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6704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docx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刘伟年级:

2010级专业:

地质学

指导老师:

马锦龙范育新吴靖宇实习时间:

2011/07/13—2011/07/17

目录…………………………………………………………………1

绪言…………………………………………………………………2

地层…………………………………………………………………

岩石…………………………………………………………………

地质构造特征………………………………………………………

地貌特征……………………………………………………………

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讨论与结论……………………………………………………

第一章:

绪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的了解,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一)实习的目的:

1、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习区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效果(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认知,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认识、分析、归纳、总结地质问题和地质规律的基本能力。

2、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

实习主要任务:

1、通过对野外工作技能的初步训练,使同学初步掌握野外记录、测量、样品采集、地质现象描述和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和实习报告编写的格式;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习区域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各种地质作用和区域发展演化简史。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二)实习内容:

1、从产状、物质、结构构造及地貌特征等方面认识实习区得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理解各大岩类的一般成因;2、观察、认识和描述认识实习区所见的地质构造(断裂、褶皱构造等)和特殊地貌(如丹霞地貌、黄土地貌、河流阶地等)现象;简要分析实习区特征地貌及地质构造的成因;3、学会地层或面状构造产状的测量(以罗盘使用为重点)和描述;4、结合实习区的地质现象,理解内外驱动力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三)实习过程:

7月13日观察点:

水岔沟含煤地层、古生物-金崖花岗岩7月14日观察点:

河口-刘家峡构造地质7月15日观察点:

大沙沟-沙井驿地层地貌7月16日观察点:

蛟龙寺-五泉山地下水及地质灾害7月17日观察点:

兴隆山-马衔山变质岩

(四)实习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区(兰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五区三县,即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谷五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县,总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

居民主要为汉族,另尚有回、满、藏、东乡、土等少数民族。

兰州区东南和东部临近定西地区,西接青海省,西南接临夏州,北靠武威地区,属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大部被黄土所覆盖。

海拔1500米到2000米余,市区西南的马衔山主峰3670米为本区最高峰。

有山地、半山地及河川区三种地形类型。

河流属黄河水系,黄河干流在区内长一百五十二公里。

区内交通方便,兰州为天兰、兰新、兰青、包兰四条铁路干线的枢纽,尚有兰州-阿干镇,海石湾-连城,白银-长征及刘家峡四条支线。

主要公路线有西安-兰州、兰州-郎木寺、兰州-延安等主要干线。

民航连接着西北五省区,可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干燥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冬季较长,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约331毫米,多集中于7-9月。

解放后兰州市成为以石油机械化工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并素有瓜果城之称,白兰瓜、百合、黑瓜子、水烟等土特产中外享有盛誉。

第二章:

地层

实习区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出露范围很小,均为小型的含煤地层。

白垩系地层以兰州市河口附近出露的下白垩统河口群为主,该地层构成轴向为北北西---南南东的大向斜。

在五泉山、皋兰山所出露的下更新统五泉山组地层产状的不同程度的倾斜,以及下、中更新统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指示第四纪初期兰州地区尚有较为复杂的构造变动出现。

前震旦系马衔山群:

主要分布于兰州以南马衔山地区及其东南延伸部分,在永靖县刘家峡一带亦有出露。

为一套经受了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的深变质地层,主要为各种混合岩,次为片麻岩、片岩夹大理岩、白云岩等,厚度大于4995米。

属于该系的实习区有:

马衔山。

震旦亚界兴隆山群:

主要分布于兰州南以兴隆山地区及其东部一带,延至定西部分地区,为一套海相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

中下部为火山岩、碎屑岩和硅质岩,上部为碳酸盐岩,总厚度5525米。

属于界的实习区有:

兴隆山。

皋兰群:

分布于甘肃省兰州地区,属祁连加里东期活动带的东段皋兰群位于祁连地槽内中间基底断块隆起带的边缘,分为四个岩组。

皋兰群的原岩,下部主要为泥质岩、粉砂岩,泥灰岩。

上部凝灰质成分逐渐增加,具特征的复理石构造。

由于受花岗岩体侵入的影响,近岩体部分变质较深,局部有混合岩化,主要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与黑云母片岩互层,夹黑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石黑云母片岩及石英岩,相当于皋兰群第一岩组。

属于该地层的实习区有:

大沙沟。

侏罗系:

中侏罗统窑街组(J3y):

分布于兰州市狄家台、阿干镇及榆中水岔沟等地,属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为黑色粘土岩、灰质页岩、细砂岩、细砾岩夹煤层、油页岩。

岩性、岩相基本稳定,唯厚度略有变化,厚度在148—579米之间变化。

实习点榆中水岔沟属于此组。

上侏罗统铁冶沟群(J3ty):

分布于榆中牛心山、水岔沟及阿干镇等地。

属湖泊河流相沉积,主要为紫红、猪肝色砂质泥岩、页岩、砂岩和砾岩。

厚度各地差异较大,在274—1360米之间。

实习点水岔沟属于此群。

下白垩统河口群(K1hk):

分布于兰州市河口、永登金嘴、疙瘩沟、皋兰泥湾等地,尤以河口附近出露最好。

为一套琥珀相沉积的紫红,浅灰褐色砂质粘土、细砂岩、砂砾岩夹杂色页岩及粉砂岩条带,厚度为309—4001米。

岩相及岩性、厚度随沉积环境而发生变化。

属于该群的实习点有:

河口。

第三系:

下第三系西宁群(Exn):

为一套内陆湖泊相红色屑岩类沉积,厚度在140—1047米之间变化。

实习点沙井驿一带,其上部含石膏盐岩,厚度较大。

上第三系咸水河组(N1x):

为一套河湖向沉积的灰色砂岩及红色粘土岩,底部为砂砾岩,厚度大于434米,实习点沙井驿属于此组。

第四系

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

下更新统(Q1):

上部为洪积相胶结砾石层夹黄土状亚粘土及泥灰质结核;下部为以冲积相为主的砂砾层,由于构造变动其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倾斜,厚度46—92米。

此系零星出鹿于实习点五泉山等地。

第三章:

岩石

实习点:

水岔沟

形成时代主要为侏罗系,分布于兰州市狄家台、阿干镇及榆中水岔沟等地。

岩性为沉积岩,属湖泊沼泽相沉积,主要为黑色粘土岩、炭质页岩、细砂岩、细砾岩夹煤层、油页岩。

煤层面积分布较广,向西与窑街煤矿相接,向北与靖远煤矿相接。

红色砂岩为白垩系,该区小褶皱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主要为树干、树枝化石,且已炭化。

岩性、岩相基本稳定。

形成于有煤高等植物等的沼泽环境或潮湿、颜色为黑灰色岩层,并含化石的还原环境中。

实习点:

榆中金崖

属加里东中期,侵入于前寒武系皋兰群变质岩中,并零星分布于第四系地层中。

主体部分出露于榆中金崖、来紫堡以北、峡口之南,桑园峡、雷祖庙泥湾以东、大耳朵、红岘坪、麋鹿沟之西,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面积约为400余平方公里。

往西至兰州市十里店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均属该岩体的组成部分,往东其出露范围继续可达110公里。

岩性主要为片麻状细至中粒花岗岩及斜长花岗岩,岩体中心似斑状花岗岩。

岩石往往可见暗色矿物分布不均的层状构造,其产状与区域构造线一致。

多呈岩基产出,也有岩脉状产出。

岩体形状不规则,围岩常呈楔状伸入岩体中,由于后期经断裂的影响,断层附近岩石强烈破碎和蚀变,见有伟晶岩脉,石英脉,方解石脉贯入。

其次,脆性形变的其他特征也较明显,如X型解理等。

实习点:

马衔山

 

第四章:

地质构造特征

1、褶皱

褶皱是指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但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变动。

河口向斜构造运动剖面就是褶皱变动的结果。

在该剖面,我们看到岩层有明显的波状弯曲,岩石的层理也是连续的,弧尖已被风化,这就充分证明此地是褶皱地貌。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向斜和背斜,判断向斜和背斜要通过岩石的新老关系,不能简单的由岩石层位置的上下来决定。

该区属于白垩系。

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

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

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

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2、断裂

兰州地区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的,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与之相伴随的有横向断层,它们形成格子状相交。

