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42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木兰教学设计.docx

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

HuaMulanteachingdesign

花木兰教学设计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出示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能从实际例句中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能够照例子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2.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3.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练习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介绍人物事迹的文章,回忆一下你都认识了谁?

(黄道婆……)

2.回忆一下文章介绍了黄道婆的哪些事情?

(1)来看看这三句话,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一样)

(2)出示ppt:

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3)仔细读读它们有什么特点?

(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改变了句式,一句有了“把”字,一句有了“被”字。

3.总结:

这样不改变句意,带把字的句式叫把字句,带被字的句式叫被字句。

4.练习

(1)再来看看这句话,谁来试着把它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2)出示ppt:

常香玉向祖国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5.居里夫人又做了些什么?

谁来用刚才学的三种不同的句式说一说?

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居里夫人把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镭的提纯方法被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二、拓展与交流

1.启发谈话,回忆课文内容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们结识好几位巾帼英杰。

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谁的什么事迹?

2.确定交流内容

想一想这些巾帼英杰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是怎样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3.组织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4.评一评:

谁的发言最好?

为什么?

三、阅读平台

刚才我们回顾了很多伟大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还要了解一位女性,她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的行为却也值得赞美,这篇文章也是用主要的事件突出了人物品质,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读读短文,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语言的句子,想一想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出示ppt:

自学提示:

1.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与语言的句子,写一写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这篇短文也是通过了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了女主人遇到危险从容镇定的品质。

四、积少成多

古今中外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最后再来了解一位宋代杰出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

她写的很著名的一首诗,就是《夏日绝句》来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出示ppt:

夏日绝句

(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口语交际《个性和性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3.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

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

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

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

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ppt: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

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4.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5.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6.总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虽然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做什么,每给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努力,男孩女孩在各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吗?

7.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

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