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09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2《伶官传序》学案新.docx

52《伶官传序》学案新

《伶官传序》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过程和方法: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的特点;学习通过正反说理论证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

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二、导读

1.了解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解题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3.文章故事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4.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三、导思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呢?

2.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3.作者依据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呢?

4.默读二、三段,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注释,为庄宗做个简单的履历表。

5.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6.“兴国”时庄宗是以怎样的面貌出现的?

7.等到庄宗即将要灭国时,作者是如何描写那种场面的?

作者描写前后两种不同的场面有何用意?

8.通过对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的分析,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9.请归纳论证方法有哪些?

10.行文到第三段,已得出结论,似乎可以结束了,那么最后一段是否多余?

为什么?

11.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

B.仇雠已灭(chó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

C.盛以锦囊(shèn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

D.与尔三矢(shǐ)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2.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

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函梁君臣之首

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智勇多困于所溺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

B.伶官传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

7.下列短语,翻译时可以不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A.系燕父子以组B.入于太庙C.告以成功D.誓天断发

8.对下列各句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哉:

表赞叹语气。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也:

表惋惜、悲叹语气。

C.而皆自于人欤欤:

表反问语气。

D.自然之理也也:

表肯定、判断语气。

9.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

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

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提高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

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

当马谏曰:

“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

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也。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

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

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

“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

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

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

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数践民田以给军食

A.shuò屡次,多次;gěi付给

B.shuò屡次,多次;jí供给

C.shǔ计算;jí供给

D.shǔ计算;gěi付给

2.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马切谏切:

急切

B.请亟行刑亟:

赶快

C.何以出租赋以:

因为

D.县令乃得免去乃:

却,反而

3.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

4.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

________

解释:

一:

________。

体:

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

________

解释:

饥:

________。

5.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

法。

五、学案答案

导思答案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古人常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这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并领起下文。

4.明确:

年代岁数事件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

”(灭燕)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7.明确: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回答:

与前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人震撼,发人深省。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就是作者给出的结论。

“忧劳”和“逸豫”都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不同,庄宗已经成为历史一面永远的镜子,当他国破家亡对天长叹时,早已忘记了古人的一句名言:

“成由勤俭败由奢。

9.例证法、对比法、引用法

10.推论:

“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明确:

首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其次,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

11.明确:

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导练答案

【跟踪试题】

1.答案:

D解析:

A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读“chénɡ”。

2.答案:

A

解析:

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3.答案:

C

解析:

A项中“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中“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作动词;D项中“函”为名词作动词。

4.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答案:

C

解析:

A、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C项省介词“于”。

6.答案:

C

解析:

C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7.答案:

B

解析:

A、C两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省略、状语后置句。

8.答案:

C

解析:

C项,欤:

感叹语气。

9.答案:

D

10.答案:

B提示:

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提高试题】

1.B

2.B

3.D

4.①陛下来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统一使……休养生息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这块土地呢?

使……受饿

5.B

【译文】何泽是洛阳令,唐庄宗喜欢打猎,多次践踏百姓的农田,泽于是藏在草丛里等庄宗。

在马前直谏道:

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让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

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

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

陛下不听我的话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

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

践踏百姓的农田,中牟县令在马前直言进谏,为民请愿。

庄宗生气,呵斥显令离开,打算杀了他。

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行,于是率领一帮人小跑去追县令,把他捉到马前责问他说:

“你是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爱好打猎吗?

为什么还纵容百姓种庄稼交纳赋税呢?

为什么不饿着百姓来让这里的土地空闲起来,以便让我们天子任意驰骋呢?

你犯了死罪!

”于是上前请求行刑,各位伶人也一起附和着。

庄宗大笑,县令才能够免死并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