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9439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学年下学期份月考高一历史

曲靖市沾益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2.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降低物价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调节农业生产

3.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4.之所以能形成世界五大文明中心,主要是因为(  )

A.地理位置B.民族因素

C.生产力的发展D.战争

5.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

6.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7.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把西方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其中的“起飞阶段”指()

A.手工工场阶段B.工业化阶段

C.国家干预经济阶段D.福利国家阶段

8.斯大林说:

“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A.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发展了小农经济

9.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10.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股票投机盛行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

C.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丧失了生命力

11.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2.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

A.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B.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C.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3.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4.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

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15.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于2010年8月25日表示,自奥巴马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近一年来,并没有使美国轮胎进口总量下降,也没有帮助轮胎制造行业增加就业,相反却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

如果中国政府想继续反对美国对我国的这一不正当制裁时,可以通过下列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16.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主要“新”在()

A.离开健在的父母双亲外出谋生

B.出现了机械化大生产

C.农民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固守本业的现象更为突出

17.“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嬉戏。

夜市骈闻,至于通晓。

”材料描绘的是()

A.汉代长安B.隋代洛阳

C.唐都长安D.北宋东京

18.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做出的有益探索是(  )

A.图1:

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

B.图2: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

C.图3:

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

D.图4:

挖沟渠,兴办公共工程

19.1923年《申报》编辑在《最近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一文中提道:

“由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

”下列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B.民国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C.此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清末政府采取了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

20.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技术落后,资金缺乏②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

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④新经济政策阻碍着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且最终按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其原因主要在于(  )

A.美国是会议的发起国

B.二战尚未结束,美国召开会议的环境较安全

C.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大大膨胀

D.布雷顿森林环境优美

22.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断:

“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

”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23.马克思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体制”

24.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25.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

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

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

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

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

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

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2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

“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

”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7.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是(  )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义务劳动制

D.实行粮食税制

28.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

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

”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29.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

公担)

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  )

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

A.②③B.③④

C.①④D.①②

30.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7月,《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讨论对于中国知识界广泛使用“现代化”一词,确有开风气的作用……蒋廷黻在《申报月刊》讨论之前,即在《独立评论》上频繁阐释了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全面现代化观。

到30年代后期,尤其是抗战时期,中国知识界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最终落实到近代科学技术与工业化上。

——阎书钦《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现代化”理念的形成及其内涵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就现代化展开的讨论有何现实基础?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认为:

“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

”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

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运用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公式中的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

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

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

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

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

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

实施该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有何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35.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二战后期,受战争打击欧洲各国经济出现明显衰退;美国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得到迅速发展,故可排除B项和C项。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关税贸易总协定尚未签订,各国的贸易壁垒并没有消除,A项错误。

1944年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时,冷战尚未开始,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D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罗斯福关注下层民众的改革措施是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答案】D

【解析】安庆内军械所目的在“自强”,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目的在“自强”,故B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目的在“自强”,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民办企业,目的在于“求富”,故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五大文明中心形成的因素较多,虽然与地理、民族、战争等因素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原来相对分散的小的文明中心逐渐汇合形成五大文明中心。

5.【答案】D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没有涉及二者在需求上有何差异,故A项错误;B、C项材料没有提及,故B、C项错误;解读材料可知,游牧和商业发展是由于所处地区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所以才向外发展,具有流动性,而农耕经济能在一地自给自足,不用向外发展,故形成安土重迁思想,所以作者认为文化形成的根源是自然环境,故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麦当劳、肯德基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从图片可以看出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

7.【答案】B

【解析】“传统社会”指传统农业社会。

“为起飞创造前提”指资产阶级革命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起飞阶段”指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

故B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克服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它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新经济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第原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需要有新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途径。

C、D说法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9.【答案】D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三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股票投机、购买力低、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等反映了产销矛盾,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生命力,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项是其表现之一。

B、C、D虽是一些经济政策,但与题干无关。

13.【答案】B

【解析】A项应为19世纪60、70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B项应为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项应为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D项应为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故本题应选B。

14.【答案】D

【解析】选D。

A、B两项材料中未能得到有效反映;C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之间执政,不符合本题;联系材料本题选D项,造成当时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勃列日涅夫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他在任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农业、轻工业水平很低。

15.【答案】C

【解析】C是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题干中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是贸易壁垒的表现,与该宗旨相违背。

A是联合国;B、D是国际金融组织;它们不解决贸易纠纷。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体现在棉纺织业的破产,所以A项符合所学。

1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秋夜”“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以推断出夜市已经出现,宋朝时候商业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通宵达旦。

故答案为D。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分析能力。

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内部需求,包括启动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

C、D两项都能扩大内需,但C项没有体现出增加就业,故排除。

19.【答案】D

【解析】根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可知是晚清政府时期,再根据“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可知清末政府采取了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因此选D。

20.【答案】B

【解析】随着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代,排除④即可。

故B正确。

21.【答案】C

【解析】二战后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根本原因就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大大膨胀。

22.【答案】C

【解析】把握关键时间信息“乾隆之世”即可,D项军机处建立于雍正年间,A、B两项均错在“开始”,“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始于明朝,乾隆帝只是厉行这两项政策,这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能转变为近代工业文明。

23.【答案】B

【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提到“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打破这一政策的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

24.【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制品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小农经济仍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由表格可看出,原料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在材料中未体现,且根据史实可知政府在此时期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机器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相对较小,不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从关键词“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可知,只有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才规定的人民的工作时间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只有C项符合题意。

26.【答案】D

【解析】“政策放宽”这一信息是关键,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D项最接近。

27.【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爆发后,面临严峻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困难采取的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支援前线,扭转战争局势,赢得战争,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问题。

28.【答案】B

【解析】从材料“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等可以看出材料指的是洋务运动。

B项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故选B;A项属于农民阶级的运动;C项属于资产阶级的运动;D项是民族工业。

29.【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顺差地位逐渐丧失,故①错误;表中可见,出口的蚕丝数量大幅度下降,茶叶无明显变化,而大豆、棉花则大幅度增加,可见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故②③正确;“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开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得了巨大经济成果。

31.【答案】

(1)基础:

自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工业诞生起,中国经济就逐步向工业现代化道路迈进,经历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工业现代化已取得一定成就。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据材料一“1933年”得出时间的下限,结合所学,从1933年前的近代经济角度回答即可。

32.【答案】示例: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埠通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民族工业相继创办,经济结构有了巨大的变动,促进了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领导的改革和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