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0087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docx

初二数学上册《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二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极坐标和直角坐标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3、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由学生感兴趣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运用位置确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与人类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教学重点:

会根据已知条件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如图,如果用(0,0)表示点A,(1,0)表示点B,(1,2)表示点F。

想一想:

按照这个规律该如何表示其它点的位置:

二、新授:

1、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规律,然后回答交流:

{C(2,0),D(2,1),E(2,2),G(0,2),H(0,1)}

2、做一做:

(投影P126,图5-3)

如果用(0,0)表示点A的位置,用(2,1)表示点B的位置,那么

(1)图①中五角星五个顶点的位置如何表示?

(2)图②中五枚黑棋子的位置如何表示?

(3)图②中(6,1),(10,

8)位置上的棋子分别是哪一枚?

师:

这里的数据有两个,一个表示水平方向与A点距离,另一个表示竖直方向上到A点的距离。

3、例

2(投影图5-4)

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

(1)教学楼位于校门的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上?

到校门的图上距离约是多少厘米?

实际距离呢?

(2)某楼位于校门的南偏东约75°的方向,到校门的实际距离约240米,说出这一地点的名称。

(3)如果用(2,5)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图书馆的位置如何表示?

(10,5)表示哪个地点的位置?

同桌学生合作,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在书上测量并计算。

(1)北偏52°,图上距离为2.5cm,实际距离为250米(注意单位的换算)

(2)240米=24000厘米,24000÷10000=2.4(厘米),经测量位于校门的南偏东70°的方向上,到校门的距离240米的地点是实验楼。

(3)图书馆的位置表示为(2,9)、(10,5)表示旗杆的位置。

4、想一想:

上例中,分别是通过何种方式表示一物体的位置呢?

仅有一个数据,能准确确定教学楼的位置吗?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师总结:

两种方式:

①方位角和距离。

②与0点的水平距离及与0点的竖直距离的两个数据。

仅用一个数据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楼的位置。

5、做一做,投影图5-5

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让学生思考后,分别让若干个学生说出其他几个位置的表示方法:

(0,0)、(1,0)、(3、2)、(3、4)、(5、4)、(5、6)、(7、6)、(7、8)

师:

这里我们习惯上把表示水平上的距离的数据写在前面,表示竖直距离的数据写在后面,组成的一对数表示某点的位置。

三、随堂练习:

P128、1、2

T1,四人小组合作,在图中画出条路线,写出表达方式。

T2,先引导学生选择确定位置的方法,再利用工具测量。

四、小结:

确定位置的两种方式。

五、作业:

(1)习题5、2

(2)作业本

5.2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能力目标】1、通过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对一些点的坐标进行观察,探索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以及由点找坐标,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由点的坐标观察,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说明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1、横(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的探究。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的总结。

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

下面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5-6)

(1)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格?

“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

“大成殿”的位置呢?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主要学习用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和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

在这个问题中大家看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生』:

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

『师』: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做过这方面的练习,现在应怎样表示呢?

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二、新课学习

1、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原点的定义和象限的划分。

『师』:

看书,倒数第二段P130~P131第一段。

(三分钟后)请一位同学加以叙述。

『生』: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用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

系。

通常,……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师』:

在了解有关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后,我们再返回刚才讨论的问题中,请大家思考后回答。

『生』: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两格,西两格。

“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一格,东三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则“碑林”的位置是(3,1)。

“大成殿”的位置是(-2,-2)。

『师』:

很好,在(3)的条件下,你能把其他景点的位置表示出来

吗?

『生』:

能,钟楼的位置是(-2,1),雁塔的位置是(0,3),影月湖的位置是(0,-5),科技大学的位置是(-5,-7)。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例1书P131。

例1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EF各各顶点的坐标。

让学生回答。

『师』:

上图中各顶点的坐标是否永远不变?

『生甲』:

是。

『生乙』:

不是。

当坐标轴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各点的坐标相应地变化。

『师』:

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

可以,若以线段BC所在的直线为x轴,纵轴(y轴位置不变,则六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2,3),B(0,-3),C(3,0),D(4,3),E(3,6),F(0,6)

『师』:

那大家再思考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是永恒的呢?

