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329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docx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大学论文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中学教育的现状:

(1)师生负担仍然过重,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偏低。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学生增加作业,延长学习时间的现象时时发生。

(2)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间的交流,而忽视了甚至是否认了学生同伴间的影响和交流。

(3)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会技能的培养。

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4)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在合作意识上、在和谐共处上的缺乏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加速到来。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教育与时俱进,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应试教育必须转向素质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意义和实际效果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我国也有非常广泛的研究基础和一定成果。

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材改革不断深入,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教学的成败关键还是立足于学生这个主体。

除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外,生生和谐互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手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为了使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有质的飞跃,能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

我组决定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加强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研究。

(三)、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和谐的氛围为背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与教师讲述和个人自学相比,课堂合作交流、和谐探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

实验表明:

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兴趣。

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理论依据:

1、我国著名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教授的相关理论。

2、约翰逊兄弟的社会互赖理论。

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作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方向,按照新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着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负责目的,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和人格培养融合为一体,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精神解放运动,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研究前的准备: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建了由杨兰荣任课题主持人、全体历史教师为成员,由我校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处主任为领导,由县教研室领导和专家为顾问的课题研究小组,为开展好这项研究事先精心准备,打好研究基础,在组织上也得到了保证。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杨兰荣:

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研究报告的撰写。

张艳春: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理论研究和筹集资金以及筹划资金的合理使用。

陈学慧: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过程中材料积累与整理。

王丽英: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对学生、教师的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

何烨: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中阶段成果的收集与整理。

田娜: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题教研活动及记录。

杨艳伟:

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例分析与记录。

2、研读相关课题资料。

我们研读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部分前沿文章,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教学方法论》、《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实践》等,对这一课题目前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3、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在研读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我校历史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了课题论证,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和研究内容,拟定了研究方案。

4、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

我们将研究方案打印成册,课题组教师人手一份,全组成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领会研究目标,了解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三、研究的假设、目标和内容:

(一)、基本假设:

通过研究实施该课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方式,改变固步自封和因循保守的学习思想,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精神,改变单纯为掌握知识而学习的目的,实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并存,引导学生发现创新、科学高效、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要求,家长督促,同学鞭策的学习,更不是所谓的“苦学”,而是充满激情、满怀信心的主动求知、合作发展、和谐相处、探究创新。

学生因需要而学习,遇难而奋进,生疑而思索,畏孤而协作,推陈而创新。

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愉快、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适应社会新形式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研究,努力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思想,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研究,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和谐相处的能力。

3、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研究,使学生形成“互助、合作、合群、民主”以及“求实、求是、求真”等道德观念,并培养学生的时代发展意识。

4、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与学生合作学习、平等交流的机会和合理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研究的内容:

该课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国家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新课程标准为行动的指南,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和谐环境为前提,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创新,在历史教学中形成一套“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的学习方式。

四、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新课标下学生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研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首先要注意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其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三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做客观科学的评价。

2、创造性原则。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应把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

3、整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参与者还有教师、家长、社会等,必须保持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能加入到小组和谐探究学习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合作和谐探究,体现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研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4、反馈性原则。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是动态过程,要通过“引导—反馈—再引导—再反馈”的循环过程来提高学习质量。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为主,同时兼有调查研究法、课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1、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小组合作、和谐探究新型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2、实验研究法:

利用有效备课、课堂提问、合理分组、课堂驾御等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性合作,形成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模式。

3、调查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4、课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课后反思,归纳出相应的结论。

5、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为丰富理论素养,促进和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07年4月-2007年8月)

(1)确立课题和制定研究计划。

我组在大量研读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了课题论证,确定了课题内容,拟定了研究方案。

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讨与分析,了解研究内容,领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2)加强理论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两年时间里,一直坚持组织和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如周志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覃立新《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初中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汪莹主编的《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周俊《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等等,这些理论使我们对研究的问题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并用我们学习的理论,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

(3)初步进行调查研究。

课题组教师对我校学生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他们的不同个性、行为习惯、文化背景及家庭等,初步构成分组方案,。

2、实施阶段:

(2007年9月—2008年8月)

加强理论学习,精心科学实验,探讨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当调整实验思路,使学生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成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自主学习和和谐竞争的能力。

