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562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docx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

高中数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现状

  一直有人甚至不少老师也在说数学是一个很“死”的学科,学生将公式和定理死记硬背后,再机械地套到题目中,成了完成数学任务的模式。

遇到什么样的题型该套什么样的公式,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学生心中,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公式,用其他的公式是否可以解出答案,学生根本不会去想,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缺乏发散性思维表现之一:

教师为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讲题效率,多采用填鸭式、样板式教学:

老师在黑板上一点一点板书习题的正确步骤,不希望学生有其他的想法,只要求他们按照老师应对高考多年所形成的套路来办,发散性思维几乎不会出现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

缺乏发散性思维认知之二:

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问。

数学的逻辑性强,但是如果在逻辑性之上建立发散性思维将会对数学问题的研究产生极大地助力。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题论题”,忽视此问题可能存在的解法,忽视题干可能发散出的新问题,只是将题目简单一讲,忽视了将每一个要讲的题目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利用。

这样的就题论题,使得教学课堂死板,教学进度拖沓,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发散性思维也没有培养起来。

  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在培养发散性思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不依常规,寻找变异,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选取信息重组的方法。

“一题多解”用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如果说逻辑性思维是学习数学应具备的能力,那么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数学方面有所提高的必要条件。

它能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1.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的解法,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办法。

一题多解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更能增强知识间联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学会以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2.大胆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就会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条件反射般的对一些题目做出答案,采用的都是些一般的手法。

但是,是否只有这些手法可以解决问题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题采用一些奇思妙想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果教学时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大胆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框架,克服经验主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更要积极从学生的疑问、错误中寻找解题的新思路。

对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要耐心对待,研究他的方法,和他一同找到合适的思路。

只有教师不断进步,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自己做到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3.一题多用。

数学教师授课很多时候都在为板书发愁,不同的题都要抄写在黑板上,一一讲解,通常是一道题讲完就要擦掉然后板书另一道题。

这样不仅加重了师生负担,更是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

通常情况下,一道题只会考到一个知识点,讲完这个知识点这道题存在的意义似乎没有了,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采用发散性思维的话,做到一题多用,不仅会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能以此鼓励学生们摆脱题海战术,让学生自己把现有的或者是已经做过的题,经过自己的改编,变成考察不同知识点的题目。

高中的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更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发散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

张蕾工作单位: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

第二篇:

高中数学教学类比思想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思想的必要性

  1.类比的价值和意义

  类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而对于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关注及应用则较为欠缺.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强调,对学生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多数教师面对新课标一时手足无措,那么,有没有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呢?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最为常用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类比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高中数学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类比思想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通过类比,可以探究新的知识、方法,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探索数学规律.由于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的一种猜测、推理,从一个已知的领域去探索另一个领域,而这正符合学生的好奇、愿意了解陌生世界的心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新的知识.

  2.类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提出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学生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当有了类比的意识,他会联想一个在形式或方法上较为熟悉的问题来进行类比,发现其内在联系,架起桥梁,沟通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关联,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类比,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旧知识能够引出新知识,而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巩固旧知识,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相似性与可比性进行分析,可以利用旧知识进行高效学习,同时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类比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一种大胆而合理的推理手法,类比思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类比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思想的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与系统性,使得高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与日常联系较少,而要对高中数学中的抽象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吸收,就必须经过“再创造”.在现代教学中,数学通常作为已经成型的知识体系被摆上课堂,通过对这一学科进行形式化的演绎,让学生了解其运算过程.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扰.从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必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再创造”,让学生通过思考、假设、求证等过程高效而深入地认识数学问题.教师应将自己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完成数学思维的建构活动.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活动的内在乐趣.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和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相关知识作为教学的源问题,将即将学习的知识作为目标问题,而教师则在其中合理地设置问题衔接,让学生通过对源问题的发散与深入发现并解决目标问题,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通过对类比条件的探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效类比,从而达到学生教学主体的效果,同时运用成功机制,提高学生的类比能力.科学的类比,可以使我们的结论更加接近真理;类比猜想,可以丰富人们直觉思维中的“知识组块”,训练人们的直觉类比能力.所以加强类比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力.固然,欧拉从有限到无限的类比,使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并不意味着类比总是可靠的.类比既具有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一面,也有能把人们引入歧途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类比,既要大胆地使用类比,又要严格证明.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类比思想进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同时也是对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类比思想为基础,抓住两系统间的相似之处,利用类比这座雄伟的桥梁,将信息不断地过渡,并不断地证明,使其科学化,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升华,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韩锴工作单位:

河南平舆县第三高级中学

第三篇: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开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向学生传授解题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没有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比较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影响了师生关系.课程改革之后,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目的.

