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2139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应许 里应外合 纤细 屡见不鲜 浩瀚 颔首低眉

B.适当 锐不可当 剽悍 虚无缥缈 薄荷 妄自菲薄

C.煞白 大煞风景 谀词 冻饿之虞 绯红 妄自菲薄

D.行辈 本色当行 扶掖 笑靥如花 亵渎 浑身解数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既是实践和方法问题,也是导向和立场问题。

B.《新华字典》“汉格版”是商务印书馆实施的“中国品牌辞书海外传播工程”的项目之一。

C.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我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D.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其名为鹏/其真无马邪

C.货恶其弃于地也/受任于败军之际

D.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到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创新______着澎湃的动力,激荡着强大的力量。

②中小学书法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绝非把其纳入升学考试那么简单,需要因地制宜,逐步______,不可操之过急。

③近年来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提高及使用陌生文化词语的新奇感,混杂多种语言的“混合词”越来越多,______形式多样、变化无穷。

A.蕴藏   开展   而且

B.蕴含   开展   固然

C.蕴含   推进   固然

D.蕴藏   推进   而且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B.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C.小火车穿过茫茫林海,再走七、八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阿里山风景区。

D.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

“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

“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

”我点点头。

他进来后,小心翼翼关上门后,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

“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

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

”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

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

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

“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

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

“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

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

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

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

“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

”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

“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

”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

“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

”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

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

”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

“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

记不清了。

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期)

7.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8.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

“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9.文中写父亲简单粗暴的对待男生有什么作用?

10.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男生讨分数的行为和老师处理这件事的做法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拴毛线绳的钥匙

弟弟打来电话,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

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总闹着去停车点接我。

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

但弟说:

“你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

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

”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

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

一天,刚要上床歇息,弟打来电话,兜头就说,母亲找不见了。

我赶到老家时,已近零点。

村子里的人东跑西钻,夜空里漾满一東束昏黄的手电简光,一声声纷杂的脚步声,呼唤声,犬吠声,使我原本惶恐悲凄的心情更加紧张和疼痛。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公路边寻着了母亲。

她坐在水泥地上,哭成泪人儿,抽抽喧嗤地说,闺女不要我了……那一刻,我发誓一定带母亲回城,哪怕以辞去工作为代价。

母亲却出乎意料地乖。

为了帮助母亲恢复记忆,一有空闲,我就陪母亲做游戏。

我发明了一种“找名字”的游戏,母亲特别喜欢。

将一些硬纸板,剪成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卡片,在每张卡片上都写上一个字,就像小孩子认字用的卡片。

将卡片胡乱摊在桌上,然后让母亲从中挑选出我名字的三个字。

(A)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

这样的游戏,不用我陪,母亲自己便可以玩儿,而且玩起来没个够,专心投入的样子,仿佛对我说:

“忙你的去吧。

”母亲住到我这里的一个多月里,从没耽搁过我的事儿,而且让我的生活变得异常生动,快乐,幸福。

正当我沉浸于“母亲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美梦里时,母亲突然不见了。

母亲是在十几里以外的一户乡下人家被找到的。

那户人家的黑漆木门以及门的朝向和老家的一模一样。

母亲想她的老屋了。

第二天,恰好周末,我便陪母亲回老家。

走到家门口,母亲突然从衣袖里摸出一把钥匙,钥匙上拴着一根红色毛线绳。

猛然想起,头天中午去抽屉里找东西时,不经意翻腾出这把我上学时挂在脖子里的钥匙,拿给母亲看时,她仿佛受了刺激似的,突然急躁起来,并说起糊话。

才要哄弄母亲时,手机响起,接完电话,母亲就不见了。

算起来,这把拴毛绒绳的钥匙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母亲竟然还记得。

这样想时,心里又不禁地欣喜起来。

打开门锁,母亲却在门前的石阶上坐下来。

(B)她很不情愿地走进屋里,心神不宁地站了一会儿,就又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喊母亲返城。