『生』:

不是。

还能再改变坐标轴的位置,得出不同的坐标。

『师』:

请大家在课后继续进行坐标轴的变换,总结以一下共有多少种。

3、想一想

在例1中,

(1)点B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线段测定位置有什么特点?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师』:

由B(0,-3),C(3,-3)可以看出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即B、C两点到X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线段BC平行于横轴(x轴),垂直于纵轴(y轴)。

请大家讨论第

(2)题。

『生』:

由C(3,-3),E(3,3)可知,他们的横坐标相同,即C、E两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线段CE平行于纵轴(y轴),垂直于横轴(x轴)

『师』:

请大家找出坐标轴上的点。

『生』:

B(0,-3),A(-2,0),D(4,0),F(0,3)

『师』:

这些点的坐标中由什么特点呢?

『生』:

坐标中都有一个数字是0。

『师』:

从刚才的分析中可知,在坐标中只要有一个数字为0,则这个点一定在坐标轴上。

当两个数字为0时,这个点是否在坐标轴上?

『生』:

当两个数字都为0时,就是坐标原点(0,0),原点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师』:

那如何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呢?

『生』:

A(-2,0),D(4,0)在x轴上,可以看出这两个点的纵坐标为0,横坐标不为0;B(0,-3),F(0,3)在y轴上,可知它们的横坐标为0,纵坐标不为0。

『师』:

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可以总结出: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中至少又一个是0;横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纵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

『师』:

刚才已知x轴、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但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怎样的?

『生』: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做一做

(出示投影)书P131

『师』: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

『生』:

A(-3,4),B(-6,-2),C(6,-2),D(9,4)

A与D两点的纵坐标,B与C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因为AD、BC分别平行于横轴,A与B,C与D的横坐标不同,因为AB与CD是与x轴斜交,他们向横轴作垂线,垂足不同。

三、随堂练习

补充:

1、在下图中,确定A、B、C、D、E、F、G的坐标。

(第1题)(第2题)

2、如右图,求出A、B、C、D、E、F的坐标。

四、本课小结

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能适当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直角坐标系中有关点的坐

标。

4、横(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y轴,垂直于x轴;连接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垂直于y轴。

5、坐标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纵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为0。

6、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是: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五、课后作业

书P132习题5.3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2、通过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的问题,能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通过由点确定坐标到根据坐标描点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下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

教学难点:

在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下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

教具准备:

方格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以及横轴、纵轴、点的坐标的定义,练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找坐标,还探讨了横坐标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练习:

指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A(-1,-2.5),B(3,-4),C(

,5),D(3,6),E(-2.3,0),F(0,

),G(0,0)(抽生答)

『师』:

由点找坐标是已知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这点

在方格纸上对应的x轴、y轴上的数字写出它的坐标,反过来,已知坐标,让你在直角坐标系中找点,你能找到吗?

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知学习

1、『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自己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按照我给出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9,3),(-9,0),(-3,0),(-3,3)

(学生操作完毕后)

『师』:

下面大家看和我画的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

长方形。

2、(出示投影)还是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6,5),(-10,3),(-9,3),(-3,3),(-2,3),(-6,5);

(2)(3.5,9),(2,7),(3,7),(4,7),(5,7),(3.5,9);

(3)(3,7),(1,5),(2,5),(5,5),(6,5),(4,7);

(4)(2,5),(0,3),(3,3),(3,0),(4,0),(4,3),(7,3),(5,5)。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象什么?

『师』:

分成4人小组,大家合作在刚才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添画。

各人分工,每人画一小题。

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

(学生操作)

『师』:

(出示学生的作品)画出是这样的吗?

这幅图画很美,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

这个图形像一栋“房子”旁边还有一棵“大树”。

3、做一做

(出示投影)书P134

『师』:

在书上已建立的直角坐标系画,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学生描点、画图)

『师』:

(拿出一位做对的学生的作品投影)

你们观察所得的图形和它是否一样?

若一样,你能判断出它像什么呢?

『生』:

像猫脸。

三、随堂练

(补充)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0,3),(-4,0),(0,-3),(4,0),(0,3);

(2)(0,0),(4,-3),(8,0),(4,3),(0,0);

(3)(2,0)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像移动的菱形)

2、在直角坐标系中,设法找到若干个点使得连接各点所得的封闭图形是如下图所示的“

十”字。

 

(选取的坐标系不同,得出的坐标也不同。

 

『师』:

现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是否正确?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在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内容。

五、活动与探究

『师』:

在例题和练习中,我们画出了不少美丽的图形,下面我们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把图形方赛直角坐标系下,写出点的坐标。

大家一定要自己设计,然后我们展示给同学们,看谁设计的图形最漂亮?