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

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

它的效应是造成地层的缺失或重复,而以构成缺失为主;也造成岩层的破碎,局部形成断层角砾岩。

但角砾岩的规模不一定很大,常伴随着岩石发生硅化、赤铁矿化。

近断层处地层产状明显变陡或紊乱。

纵向逆冲断层在幕府山地区极为普遍,这里大部分地层的接触关系皆为这种断层性质。

这种断层在南带的汤山地区也有发育。

纵向断层中少数也表现为正断层性质,造成断层陡崖。

其发生时代一般较逆冲断层为晚,常常是在早先的逆冲断层位置上迭加着后期的正断层。

横向断层常常是平移断层性质(或兼有正、逆断层的性质)。

断层面常很陡,甚至近于直立。

相当层沿走向发生明显错开。

地层产状在近断层处发生拖曳和弯曲。

断层角砾岩不甚发育,有时可伴随着岩石的硅化。

沿断层带常有地下水出露。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沟谷或垭口所在,山脉为之切断。

由于纵向、横向断层发育,促进了纵向、横向沟谷的形成,加之沿着某些页岩为主的地层也极易侵蚀成为次成谷。

具体分析下:

河口:

这是一个断层。

年代侏罗系。

判断依据:

这里形成了一个沟,并且石壁上某些部位存在擦痕。

这里出现了两侧大落差的情况,所谓“逢沟必断”,沟是判断断层的标志。

而且断层两侧的岩性不一样。

蛟龙寺村南:

白垩纪晚期。

这里岩层产状比较一致连续,但石壁上也存在一些擦痕和沟,可判断是断层,错位的位移较大。

此处为一个逆断层,右侧下盘明显上升。

此区域的新老地层产状较一致,时代连续。

某些部位存在褶皱,个别部位存在断层。

五泉山:

这里是一个滑坡的产物。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蛟龙寺村南)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

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

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

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

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第五章.地貌特征

丹霞地貌

黄河河流阶地

第六章:

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一)、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工程问题

1、风化现象

岩石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为适应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环境,都必然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广泛而缓慢。

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

其中又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空隙中水的冻熔以及盐类的洁净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它使岩石从比较完整的形态变成破碎。

化学风化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化学风化使岩石中的裂隙加大,孔隙增多,破坏了岩石的结构和成分,使岩石变成松散的土层。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的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对岩石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范围非常之广,几乎所有暴露在外的岩石都受到过风化的作用。

岩石风化及其工程问题:

岩石受到风化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一系列轻重不同的变化,如裂隙度、孔隙度、透水性等。

岩石风化程度越深,工程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越低,岩石边缘越不稳定。

对不同的风化程度应该制定不同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如:

场址选择、水坝基础、铁路路基等地基开挖的深度、边坡开挖的坡度以及防护或者加固的方法等,都应该针对当地的风化程度做特别的方案。

防止风化可以用挖除法,抹面法,胶结灌浆法,排水法等。

2、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五泉山的滑坡最为典型。

滑坡及其工程问题:

做好滑坡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平时要做好勘探和调查,对其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在防治措施上,可以通过

1.排水

对滑体以外的地表水,可采用拦截和旁引的方法;对于滑体中的地下水,可用水平排水廊道或竖直排水并的方法将水排出。

2.降低下滑力和增加抗滑力

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重,此时应正确设计刷方断面。

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

3.改变滑带土的性质

对于岩质斜坡,可采用水泥或化学灌浆等措施;对于土质斜坡,可采用电化学加固法、冻结法,还可用焙烧法。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兰州及其邻区基础地质野外实习。

通过这次地质野外实习活动,我受益良多。

通过亲身的观察和体验,我将这些知识更好的牢记,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更好的结合。

本次活动将知识容入了现实,使我茅塞顿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在实践中探索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学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通过观察分析岩石的岩性、褶皱、断裂构造、断层、节理等;了解风化,滑坡的防护治理,了解了河流地质作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学的地位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这次实习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让我们得到了不小的锻炼。

本次野外实习是我学习和成长历程中一次宝贵的经验,它会在日后人生道路上很好的帮助我。

 

 

小贴士:

夏季养生常识

立夏已过,炎热的夏季来了。

夏季是充满生气的季节,但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养生保健。

我们该如何保持在炎热的夏季保持身体健康,从而享受这个夏季呢?

让我来告诉大家几个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吧。

1.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温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2.夏季养生保健之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

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3.夏季养生保健之尽量穿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4.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苦瓜:

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

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

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

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5.夏季养生保健之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