母亲却拗着不走,而且又说起糊话来。

弟说,要不先让母亲在家住两天,看不住的时候,你再来接。

一连三天,没有弟的电话。

第四天,我忍不住拨了过去。

弟喜滋滋地说,母亲安生得很哩,一天到晚在家门口坐着。

第十一天,弟在电话里说,母亲安生得很,放心吧。

弟还给我说了一件事。

一天,母亲把钥匙丢了,找到晌午也没找到,便饭也不吃,只一门心思地找钥匙。

弟便找来一把废弃的钥匙,拴上一根红色毛线绳,给了母亲。

母亲喜得跟花儿似的,拿了钥匙就哪哝着往外走,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问弟母亲嘟哝些什么,弟学着母亲的腔调说,闺女上学忘了带钥匙,我得在家等着,要不进不了家,闺女会冻感冒的。

听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自从我把那把拴着红色毛线绳的钥匙拿给母亲,她嘴里叨唠的,自始至终都是这句话。

(作者:

化君,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请从母亲的角度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她很不情愿地走进屋里,心神不宁地站了一会儿,就又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4.一组表现亲情主题的插画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正在老去,他可能会忘了自己,却水远不会忘记爱你。

”本文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说,获得诺贝尔奖是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牲,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药物,防治疟疾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要在设备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方)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④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在失败了190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有删改)

15.本文以“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6.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17.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18.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三、句子默写

19.请根据提示语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①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

(杜牧《赤壁》)

④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__,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

⑦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⑧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⑩《钱塘湖春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写情趣盎然的早春图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0.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C.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        静以修身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相委而去

C.久之,目似瞑        有闻而传之者

D.恐前后受其敌        屠自后断其股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

2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①梁,魏国都城大梁,下文的“梁军”即为魏军。

②驰逐重射:

赛马打赌。

驰逐,用马赛跑。

重射,大赌,押重金赌输赢。

③临质:

临场比赛。

④辎车:

一种有帷盖的车子。

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说:

劝说,说服)

B.田忌欲引兵之赵(之:

到……去)

C.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疾:

急速,快)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是:

表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敖

B.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教

C.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D.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26.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使者见到孙膑后,惊异于孙膑的才能,于是悄悄把孙膑带回了齐国。

B.孙膑为田忌重新设计赛马的顺序,让田忌赢得了重金。

C.田忌把孙膑作为人才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马上任用孙膑为大将。

D.孙膑分析形势,劝说田忌不要劳师远袭,而应该迫使魏国设法自救从而放弃攻打赵国。

27.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六、诗歌鉴赏

28.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莫笑”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能的盛情。

B.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描绘了农家在春社临近的日子里庆祝丰收的热闹景象,赞美古朴的乡土风俗。

D.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七、语言表达

29.请至少运用三个动词与一个比喻句描述校内的一处美丽风景,40字左右(写好后用横线标出运用的动词与比喻句)。

八、综合性学习

30.下面九条是网络上所谓的“青春不能错过的九件事”,你觉得最不能错过的是哪件事?

请说明理由。

(不超过150字左右)

(1)交若干好友,可以是闺中密友,也可以是异性知音。

(2)学会烹调,能烧几样好菜。

重要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从中体会日常生活的情趣。

(3)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增长见识,拓宽胸怀。

(4)锻炼身体,最好有一种自己喜欢、能够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

(5)争取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

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

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6)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读一批好书,找到属于自己的书中知己。

(7)至少喜欢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以自己创作和参与,也可以只是欣赏。

(8)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它可以帮助你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与自己谈心。

(9)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

只要不被打败,你就会变得比过去强大许多倍。

不经历这么一回,你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有力量。

我觉得最不能错过的是第_______件事。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31.有人说:

“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オ知道可贵:

一是青春,二是健康。

“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请以“失去后オ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

要求:

①选材恰当,语句流畅。

②字迹工整,500字以上。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