积累实践经验,收集实验材料,分析总结得出阶段性成果,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和论文。

这阶段的主要活动如下:

(1)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常规教学。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题研究,一定要把课题的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方法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课堂中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了教学与科研两层皮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组确立教科研制度与计划,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

每周都要开展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如每学期进行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老中青教师交流课、说课等等,并根据课题方案的设计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归纳出阶段成果。

(2)加强交流,勤于反思。

课题研究中,反思、总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课堂,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重新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调整后再进行实施,实施后再进行整理、概括、总结,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在个人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互相提高,这也体现了同伴的互助作用,这样才能体现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成果。

我组确定每双周周三下午第四节是课题研究集体反思交流时间。

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逐步成长。

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是落实课改的首要前提,但理念的更新一定要落实到行为。

立足课题,聚焦课堂。

以“教学中勤反思、反思中求发展”为教科研工作的主旋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写“自己的教学故事”,即一周写一篇教学随笔,一个月写一篇教学反思,一个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活动,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多层次教研活动。

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强调“五勤”,即勤听、勤思、勤写、勤说、勤评。

(3)调查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组在我校的学生、教师中间定期进行了调查活动,如2008年6月对我校七年级两个班的问卷调查;2009年对我校九年级三个班和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等。

每次调查前,都要制定好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紧紧围绕“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方式”的问题来设计,调查结束后,还要统计出调查数据,反馈信息,为继续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专题研讨活动。

专题研讨是课题实施中,层次比较高的研究活动。

两年课题研究,我组主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专题研讨活动。

每次在研讨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确定好研究讨论的题目;

②提前通知课题组成员,准备发言提纲或发言稿。

为了保证研讨的质量,课题主持人每次都亲自审阅发言稿;

③专题研讨,要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和中心内容。

如第一次是我主持并发言,中心是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第二次是由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较高的张艳春校长发言,中心是“历史课堂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第三次是由青年骨干教师王丽英发言,中心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时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的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讲座或学术报告,如2009年6月5日,我组邀请了我校教导主任、教研主任和县教研室专家共同进行教研活动,中心是“小组合作,有效复习”。

(5)定期检查和汇报活动。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保质保量完成,我作为课题主持人,定期检查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要求课题成员每学期、每学年都要针对自己的研究任务进行汇报和总结,提交汇报材料。

在课题组成员汇报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

(2008年9月—2009年9月)

结合新课标要求,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上一阶段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扩大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和反思,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和验收,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准备,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这阶段主要开展的研究活动如下:

(1)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为了帮助研究教师有效、有序地搞好这项研究,我们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实行“集中培训”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组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中考研讨会我组全体成员定会参加;2009年3月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到的经验应用于教研课堂等。

针对教师自身知识和理论水平有限的现状,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来校引领,组织了多次培训活动:

如2008年3月14日邀请省教科所的高教授到我校进行培训;2008年3月29日和30日我校邀请张家口教科所邓立勤老师和保定教科所徐永胜老师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等等……教师在专家引领下,在一次次的学习活动中,专业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2)收集整理资料。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收集,是课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收集材料,收集的材料具体包括:

课题组会议材料、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展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的材料;课题实施中的调查提纲、调查问卷以及调查相关的数据等;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形成的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说课及评课、反思材料;参加有关课题研讨会、阶段成果总结会上的发言材料等;专家报告、专题辅导材料等;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是研究结果的具体体现,是最终得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

根据研究结果和汇总的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和验收,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准备,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两年多课题研究,初步构建“小组合作、和谐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有基本模式,但不完全固定)。

基本模式:

呈现目标,提出问题→合作设计,合理分组→组内合作,和谐探究→组间交流,达成共识→师生反馈,完善结论。

(1)呈现目标,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和谐探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首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出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富于挑战性单纯依靠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必须借助全组同学的集体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

(2)合作设计,合理分组。

合作设计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前提规划。

合理分组是指小组构建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差异、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采用小组活动的教学组织方式,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创设合作情境和和谐的氛围。

(3)组内合作,和谐探究。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要求生生和谐互动,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合作的契机,合理组织,把问题合理布置给各个小组,然后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讨论、交流,由小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和谐性、互动性,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成员阐述各自观点,并提供有关证明进行论证,再通过共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和答案。

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4)组间交流,达成共识。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

