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341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docx

管理学原理讲义稿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管理是最常见、最为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第一节管理学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含义

管理就是对组织和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责任的过程.

泰勒: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康纳利:

管理就是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H.孔茨:

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2、管理的内涵:

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

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其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主体是管理者

对象是所拥有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全部资源

其目的是高效地过到组织的目标和责任(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是一个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Ø计划Planning(首要职能):

通过对组织内外条件的分析和预测,确定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将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制定若干个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经评价后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并制定出实施计划所需的政策。

Ø组织Organizing

Ø人事Staffing(人员配备)

Ø领导  Leading

Ø控制Controlling

2、对管理职能的不同认识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或者说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古利克: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孔茨: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徐国华:

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

张今声:

计划、组织、控制。

不管是三分法还是七分法,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分法不同,对此不必拘泥于某种具体的分法。

通过管理职能的划分,为研究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有关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程序都可以按照不同的管理职能而加以分类归纳并予以系统论述,从而为研究与学习提供便利。

把管理职能按一定的顺序论述,绝不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按这样的顺序执行管理职能,恰恰相反,管理者在某一时间处理某个问题,则可能同时执行几项甚至全部职能.

三、管理的基本性质

Ø管理的二重性

Ø管理的人本性

Ø管理的科学性

Ø管理的艺术性

Ø管理的效率性

四、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是生产力中的结合要素、是形成生产力的条件

是创造生产力的源泉

是提高组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管理者及其技能

一、管理者的类型

Ø高层管理者:

CEO、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

Ø中层管理者:

经理或总监

Ø低层管理者:

主管(生产主管、领班、小组长)

二、管理者的角色

Ø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Ø信息角色:

监督者、传播人、发言人

Ø决策角色:

企业家、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

Ø概念技能:

综观全局、洞察事物、驾驭全局的能力。

Ø人际技能:

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沟通和共事的能力。

Ø专业技术技能:

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去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

第四节管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Ø各类管理活动中的共性:

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

Ø管理过程、职能及内在联系

Ø管理者素质、工作内容

Ø组织等

二、管理学的特点

Ø综合性

Ø不精确性

Ø软科学性

Ø发展性

Ø实践性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

比较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归纳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管理理论发展过程

19世纪末以前:

ﻩ早期的管理理论

20世纪初—1930年ﻩ古典管理理论

1930年-1950年ﻩ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

1950年-1960年ﻩ管理理论丛林

20世纪60年代后ﻩﻩ战略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后ﻩ全面质量管理

20世纪90年代后学习型组织理论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其人(F、W.Taylor 1856—1915)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刻在他的墓碑上)。

出身于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年幼时就喜欢科学研究和实验。

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但因眼疾而辍学,于1874年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学徒,1878年进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当工人,先后当过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1884年升为总工程师.他认为:

科学管理并不一定是什么大发明,也不是什么新鲜或惊人的事,而是把老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条例。

代表作:

《计件工资制》(1895)、《工场管理》(1903)《科管理原理》(1911)从1880年起,他开始试验和研究逐步形成被称为:

“科学管理”或“泰罗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

2、泰罗制的主要内容

Ø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Ø工时定额:

高的作业定额

Ø工作标准化:

标准的作业条件、方法(9。

53kg)及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Ø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不同的工资率,如>125%,<80%。

Ø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

Ø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管理的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Ø实行职能工长制,即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过程管理(同其他7个工长相配合),(8个职能工长:

工作命令、工时和成本、工作程序、纪律、工作分派、速度、修理、检验,其中前4个为计划职能,后4个为执行职能);

Ø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管理的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把日常事务授权部下负责,自己只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保留处置权。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

Ø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在运用科学管理的工厂中,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工作时间缩短了,工人在体力和脑力上的紧张程度减轻了。

与些同时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上升了,产品价格下降了.

