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9929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docx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三中胡颖166500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增长与时间呈指数增长关系;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估计:

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上、中叶每十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五年增加一倍;80年代约为每三年增加一倍,近30年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所获得的总量已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

这些统计,说明了“知识爆炸”的现状。

触目惊心的现实提醒人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像过去那样仅靠常识和经验或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显得远远不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学,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会以在学校里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基础,进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并使之产生迁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所以,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不仅要自我完善,不断学习,而且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本领——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呢?

一、让学生“触摸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触摸知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因为“触摸”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能力。

新课程提倡有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活动中,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到训练题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且具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只有这样的精妙设计,才能使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显得空洞、枯燥,而是具有趣味性,这样就拉近了生物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生产实践。

例如在学习细胞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原理时,我首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

如“用盐腌萝卜、青菜,盘子里的水会变多,多出的水是哪来的?

如果青菜发生萎蔫现象,怎样使青菜变得鲜嫩?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信心,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使学生真正“触摸知识”感受到知识的存在。

从而独立地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触摸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教师要充分明白,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自学,是适应未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需要。

随着教学手段的变化,远距离教学、现代化电教设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获得知识的多渠道,要求学生必须主动与现代化教学方式接轨。

开展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的需要,是建立现代素质教学模式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

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

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黎世法教授提的学习模式可供我们参考:

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要让学生掌握这个模式,必须对这几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

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环节的作用,明确要求,突出重点,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给自己确立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学习模式还有发现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做作学习模式等,教师可因地制宜,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定。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

学法指导要针对学科特点进行。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

三、关注学习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生物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生物教学更易于开展探究式的学习。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具有以下特征:

(1)当学生围绕某一生物学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时,其探究过程应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应真实有效,这种积极的交流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开展,以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同时,交流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

所以,生生研讨、师生研讨就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

(3)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潜在的学习资源,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重要。

例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生物现象的解释也许不同,这时教师就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以比较各自的观点,直至形成正确的认识。

这种由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研讨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研讨的动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

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进入废寝忘食的境界。

改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生物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生物。

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如今,知识爆炸不再是一种预言,而是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知识空前增加,而学习时间并未增加,这个矛盾在本世纪更加突出。

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加强学习的计划性,终生学习,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

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

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