教师善于调控,对一些普遍问题可适当提供材料或观点,帮助学生解疑。

对尚存在的疑难杂症进行集体研究,并对本小组研究结论进行审视与修正,在交流探讨中,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统一的结论。

这样既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5)师生反馈,完善结论。

对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师生及时予以修正和补充,进一步完善结论,同时师生对于小组合作的成效要及时给与合理的评价。

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评价是直接指向合作学习小组的,而不是学生个人。

小组的成绩又是以个人的努力为基础的,这样就构成了个人与小组的必然联系。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三)、具体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提供历史素养拓展和提升的空间。

但是历史浩瀚广阔,内容多,信息量大,而历史课的时间少,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任务。

采取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历史学习的信息空间。

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全班共同分享,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解决了内容多和时间少的矛盾,促进了学生合作研究能力的提高。

我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基本模式及操作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以下是“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分析

(一)(新授课)

如《繁盛的宋朝文化》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繁盛的宋朝文化》是一篇理解性较强的课文。

主要通过典型的文化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宋朝文化的繁荣,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心中涌起对祖国的无限爱戴之情,以及为祖国的进一步繁荣强大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本课的教学较适宜采用分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对本课有较深的理解。

本课教学准备分两课时进行:

①、(课前):

(呈现目标,提出问题)教师提出较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借助课本、工具书、参考资料和电脑等,了解宋朝文化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哪几大方面?

每一方面又包括哪些内容?

宋朝文化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对宋朝的文化有个初步了解。

教师负责推荐基本阅读参考资料及相关的网站。

②、(第一课时):

(合作设计,合理分组)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织研究小组。

(组内合作,和谐探究)根据宋朝文化的内容及特点等出示研究课题,用半课时,各小组自愿选择研究的课题,组内分工,推举主持人,组内讨论,共同归纳,。

各小组成员共同为发言人准备资料,共同拟订发言提纲等等。

③、(第一课时):

(组间交流,达成共识)用半课时进行组间讨论与交流。

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要求:

每组主持人重点发言,补充说明和记录研究成果等要分别由不同学生担任。

所有同学都应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并适时点拨。

④、(第二课时):

(师生反馈,完善结论)对宋朝文化内容、特点等进行概括总结,梳理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并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由教师主持,学生积极参与。

⑤、课后作业:

(师生反馈,完善结论)每个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就宋朝文化某点或某方面进行点评议论,或抒发感想。

自由命题。

一周内完成,在班内张贴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彰显了学生的美好品德。

在交流活动中,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有负责查阅资料的,有承担电子文稿的演示的,有负责文字加工的,有负责进行演讲的,有负责记录研究成果的,各司其职,积极投入。

特别可喜的是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小组交流的信息和容量远远超过了教师预设的框框,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创造的灵性。

案例分析

(二)(复习课)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

有些历史知识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却并不明显。

仔细分析,历史学科的知识属于过去的历史,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信息来逐渐领悟和掌握,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完成。

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原有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历史,形成能力。

例如,历史论述题教学往往是师生最头疼的事,尽管老师在评讲课上讲得口干舌燥,分析的头头是道,学生没有兴趣,往往还是收效甚微。

在课题研究中,我组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呈现目标,提出问题)教师将历史论述题写在黑板上,由教师讲解分析历史论述题的要领。

其次,(合作设计,合理分组)将班上同学以座位为主,再参照性格、性别、历史学习水平等情况,分成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任务分工,并担当评讲的主持人。

再次,(组内合作,和谐探究)每组在掌握要领基础上,共同讨论交流论述题,共同分析,总结论点,寻找论据,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答案。

之后,(组间交流,达成共识),在各组合作的基础上,小组轮流批改,每组评改其他组的历史论述题,根据老师讲解的论述题的要领,评判论点是否准确、全面,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等等。

然后根据论述题的论点、论据、结论等方面写出评语,并进行判分。

各小组挑出论述得好的论述题,由主持人进行课上讲评。

当然其他学生也可将自己认为所批论述题中较好的历史观点,甚至一句话,供大家一起鉴赏品评。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若引起争论,教师可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指导、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本次论述题中的一些失误原因,大的方面可以是历史观点、内容组织、结构安排上的不合理处,小的方面可以是历史术语使用等细节上的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