  2.情境教学的基础理论要求

  情境教学的基础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并且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改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

  3.情境教学拥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并缓和了紧张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教师会利用丰富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比较自在的环境下进行解题,如果回答错误,并不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批评,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晦涩难懂的知识.开展情境教学之后,教师会用比较贴切的情境来对课本上的题目进行讲解,从而能够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3.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节目,一个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不能解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提问方式与学生所接触的提问方式存在差异,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开展情境教学之后,学生做的题目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较为接近,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注意事项

  1.遵循主观性原则

  情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与题目贴切的情境下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重在思考.如果学生思考得出的结果并不正确,教师不能对其结果进行直接否定,否则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损,无法获得继续学习数学的勇气,这就违背了情境教学的目的.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合理、科学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还能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满足感,体验成功的感觉,更加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是有能力学好立体几何的,从而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受到肯定,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发现立体几何的美.立体几何并不都是枯燥的图形概念,它也有自身独特的美感,如C60的原子组成结构竟然是一个“足球”.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原来立体几何与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的和谐.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几何中存在的美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而高涨,对于立体几何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3.教师要做好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命令者的角色,使得学生在做题时,只会按着教师的要求进行解题,遇到新型的题目便手足无措.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进行引导,从而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合理贴切的情境来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能够缓解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为数学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

刘吉强工作单位:

山东昌乐一中

第四篇: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数学教学中的的创新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十分关键.

  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而言,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知识的获得需要依靠自身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钻研以及积累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自学的机会,对学生的自学给予科学的引导,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深度与广度,学习悟性高,学习能力强.

  2.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引导

  从常规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就是逆向思维.也就是说,逆向思维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是从完全相反或对立的角度展开的.逆向思维是对常规的一种突破,属于创新思维方法之一,具有绝妙奇特的特点.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思维定式十分严重,缺乏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从多角度甚至是反向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进而产生创新的见解.

  3.对学生的侧向思维进行引导

  在特定条件下,利用曲径通幽、旁敲侧击的方法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拓展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新的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侧向思维法.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比较,主要区别表现为逆向思维是逆向的,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其突出优点就是能够降低思维定式产生的消极影响,从侧面对问题进行换角度思考,增强问题解决的应变性,对现有的论证与观点进行突破,最终实现创新.

  4.对学生的多向思维进行引导

  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别的发散形式的综合其实就是多向思维.多向思维能够调动思维的活力,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有利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关键.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素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创设有利环境.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实现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创设了条件,学生在这样的切身体验中有利于形成主动探索、质疑与勤于动手的习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统计”时,可以让学生对学校每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自己家庭中每月开支情况展开调查统计.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提升了自我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对信息收集与利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持久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被动,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含兴趣,对学习就会形成创新的动力.兴趣是维持创新持久的动力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难易适度,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展开进一步探求的冲动,进而使学生自觉产生质疑,自觉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学生才会敢于面对失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具备较强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多多鼓励与赞扬,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总之,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多方位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

曾丽平工作单位: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

高中数学应用教育价值取向

  一、当前数学教学应用价值取向缺失成因分析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逐步加强对数学应用的考查,但由于应用价值取向缺失导致理论与应用孰轻孰重难以分辨,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由于教材编排、教师观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低下.

(1)教师观念陈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重视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学生不能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长期以来,“以考试替代评价”的观念未能革除,教师的教育思想陈旧,为考而教,愿意花时间去研读考纲、分析考点,将教科参考书作为唯一的授课内容,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无非是增加些应用题而已,并没有从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广泛地收集教学资源.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学任务的繁重,使他们没有时间也不愿花时间去收集、整理、储备资料.部分教师的应用意识淡漠,除学科知识外,社会知识较少涉猎,其自身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2)评价体制的欠缺.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具有导向作用,但由于当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评价体制的不合理,教师注重考分的高低而不是应用知识能力的强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被扭曲,数学应用知识教育无法走出苍白无力的窘境.

