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学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6382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表格数学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格数学教案1.docx

《表格数学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数学教案1.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表格数学教案1.docx

表格数学教案1

学习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温故互查:

1、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

2、温故互查

2×3=6×7=

4×3=7×9=

二、探究新知:

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

20×3=

4、讨论算法。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20+20+20=602×3=6,20×3=60•••••

三、学习检测:

3×25×46×7

30×250×46×70

300×2500×46×700

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应用

香蕉每堆200根

小象每天吃60根。

大象每天要吃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六、作业:

作业本中的作业。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颗

20+20+20=60

2×3=62(0)×3=6(0)

20×3=60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需要多少钱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准备

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温故互查:

1、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

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2、温故互查

30×4=60×9=

7×30=8×4=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

12×3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

自学检测

1、13×370×524×215×3

31×334×224×413×5

四、拓展应用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五、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要注意什么问题?

六、作业:

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12x3=()(元)

讨论算法:

12+12+12=36

10x3=302x3=630+6=36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练习一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难点

解决教材第7页第7、8两道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火车练口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材第6页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第一问,组织交流后再开始第二个环节“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第6页第4题。

寻找本题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四个问题,组织学生对前三个问题进行汇报,说一说是根据什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

第四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解决。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不同的购买方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第7页第6题。

寻找本题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说一说“3倍”“2倍”的含义,学生列式解答。

2、教材第7页第7题。

(1)引导学生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明确题意。

(2)列式解答。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还要积极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7页第8题。

(1)创设情境:

求教师和同学们共80人去参观科技馆,怎样租车合算?

(2)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参观科技馆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温故互查:

1、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

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

你们想了解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2、温故互查

54÷6=32÷4=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自学检测

1、60÷3200÷5240÷8120÷4

560÷7900÷3180÷6270÷9

2、一包糖共80块。

分给2人,

平均每人……

人数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

280÷2=

480÷4=

880÷8=

你发现了什么?

四、拓展应用

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参观科技馆

60÷2=[](人)

讨论算法:

2x30=6060÷2=30

6÷2=36[0]÷2=3[0]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植树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准备

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温故互查:

1、同学们,秋天到了。

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2、温故互查

60÷3=80÷2=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

”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46÷284÷4630÷996÷3

66÷3100÷5720÷848÷2

2、7元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植树

36÷3=[](组)

讨论算法:

12x3=3636÷3=12

30÷3=106÷3=210+2=12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运用除法口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练习。

难点

选择适合的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除法。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

(出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

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

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

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48÷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2=24和90÷6=15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12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12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12页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搭一搭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准备

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4、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

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搭一搭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练习三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

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

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

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

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

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选择;组织交流。

2、第2题:

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3题:

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

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三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有多重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准备

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

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

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

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

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有多重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估计一下有多重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有多重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重点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难点

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

估计一下:

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

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

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

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

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

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1吨有多重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难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准备

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

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

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位。

三、拓展应用

1、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0克=()千克()t=2000kg

18t=()kg()kg=6t

4、在○里填上“>”“<”或“=”

500kg○3kg1kg○300g9kg○9000g800g○10kg3kg○3t4000g○4t

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

3t○3600kg5t○5000g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

2、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三头水牛

20袋面粉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练习四

课型

练习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

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

“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

”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

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

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

解题思路是:

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

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搭配中的学问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学习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

教学设计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