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docx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总10页)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第四册p66-p70)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
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
(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
(比100大的数)
1、师:
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
我们班有50个人。
师:
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
师边说边板:
50)
生1:
50由5个十组成。
生2:
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
(师板:
个位、十位)
2、师:
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
301个。
生2:
1000多。
师:
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
(板:
308)
师:
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
(摇头)
师:
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
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
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
200颗。
生2:
1000颗。
师:
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
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
数星星)
2、师:
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
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
准备好了吗?
生:
好了。
师:
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
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
96个颗。
师:
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
1000颗。
师:
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
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
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
一个一个地数。
师:
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
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
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
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
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
一百一百地数。
师:
为什么?
生:
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
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
(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
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
1000颗。
师:
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
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
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
(师板:
10个一百是一千。
)
生齐读:
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
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
边说边贴)
生:
二千。
师:
3张呢?
生:
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
八千。
师:
再贴一张呢?
生:
九千。
师:
再贴一张呢?
生:
一万。
师:
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
10个。
师:
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
(师板:
10个一千是一万。
)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
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
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
1000张。
生2:
500张。
师: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
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
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
(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
10000张。
生2:
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
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
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
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
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
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
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
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
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
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
(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
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
那怎么办呢?
生:
同桌合作。
师:
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
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
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
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
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
能。
师:
先拨哪一位?
生:
千位。
师:
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
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
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
(边说边板:
百位、千位。
)
3、师:
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
有。
师:
什么位?
生:
万位。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
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
十万位。
师:
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
……),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
(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
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
(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
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
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
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
“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
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
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
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
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
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