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4138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docx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题4

安徽省繁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每题2分)

1、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2、南宋李嵩绘制《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

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

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

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在交易双方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

这说明

A.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B.清代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

4、朱熹说: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5、“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下列时代特征与此描述吻合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6、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7、苏联解体后,执政的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说: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而未来一段时间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次中心’的出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不会再有“中心”存在

B.所谓“次中心”,就是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C.美国对“次中心”的出现持欢迎态度

D.“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8、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

“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

“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

造成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B.时代背景变化C.作者立场变化D.主观动机变化

9、安徽省来安县文管所所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镜。

镜面凸出、光亮;背面纹饰分为四部分:

左右两侧驷马车相同图案,钮穿上方一书童秉灯夜读,钮穿下方一老者盘坐,一年轻人屈膝面向老者,两者间有小篆“孝子朝父顺天”铭文。

造型精美,工艺高超,人物图像栩栩如生。

该文物

A.反映了青铜是当时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B.可用于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风尚

C.应为当时达官贵人的日常用品D.可用于研究汉字在汉代的新发展

10、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届。

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一下说明哪个更为适当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都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

C.三者都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都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11、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帝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执宪不饶”“强毅正直”“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普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这反映出隋朝

A.开创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B.继续沿用察举制并有所发展

C.表明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D.重视官员的德行与考试成绩

12、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

“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死任何人。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元朝统治的疆域十分辽阔B.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明朝皇帝和官员依法办事D.清朝皇权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13、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

这一主张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D.重视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

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材料中英美等国做法的共同目的是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D.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15、“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政党轮替,视之为民主政治成熟发展的体现,能增加执政者的监督压力,防止执政党腐败及提高竞争力。

”材料表明,英国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A.议会制度出现B.立宪制度确立C.政党政治兴起D.内阁制度形成

1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1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

“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

”材料反映宋代婚聘关系的变化,其原因有

①科举制度盛行②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③商业经济的繁荣④理学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

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遭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

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19、《清史》记载:

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订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

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

材料反映出军机处

A.是国家军事兼政务机构B.运行规范,注重存档、保密

C.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D.主要负责中央政令的传达

20、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早在1828年就明确指出,要警惕英国可能因禁烟而发动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坚决主张抵抗侵略,并提出利用列强矛盾,“以夷攻夷”。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闭目塞听”之说错误

B.当时国人对世界形势有较充分的认识

C.忧患意识促使部分国人关注国际形势

D.包世臣的思想是“师夷制夷”思想起源

21、下面是某一时期三种商品在英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示意图。

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中英鸦片战争前后B.17世纪打败荷兰后

C.“光荣革命”完成后D.“二战”结束后初期

22、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要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2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24、《全球文明史》提到: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要用法规和客观的判决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

”材料反映了

A.罗马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罗马法是维系帝国统一的工具

C.罗马法反对君主专制

D.罗马法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

25、下图中文学作品按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风颂》②《大卫·科波菲尔》③《十日谈》④《等待戈多》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①②④

答题卡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二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

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

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

7、8、9三个月,国家虽收购了98亿斤粮食,却销售了124亿斤,入不敷出。

而市场上人们仍在排队购粮,人心浮动。

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进行,且有动摇国本之虞。

——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时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摘自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实施的目的、基础、途径分别是什么?

(5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的差异。

(12分)

 

(3)综合上述问题,请说出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皇权与相权二元权力结构的冲突时建立在权力平衡的基础上的……专制主义无休止地强化必然会使官僚政治发生某些畸变。

因为它违背了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并行、平衡的制度结构。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皇权与相权二元权力结构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平衡”和“畸变”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7分)

 

材料二那是1784年2月22日,由几个美国商人合资购置的一艘载重360吨的木质帆船,装满大量纯正的美国货,从纽约起航,驶向东方一个名叫广州的遥远口岸。

在这艘帆船上,用英文标注着“中国皇后号”……“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划出了第一道水线,建立起东西方最古老与最年轻的两个大国之间的直接联系,开启了中美贸易的先河。

——摘自《中国档案报》

(2)材料二中“中国皇后号”到广州后,须受到什么机构的管理?

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成因。

(5分)

 

材料三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

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

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

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广义地说,重商主义可以说是政府所采取的干涉政策,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繁荣和增强国家力量。

这种学说的核心主张是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依据该国国内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数量而定。

……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是西欧许多国家16、17世纪历史的特征。

——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国家是如何“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的”?

(3分)试运用全球史观加以评价。

(2分)

 

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

……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英帝国的自治领(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除很大一部分人通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

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海外移民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妒忌而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麦迪逊则认为: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

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何清涟《美国宪法:

上帝作坊的神来之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英美两国实现控制“控制者”途径的不同(4分)

 

材料四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

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

政治革命有史以来首次在一个比城邦更大的规模上显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样做看成是自己固有的权利一-《全球通史.第十二章.序言》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等国政治革命的进步作用。

(2分)

 

ABBBB、CDABC、BBADC、DADBC、AABDD

26、(共计19分)

①目的:

抑制贫富分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阶级平等。

(2分)

基础:

大力发展实业(或资本主义工商业)。

(1分)

途径: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1分)通过节制资本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

(1分)

②材料二背景:

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或“一五”计划时期),粮棉油供应严重短缺(或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

(2分)

措施:

一方面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证计划供应,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

(答任一点即得2分)

结果:

一定程度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2分)

材料三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

措施: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提高粮食产量;实施“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解决人民的吃、住等问题。

(答出任一点即得2分)

结果:

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小康水平,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2分,意思相近即可)

③启示:

民生问题关系到百姓疾苦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民生问题的解决要以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为前提;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2分,答出2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27、(共计17分)

①表现:

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1分)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分)明代废丞相,并逐渐设内阁。

(1分)

“平衡”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缓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效率;(2分)

“畸变”影响:

在一定时期带来官僚机构的臃肿(1分)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1分)

②机构:

广州十三行;(1分)

政策:

闭关政策(1分)

经济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1分)

政治原因:

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1分)

思想原因:

儒家思想保守性,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态。

(1分)

③地域(1分)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结成一种松散联盟(2分)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分)

28、(14分)

①实践:

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2分,答出2点即可)

评价:

促进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1分)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扩大。

(1分)

②影响:

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民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和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4分。

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③英国: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1分)议会和内阁掌握实权,君主变为虚君。

(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美国:

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1分)中央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与平衡(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④进步作用:

推动了欧美民主化进程;(1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