Ø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

Ø增加了劳资协调的可能性;

Ø促进了公众对提高效率的关心;

Ø提高了企业管理和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Ø其一些基本概念为现化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解决管理问题开阔了眼界。

4、存在的局限性:

Ø据于“经济人”假设:

Ø以机械模式看待职工:

把工人看作仅仅是接受监督人员命令、从事作业的被动生产工具,就象机器那样,他没有对人的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

Ø忽视工人参与决策的能力;

  

5、泰罗同时代的合作者和追随者

享利·甘特(Hery. L.Gantt 1861――1919)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1868――1924)Frank。

 Gilbreth

莉莲·吉尔布雷斯:

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同时获得哲学博士),她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对人的工作行为进行研究。

吉尔布雷斯夫妇俩的结论是:

引起工人不满意的并不是工作单调乏味,而是主管部门对工人的不关心。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亨利·法约尔其人(Henri。

Fayol1841-1925)

是和泰罗并驾齐驱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采矿工程师,一生在德卡维尔采矿冶金联合公司度过的,先担任一个矿厂的厂长,不久就提拔为该公司的总经理长达30年。

他具有长期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全面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

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预测、组织、命令、协调、控制》(1916)是经典管理文献之一.《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

《国家管理理论》(1926)

2、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企业的六种基本的活动:

Ø技术:

生产、制造、加工活动,

Ø商业:

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

Ø财务:

资本筹集、控制和使用活动

Ø安全:

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企业人员人身安全活动

Ø会计:

记帐、算帐、成本核算和统计活动

Ø管理:

计划、组织、命令、协调、控制

 

(2)管理的职能(或管理活动的五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14条原则

Ø劳动分工:

目的是用同样的努力而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Ø权力与责任:

权力是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和力量。

权力和责任是互为因果的。

Ø纪律:

实际是企业同员工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方面所达成的协议;

Ø统一指挥:

无论对哪一个工作,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

这一点与泰罗的职能工长制相反;

Ø统一领导:

对于目标相同的一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和项计划.;

Ø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要克服愚味、野心、怎么自私、懒惰、软弱和一切企图把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置于组织整体利益之上而导致冲突的个人情绪;

Ø合理的报酬:

目的是使职工更有价值,并激起热情;

Ø适当的集权和分权:

Ø等级系列(跳板原则):

显示出权力执行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Ø秩序:

每件东西和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每件东西和每个人都在恰当的位置上;

Ø公平:

Ø保持人员稳定:

Ø首创精神:

Ø团结精神: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马克斯·韦伯其人(Max Weber,1864—-19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对社会学、宗教、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是与泰罗、法约尔同时代的另一位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代表作: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1905)、《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2、权威和组织形态

Ø人崇拜式权威:

“神密化的组织":

Ø传统式权威:

“传统的组织”:

 

Ø理性-—合法的权威:

“ 合理化----法律化组织”

3、理想的组织形态--——行政性组织Bureaucracy(官僚组织、科层组织)的主要特征:

Ø实行职责分工: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文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正式职责而使之合法化;

Ø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

职位按权力大小形成有序的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Ø人员的任用:

明确规定各职位的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能力的要求,并据此通过正式考核、教育和培训来选任人员;

Ø职业管理人员:

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外,其他都是通过任命产生的职业管理人员,这些职业管理人员有固定的报酬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Ø严格遵守规则和纪律:

所有的人包括管理人员都应服从制度规定制度而不是服从于某个人;

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循理性准则,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4、行政性组织的优越性

Ø使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Ø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组织更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Ø具有高效性

Ø体现理性和合理性原则

 本节小结:

古典理论的主要贡献:

给后来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它对管理的主要过程、管理的职能和技能的论述仍被今天所公认。

人类第一次把管理作为一个科学领域来研究。

古典理论的局限性:

只局限在对静态的和简单的组织进行研究,对处于变动和复杂环境中的组织研究很少。

研究范围始终没有超出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的范围。

对人的因素虽然也有所注意,但是,这个学派中的大多数人都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工具。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人际关系学和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 1800-———1949)

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于1924年至1932年在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中的霍桑分厂进行了为时8年的一系列试验。

著作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工业中的团体压力》(1945)。

霍桑试验的内容:

Ø照明试验:

1924年至1927年最早进行的,(12名女工分两组,分别在两个房中,工作都为单调而高度重复);

Ø继电器装配车间试验:

改变休息时间、缩短工作日等一系列工作条件;

Ø访谈计划:

为时2年多时间,涉及对象2万多人次,了解和研究职工对公司领导、保险、升级、工资报酬等方面的意见和态度,允许职工自己选话题、提建议、发牢骚;

Ø接线小组观察研究:

对14名接线工人进行6个月的观察,认识到许多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作行动,在小团体中有不成文的纪律和规范。

霍桑试验的结论:

Ø职工是社会人:

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对待他们;

Ø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一些惯例、价值观、准则、信念和非官方的规则).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能只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Ø生产效率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Ø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2、行为科学理论

是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的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及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行为科学理论涉及以下主要方面:

Ø个体行为的研究:

这是行为科学的主体内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期望理论等

Ø群体行为的研究:

是人际关系理论的继续.

群体动力学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信息与沟通

公共关系等

Ø组织行为的研究:

是行为科学的最高层次,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设计、变革与发展

领导行为的研究

权变理论等

二、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主要学派有:

1、管理过程学派:

又叫管理职能学派

创始人:

法约尔、孔茨

Ø把管理当作一种程序,是由许多相互关连的职能组成。

Ø认为可以将这些职能逐一进行分析,归纳出若干原则作为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高组织效率,达到组织目标。

Ø强调管理职能的共同性:

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

Ø致力于研究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的实务。

缺陷:

Ø是把管理看作是一种不含人性的程序,适用于静态的、稳定的组织而不适用于动态多变的环境。

Ø管理程序的通用性值得怀疑.

2、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创始人:

ChesterI·Barnard《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

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作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3、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盛行于60年代,代表人物:

卡斯特、罗森茨韦格、米勒等.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是由相互联系并共同工作着的各要素(即子系统)所构成的系统.

系统地阐述了系统的观点、方法,分析了系统管理的模型以及系统管理中的各项职能。

4、决策理论学派

Ø代表人物:

赫伯德·西蒙(HerbertA · Simon)《管理决策新科学》

Ø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Ø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Ø满意化准则

5、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

PeterDrucker《有效的管理者》, ErnestDale《伟大的组织者》

以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案例分析。

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

6、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

美国的伯法(Buffa)《现代生产管理》

是当代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主张在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的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如运筹学。

该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组织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该学派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行为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

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强调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8、权变理论学派

20世纪70年代从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发展而来.

代表人物:

汤姆·伯恩斯、琼·伍德沃德、保罗·劳伦斯等.

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认为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

“如果—就要”。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特点

Ø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

Ø不只限于成本的降低和产出的增加,而更重视人的管理、人的潜力的开发,更重视市场和顾客的问题

Ø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

Ø管理手段现代化

Ø管理实践的丰富化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1、公司再造

美国人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和詹姆斯·钱(JamesChampy)比于1994年出版《公司再造》一书。

2、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PeterM·Senge)1990年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环境中,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二、系统的分类

按自然属性:

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按运动属性: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按物质属性: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按与环境的关系:

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三、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1、整体性

从构成上看,系统由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子系统)所构成的整体.

从功能上看,系统的整体功能依赖于各要素功能的相互作用,而且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要素部分功能之和。

2、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3、有序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具有层次性:

较高层次居于支配地位,较低层次居于从属地位。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具有方向性:

自上而下各层次之间的纵向交互作用.各环节之间的横向交互作用。

4、动态性

既要分析历史、现状,还要预测其未来。

5、封闭系统受熵(Entropy)的支配:

有一种“消亡”的趋向.

