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3938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docx

01AGNAUM型发动机机械部

7、更换凸轮轴油封

(1)拆卸凸轮轴正时齿轮油封:

1)拆下齿形皮带上护罩。

2)转动曲轴,将凸轮轮正时齿轮置于1缸上止点,凸轮轴正时齿轮上的标记应与气缸盖罩上的标记对齐,见图1-80。

3)从凸轮轴正时齿轮上取下齿形皮带。

4)向回稍许转支曲轴。

5)拆下凸轮轴正时齿轮。

松开凸轮轴正时齿轮螺栓时须用3036固定。

6)用手将图1-92箭头所示螺栓拧紧,该螺栓用于给油封提取器导向。

7)把2085的内部件拧出约两圈(约3mm),并用滚花旋钮固定。

8)如图1-93所示,将2085的螺纹上涂上机油,尽可能用力拧入油封。

松开滚花旋钮,顶着凸轮轴转动内部件,直到拉出油封。

图1-92图1-93

(2)安装凸轮轴正时齿轮油封:

逐渐采用PTFE油封,识别标记:

无环形弹簧,密封唇更宽,这种油封的密封唇不可涂机油或油脂。

旧式的无线电波式油封(带有环形弹簧)可用PTFE油封取代,反之则不可。

1)用干净抹布擦净凸轮轴颈上残余机油。

2)如图1-94所示,将T10071/1装到凸轮轴颈,通过T10071/1将油封推到凸轮轴颈上。

3)如图1-95所示,用T10071/3将油封压入到底,这时须使用T10071/4。

再往下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图1-94图1-95

(3)拆卸霍尔传感器油封:

1)拔了霍尔传感器插头,如图1-96箭头所示。

2)拆下齿形皮带上护罩。

3)拆下霍尔传感器壳体。

4)拆下霍尔传感器垫圈和转子。

5)如图1-97所示,用手拧入2085/1,它用来为油封提取器导向。

将2085内部件拧出两圈(约3mm),用滚花旋钮固定。

图1-96图1-97

6)如图1-98所示,用机油润滑2085螺纹头,用力将其拧入油封。

松开滚花旋钮,顶住凸轮轴转动部件,直到拆下油封。

(4)安装霍尔传感器油封:

逐渐采用PTFE油封。

区别标志:

传统的油封只有一个密封唇,如图1-99箭头所示,通过环形弹簧张紧。

PTFE油封的密封面较宽,箭头2所示,但无环形弹簧。

PTFE油封的密封面不得涂机油或油脂。

图1-98图1-99

1)安装PTFE油封:

用干净抹布擦净凸轮轴颈上残余机油,将T10071/5装到凸轮轴颈上,通过T10071/5推入油封,用T10071/3将油封压入到底,为此须使用M8×60螺栓。

安装带环形弹簧的油封:

油封密封唇轻涂一层机油,将3241/2装到凸轮轴颈上,通过3241/2推入油封,如图1-100所示。

用3241/1将油封压入到底,为此须使用3241/3,如图1-101所示。

2)将带缺口的霍尔传感器转子装到进气凸轮轴上。

3)装上垫片(锥形朝外),以25N·m的力矩拧紧螺栓。

4)装上霍尔传感器壳体,以10N·m的力矩拧紧。

图1-100图1-101

5)装上齿形皮带上护罩。

6)插上霍尔传感器插头。

8、检查液压挺杆

注意:

挺杆只能整体更换(不可调整或修理);发动机起动时,不规则气门噪声属正常现象。

(1)起动发动机,使之运转至风扇接通。

(2)将转速提高至2500r/min,运转2min。

如液压挺杆仍有噪声,则按下方法查出损坏挺杆。

(3)拆下气缸盖罩。

(4)顺时针转动曲轴,使待查挺杆的凸轮朝上。

(5)测量凸轮和挺杆间间隙。

如果间隙大于0.2mm,更换挺杆。

如果间隙小于0.1mm或无间隙,按下述进行检查。

(6)用楔形木棒或塑料棒压下挺杆,如图1-102所示。

如果凸轮与挺杆间可放入0.2mm厚薄规,更换挺杆。

图1-102

注意:

安装新的液压挺杆后,30min内不得起动发动机,液压补偿元件必须入位(否则气门可能碰活塞)。

9、拆装凸轮轴(缸盖已装好)

(1)拆下发动机盖罩。

(2)发动机代码AGN的车:

拆下进气管上部,用干净抹布堵住进气管下部的进气道。

(3)拆下齿形皮带上护罩。

(4)转动曲轴,使凸轮轴正时齿轮位于上止点,对齐凸轮轴链轮和缸盖罩上的标记,见图1-80。

(5)拆下气缸盖罩。

(6)从凸轮轴正时齿轮上取下齿形皮带。

(7)向回稍许转动曲轴。

(8)拆下凸轴正时齿轮。

松开螺栓时须用3036固定凸轮轴正时齿轮。

(9)拆下霍尔传感器壳体。

(10)拆下霍尔传感器壳体。

(11)清洁图1-103所示两箭头对面的凸轮轴传动链及链轮,用色笔标出安装位置。

注意:

不可用中心冲头在链条上打标记、切口,两箭头或颜色标记间的距离为16个链辊。

(12)如图1-104所示,用3366固定住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

注意:

3366不能拧得过紧,否则可能损坏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

图1-103图1-104

(13)如图1-105所示,首先拆下进、排气凸轮轴第3和第5道轴承盖,拆下双轴承盖,拆下进、排气凸轮轴链轮旁的两个轴承盖,拧下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的紧固螺栓,交叉松开并拆下进、排气凸轮轴第2和第4道轴承盖,拆下带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的进排气凸轮轴及3366。

注意:

安装凸轮轴时,1缸凸轮应朝上,安装轴承盖时,从缸盖进气一侧应可看见轴承盖标记,按颜色标记将传动链装到两凸轮轴上。

安装新传动链条时,凸轮轴上缺口A和B之间的距离为16个链辊,图10-106中所示为链轮上第1和第16个链辊位置,缺口A相对于链辊1略向里安装。

图1-105图1-106

(14)更换凸轮轴调整器的橡胶-金属密封垫,并在图1-107中阴影部分轻涂一层D454300A2。

(15)将凸轮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装到传动链条之间。

图1-107图1-108

(16)用机油润滑凸轮轴工作面。

(17)如图1-108所示,将凸轮轴连同传动链条和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装在缸盖上,以10N·m的力矩拧紧凸轮轴调整器或链条张紧器(注意定位套筒),以10N·m的力矩交叉拧紧进、排气凸轮轴上的第2和第4道轴承盖(注意定位套筒)。

(18)如图1-109所示,装上进、排气凸轮轴链轮旁的两个轴承盖。

检查凸轮轴调整是否正确,以10N·m的力矩拧紧轴承盖(注意定位套筒)。

图1-109

(19)拆下3366。

(20)如图1-110所示,在双轴承盖上阴影区域涂上AMV17400401,然后装上,以10N·m的力矩拧紧(注意定位套筒)。

(21)装上凸轮轴正时齿轮(图1-111箭头所示窄边朝外并可看见1缸上止点),以65N·m的力矩拧紧螺栓(用3366)。

图1-110图1-111

(22)重新检查凸轮轴调整状况(见图1-109箭头所示)。

(23)装上垫圈(锥面朝外),以25N·m的力矩拧紧螺栓。

(24)装上霍尔传感器壳体,以10N·m的力矩拧紧。

(25)装上气缸盖罩。

(26)带涡轮增压器的车:

装上点火线圈,以10N·m的力矩拧紧。

(27)再往下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注意:

装上新杆后,30min内不可起动发动机,液压元件必须入位(否则气门会碰活塞)。

10、检查凸轮轴调整器

凸轮轴可根据负荷及转速调整。

机油压力通过凸轮轴调整电磁阀作用到凸轮轴调整器(是一机械式调整位置)上,调整器就可调整凸轮轴。

(1)先用执行元件诊断来检查凸轮轴调整电磁阀的功能。

如果功能正常,再检查电磁阀,测量电磁阀触点间电阻,如图1-112所示,电磁阀触点间电阻规定值为10~18Ω。

图1-112

(2)如果电磁阀无故障,检查凸轮轴调整装置的功能。

(3)发动机代码AGN的车,如在试车时须使用检测仪器,注意:

检测仪器应固定在后座上,并由另外一人操纵。

如果检测仪器放到前排乘客座椅上,在发生交通帮时,弹开的安全气囊可能伤及人员。

1)条件:

冷却液温度不低于80℃。

2)步骤:

①接上VAG1551(或VAG1552),起动发动机,输入地址码01,选择“发动机控制单元”,显示屏显示:

SchnelleDatenübertragung

Funktionanwähle××HELP

快速数据传输

选择功能××帮助

②按0和8键,选择“读取测量数据块”,按Q键确认输入,显示屏显示:

Meβwerteblocklessen

AnzeigegruppennummereingebenHELP

读取测量数据块

输入显示组号××帮助

③按0、2和6键,选择“显示组26”,按Q键确认输入,显示屏显示:

Meβwerteblocklessen26

1234

读取测量数据块26

1234

1~4为显示区

④注意显示区3中显示,规定值(发动机怠速):

×------×0,这时凸轮轴调整机构不起作用。

⑤挂入1档或2档,开始加速,在发动机转速为2000~4100r/min,且发动机负荷为1.5ms(显示区2)时,凸轮轴调速装置开始工作。

⑥注意显示区4的显示内容,无调整时规定值:

—3.0~3.0kw;有调整时规定值:

15.0~21.0kW。

显示区4表示凸轮轴是否确实已调整。

⑦按→键。

⑧按0和6键,选择功能“结束输出”,按Q键确认输入。

⑨关闭点火开关。

如果显示区4的显示超出规定值,则可能的故障为凸办轴调整电磁阀已将要油压力传至机械式凸轮轴调整器上,但液压力并未到达终点位置(如因为移动困难),应更换凸轮轴调整器。

如仍未达到规定值,应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

(4)发动机代码AUM的车。

注意:

重复检查前须关闭点火开关。

1)连接VAG1551(或VAG1552),起动发动机,输入地址码01,选择“发动机控制单元”,显示屏显示:

SchnelleDatenübertragung

Funktionanwähle××HELP

快速数据传输

选择功能××帮助

2)按0和4键,选择“基本设定”,按Q键确认输入,显示屏显示:

Grundeinstellung

Anzeigegruppennunnereingebgen×××

基本设定

输入显示组号×××

3)按0、9和4键,选择“显示组号94”,按Q键确认输入,显示屏显示:

SysteninGrundeinstellung94→

1234

基本设定期94

1234→

1~4为显示区

4)用VAG1788/10将发动机转速设到2200~4000r/min。

5)保持此转速,直到显示区3从“TestAus”变为“TestEIN”。

6)继续保持此转速,直到显示区3出现“Syst.i.o”。

7)如出现“Syst.i.o”。

8)按下→键。

9)按0和6键,选择“结束输出”,按Q键确认输入。

10)关闭点火开关。

11)如果显示区4显示“Syst.i.o”,应查询故障存储器,检查机油压力。

12)如出现故障代码16395或16396,可能的故障为凸轮轴调整电磁阀已将机油压力传至机械式凸轮轴调整器,但调整器未达到终点位置(如因运动困难),应更换凸轮轴调整器。

13)查询故障存储器。

14)如仍未达到规定要求,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

11、检查气门导管

(1)将气门插入导管内,直到气门杆端部与导管端面平齐。

(2)因气门杆直径不同,进、排气门只能插入各自的导管。

(3)如图1-113所示,测定摆动量,磨损极限值为0.8mm,如果超过磨损极限,更换气缸盖。

12、更换气门杆油封(气缸盖已装好)

(1)拆卸

1)拆下凸轮轴。

2)拆下挺杆,工作面朝下放置,挺杆不可互换。

3)用3122B拧下火花塞。

4)将相应气缸的活塞置于下止点。

5)如图1-114所示,将VW653/3拧入火花塞螺纹孔,将3362/1装入3362,用3362上的螺栓将3362固定到缸盖上。

图1-113图1-114

6)用3362将气门弹簧压缩到下述位置:

外侧进气门:

下位;中间进气门:

上位;排气门:

下位。

7)将高压软管接到压缩空气上,空气压力至少0.6Mpa,然后拆下气门弹簧。

8)用3364拉出气门杆油封,如图1-115所示。

(2)安装:

1)为防止损坏新的气门杆油封,将塑料套A装到气门杆上,如图1-116所示。

2)用机油润滑气门杆油封B的密封唇,装入3365,然后小心地推到气门导管上。

3)再往下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

图1-115图1-116

第五节润滑系统的检修

一、拆装润滑系统部件

修理发动机时,若在机油里发现大量金属切屑或颗粒时,须仔细清洗油道,更换机油冷却器及机油滤清器,否则会严重损坏发动机。

机油油位切勿超过最高(Max)标记,否则可能损坏催化净化器。

机油容量(实际值):

无机油滤清器4.0L,有机油滤清顺4.5L。

发动机机油规格:

使用符合VW50000、50101或50200标准的发动机机油,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API-SF或SG标准的机油。

长效发动机机油规格:

新的VW标准(专门研制的,抗老化)。

首次加注:

VW标准:

50300(VWTL52173)。

发动机出厂时已加注了VW50300机油,该种机油用于维修间隔长的发动机,当然也可用于维修间隔短的发动机。

VW50000、50101或50200的发动机机油仍可继续使用,但每12个月或1500km必须更换机油,并在设定维护间隔里程里程显示。

拆装润滑系统部件,如图1-117所示。

1、分解机油滤清器支架

分解机油滤清器支架,如图1-118所示。

2、机油尺上的标记

机油尺上的标记,如图1-119所示。

1为最高标记(Max),2为最低标记(Min),a在阴影及最高标记之间:

不用再添轴油;b在阴影区域:

可以补加机油;c在最低标记及阴影之间:

最多补加0.5L机油。

图1-117

1-加油口盖(如损坏,更换)2-机油尺3-导向件(用于插拔机油尺)4-导管5-连接管6-卡箍(检查是否装牢)7-O形环(如损坏,更换)8-机油滤清器支架9-螺栓(15N·m+90°)10-密封垫(更换)11-机油喷油嘴(用于冷却活塞)12-安全阀(27N·m,开启压力:

传统连杆的发动机为0.25~0.32MPa;分体式连杆的发动机为0.13~0.16MPa)13-防溅板14-带链轮的机油泵(带1.2MPa安全阀,安装前,检查机油泵/缸体的定位套筒是否装好,如工作面划伤,更换齿轮)15、17、26-螺栓(15N·m)16-油底壳(安装前清洁密封面,涂D176404A2后安装)18-密封圈(更换)19-放油螺栓(30N·m)20-螺栓(10N·m)21-机油油面高度/温度传感器-G266(发动机代码AUM)22-油封(发动机代码AUM,更换)23-定位衬套24-传动链条25-密封法兰(涂D176404A2后安装)27-机油泵链轮28-带滑轨的链条张紧器(15N·m,安装时,张紧弹簧)

二、拆装油底壳

1、拆卸

(1)拆下中间和右侧隔音板。

(2)排放发动机机油。

(3)如图1-120所示,拔下机油液面高度/温度传感器-G266的3孔插头1(如果有的话)。

带涡轮增压器的车:

拧下涡轮增压器回流管2。

(4)用3085松开油底过螺栓(用3249拧下)。

图1-118

1-密封螺栓(40N·m)2-油封(如泄漏,更换)3-弹簧(用于安全阀(约0.4MPa))4-活塞(用于安全阀)5-密封垫(更换)6-止回阀(8N·m)7-油封(推到连接管台肩入,如更换,更换)8-连接管9-卡箍10-密封螺栓(15N·m)11-油封(如泄漏,更换)12-螺栓(20N·m)13-机油供油管(只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接涡轮增压器)14-空心螺栓(30N·m)15-油封(更换)16-机油压力开关-F1(0.14MPa,黑色)17-油封(如损坏,更换)18-螺栓(15N·m+90°)19-油封(更换,装到机油冷却器凸缘上)20-机油滤清器(用张紧带松开,用手拧紧,注意机油滤清器上的安装说明)21-25N·m22-机油冷却器(注意与周围部件的距离,与机油滤清器支架接触面涂AMV18810002后安装)23-机油滤清器支架(带安全阀)

