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51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docx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能口述诗歌感情题的两大类别(局部感情题、整

体感情题)及其特点。

2.能举例陈述诗人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一轮诊断】

1.不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

不能从标题、作者、意象、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整体情感。

2.不能正确认识诗歌整体感情与局部感情的关系,

不了解“词不离句”“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

“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贝

【二轮对策】

1.常见题型

◎这首诗(词、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诗、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诗中的“……”含有哪些寓意。

cc

”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情

 

感?

请简要赏析。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的哪些意象?

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

他想借……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复习诀窍

(1)了解诗歌中五种“局部”情感及其命题形式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局部与整体之别。

然有的局部感情与全篇感情一致(如运用象征、烘托、渲染手法创作的诗歌),但有的也不尽相同(如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创作的诗歌),而且,诗歌中时空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往往也随之变化。

这些局部包括“字”“词”“句”“联”“阕”五种。

命题者常常着眼于局部设题,如“某字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等。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六种方法

1细品标题。

标题是一首诗的眼睛,解读标题往往能得到许多有效信息:

或显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介绍作品的写作缘起,或透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许多诗作蕴含的情感,细品标题便可知其大概。

2联系作者。

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人生际遇,据人悟诗,对把握诗歌的情感大有裨益。

3分析意象。

分析意象可以迅速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如“月亮”这个意象,常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4捕捉诗眼。

抓住了诗眼,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

有的字词虽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值得认真分析的。

5借助注释。

命题者往往在原诗后面附有注释,或介绍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或介绍作者的人生际遇,或介绍作者与诗中人物的关系,等等。

解题时,参考注释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诗作的情感。

6关注流派。

同一流派的诗作,其表达的情感常常是比较接近的。

山水诗表达的往往是流连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田园诗表达的常常是表达对农耕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边塞诗往往与报国激情、热爱边疆、控诉战争等情感相关。

关注相关流派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3.解题技巧

(1)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综合运用上述六种方法。

(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要遵循“词不离句”“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句不离篇”“联不离篇”的解读原则,能借助局部情感理解整体情感,还要能在整体情感的关照下解读局部情感。

【突破训练】

类题突破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水调歌头•登

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寒眼乱空阔,容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

位于镇江北固山。

②杨炎正:

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题:

“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忽醒然”三句写奸佞当道,使爱国之士难有作为,满腔热血化作感慨。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

“都把平生”三句写出一腔悲愤:

英雄困于末路,更加消损憔悴,随光阴的流逝老去,难有作为。

据前文可知,末句中“此意”是指报国壮志,但为时势所迫也只能将它“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即沉沦江湖了。

2.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题: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人的感情主要是通过意象来承载的。

含着“新粉”的“嫩竹”,脱下“故衣”的“红莲”,袅袅升起的“烟火”,“采菱”归来的人,这些意象承载着作者的感情。

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和“山居即事”这一诗题可知诗歌表达的是幽居山中悠然闲适之情。

3.喜见外弟[注]

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

即表弟。

题:

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

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诗歌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要尽可能根据画面揣摩诗句的言外之意,从而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语罢暮天钟”字面上描写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一直谈到日落黄昏、寺院钟声晌起的情景,表现出两个人交谈的时间之长。

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4.虚堂

寇准[注]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

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题:

本诗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

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暮年迁谪,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

5.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题: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反衬。

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

(从上阕“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与“画角声残”,以及下阕“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可知“一双燕子,两行征雁”隐含的是思妇的离愁与寂寞。

6.鹧鸪天

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题: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一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

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说:

“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

”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6.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

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

然而,女子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本词着力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传达离别之愁。

“无心扫黛眉”“愁见理征衣”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尤其“阁泪汪汪不敢垂”这一细节更是体现女子的细心和对丈夫的关心。

7.长相思

纳兰性德①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②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纳兰性德:

满洲贵族,著名词人。

②榆关:

山海关。

题:

“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比拟。

风雪“聒”,拟人;“碎乡心”,拟物。

既表现思乡之情,又反映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因阵阵风雪“聒碎”了“乡心”,以致“梦不成”。

此“梦”是何梦?

是思乡之梦。

阵阵风雪从何而来?