如右图:

六、课后作业

书P135习题5.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轴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

根据已知条件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灵活地选取既简便又易懂的方法求解,通过多角度的探索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建立直角坐标系有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通过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能写出各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

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在直角坐标系下由点找坐标,和根据坐标找点,并把点用线段连接起来组成不同的图形,还自己设计出了不少漂亮的图案。

这些都是在已知的直角坐标系下进行的,如果给出一个图形,要你写出图中一些点的坐标,那么你必须建立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应如何建立?

是惟一的情形还是多种情况,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例】如图,矩形ABCD的长与宽分别是6,4,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师』:

在没有直角坐标系的情况下师不能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的,

所以应先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应如何选取直角坐标系呢?

请大家思

考。

『生1』:

如图所示,以点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CB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CD的长为6,CB长为4,可得A、B、C、D的坐标分别为A(6,4),B(0,4),C(0,0),

D(6,0)。

『生2』:

如下图所示,以点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AD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师』:

这两位同学选取坐标系的方

式都是以矩形的某一个顶点为坐标原

点,举行的相邻两边所在直线分别作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的。

这样建立直角

坐标系的方式还有两种,即以A、B为原点,矩形两邻边分别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3』:

有,如右图所示,以矩形的中心(即对角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矩形相邻两边的直角为x轴,y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B、C、D的坐标分别为A(3,2),B(-3,2),C(-3,-2),D(3,-2)。

『生4』:

把上图中的横坐标逐渐向上、下移动,纵坐标左、右移动,则可得到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得到A、B、C、D四点的不同坐标。

『师』:

从刚才我们讨论的情况看,大家能发现什么?

『生』:

建立直角坐标系有多种方法。

2、【例】对于边长为4的整三角形ABC,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解:

略(书P136)

『师』:

正三角形的边长已经确定是4,则它一边上的高

是不是会因

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生』:

不会,只是位置变化,而长度不

会变。

『师』:

除了上面的直角坐标系的选取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选取

方法?

『生』:

有,……

3、【议一议】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已经找到了坐标为(3,2)和(3,-2)的两个标志点,并且知道葬保地点的坐标为(4,4),除此外不知道其他信息。

如何确定直角坐标系找到“宝藏”?

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随堂练习

书P136页随堂练习(体现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多样性)

(补充)某地为了发展城市群,在现有的四个中小城市A、B、C、D附近新建机场E,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点的坐标。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活动与探究

书P137页试一试

六、课后作业

书P137页习题5.5

5.3变化的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准备:

图5-15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

如果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练习:

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坐标是(0,0),(5,4),(3,0),(5,1),(5,-1),(3,0),(4,-2),(0,0)。

『师』:

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挂图)是否相同?

『生』:

相同。

『师』: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决定它像什么?

『生』:

像“鱼”。

『师』:

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变化的鱼。

(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例1】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

(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师』:

先根据题意把变化前后的坐标作一对比。

如下:

(1)(0,0),(5,4),(3,0),(5,1),(5,-1),(3,0),(4,-2

),(0,0)

(0,0),(10,4),(6,0),(10,1),(10,-1),(6,0),(8,-2),(0,0)

(2)(0,0),(5,4),(3,0),(5,1),(5,-1),(3,0),(4,-2),(0,0)

(3,0),(8,4),(6,0),(8,1),(8,-1),(6,0),(7,-2),(3,0)

根据变化后的坐标,把变化后的图形在自己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来。

你们画出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相同吗?

『生』:

相同。

『师』:

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生』:

比原来的鱼长了。

『师』:

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整条鱼横向拉长为原来的的2倍。

即鱼变长了。

(师选一生的第

(2)题的图对比)

『师』:

大家的图形和他画的是否相同?

『生』:

相同。

『师』:

这个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是变长了还是变胖了?

『生』:

没变。

『师』:

新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鱼的形状、大小不变,整条鱼向右平移了3个长度单位。

小结:

从上面的两种变化情况来看,当横坐标分别加3,纵坐标不变时,整个图案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当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时,整条鱼被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

这两种情况都是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图形是被拉长或向右移动,当纵坐标发生变化,横坐标不变时,鱼会怎样变化呢?

2、【例2】将第一个图形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如下变化:

(1)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先做第

(1)题:

描述坐标的变化,再画图)

『师』:

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生』:

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x轴翻了个身。

『师』:

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成轴对称。

(指导学生做第

(2)题,方法同上)

『师』:

图形应变成什么样了?

『生』:

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形状不变、大小放大了一倍。

『师』:

即鱼长大长胖了。

3、分小组讨论:

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长大了;什么情况下,鱼就向右移动了;什么情况下,鱼就翻身了;什么情况下,鱼既长长又长胖。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