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58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雷雨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Word版含答案

目标·重点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惊愕(  )  ②昧心(  )  ③谛听(  )

④弥补(  )⑤袖襟(  )⑥汗涔涔(  )

⑦半晌(  )⑧樟木(  )

(2)多音字

①伺

    ②混

③间

④场

⑤仆

⑥扎

2.写对字形

(1)

    

(2)

(3)

(4)

(5)

3.近义词辨析

(1)随便·随意

辨析:

“随便”,按照某人的方便;不加限制,没有明确的目的;(言行)不多考虑,不慎重;不讲究,凑合;任凭,无论。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练习:

①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________进来么?

②大家别客气,请________点菜。

(2)境况·情况

辨析:

“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

“情况”,情形;军事上的变化,泛指事情的变化、动向。

练习:

①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________很不好。

②她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________不容乐观。

(3)指使·支使

辨析:

“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

“支使”,命令人做事。

练习:

①你来干什么?

谁________你来的?

②自己能做的事就努力自己做,尽量别________别人。

(4)义气·意气

辨析: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练习:

①如果一个人的尊严受到侵犯,那么________的朋友必定挺身而出,帮他走出困难的境地。

②大雪压顶,但是苍翠的青松依然挺拔坚韧,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不屈的________。

4.理解词义

(1)郁热:

 

(2)一帆风顺:

 

(3)于心不忍:

 

(4)昧心:

 

 

一、结构知全局

阅读文本,在整体感知剧本的情况下梳理全文情节。

答:

 

 

 

 

 

二、细读析文本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答: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答:

 

 

 

 

3.鲁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

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答:

 

 

 

4.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这一部分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

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答:

 

 

 

 

 

5.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答:

 

 

 

 

6.鲁侍萍是如何对待周朴园认出自己后的情绪变化的?

答:

 

 

 

 

 

7.周朴园在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后,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

从他的态度中,能看出周朴园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

 

 

 

 

8.剧本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答:

 

 

 

 

 

我的疑难和困惑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后来又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入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曹禺完成了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

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2.背景剖析

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次年发表。

前后用了五年时间。

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的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压抑的愤懑。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

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着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1.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

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答:

 

 

 

2.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答:

 

 

 

 

 

3.结合全文,概括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答:

 

 

 

 

4.结合全文,概括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点。

答:

 

 

 

 

 

 

 

 

 

5.以“雷雨”为标题有什么意义?

答: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答:

 

 

 

 

 

 

 

 

 

 

主题:

人性

一、文本素材

人性善恶

《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性的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冲突。

鲁侍萍是真,周朴园是伪;鲁侍萍是善,周朴园是恶;鲁侍萍是美,周朴园是丑。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

向善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二、名言积累

“人性”之名言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易》

2.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3.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马克思

三、相关链接

人性向善,生命至上

8月6日,济南市血液供保中心发出一条消息:

此时此刻一名血型为AB型的29岁年轻孕妇因羊水栓塞发生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情严重,正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抢救,生死未卜。

此消息一出,千人献血堵塞交通,在全社会的齐心协力下孕妇的病情趋于稳定,转移到了重症监护室。

“小悦悦”事件让全社会的良心蒙了羞,“扶老人”事件又让全社会的良心受了困;“坠楼儿童”事件让良心在昭昭人心之下泛出了星火,千人排队献血让人心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迸发了璀璨的光芒。

人性本善,在突发环境下是一个人最真实的表现,国家、社会甚至每个个体都应该创造本真表达的社会环境,让“善”在人心的游走成为常态,而非突发状态,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感召全社会,营造新常态下的社会新风气。

外重者内拙

张天行

后羿是古代的一位神箭手,百发百中,声名远播。

夏王让后羿对着一块大小一平方尺、红心直径只有一寸的靶子射箭,并对他说:

“你来射这个靶心,射中了,就赏给你万金;射不中,就剥夺你的千里之邑。

后羿的面色红一阵白一阵,变化不定,呼吸十分急促,就这样开弓射箭。

第一箭,没中;再射第二箭,又没中。

夏王问保傅弥仁:

“后羿这个人,平常射箭,百发百中;可是给他约定了一个赏罚条件,就射不中了,这是为什么呢?

”保傅弥仁回答:

“像后羿这种情况,是因为患得患失情绪成了他的灾害,万金厚赏成了他的祸患。

如果人们能够无所畏惧,把厚赏重罚完全置之度外,那么普天下的人,个个都能成为善射的能手而无愧于后羿了。

(1)

看罢这则寓言,自然首先令人想到体育竞技活动。

若干年前,有一位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赢得国人一片喝彩声。

奥运会临近,此运动员在几场热身赛中多取得优异成绩,国人对其在奥运会上摘取金牌自然寄予厚望。

而此运动员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上场,水平发挥失常,让人大失所望。

 

(1)心无所附,无欲则刚。

让我们丢掉金钱与荣誉的包袱,做最善射的自己!

