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420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docx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信息的定义:

1信息是对事物运行状态和特征的描述。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3、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4、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数据:

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这些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和图形等。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系统:

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市场子系统:

与销售有关。

如销售人员计划管理、培训、客户管理、竞争者管理等2生产子系统:

如产品设计、生产人员的培训、生产管理3后勤子系统:

如采购、运输4人事子系统:

人员录用、培训、考核5财务会计:

应收、应付、总账、资产管理、存货核算6信息处理子系统:

各子系统的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信息请求、中央数据库管理7高层管

理子系统:

为高层领导提供信息、决策支持

“科学管理”,工业工程(IE)、价值工程(VE)、成组技术(GT)、计划评审技术(PERT)、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信息系统(MIS)

等。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TOC)、全面质量管理(TQ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计算是根据工艺路线原则,按照主生产计划制定的产品产量及期限要求,利用产品结构零部件和在制品库存情况、各生产阶段(或订货)的提前期、安全库存等信息,逆工序地推算出各零部件的生产数量与期限。

制造资源计划(MRPII):

集中反映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规律和需求,其功能全面覆盖了市场预测、

技术成本核算等,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

生产计划、物理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

品销售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计划与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MRPⅡ与闭环MRP相比,增加了销售管理子系统和财务子系统,因此能使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制造资源计划MRPII

企业资源规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ERP)

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和能力的平衡,还包括经营计划、销售、

技术成本核算等,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

只关注企业内的资源,战略决策和供应链

管理欠缺!

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是一种完全按客户要求进行经营管理的全新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就是指所有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包括:

CPU、存储器、I/O接口、网络设备、外部设备和各种总线。

软件技术: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语言应用软件:

用户直接使用的、面向用户的、为用户服务的软件。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人员(管理员、系统程序员、用户)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

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E-R模型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实体:

用来描述客观世界中的物、抽象概念和联系属性:

实体的特性。

联系:

一对一联系:

如果对于实体A中的一个实体,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

一对多联系:

如果对于实体A中的每一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

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

多对多联系:

如果对于A中的每一实体,B中有一个以上实体与其发生联系,反之⋯⋯第一范式:

每个分量不可分隔!

每个属性值都必须是原子值,即仅仅是一个简单值而不含内部结构。

第二范式:

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主码!

满足第一范式条件,而且每个非关键字属性都由整个关键字决定(而不是由关键字的一部分来决定)。

第三范式:

所有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主码!

符合第二范式的条件,每个非关键字属性都仅由关键字决定,而且一个非关键字属性不能仅仅是对另一个非关键字属性的进一步描述(即一个非关键字属性值不依赖于另一个非关键字属性值)第四章诺兰的阶段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

初装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特点:

⑴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⑵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第二阶段:

蔓延: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

特点:

⑴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⑵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⑶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第三阶段:

控制:

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

特点:

⑴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⑵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⑶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第四阶段:

集成:

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第五阶段:

数据管理

第六阶段:

成熟:

由于80年代时,美国尚处在第四阶段,因此,诺兰没能对该两个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

他认为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成熟应该是形成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为各个管理层次提供信息。

开发MIS的策略有以下两种:

(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基本思想:

从业务系统开始,先实现每个基本功能(即数据处理功能),然后逐步向高级建设(即,增加管理/控制功能)。

(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基本思想:

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优点

缺点

备注

自下而上

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

缺乏整体考虑,会做大修改,开发过程存在大量重复工作。

一般发生在“初装”和

“蔓延”阶段。

适于小型系统。

上而下

整体性和逻辑性强。

难度大,复杂、繁琐。

通常两者结合,先自上而下规划,后自下而上开发。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作用:

1.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企业流程重组:

是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这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企业流程重组的思想:

战略上精简分散的过程,职能上纠正错误过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过程。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三阶段1、系统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优点: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缺点:

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原型法——原型:

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成、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称为原型。

开发人员和用户在原型基础上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方案,开发人员再根据方案对原型进行修改得到新的原型,再征求用户意见,如此反复,直至用户满意为止。

优点:

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缺点:

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浪费严重,拖延进度。

第五章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技术上的可行性(软、硬件技术条件和开发人员的水平)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分析

(1)社会法律

政策可行性

(2)社会公共环境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数据字典:

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具体的定义。

数据项的定义:

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数据项定义的内容包括:

名称、编号(I)、别名、简述类型、长度、取值范围数据结构的定义:

数据结构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

数据结构的组成:

1、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2、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3、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

数据结构定义的内容包括:

名称、编号(DS)、简述组成(列出数据项、数据结构编号)数据流的定义:

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定义的内容:

1、编号、名称、简述2、来源、去向3、组成4、

数据流量、高峰流量处理逻辑的定义:

仅对数据流程图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定义的内容:

1、编号、名称、简述2、输入的数据流来源简述3、处理内容4、输出的数据流去向简述

5、处理频率数据存储的定义

定义的内容:

1、编号、名称、简述2、组成3、关键字4、相关

联的处理

外部实体的定义

定义的内容:

1、编号、名称、简述2、输入的数据流3、输出的

数据流

判定树又称决策树,是一种描述加工的图形工具,适合描述问题处理中具有多个判断,而且每个决策与若干条件有关使用判定树进行描述时,应该从问题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条件,哪些是判定的决策,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联结词找出判定条件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

判定表将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简洁、明确、一目了然地描述出来,它是描述条件比较多的决策问题的有效工具。

判定表或判定树都是以图形形式描述数据流的加工逻辑,它结构简单,易懂易读。

尤其遇到组合条件的判定,利用判定表或判定树可以使问题的描述清晰,而且便于直接映射到程序代码。

在表达一个加工逻辑时,判定数、判定表都是好的描述工具,根据需要可以交叉使用。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内容:

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BPR)、新系统

的数据流程(新DFD)、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子系统划分)、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第六章系统设计的具体工作:

(1)概要设计:

(制定规范、系统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编制文档和评审)

(2)详细设计:

(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界面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代码设计的原则:

1设计的代码在逻辑上必须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能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2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3代码设计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可扩充且容易修改;4不要使用易于混淆的字符;5要注意尽量采用不易出错的代码结构;6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这样人们读写时不易发生错误;代码的种类

般作

(一)顺序码:

优点:

短而简单,易于管理;缺点:

没有逻辑基础,不易理解;删除后易造成空码;为其他分类代码的补充!

(二)助忆码:

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文字数字结合起来描述,易于理解;

(三)区间码:

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优点:

信息处理(排序,检索分类)容易;

缺点:

数据项的分类属性太多时,代码会太长

 

信息系统流程图绘制

模块(又称构件):

数据流程图的处理功能模块的属性:

A、功能;B、逻辑(内部);C、状态(外部);

HIPO图

模块的层次关系

第七章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数据的维护黑盒测试:

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优点:

能站在用户立场上进行测试,对于更大的代码单元来说比白盒测试效率更高,有助于暴露任何规格不一致或有歧义的问题,测试人员不需要了解实现的细节,包括特定的编程语言。

缺点:

不能测试程序内部特定部位,如果规格说明有误,则无法发现,白盒测试:

根据被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类测试,优点:

能够对程序内部的特定部位进行覆盖测试,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最优化,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

缺点:

无法检验程序的外部特征,无法对未来实现规格说明的程序内部欠缺部分进行测试,无法检测代码中遗漏的数据和数据敏感性错误,

系统的实施:

1系统实施的任务,2物理系统的实施,3程序设计

4系统测试5系统切换、运行与维护6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7

系统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