  二、高中阶段加强数学应用教育的构想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数学学科的研究领域中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也给数学应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而,数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当前数学应用性教育缺失的现状.

  1.提升数学教育中的数学应用价值

  

(1)掌握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数学教学困囿于书本、远离实际生活就会变成教条、僵化的知识,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身边的现象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的影子,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要从生活中的分期付款、商品打折、保险基金、最优方案选择等经济现象入手,将其改编为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去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如:

2013年上海市的生活垃圾总量达到643万吨,根据上海市“每年减少5%”的目标,假设经过x年后,请写出上海市生活垃圾y(万吨)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思想方法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产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由于教师缺少用数学的意识,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所钳制,教师困于知识的海洋,周而复始地做着“找题、做题、讲题”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师整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远离了现实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敏感,导致应用意识不强.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视程度,把思考、分析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其次,创设生活情境.由于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其概念、公式、定理都源于现象,经高度概括抽象而成.教师若忽视了知识的背景,要求学生枯燥地记忆结论,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定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对数函数”教学中,教者以《庄子•天下篇》导入: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当木棰剩余部分的长度为x时,被截取的次数y与x存在怎样的关系式?

”教者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地去建模、分析、探究.最后,教师要充分挖掘应用题的作用.数学应用题是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作考点分析,还要去探求应用题背后的现实意义.

  2.强化教材的应用性内容教学

  数学的应用价值来源于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不能远离实际生活,要摆脱人为编造应用题的状况.教师要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使教学大纲具体化.教师要使教学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节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开拓学生视野,引发学生丰富联想,要从社会生活需求出发,与时俱进,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广泛性应用的知识、社会热点问题纳入教学内容.如在“圆锥曲线”教学中,教者根据2013年“最美彗星”光临地球,设置情境如下:

“许多人目睹了这一天文现象,科学家预测3000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科学家们是如何计算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呢?

原来它轨道是一个椭圆,通过系列数据推算它的运行轨道方程,从而计算出它的运行周期与轨道周长.”教师要突出数学应用价值,要走出重纯粹数学轻应用的困境,将数学思想训练与应用价值联系起来,让学生将思维植根于生活,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3.提高教师的数学应用教学要求

  

(1)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师的教学倾向性影响了学生发展,如果教师应用价值取向淡薄,则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取向无从谈起.教师要提高应用意识,从内心认同数学应用性的价值,主动探索有效的数学应用教学途径,要下功夫从生产生活中收集应用性知识,做好知识的储备工作,让应用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入社会调查走访、进图书馆阅读文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2)提高数学应用教学能力.教师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亟待提高,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着力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教学水平.要培养自己从应用的角度去发现、思考问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利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Excel、Flash等软件去分析问题,将现实生活的问题动态地呈现给学生.

  作者:

钱如美工作单位:

江苏省如皋中学

第六篇: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一、分析问题,理清条件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阅读、理解、归纳、类比、想象等多种思维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在审题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地阅读、理解,掌握一定的审题方法:

寻找题里的关键词,排除干扰,挖掘条件,梳理数学过程,理解数学现象、建立模型.为整个问题建立一条主线,在明确已知条件的基础上,为科学严谨的探究做好条件储备.例如,下列图象与事件描述一致的是().

(1)小红离开家不久,发现办公室的钥匙落在家了,于是回去拿了钥匙再去上班;

(2)小红以开车一路常速行驶,路上遇到一次堵车耽误了一些时间;(3)拿到钥匙后,小红心情舒畅,但是由于时间紧又加快了车速.要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根据小红活动的整个过程,找到“离开家”、“回家”、“常速”、“堵车”、“减缓”、“加速”这样的关键词,才能清楚地整理出一条“去—回—堵—慢—快”的线索,从而清楚地分析坐标中的x、y表示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根据图上小红的活动情况找到关键词,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再顺藤摸瓜,很容易理解分段函数的图象,建立s—t图,让图象清楚地再现这个简单的生活情境,从而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审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一条清晰的审题思路,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进行灵活整合,活跃思维.只有教会学生一定的审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