竞技场上类似之事多矣。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重要时刻,如果一味地加重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

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多善于减轻压力,关键时刻不去想什么金牌、房子、汽车等奖励,很可能有平稳乃至超常的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文化学术界与体育竞技相去较远,但也有类似的问题,甚至是更复杂,因为使文化工作者“患得患失”的不仅仅是金牌奖品。

曹禺23岁就写出《雷雨》,震动了文坛,此后佳作迭出,《日出》《北京人》《原野》……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获得了很高的名誉地位,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却没有写出理想的好作品、大作品,至少是没有超越他自己过去的高峰。

其外部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如被写作以外的活动占去太多的时间,历次政治运动的压力,“左”倾文艺思潮的干扰等等。

然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进入不惑之年的曹禺更注意别人的议论,尤其重视领导对自己的看法与态度,更多地接受外界的影响,在创作上愈来愈缺乏自信,这些都显示了曹禺性格中软弱世俗的一面。

1951年,曹禺主动提出要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剧本,得到了领导的赞许,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明朗的天》,结果是一次失败,原因在于他放弃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与一贯的创作方法,按照主题先行的路子,根据明确的主题思想去“深入”生活,找人谈话,选择人物,设计情节,而且每写一步都小心翼翼地唯恐“歪曲了生活”,“违反了政策”。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还经过多次审查、反复修改,保证没有政治上的错误,最后的结果是剧中人物成了传声筒,剧本成了宣传品,既没有揭示人物灵魂的复杂性,又少有真正的激情,更找不到曹禺昔日作品中的诗意与美感。

表面上看所有人物情节都来自生活,实际上却远离了生活的真实。

(2)

(2)谁脱离了实际,谁就远离了真正的生活,没有例外。

曹禺晚年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不安是十分沉重的。

他的好友、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以坦诚的语气给他写信说:

你是我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

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

(3)一个也不喜欢。

你的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

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

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3)不因感情亲近而蒙蔽双眼,不因感情疏远而漠视别人的成就。

真正的朋友从逆耳忠言开始!

黄永玉写这封信是因为惋惜曹禺的才华——年轻时写出那么优秀的剧作,后来没什么像样的东西,那是一个剧作家的悲凉。

其实不光曹禺,还有好多人都有这个问题。

一次,曹禺从报纸上看到袁伟民对运动员讲的一段话——“不要被金牌的压力卡住,心里有东西坠着,跑也跑不快。

要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他感慨道:

“我就总是有东西坠在心里。

心里坠着东西就写不出来。

多年来,我写戏都是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也写了几个,有的也没写出来……”(4)

(4)时刻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知错而改,才能成就大事业。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个文化工作者,即使他才华横溢,只要丧失独立思考,或一脑子功利目的,其创作都会偏离创作的规律,哪怕是头顶桂冠、奖牌满胸,也未必就真的登上了文化学术的高峰。

(5)

(5)保持自我,用一双不为浮云遮蔽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一颗独立思考的慧心发现世界,才会获得别样的人生。

我的总结和反思

 

 

 

 

 

提醒:

完成作业《自测自评》

答案精析

语言积累

1.

(1)①è ②mèi ③dì ④mí ⑤jīn ⑥cén ⑦shǎnɡ ⑧zhānɡ

(2)①cì sì ②hún hùn ③jiàn jiān ④chánɡ chǎnɡ ⑤pū pú ⑥zhá zā zhā

2.

(1)惠 彗 慧 

(2)躁 燥 (3)签 鉴 (4)撕 厮 嘶 (5)谛 缔 啼

3.

(1)①随便 ②随意

(2)①境况 ②情况

(3)①指使 ②支使

(4)①义气 ②意气

4.

(1)闷热。

(2)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3)从内心里不能忍受。

(4)违背良心(做坏事)。

品读感悟

一、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鲁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

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

——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二、

1.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了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2.三十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

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有:

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的细致述说,对绣着梅花的衬衣的熟记。

4.①开始是漫不经心。

②然后从侍萍的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

“你——你贵姓?

”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的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

③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平缓的语调。

④当鲁侍萍悲愤地叙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悲愤遭遇时,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

他时而“苦痛”,“(汗涔涔地)哦”;时而“惊愕”,忽然立起问:

“你是谁?

⑤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5.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就无人知道了。

可侍萍的突然出现,给他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6.经过三十多年苦难的折磨,鲁侍萍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

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现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7.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8.第一句话是: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是: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交流释疑

1.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2.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侍萍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在阶级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3.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

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

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

生活的磨炼,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她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

她以撕毁五千块钱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

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

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苦难使她逐渐坚强。

三十年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

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

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4.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他做事冷酷无情,对人冷淡,并且十分虚伪。

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地表现了他的处世哲学。

剧本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通过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进一步揭露了周朴园这一人物性格。

周朴园使用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

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家史,揭露了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

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5.“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深度研读

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理。

(1)真情说。

周朴园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纪念。

住房内保留着侍萍“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

30年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

到了晚年,其妻蘩漪桀骜难驯,儿子周萍对其敬而远之,这使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

理由有三:

①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他抛弃而投河自尽。

②周朴园婚后生活的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

和周朴园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

蘩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朴园喜欢的那种女人。

在这种情形下,周朴园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③而当侍萍奇迹般地站在他的面前时,周朴园之所以害怕、恼怒、赶她走,是因为他害怕鲁侍萍的出现会危及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2)假意说。

理由有二:

①当得知侍萍还活着,他“(惊愕)什么?

”当被问是否想见时,他“(连忙)不,不,不用”。

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更是避而不愿见。

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②当他得知眼前的鲁妈就是侍萍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

他的经典台词: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忽然)好!

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先是声色俱变地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由此可知,他嘴里的念念不忘实际上依然是以自我为主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无论是谁,只要危及他的利益,他都会露出凶残的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