(5)取下油底壳,如需要,可用橡胶锤轻轻敲击以松开油底壳。

(6)用平刮刀去掉缸体上的密封剂残余物。

(7)如图1-121所示,用手提电钻上的塑料刷去掉油底壳上的密封剂残余物(须戴护目镜)。

(8)清洁密封面,其上不得有机油和油脂。

2、安装

注意:

注意密封剂的适用期,涂密封剂后,5min内必须装上油底壳。

(1)在密封剂瓶嘴处剪断(直径约3mm开口),按图1-122所示在干净的密封面上涂密封剂,胶层厚为2~3mm,让开螺栓孔(箭头所示)。

图1-119图1-120

1-插头2-回流管

图1-121图1-122

(2)按图1-123所示,在油底壳接触面上涂密封剂(图中所示为缸体上的涂层),马上装上油底过并轻轻拧紧油底壳螺栓。

注意:

装配后30min,密封剂才能干,之后才可加注机油。

图1-123

(3)以15N·m的力矩拧紧油底壳螺栓。

(4)再往下安装可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以45N·m的力矩拧紧油底壳/变速器螺栓,以10N·m的力矩拧紧油底壳/回流管螺栓。

三、检查机油压力及机油压力开关

1、检查条件

(1)发动机机油油位正常。

(2)发动机机油温度不低于80℃(冷却风扇应运转过一次)。

2、检测步骤

(1)拆下机油压力开关-F1,拧上机油压力检测仪,将油压力检测仪拧到机油滤清器械支架上的机油压力开关位置,如图1-124所示。

图1-124

(2)检测仪褐色导线搭铁。

(3)用VAG1594A中导线将VAG1527B接到机油压力开关和蓄电池正极上。

(4)发光二极管不应亮。

如果发光二极管亮,更换0.14MPa机油压力开关-F1。

(5)如果发光二极管不亮:

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压力达到0.12~0.16MPa时,发光二极管应亮,否则应更换机油压力开关。

(6)检查不同转速时机油压力:

怠速时至少0.2MPa;2000r/min时为0.30~0.45MPa;超过2000r/min时,最大为0.70MPa.

如未达到规定值,说明有机械故障,如轴承损坏等。

更换带安全阀的机油滤清器支架。

在转速高时,机油压力不应超过0.70MPa,如果超过规定值,检查机油道。

如需要,更换带安全阀的机油滤清器支架。

第六节冷却系统的检修

在安装时,尤其大发动机舱狭窄区工作,应注意所有管路(如燃油、液压、活性炭、冷却液和制冷剂、制动、真空)及导线应恢复原位,发热及运动部件等彼此之间应有足够间隙。

在热机时,冷却系统内有压力,修理前应卸压。

用弹性卡箍紧固软管,修理时只可使用弹性卡箍。

安装弹性卡箍时应使用VAS5024或VAG1921。

冷却液软管安装后应处于不受力状态,否则会与其他部件接触(注意冷却液管和软管上的标记)。

一、拆装车身上冷却系统部件

拆装车身上冷却系统部件,如图1-125所示。

二、拆装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部件

拆装发动机上的冷却系统部件,如图1-126所示。

三、冷却液软管连接图

(1)发动机代码AGN的车,冷却液软管连接图,如图1-127所示。

(2)发动机代码AUM的车,冷却液软管连接图,如图1-128所示。

四、排放和加注冷却液

1、排放冷却液

注意:

打开膨胀缸盖时可能喷出蒸汽,应用抹布包住盖子慢慢开启。

(1)打开冷却液膨胀罐盖。

(2)拆下隔音板。

(3)拧下图1-129箭头所示的螺栓,排放散热器中的冷却液。

(4)拔下散热器上的冷却液软管,如图1-130箭头所示,排放发动机内却液。

注意:

废物处理规定。

图1-125

1-散热器(如更换,须更新全部冷却液)2-O形环(如损坏,更换)3-上部冷却液软管(用卡箍固定到散热器上,注意是否牢固安装)4-护罩5-螺栓(10N·m)6-辅助风扇(选装)7-风扇安装圈8-卡箍(注意牢固安装)9-插头10-散热器风扇11-支架(用于风扇插头)12-下部冷却液软管(用卡箍固定在散热器上)13-O形圈14-热敏开关-F8(35N·m,用于电动风扇。

1档工作温度:

接通时为92~97℃,断开时为84~91℃;2档工作温度:

接通时为99~105℃,断开时为91~98℃)15-支架(用于散热器,注意安装位置)16-螺栓(15N·m)

图1-126

1、24-螺栓(15N·m)2-齿形皮带(拆卸前标出旋转方向,不可折叠)3-水泵(检查是否转动自如,如损坏或泄漏,应整体更换)4、6、9-O形圈(更换)5-节温器(将节温器放入水盆中加热,开启温度约为87℃,开启结束温度约为102℃,最小行程为7mm)7-接头8-热交换器10-插头(4孔)11-冷却液温度传感器-G62(带冷却温度显示传感器-G2,用于发动机控制单元,安装前,先给冷却系统卸压)12-卡箍(检查是否装牢)13-上部冷却液软管(用卡箍固定在散热器上,检查是否装牢)14-下部冷却液管(用卡箍固定在散热器上,检查是否装牢)15-机油冷却器16-来自热交换器17-下部冷却液管(固定在机油滤清器支架上)18、21-螺栓(10N·m)19-盖(用VAG1274和VAG1274/9检查,检查压力0.14~0.16MPa)20-密封圈(如损坏,更换)22-膨胀罐(用VAG1274和VAG1274/8检查密封性)23-接涡轮增压器(仅指涡轮增压发动机)

图1-127

1-膨胀罐2-进气歧管3-带节气门控制单元的连接管4-暖风热交换器5-变速器机油冷却器(只用于自动变速器)6-散热器7-机油冷却器8-节温器9-水泵10-缸盖/缸体

图1-128

1-膨胀罐2-涡轮增压器3-进气歧管4-缸盖/缸体5-连接管6-暖风热交换器7-下部冷却液管8-变速器机油冷却器(只用于自动变速器)9-上部冷液软管10-排放螺塞11-散热器12-下部冷却液软管13-散热器14-连接管15-水泵16-冷却液管

图1-129图1-130

2、加注冷却液

注意:

只能使用符合TLVW774D标准的冷却添加剂G12,识别标记:

红色。

G12决不可与其他添加剂混合使用。

如膨胀罐内液体呈褐色,则表明G12已与其他冷却液混用了,这时应更换冷却液。

带符合TLVW774D的冷却添加剂不仅能防冻、防锈及防止产生水垢外,还能提高沸点,因此,冷却系统应常年加注这种防冻防腐剂。

尤其在热带气候下大负荷运转时,高沸点可保证发动机可靠运行。

防冻液必须具有—25℃(寒带为-35℃)的防冻能力,即使在炎热的季节也不可降低冷却液浓度,添加剂比例不得低于40%。

如要提高防冻能力,可提高G12比例,但最多不可超过60%(防冻能力可达—40℃),超过60%,会降低防冻能力。

如果换了散热器、热交换器、缸盖或缸盖密封垫,则不可再使用旧冷却液,可用T10007来测定防冻剂密度。

推荐的防冻剂混合比,如表1-5所示。

表1-5

防冻能力

防冻剂比例

G12①

水①

-25℃

40%

2.0L

3.0L

-35℃

60%

2.5L

2.5L

注意:

打开膨胀罐盖时可能溢出蒸汽,因此应用抹布盖住罐盖后小心打开。

(1)拧上散热器上的排放螺塞,见图1-129。

(2)将冷却液软管装到散热器的连接管上,用弹性卡箍固定。

(3)加注冷却液,加至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