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124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隆中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中对.docx

《隆中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隆中对.docx

隆中对

隆中对

教学建议

 

一、课文题解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开头部分。

标题为后人所加,有的选本亦题为《草庐对》。

本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

“对”,是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有“对策”的意思,指诸葛亮对刘备提出兴复大业这一问题作出的回答。

诸葛亮的对策,为刘备规划了分三步走的切实可行的策略,是指导刘备今后若干年行动的纲领,后来成为刘备的国策。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以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的远见,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三、结构内容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诸葛亮的远大抱负,使人们对他有初步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叙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从侧面进一步写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

 

第三部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诸葛亮策。

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写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的才能。

 

课文中诸葛亮的规划和策略部分完全可以看作是严密的说理论事:

首先他先分析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才能,且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国的第三步计划。

整个规划严密合理,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说理方法。

 

四、课文中心与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一开始简单地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围绕此句,安排悬念,引人人胜。

文章先将“躬耕陇亩”与自比管、乐对比,设置悬念,而后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诣亮,凡三往”强化悬念。

再引出俩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是本文中心,对话中提示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更使文章生动严密。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

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

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六、简洁生动的语言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准确,朴素自然。

 

如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决策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善!

”便将刘备的感动,敬佩、赞叹之情充分表达了出来,真可以说是惜默如金。

又如,在《三国演义》中用了那么多篇幅描述三顾草庐,而在《三国志》中仅用了五个字:

“凡三往,乃见。

”刘备的思贤如渴,虔敬、殷勤,诸葛亮的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的心理、神态、身份特点都概括天遗地表达出来了,真是言简意赅,一字不可增删。

此外,文章中不少字句如“天府之土”、“挟天子以令诸侯”、“犹鱼之有水也”等富有生命力的语汇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

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

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

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

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

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

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

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

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2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2.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学习本文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这篇传记,记叙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平事迹片段,反映了诸葛亮

 

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预见性,以及刘备渴求贤才的谦逊风度。

 

介绍作者,初步了解陈寿的创作风格。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解释,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三、讨论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三节之间的关系,详写了哪一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归纳得出答案:

 

(l)第一部分(l)写诸葛亮隐居隆中和不平凡的政治抱负。

 

第二部分

(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叙述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提出的对策。

 

第四部分(6)写“”的余波一一关、张不悦。

 

(2)第三部分写得最详,因为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是正面描写。

 

(3)诸葛亮是为了使刘备能欲信大义于天下提出了联吴抗魏的策略,可见他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四、总结、扩展

 

做课后练习三。

 

五、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5-8句重点语句,翻

 

2.课后练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