由边关行军而来。

所以这一句也表现边关行军的悲壮情怀。

8.江城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

纵使。

题: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8.“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尽管诗中“杨柳”“飞絮”的内涵是固定的(如“留别”“飘忽”),也要依据词作的情意进行具体分析。

从词作内容与其中“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

柳”“飞絮”意象的内涵,不仅有传统的“惜别”“漂泊”之意,而且有对春光易逝的留恋、感伤之情。

]

9.同王徵君湘

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题:

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

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

(表面上看“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两句,表达的是想念家乡故人,希望他们再次畅游京城。

从题干要求解说的“复杂的情感”看这两句,就不是如此简单了。

自然要考虑到个人抱负实现方面的话题,诸如希望实现又不能实现,但又坚持继续努

力之类。

正宫]叨

10.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

我。

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题: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10•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

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借助整体理解局部的感情题,题干说得很清楚。

全曲小径舟横、门前流水、青山绿水美不胜收,重点句子“隔断红尘路”表明心境;加之注释说“鹦鹉洲”为“渔父居处”,“渔父”乃隐士代名词,可见全曲呈现的是世外桃源的景象。

小重

11.

山•端午

[元]舒顿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题: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

12.中入歙

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处处忙”“庆端阳”,只有作者“空惆怅”,因为“谁复吊沅湘”。

)舟行青溪道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

夹溪随处有桃花。

题: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②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结尾两句是精彩的意象描写,可以通过分析这种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诗作第二句“节近清明路近家”可知“夹岸桃花”是家乡的美丽风光,而这一意象又让人自然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可想而知。

1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前朝。

题: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3.肝胆:

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

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本题要求理解局部(两个词与两句诗)感情。

可以联系诗人顾炎武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结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这首酬答诗。

诗人在抒写离愁别绪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

]

14.

仙•七夕

鹊桥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

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注]如休见,

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怎。

题: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14.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

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解答本题,抓住了词眼,便抓住了解读词作感情的钥匙。

范词的词眼是“愁”,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秦词的关键词是“久长”,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15.思远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

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题:

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以及标题综合考虑。

从标题“思远人”,可以看出本词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

词中“千里念行客”“何处寄书得”都直接表现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结尾一句是实实在在的“尾重心”,通过“红笺为无色”表现思念程度极其深刻。

16.春日即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

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

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简要分析

16.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不仅要关注诗歌自身的内容,还要关注诗下注释,要知人论世。

)17.南浦菰蒋

覆白萍

李嘉祐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南浦菰蒋覆白萍,东昊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

烽火年年报虏尘

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17.作者通过对眼前满目惨淡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的忧虑之情。

(根据诗作小序,此诗是因“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才“怅然有作”;再结合诗的内容,“人家尽空”是因为“烽火年年”。

两者结合解题,就不难了。

18.风雨所损

卜算子•海棠为

刘克庄[注]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

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题:

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上阕“道是天公不惜花”是扬,下阕“道是天公果惜花”是抑,欲抑先扬。

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排挤的愁苦情怀,表现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以花被“雨洗风吹”比喻人才受到摧残,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怨愤。

注释说词人“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由此可知作者借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有心报国却生不逢时的复杂心情。

)19.子规

[注]

余靖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

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护,也被贬。

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19•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

②无意于仕宦、归隐田园的感情。

(开篇写“子规”“声声万古冤”,传递“啼冤”情绪。

结合注释看,此意更加明确。

诗人想借“子规”之口为范仲淹喊冤。

尾联“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表达出作者摒弃功名、回归家园的感情。

20.

西江

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大概作于元丰三年(1080)中秋,时词人谪居。

题: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20.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有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叹;有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有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有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哪些感情”说明感情较为复杂。

根据注释“时词人谪居”结合开头两句可知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看取眉头鬓上”表达出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叹,也有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中秋谁与共孤光”表达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月明多被云妨”,“明月”“云”显然是比喻,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凄然北望”表达出渴望被朝廷理解、重用,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21.鹊桥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漾的

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题: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元奈与牢骚。

(两种人,是对比,也用享乐官员的飞黄腾达反衬爱国志士的不公平待遇。

)22.次韵雪后书事

二首(其一)

p[亠I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题: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2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感情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全诗说的都是“作者的落寞惆怅的心情”,但是作者的目的似乎不是单纯吟诵这些落寞,而是在“见梅——赏梅——折梅”中抒发了这种落寞心境,应是“借物抒情”。

)23.秋斋独

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题: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23.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试比较“山月”与“冷晕”、“皎如烛”与“侵残烛”、“动”与“深”、“鸟惊栖”与“鸟鸣寒枝”,联系全诗,可发现韦诗淡静清幽,而赵诗更显凄寒冷寂。

)24.兀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注]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

[注]升斗:

微薄的薪俸。

题: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24•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

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自身。

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

(由题目“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可知,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前四句,写“人散后”诗人的举止和环境,用天气寒冷反衬内心的凄寒;第五句“烽烟”指战事,“惊”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情感反应;第六句“恋”字引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慨叹;最后一联,“团圆月”与“独自看”对举,月圆人不圆,思乡之情非常明显。

25.浣溪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

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

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

两人各持一耜(si,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

指作者自己。

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25.①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

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

“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作者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结合全词分析,紧扣关键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