6、开放性

开放系统是处于不断完善和分化的过程。

开放系统具有“结果相同”的性质:

能以不同的方式取得满意的结果.

开放系统要生存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投入,以补偿它的输出.

第二节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1、以人为本的管理

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2、人本管理的原则

Ø个性化发展准则:

以组织成员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出发点,组织应允许它的成员在发展组织合理要求的技能时,可在组织中选择他自己愿意发展的方面进行发展。

Ø引导性管理准则:

以引导来代替权威和命令,由引导来协调自我管理的组织成员的行为,最终有效地完成组织既定的目的。

Ø环境创设准则:

创设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场所,间接地引导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Ø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准则:

组织不能单方面地要求组织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来适应组织,而是要求组织的发展来适应成员个性发展而产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在全体成员的一致性上再做发展的考虑。

二、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

由于对人人性假设的不同认识,往往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学理论主张。

1、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Ø经济人是自爱的

Ø经济人总是考虑实际物质利益的

Ø经济人是以个人为本位的:

个人利益最大化。

Ø经济人是理性的

Ø经济人是一种工具性的假设;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现实的、真正的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为:

Ø多数人十分懒惰,总想逃避工作

Ø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不愿负任何责任,情愿接受别人的领导

Ø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必需用强制、惩罚的方法

Ø多数人干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2、社会人假设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Ø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Ø职工更多地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Ø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职工更重视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

3、自我实现人假设

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概括为:

Ø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

Ø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

Ø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是愿意负责任的

Ø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在解解决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Ø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智慧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地以挥.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Ø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Ø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Ø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Ø人在不同的组织或不同的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Ø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三节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从管理科学到管理艺术

2、从硬管理到软管理:

硬件—计划、组织、规章等

软件—领导方式的灵活、对人的重视、集体决策等特点

3、从“手段人”人到“目的人” 

4、从强调个人间的竞争到重视组织成员间的协作

5、从集中(权)到分散(权)

6、从强调理性到重视直觉 

7、从外延式管理到内涵式管理

第四章 计划

第一节计划职能概述

一、计划的含义

是对未来所要从事的活动的谋划、规划和打算。

计划是确定目标、行动的时间、方法、步骤、手段等的过程,即计划工作。

计划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提出的方案。

二、计划的作用

1、指明方向、协调活动

计划明确了组织的目标,计划为组织活动及组织分工提供了依据.

2、预测未来,减少环境变化对组织的冲击

帮助人们识别潜在的机遇和风险.

3、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和浪费

根据计划,组织可以对所需要的资源作出现实而又全面的安排。

4、有利于对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

计划确定的目标是进行控制的标准。

三、计划的基本任务

至少应具体描述“做什么”、“怎么做”和“何时完成"。

Ø明确目标

Ø预测环境的变化

Ø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

Ø合理分配资源

四、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拟定前提条件

4、拟定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5、评价并选择方案

6、编制预算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一、按时间分

Ø长期计划

Ø短期计划

二、按层次分

Ø战略计划:

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确立总体目标并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Ø战术计划:

由中层管理部门制定的一种计划,战略计划如何在各部门里执行。

Ø作业计划(行动计划):

日常的明细工作计划。

三、按计划的形态(展开方式)分

1、宗旨(Purpose)

是一个组织继续生存的目的和原因,它反映的是组织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等根本性的问题.

2、目标(Objective)

在充分理解组织宗旨的条件下建立的,是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

3、战略(Strategy)

是为了实现组织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配置方案的一个总纲。

战略提供的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框架,并不确切地概述如何去实现目标.

4、政策(Policy)

预先确定的用来指导或沟通决策处理问题过程中思想和行为的明文规定.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有酌情处理的自由。

政策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指南。

5、程序(Procedure)

为完成某一特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