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7780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docx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06年3月1日

 

一、开展根底、机遇和挑战………………………………..4

〔一〕开展根底……………………………………………..6

〔二〕挑战和机遇…………………………………………..6

二、指导思想、开展战略和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开展战略…………………………………………….10

〔三〕开展目标…………………………………………….11

三、主要任务……………………………………………….12

〔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12

〔二〕大力培育高成长性的新兴非工业产业……….15

〔三〕大投入、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17

〔四〕全区根本实现城市化………………………….18

〔五〕大力开展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18

〔六〕构建生态高新区……………………………….19

〔七〕建设和谐社会………………………………….20

四、重大工程……………………………………………….22

〔一〕重大产业工程工程.......................23

〔二〕自主创新工程工程.......................23

〔三〕交通运输工程工程.......................23

〔四〕能源供给工程...........................24

〔五〕环保生态工程工程.......................24

〔六〕效劳业工程.............................24

五、保障措施……………………………………………….25

〔一〕完善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5

〔二〕建立良好的高科技产业生态和科技创新生态...............................................25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26

〔四〕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种投资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27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自主创新可持续开展...............................................27

〔六〕建立产业集群创新的新机制...............28

〔七〕扩大开放,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28

附表:

开发区“十一五〞期间局部重大工程工程一览表…………………………………………………………….30

 

为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开展观,实施和落实国务院发布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2006—2021)?

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开展战略实施,促进我区在“十一五〞期间持续、健康、快速开展,根据?

中山市国民经济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开展规划纲要?

,制定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一、开展根底、挑战和机遇

〔一〕开展根底

十五期间,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充分结合全市东部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全面优化我区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科技新城的科技平台,区域竞争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比增〕26.4%,人均生产总值到达8125美元〔人民币6.5万元,按人口20万计算〕;完成工业总产值513.99亿元,比增28.19%;实现工业增加值105.37亿元,比增23.96%;完成出口创汇35亿美元,比增14.75%。

这些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实现了“十五〞方案预定的目标。

产业聚集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链已具雏形,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五大高科技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47.82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49.56%;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3.27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8.65%;印刷包装产业实现产值42.16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8.43%;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8.33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5.67%;汽车配件产业实现产值27.6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5.53%。

并在高速开展中积累起100多亿的公有资产,为我区今后的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

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2005年“三资〞企业新立项工程106个〔含增资工程42个〕,投资额超千万美元工程16个,合同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引进内资6.1亿元,比增68%。

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全区实现税收总收入19.59亿元,比增18.21%。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4亿元,比增24.88%。

十五期间,区党委、管委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中山市东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启动对临海工业园和阳西产业转移园区的开发建设,并随后托管南蓢地区,拓展了园区滚动开展的空间,招商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心科技新城工程稳步推进,数码大厦、投资大厦、商业中心、创业园宿舍A栋顺利封顶,英才楼A栋进入装修,国际工业品展览馆投入使用,商务大厦、英才楼B栋、商业步行街、创业园宿舍B栋、创业园厂房、外商活动中心员工宿舍、温泉酒店完成主体工程。

临海工业园已经完成路基填土石方632万立方,造地7000亩。

园区内25000亩面积全部贯穿水泥路,沿路水电配套工程根本完成,近万亩工业园用地根本打造成形,可以提供土地用于招商。

200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南朗镇东南绿色工业园开发,目前已经确定规划方案,征地、道路、融资、招标、立项申报、办证工作正在全面进行。

2005年我区率先在全省建设阳西产业转移园区,目前首期1500亩土地通过了控规及详规评审,完成了场地平整,园区三纵五横道路正在抓紧建设,已完成工程量50%,园区管理效劳中心、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也已全面开工。

科技产业带、东河食品产业园、鲤鱼装备产业园、逸仙微电子产业园和健康基地二期等五个专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也正紧张开展,为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二〕挑战和机遇

1、挑战

〔1〕强烈的高速开展的内在要求和宏观调控强约束之间的矛盾,即如何在中央宏观调控的硬约束中求得最高限度的开展,成为横亘在开发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2〕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贫乏,难以支撑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内外源的结构失调。

