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763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比教学反思.docx

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是在学生已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式方法我发现,他们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时,我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教学时,首先出示例1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问这两个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

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接着教学比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考虑到这些内容的难度不大,学生能够通过看书自学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大胆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学的机会。

自学过后让学生说说两个比的各部分名称,追问:

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在这里作为比的前项而在这里却作为比的后项呢?

帮助学生明确比是有序的。

二、趣味练习,体验学习价值

在练习设计时,我有意设计了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如:

1.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了?

你能用比来表示我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吗?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比。

老师选择了一种洗洁液,它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问:

如果把溶液中的洗洁液看作一份,那么水可以看作几份?

1:

8表示什么?

是谁与谁的比?

思考:

还可以怎样表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要洗一件很脏的物品你会建议我选哪一种溶液,为什么?

3.看了李小虎的日记,你有什么想说的。

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笑啊)

三,从比较中,提升认识

1.比又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我先出示了一组题

1、这里有3组信息,下面每组信息中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表示出来吗?

如果能请你说出比。

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1)第一小组有3名男生,4名女生。

(2)一面国旗的长是3米,宽是2米。

(3)小军走一段900米的山路,用了15分钟。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当解决第

(3)题时,我问这道题与我们讲解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后发现,前面的题都是同类量,而这道题不是。

此时激发学生思考,同类量的可以用比表示,那不同类量呢?

通过探索交流,发现不同类量也可以用比表示。

最后总结比和比值的意义。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发现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反思二:

认识比教学反思

再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照新课程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方面的变革:

师生关系的变革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向师生互教互学转变,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老师的作用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空间较大的问题,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2、精心组织与呈现学习材料,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与呈现,能够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重视学习活动中的知识生成,凸现学生学习主人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有一定思考性,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改进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鲜活的生活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服务。

这里,我认为教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回归教材,而应该是回归学生、回归生活。

就此而言教材既非教学出发点,更非教学的终点,而仅仅是教学的谋介。

教材不仅是预生的,而且是生成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是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开发、交融过程的新材物。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具体表现在:

1、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探索转化。

教师通过提供学习材料使学始终处于观察、探究、交流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中。

2、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3、学习过程从封闭预设走向开放、生成。

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

教学中的教与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反思三:

认识比教学反思

认识比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是很多,也不算很难,但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这个概念,不太容易理解,所以这节课没能完成教学内容。

在学生作业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学生讲懂,、真正弄明白的原因。

归纳学生的错误,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比的前项和后项理解成就是表示两个数的数量。

书中先为我们呈现的是2杯果汁和3杯牛奶,告诉学生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

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

2,例2以及课后的练习在表示两个数的比时,因为还没学化简比,都是用具体数量来表示比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一道题目让我发现了问题,题目是:

钢笔与铅笔的支数的比是2:

3。

我问学生,钢笔与铅笔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

钢笔的支数是铅笔的23。

这个答案不错。

接着我又问:

还有吗?

有人说:

钢笔比铅笔少1支,铅笔比钢笔多1支。

听完之后,我知道出问题了,学生把两个数的比当成了就是物体的具体数量。

想想这也不能怪学生,因为书中出现的比都是这样。

听到这样的答案后,我赶紧向学生说明:

两个数的比只是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它们具体的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铅笔有2份,钢笔有这样的3份。

经过我一番费力的讲解,学生才渐渐明白了,理解了比的含义。

这个问题让我很受教训:

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一些问题能提前预想到,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不会发生学生误解教学内容的问题了。

二、求比值不能正确表示结果。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求比值。

求比值的方法很简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这个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但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1)21:

49=2149;

(2)0.5:

0.6=0.50.6。

出现这两种问题我想是因为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方法的讲解,只是口头讲解,没有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明确比值的写法。

学生一部分的学习是靠模仿,没有模仿的对象,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

反思

四:

认识比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两个数的比表示连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两个数量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注意:

比的后项不能是0。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认识比》之后,我觉得还有几处需要改进:

一、从课堂实际出发,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更节约时间。

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

为了联系分数除法与比之间的倍数关系,我设计了一段情境导入我们六

(2)班有33名男生22女生,你想怎么表示?

学生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紧接着我出示: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用比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根据所给的数量说出果汁与牛奶相差1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从而引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

3,记作2:

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

2,记作3:

2。

上完之后我感觉导入和例1基本相似,本节课容量很大教师拖堂了,从课堂实际出发,如果将原先设计的导入删去,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可能更节约时间。

二、挖掘教材

在教学例1试一试中,学生认识的比之后,我追问了一句1∶8,1∶,

4,1∶

3,1∶

1,这4个比中比的前项都是

1,每瓶溶液中洗洁夜一样吗?

学生说道:

虽然比的前项相同但是比的后项不同,第一个瓶子里洗洁液与溶液的比是1:

8。

显然学生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细想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结合洗洁液与溶液的关系来解决(即部分与整体的比)。

所以我又追加一句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溶液的关系又可以怎样用比来表示呢?

学生很好的理解第一个瓶子里洗洁液与溶液的比是1:

9。

这为后面学习溶质与溶液的关系打好基础。

如果课件能提前处理好效果将更佳!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揭示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3:

5=()()=这个算式,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这里教师处理得有点仓促!

学生汇报完得数后,由于时间紧,我直接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名称相互联系(相当于)区别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比前项:

(比号)后项比值倍数关系

除法

分数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学生汇报时气氛不够活跃,和我试上的时候相差甚远。

现在想想想,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当学生算式填好之后,教师应追问:

你从这个等式中发现了什么?

如果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汇报自己的发现:

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让学生讨论、交流中逐步发现比与分数除法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学生的回答会更精彩,课堂效果将会更好!

一堂课下来,感觉还有很多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反思五:

认识比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还有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注意:

比的后项不能是0。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

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节课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数量提出许多问题,有选择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

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倍,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解决,今天我们来研究对两个量比较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义教学。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部分中,因为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除法的是一个算式。

2、体育比赛中的2:

0不是比,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

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雕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