全失败无用的。
()
4.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就是无所作为。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史料一 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
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
——XX百科
(1)问题:
根据史料一概括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史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XX百科
(2)问题:
史料二表明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三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XX百科
(3)问题:
史料三体现了经济大危机的什么特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两个原因和三个特点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其他原因包括贫富悬殊,造成生产相对过剩;过度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股票投机活动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史料一 胡佛……认为自己具有引导国家走向特殊繁荣的条件……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在执政初期,胡佛得意忘形地谈论美国的经济制度如何如何“完美无缺”,吹嘘“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
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已经危机四伏,快要大难临头了。
——XX百科
(1)问题:
从史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教训?
史料二 1930年,美国为应对深重的经济危机而推出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此法案在经济萧条席卷全球的关键时刻大幅度提高关税,最终导致全球关税大战,叫美国人自食恶果。
因此,曾有人把1930年通过并实施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称为“20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
——《80年前的货币战争:
〈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2)问题:
从史料二中得出的教训是什么?
史料三 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3)问题:
史料三中的观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采取遏制危机的措施,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密切相关,所以经济危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提高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对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认识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1
18世纪末兴起
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
19世纪晚期显现弊端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
应顺应生产力要求及时调整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
在经济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率领的反对党进行抵制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备选训练】
1.“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毫不过分:
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上述经济思想彻底破产始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C.1929年经济大危机D.新航路开辟
2.(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
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
“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
”据此可知胡佛( )
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二
罗斯福新政
实干家罗斯福
1.“新政”的提出
(1)年,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当选美国总统。
(2)罗斯福上台后,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推行新政。
2.新政的准备
(1)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为他打造新政的纲领。
(2)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在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
(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4)罗斯福用“”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3.新政的目的
通过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阅读教材P115、P116【学习思考】:
1.罗斯福的“试验”是指什么?
【提示】 罗斯福的“试验”是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的措施等。
2.罗斯福总统的人格魅力对美国最终克服这场危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 材料展现了罗斯福总统敢于直面困难(大危机)、坦率果敢、信念坚定、勇于战胜自我的优秀领导人的人格魅力。
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政治品质,成为对社会公众无形的吸引力,为新政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施行新政
1.阶段
(1)第一阶段:
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目的是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
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内容
措施
内容
作用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通过《紧急银行法》: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增加货币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节制农业生产规模;政府补贴农户损失
政府用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法》:
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产量、价格、销售等公平竞争规则;保障工人权利
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协调关系;缓和社会矛盾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政府救济;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保护劳工权利
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
保护劳工参加工会的权利,同雇主谈判的权利;《公平劳动标准法》:
限制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社会保险法》:
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
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3.特点
新政实际上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5.作用
(1)新政成为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2)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渡过难关
1.基本恢复
(1)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原因:
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
(3)表现
①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
②1939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
2.彻底摆脱
(1)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原因
①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②战争需求的刺激,经济出现战时繁荣。
③政府从限制农业生产转向鼓励增产。
(3)表现
①国民生产总值激增,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
②二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阅读教材P119【学习思考】:
罗斯福的新政“新”在哪里?
【提示】 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而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判断回扣】
1.罗斯福的新政最初只是一种试验。
()
2.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救济的是整个社会的失业人员。
()
3.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作用
史料一 1935年后,以工代赈、公共工程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从1935年到1942年,“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
此外,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问题:
史料一的措施发挥了什么作用?
史料二 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2)问题:
史料二的措施有何作用?
史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3)问题:
史料三中的措施有何作用?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作用
(1)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复兴工业: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3)调整农业政策: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并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4)推行社会福利:
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秩序。
(5)强化社会立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2012·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
史料一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罗斯福
(1)问题:
史料一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史料二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罗斯福
(2)问题:
罗斯福所讲的故事中绅士“斥责他的朋友”喻指什么含义?
史料三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罗斯福
(3)问题:
史料三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两个特点
(1)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特点
①最大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②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重要特点是( )
A.自由放任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D.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1
渡过危机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
维护民主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
改变生活
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
创新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备选训练】
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
这主要指新政( )
A.消除了阶级矛盾B.缓和了社会矛盾
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形成条件
(1)二战期间美国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其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2)二战结束时,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2.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政策。
3.特点
(1)美国私人垄断资本实力雄厚,缓和了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与私人资本积累有限的矛盾。
(2)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
(3)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4)美国的经济体制仍是典型的。
4.影响
(1)伴随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2)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阅读教材P120【学习思考】:
如何理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提示】 国家是整个垄断阶级的总代表、总“资本家”,国家干预是以坚持私有制为前提的,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美国的经济体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理论:
经济理论,认为避免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
(2)政策:
政府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①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
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②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
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
(3)结果
①积极作用:
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政府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反危机手段,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消极作用:
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
2.20世纪70年代
(1)背景:
受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
(2)政策:
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3)结果:
只是一时见效,但无法解决“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
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
(1)理论:
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
(2)政策
①里根政府通过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结果
①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
②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
(1)政策: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2)宗旨: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
(3)目标:
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
(4)措施
①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②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5)效果:
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阅读教材P123【学习思考】:
左表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提示】
(1)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摆脱了70年代以来的经济“滞胀”困境。
(2)1982年以后美国经济连续增长。
(3)说明了里根政府采用的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张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是有效的。
美国的“新经济”
1.表现
(1)经济持续增长。
(2)通货膨胀问题被化解。
(3)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并出现财政盈余。
(4)失业率下降。
(5)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6)个人消费市场繁荣,出口增加迅猛。
(7)股票指数扶摇直上。
2.特点
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
3.原因
(1)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2)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
4.评价
(1)积极方面:
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
(2)局限性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②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
③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
阅读教材P123、P124【学习思考】:
1.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哪些不同?
【提示】
(1)理论不同:
里根政府主要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克林顿政府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2)目标不同:
里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和医治生产停滞的问题;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
(3)措施不同:
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是里根政府的重要措施;克林顿政府通过适当增税等措施,解决了国家经济的赤字问题,同时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提示】 在较长时期内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形成:
二战后,英国政府信奉凯恩斯主义,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是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形成了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2)发展
①1979年,撒切尔夫人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货币主义政策,推行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②20世纪90年代,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
呈现“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趋势。
(3)特征
①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②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1)背景: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