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463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0课 鸦片战争教案.docx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三)知识结构

  一.虎门销烟

  .背景

  ①欧美

  a.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b.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c.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从中国购买茶叶、生丝和药材。

受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②中国

  a.经济上:

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b.政治上:

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驰。

  c.对外关系上: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3.过程

  ①湖广总督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请示禁烟。

  ②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③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影响:

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易错点】贸易顺差和逆差: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比较的差额。

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叫贸易顺差,或称出超。

反之叫贸易逆差,或称入超。

即:

贸易顺差=出超=赚钱;贸易逆差=入超=赔钱。

  【易错点】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工业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广大农民生产自己需要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对外来商品缺乏购买力和购买需求。

  【易错点】18世纪中期,

  【易错点】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例题:

右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

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年份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823~1824

  249文

  828~1829

  337文

  833~1834

  363文

  838~1839

  638文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

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二.鸦片战争

  .过程

  ①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进犯

  a.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b.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③妥协:

清政府大为恐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撤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

于是,英军南下广东。

道光帝将林则徐等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和”。

  ④抵抗

  a.在议和时,英军为给清政府施加更大压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b.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c.英军扩大侵华,又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在镇江,清军满族海龄率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牲牺。

  ⑤求和

  a.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架炮攻城。

  b.清政府屈辱求和。

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打开中国市场。

  【易错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签订/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记忆方法:

割赔开税。

  3.影响: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①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②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带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美法两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易错点】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

香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香港地区)由三部分组成:

香港岛、九龙司、新界。

所以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的是中国香港的一部分——香港岛。

而不是整个香港。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国又割占了香港的九龙司,1898年英国又强占了新界。

至此,整个香港完全由英国占领。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赔款的单位是银元——不是白银。

(当时2100万银元约等于1512万两白银)

  【易错点】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最想得到的是哪一条?

(或者说四条中哪一条才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是第三条: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而不是第四条协定关税。

  原因:

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最需要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而当时清政府采取的外资政策是“闭关政策”,所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要打开中国市场。

至于关税的多少,因为它是发达国家,它并不是很需要这一点。

而事实也是这亲,因为第四条是谈判最后才加上去的,英国代表当时也说,第四条能加就加,不能加就算了,也能证明这一点。

  此外,我们还要灵活一些,如果没有第三条,而只有第四条,那就选第四条,如果问四条中哪两条是英国最想得到的,就应该选三、四两条。

  【总结】领事裁判权:

也叫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由中国政府来处理,而要由外国人的本国政府来处理,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的法律制裁。

  【总结】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一般是相互的,即两国给予对方同样的权利。

但中英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都可以享有,但英国却没有给予清政府同样的权利,所以称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易错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制度腐朽。

  【易错点】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从根本上取决于:

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例题:

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c)

  A.割占香港岛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中国开埠通商

  D。

领事裁判权

  例题: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c)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

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总结】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而中国是理想的目标(大且穷)。

所以即使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导火线,英国也会寻找其它的理由侵略中国的。

甚至说,到最后没有任何理由而发动侵略战争的。

因为它需要中国的市场。

  三.战火再燃

  .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②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清政府拒绝其修约要求。

  【易错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过程

  ①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联军不满清政府指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

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④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易错点】最能说明英法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是:

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3.结果

  ①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a.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e.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记忆方法:

公开行贿(钱的意思)。

  ②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对英、法赎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d.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记忆方法:

天天赔酒(九)。

  ③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例题:

下列各项最能有利于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是(A)

  A.外国公使驻京

  B。

准许华工出国

  c。

外国舰船在沿海沿江各口岸通航

  D。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都谋求在中国的传教权是为了:

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与侵略。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好处指:

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个国家获益最大?

——是沙俄。

沙俄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它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却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易错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目的和性质相同。

尤其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打开中国的市场。

  【易错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例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答案]D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比较战争的共同点首先应该从战争发动的目的来把握。

两次鸦片战争的本质相同点在于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服务。

  【易错点】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易错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割占中国领土。

  【易错点】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在中国: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易错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易错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例题:

我们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答案]B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以果找因的因果关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的分析能力。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剧变,而一个国家最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社会性质的变化,正是社会性质的改变,导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而D项革命性质的变化是由革命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易错点】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

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易错点】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例题: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答案]B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王朝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④工业革命是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国情的掌握。

运用对比法比较战争爆发时中、英两国国情即可得出相关的结论:

英国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均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推断出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而中国政府的腐败是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客观、主观原因可得出根本原因。

而③选项中清王朝统治处于“崩溃边缘”的说法不是很准确。

  例题: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B)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例题:

下列条约中,均有割地、赔款、开埠通商条款的有(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瑷珲条约》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D)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

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

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例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问题】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是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历史沉沦,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不能简单割裂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内存联系。

  【问题】经济决定政治,英国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蓄意用武力打开贫弱的中国的大门,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中国全方位落后,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问题】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沦为半殖民地是消极的,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则是积极的。

  【问题】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①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③战争手段一脉相承,都是列强凭借其船坚利炮进行武力征服,都发动了两次进攻。

  ④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扩大

  ①侵略国家增多,由英国一国扩大为四国。

  ②侵略区域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大到中国北部沿海各省以及内地。

  ③主权丧失更多,由领海主权丧失扩大到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④领土割占更多。

  ⑤影响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总结】中国与外国签订条约的名称、内容与影响简表

  时间

  条约

  内容

  评价/影响

  842

  年

  中英

  《南京条约》

  割地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通商

  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关税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843

  年

  中英《五口

  通商章程》和

  《虎门条约》

  领带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

  外国享有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中国无对等权利

  租赁

  为建立租界提供了条件

  858

  年

  中英法

  《天津条约》

  公使驻京

  外国侵略者可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增开十口

  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并深入内地

  巨额赔款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外人入内

  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

  舰船航行

  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

  860

  年

  中英法

  《北京条约》

  承认有效

  增开天津

  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安全

  割九龙司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为它以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增加赔款

  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问题】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

  【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