〔3〕严重滞后的效劳业,蒙受种种指责和压力,实际上是开发区结构和特征的必然。

低工资外来工的密聚、户籍农民的相对贫穷、工业的加工特性造成白领阶层偏少,而又多在市内消费,过强的外向依存性弱化了效劳需求,造成了效劳业欲强而不能的为难。

〔4〕环珠江西岸各城市为争夺临港产业开展高地而剧烈竞争。

广州实施南拓战略,一条南港快线把临港用地拓展了375平方公里,已逼近中山民众、三角;深圳方案建西部港口,并填海造地建高新产业带;珠海在下栅到淇澳建设科技黄金海岸,东莞方案在虎门沿岸线开展港口物流和能源〔见附图一〕。

图一珠三角地区各城市开展趋势

2、开展机遇

〔1〕土地严格控制后,土地恶性竞争有所减弱,外商选择空间缩小,更倾向于产业链完善的成熟园区,更关注园区管理效率、效劳水平,有利于有品牌有品味的我开发区招商竞争优势确实立。

在招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可能和国际超级大企业合作。

建立大型、超大型科研-产业化园区有了可能,从而为扩区提供最正确理据。

〔2〕地处环珠江口西岸中心的区位优势,除南沙刚起步外,西岸其他港口相对不兴旺,以及中山、江门有相当规模的腹地经济,给我区建深水港、开展临港工业带来了坚实的理据和可观的开展时机。

南蓢托管为开发区带来了我市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林濒海休闲旅游资源。

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

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唯工业是举的惯性思路。

〔3〕粤港澳大桥建成可期,大大缩短了我开发区和香港的心理、时间距离。

为香港优势产业向我区的转移、合作、整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见附图二〕。

图二粤港澳大桥建设规划图

〔4〕中央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

这为我区科技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扩区创造有说服力的前提。

十一五期间,我区将紧抓东部开发这一难得机遇,加快中心城区工程的建设步伐,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经济规模和强劲综合竞争力的滨海新城。

〔5〕创业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创业中心的评审论证,为我区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科技部实施的打包贷款方案提供了必要条件。

方案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区域企业信用平台,以科技新城为载体,建立国家开发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试点,开展打包贷款等业务,为科技新城引进科技企业提供融资业务。

国家中小企业板的健康开展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融资的政策也将为我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消费结构从“吃、穿、用〞的温饱型向“住、行、游〞的转变,势将主导经济结构的演化。

慧眼早识,把握先机,踏准节拍,就能抓住因经济结构演化而高速成长的新型产业,使开发区实现再一次腾飞。

二、指导思想、开展战略和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实施自主创新、三个转变、双源并进、人才强区四大战略,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效劳业、高素质人才在我区聚集,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努力把我区建成为绿色、节约、和谐和自主创新的先行示范区;实现经济优势增长,社会文明进步,环境优美和谐,人民富裕安康的战略目标;为建设宜创宜居的美好家园,带动东部组团开展,构建和谐中山、创新中山作出奉献。

〔二〕开展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后的创新,充分利用我区高度开放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促成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国内科技成果相结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集成创新,渐成我区创新特色;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完善自主创新的鼓励机制,营造利于自主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2、三个转变战略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经济开展战略方向实现三个转变:

经济结构由偏轻型、偏低层次向高级化、适度重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无序向集群化、专业化转变。

使开发区的经济高级化、集约化、组团化。

3、“双源〞并进战略

从调整开发区产业结构、完善重点产业链的需要出发,高质量高效益地积极引进外资;同时大力开展内源经济,既重视国有大型重化工企业的引入,更鼓励民间创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开展。

积极引导内外源经济之间形成产业关联,促进双源协同开展。

4、人才强区战略

把人才作为建设、强固开发区的根本。

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易于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文社会环境,使引进人才与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培养相结合,带动一批科研人才的进入,形成“产业聚集带来人才聚集,人才聚集加速产业聚集〞的共生效应,加快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全球眼光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三〕开展目标

1、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快速稳健开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质量、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至2021年,区域生产总值达43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达1500亿元,税收达5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达8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为20%。

2、自主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市自主创新先行示范区。

至2021年,万人授权创造专利达40件,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达80人;R&D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达10万元,R&D经费占产品销售额比例达5%。

3、社会文明进步。

到2021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产事业全面加速开展,人民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社会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完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

