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4208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八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docx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人民版教案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课题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时

2

课型

新课讲授

授课班级

高2018级1、2班(文科平行班)

授课老师

文雯

课标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3个子目,第一目“革命前夜的‘火星’”,主要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具备了一系列主观客观条件,所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

第二目“帝国大厦的坍塌”主要讲述了二月革命及二月革命发生后的革命形势发展,《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方向,准备和平夺权,但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布尔什维克党抛弃和平幻想,决定武装夺权,革命时机成熟。

第三目“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主要讲述了十月起义的成功及俄国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目内容一脉相承,共同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相当有难度,因而在课前应布置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预习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主要特点,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可以分组设计预习提纲和预习方案,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然后提出预习成果,设计预习问题。

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②在课上通过对预习成果和课上学习的比较,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应注重整体学习环节的把握,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个体的认知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由于本课知识理解在难度上较大,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自信心,克服个别学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它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起到了启示和推动作用。

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4.教学过程

师:

15C末16C初,中央集权国家莫斯科公国形成,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随着对外版图的扩大,1547年伊凡四世称沙皇,1721年俄罗斯称帝国,并于19C初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随着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C末20C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那为何马克思认为的会在欧洲一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抢先在俄国爆发了呢》这一时期的俄国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来看一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即课本P146“革命前的‘火星’”。

1.背景

1.客观条件:

材料一: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俄国仍保留沙皇专制制度和大量封建农奴制参与,农业仍占主导,工业比重仅占42%,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1)物质基础: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于19C末20C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落后于西方)

(2)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危机四伏,阶级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社会矛盾尖锐)

【①俄国因实力不足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备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约,沙俄与西方国家矛盾尖锐。

由于殖民侵略扩张,沙俄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尖锐;

②国内,广大劳动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之间,农民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之间,资产资产阶级与统治之间,俄罗斯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矛盾尖锐。

材料三: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3)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丧师失地,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而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

2.主观条件:

材料四:

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由于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参与的双重压迫,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1903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布尔什维克党逐渐成熟,并且注意到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完成,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形成了工农联盟)

(2)组织基础: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十月革命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3)思想基础: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使其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理解:

①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封建色彩浓厚;垄断资产阶级依靠沙皇政府既压榨国内劳动人民,又对外推行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政策以扩大国外市场,具有军事侵略性;

②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说明俄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最低限度的经济基础。

有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2.过程

1.二月革命(第一阶段)

(1)原因:

人民群众与沙皇统治矛盾尖锐。

(2)经过: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市民自发游行示威,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变为武装起义,前来镇压的军队纷纷倒戈。

起义工人和士兵控制了首都。

3月15日尚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1613~1917)。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体现了工农民主专政性质,承认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起监督性作用。

师: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参战,没有采取及时措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四月提纲》:

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

任务:

从革命的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口号: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夺权)

→七月流血事件:

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用前线战事的胜利转移民众的斗争视线,

冒险进攻却损失惨重;

概况:

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游行示威遭到血腥镇压;

结果(影响):

①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②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争策略;(标志着由和平夺权转向

了暴力革命)

+1917年经济危机,工农斗争不断=革命条件成熟

2.十月革命(第二阶段)

(1)经过:

1917.10成立起义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11.06,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07,《告俄国公民书》——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

到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2)结果:

1917.11.07,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彼得格勒召开: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和平法令》:

向一战交战国建议结束战争,缔结不割地、不赔款合约;《土地法令》:

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意义:

①对俄国: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②对世界: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③历史地位:

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马列国家官方传统观点)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④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角度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的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

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5.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相结合——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工人运动和农村中的农民运动造成了革命形势,而在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则具体表现为工人的总罢工、武装起义和士兵转向革命(士兵绝大多数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工人运动和士兵起义的结合也就是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结合的一种形式。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创辉煌。

革命主力:

工人、士兵、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主要由革命任务决定;

认识:

无产阶级政党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1918.03,《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合约》):

割地100万平方千米,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苏俄政府成功推退出一战,以空间换时间,巩固了新生苏俄政权。

政治;

经济——开创社会现代化新模式;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义;

【二月革命VS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VS巴黎公社】

相同点:

【俄国十月革命VS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作用更加突出;

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5.教学反思

1.优点:

2.不足:

设计人:

文雯

2019年3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