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千人拥有医生数4.5人。

4、环境优美和谐。

至2021年,环境保护综合指数达96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3平方米。

5、人民富裕安康,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到202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年均增长1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高科技制造业体系

根本思路是:

已经建成的制造业体系,通过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内涵增长和产业置换实现产业升级并继续快速开展,作为第一要务;临海工业园和南蓢的战略性外延拓展,要严格控制引进工程的能耗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强度,以最少的土地、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内涵增长、外延拓展双轮推动现代高科技制造业持续高速开展。

继续推进中山火炬〔阳西〕产业工业园建设,通过实施把占地多、耗能大、高污染、效益低的限制类工程转移出去的产业转移战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全区产业集聚布局规划见如下附图三。

1、贯彻“升、强、整、善〞四字方针,稳健快速开展建成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实现土地零消耗的高速增长。

“升、强、整、善〞方针具体表述为:

“升〞是提升,把区产业群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效益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强〞是做强,把骨干企业、技术力量厚实有望在一个行业中逞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切实有效的效劳,帮助他们做强,并在强中做大。

“整〞是调整。

认真调整产业结构,

图三开发区各产业聚集规划情况

逐步用补偿方式把一些土地效益低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调整出区,进一步引进高土地效益的高素质高新技术企业、现代知识效劳企业和新兴文化企业,为城市副中心功能实施留出更多的空间。

“善〞是改善建成区的“产业生态〞,使企业能和周围的环境建立一种和谐、共生、协同的关系,大大降低企业的社会本钱、交易本钱,把建成区打造成一个真正靠内在动力持续开展的高新区,实现土地“零〞增长的新型开展模式。

建成区开展任务是至2021年工业总产值达950亿,年均增长16%;工业增加值达292亿元,年均增长17%;税收达45亿元,年均增长18%。

2、临海工业园建成并发挥效益

临海工业园是中山东部组团产业转型的支撑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纽带,也是中山重要的出海口,产业通海的生命线。

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临海工业园必须把握机遇建设港口、开展物流业和高科技武装的现代新型临港工业。

形成相互依存、错位配置、集群开展、梯度布局的产业新格局。

至2021年,临海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GDP达80亿元,税收10亿元。

土地产出达420万元/亩,土地税收效益达17.5万元/亩。

3、科技产业带建成并发挥效益

科技产业带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中山入口经博爱路、广义路至中心城区两侧,占地约570亩,是高新区现代制造业平台。

科技产业带将通过集中建造一批高标准、高效益、高税收的优质物业,提高资产质量,增加非税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企业数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科技新城中心形象轴线,打造高科技开发区品牌。

至2021年科技产业带工业产值达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2亿元,税收达2.5亿元。

  4、东南绿色产业园初成规模

东南绿色产业园是现在开发区五大园区的延伸,规划面积1.6万亩,开发区域1万亩。

至2021年东南绿色产业园初步建成,工业总产值将到达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税收总额达3亿元。

5、建成中国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建成中国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开展高水准、高品质的绿色健康食品。

基地集科研、生产、商贸于一体,总规划面积为5000亩。

6、建设华南现代中医药城

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工程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为主体,以广东药学院等院校为合作方,建设集官、产、学、研、贸“无位一体〞的中医药开展体系。

2021年根本建成以国家健康基地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二〕大力培育高成长性的新兴非工业产业

建区十余年来工业超高速开展,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已使我区在十五期间步入工业化的后期,一些非工业形态的新兴产业正趁势萌芽,显示高成长的前景,必须抢占先机,大力培育。

1、大力开展和中山市副中心相称的现代高级效劳业,为实现效劳业为主的战略接替打下坚实的根底。

随着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临海产业的开展,人口的迅速集中,现代高级效劳业必将成为战略重心。

重点开展以金融、商务、物流为主的生产效劳业,为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体系效劳的科技效劳业,以会展中心为主的会展业,开发整合南蓢历史、旅游资源的旅游休闲业。

2、大力培育21世纪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

立足南蓢翠亨现有的人文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筹划,规划历史人文园、动漫产业园、影视文化园等,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根底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影视文化产业工程、广告文化产业工程、旅游商业文化产业贸易工程、生活配套工程。

成立集园区筹划、园区建设、产业引进、资产经营于一体的专业公司具体操作。

3、大力培育创意产业。

引进、培育创意产业各种要素:

软件、动漫、游戏、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广告、包装、装潢、服装设计、筹划等,迅速促成游戏、动漫、筹划、设计的产业化。

引进创意产业的工程企业和人才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在现有产业体系中有根底的创意工程或元素,如创意传媒、创意广告、创意设计和筹划等,把它们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程、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化。

〔三〕大投入、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高新区的生命在于创新。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肩负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十一五期间,在原有科技创新根底上,集中人力、财力,在集成创新、引进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

重点建立三大技术创新体系:

生物技术创新体系,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体系。

和部、省协力共建中山火炬创新型创业园区,建设四大创新平台:

部、省、区三级联办的大型科创中心;软件园、软件学院和动漫基地,小型科技企业园区,和国内外知名大学、大院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办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方面的研究生科创基地。

着力打造科技新城中心形象轴线,形成高科技企业聚集的科技产业带。

上述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均以科技新城为中心。

科技新城占地5.3平方公里,延伸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

其核心是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的具有国内一流的完备的创新创业环境的火炬创业园;建筑总面积逾20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数码大厦、科技投资大厦、科技图书馆、科技贸易中心、科学馆等。

〔四〕全区根本实现城市化

加快城市化步伐,按城市水平拆迁旧村建设新村,做好农村充裕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加速农村“三个五工程〞建设,全区农村人口实现人均50平方米的物业,并全部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转型的后顾之忧。

到2021年,根本实现农民向居民、农村向社区的转型,全面完成“村改居〞,所有社区居委会的费用开支纳入区财政预算。

〔五〕大力开展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事业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优先开展教育事业,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效劳体系,大力开展文化、体育事业。

1、优先开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开展,适度超前〞的战略地位,在全市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做精做特〞公办学校,“做大做强〞民办学校。

到2021年,火炬高等技术职业学院专业增至20个,在校学生到达6000人,成为开发区“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濠头中学成为中山市东部的优质高中,高中升学率达90%以上,全区初中升学率到达98%,小学和幼儿教育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等多层次的成人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效劳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形成社区卫生效劳、区医院效劳组成的二级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适时构建城乡一体化根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

3、大力开展文化、体育事业

大力弘扬开发区人艰苦创业、卓绝奋斗的精神,全面提高全区人民公民道德素质,建成开发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成为传播先进高尚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基地。

大力培育文体骨干、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激发群众活力。

保护文化遗址,挽救濒危文化遗产,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

根本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提高区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效劳网点的覆盖面。

〔六〕构建生态高新区

1、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我辖区内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开展林相改造工程,推进生态公益林、大型公共绿地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提高公共生态意识,积极创立生态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2、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在现代制造业体系内,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工程优先予以立项、给与支持。

招商引资中,优先安排循环经济、节约经济型工程,对非绿色工程从严控制。

3、加强环境治理

强化产业污染控制,严格污水超标排放,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生物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七〕建设和谐社会

1、完善人口工作

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做好养老保障工作,适度开展养老产业,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实现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开展,依托社区组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效劳功能,加快全区人口信息化管理进程。

2、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技能培训、就业效劳,健全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优化务工经商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逐步实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根本公共效劳与户籍脱钩,与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对接的制度。

大力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事业。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适度开展养老产业,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趋势。

依法保障妇女、儿童,特别是流动人口的人身平安、劳动平安、工资福利及适龄儿童接收义务教育等权益,实现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开展。

3、保障公共平安

认真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平安生产格局,建立健全平安生产制度和相应的技术支撑、监督、应急救援体系。

深入推进食品准入制,加强对食品、药品平安生产和市场的监督,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平安;高标准建设防灾减灾设施;加强社会治安,建立社区、街道警民联防机制;加大对企业治安管理的培训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和财产平安;建立公共平安预警应急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提高警察、消防一线人员待遇,设立“公共平安卫士奖〞奖励对我区公共平安做出突出奉献者。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宣传和实践“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中山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水平;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体系。

5、维护社会公平

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重视社会开展中的分化问题,注重解决低收入阶层和外来员工的困难,努力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享受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

依法公正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各种侵害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