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6566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

1、亲历科学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科学课是学什么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

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

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

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

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

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

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

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

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

你知道哪些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

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

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

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

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2、认识自己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四大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

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

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

谁最重?

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

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看谁找到的多?

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

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

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

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

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认识自己

   人的身体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课后小记: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

   评:

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

观察计划大致包括:

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

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

研究观察方案。

教师提示:

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

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

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

板书设计: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4、蚯蚓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

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

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

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

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课后小记:

5、凤仙花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周围植物名称,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以及通过查阅书刊了解其它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多种多样的植物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准备桃树枝、向日葵、桃子、生葵瓜子;【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上节课我们在校园里寻找了有生命的物体,你们都找到些什么呢?

在科学课上,我们不但要会找还要会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几种常见植物,初步学会描述它们的特征。

(1)出示图1凤仙花,指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特征。

①提问:

这种植物认识吗?

你怎么知道是凤仙花的?

为什么不叫它杜鹃?

②学生讨论。

小结:

像刚才用来认识凤仙花样子的几条理由都可以叫做凤仙花的特征。

(2)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四种植物(小麦、菊花、玉米、椰子),描述其特征。

看图,各组观察、讨论,师巡视指导。

出示第六幅图提问:

这种植物认识吗?

在哪见过类似的树?

它有什么特征?

(3)小结:

刚才每组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讲的也很多,我们在认识一种植物时,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会说出它的特征。

2.指导学生通过对某一种植物的观察,能用一段文字具体描述其特征。

(1)看书P11下图,提问:

再来看看书上下面的这种植物,知道叫什么吗?

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它的?

又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它的特征的呢?

你会不会?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认识风仙花各部分名称。

观察更多的花,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风仙花.

教学反思:

第六课观察土壤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学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2.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摸:

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看:

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

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

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

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

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

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

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

谁渗出的水多?

谁保留的水多?

说明什么问题?

(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

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教学后记: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教学反思:

 

浮和沉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

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

  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的把球取出来呢?

 

   生1:

用铁丝勾生2:

直接倒出来生3:

倒水让它浮上来。

   师:

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多方法。

那你们试一试吧。

实验时要加小心,不要打碎玻璃。

   评:

要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加以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持续。

   师:

我看各组都已经把小球取出来了,下面谁来说一说是怎样实验的。

   生:

我们组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的。

   师:

哪一组用其它方法实验的。

   生:

前两种方法我们都用了,但是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

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

最后也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

    生1:

是水把小泡沫球挤出来的。

   师:

如果换成铁球挤的出来吗?

 

     师:

同学们真是聪明,刚才我们利用泡沫小球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巧妙的取出了小泡沫球。

那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吗?

   生:

不是。

   师:

看来大家的结论都一样,各组得到智慧星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智慧星,我们一起向他们祝贺。

没得到智慧星的同学不要急我们还有机会。

      生:

老师我们组刚开始把气球里放入水然后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还在水面漂着,当我们把杯子里的盐水倒入气球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就沉入水了。

   师:

你们组的发现很奇特。

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

我觉得是盐水里有盐所以要比水重。

   师:

就是说增加了重量。

为什么把气球内倒入水的时候就没有沉下去,这样做也增加了气球的重量啊?

   生:

把气球内倒入水后,气球的形状也发生的变化。

   师:

也就是说重量变化的同时,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也研究不完了,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

     生:

塑料管浮在水面上。

     师:

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

    师:

那好课下就请同学们课下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造一条自由浮沉小潜水艇的模型吧?

   课后小记:

延伸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以致用,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流动的水

授课教师:

闫喜平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

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原因:

水位高,流量大。

 

  教具准备:

小水轮组装材料、大孔易拉罐、小孔易拉罐、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河里的水车)

    问:

这是什么?

它为什么会转动呢?

(河水冲的作用)

    2、出示小水轮

   谈话:

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水轮,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

小水轮

    教学新课:

   

(一)组装小水轮

1、研究小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吗?

      

(二)分组实验:

认识水流有力量

   1、讲述:

请用实验器材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想一想:

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2、学生分组实验:

①把小水轮放在支架上。

②用水冲小水轮。

③观察、汇报实验现象。

   3、问:

实验说明了什么?

   4、小结:

水从上往下流动产生力量,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

   5、实验说明:

水流有力量。

  (三)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两个原因

   1、动画演示对比实验。

   2、进行水位高低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问:

用同一个易拉罐冲小水轮,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动更快?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

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小结:

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3、进行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谈话:

用两个不同的易拉罐(一个孔小,一个孔大)在同一高度冲小水轮,想一想:

哪一种情况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②学生讨论。

    小结:

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4、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①问:

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

   2、学会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学会调查浪费水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学会在生活中节约教具准备:

彩笔、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瞧!

它来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

     二、情境表演

    教师:

从刚才的调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停水了怎么办?

    教师出示情境表演题让学生分组创编表演游戏

      教师小结:

看来停水了真是不方便。

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四、讨论交流

    教师: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有没有完成呢?

让学生将查找来的资料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

     五、 制作护水行动计划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爱护水大行动计划”。

比如:

做一些提示标语,画一些节约水宣传画,制定一些可行的节水计划等。

 

    课后小记:

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前概念的认识,通过几次反复,我们看到了学生认识的发展,看到了他们的思维沿着概念箭头往前进,终于达到了概念水平的理解。

 

1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空气的性质。

   2、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具准备:

烧杯、钩码、粉笔、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产生问题

   1、课前先进行吹气球擂台赛。

   2、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吹套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比赛。

   3、看到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4、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学生讨论:

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可乐瓶里充满着空气。

   2、设计可乐瓶内有空气的实验设计。

   3、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

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4、学生观察用漏斗倒酱油的实验,进一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能够流动

   1、教师问:

现在老师要改变这三种现状,使气球在可乐瓶内吹大,纸在杯底内放入水中会湿,酱油也能顺利倒入另一只可乐瓶中你们说应该怎么做?

应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这种现状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3、小组汇报交流多种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评:

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

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总结:

   师:

今天我们又了解空气的什么性质?

(出示课题)

   生:

空气占据空间。

(板书) 

     课后小记:

上课时,教师放下了架子,走进了学生,热爱学生,在课堂内充满宽松和谐、信任的氛围,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他们感爱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境。

所以在合作交流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然研究时“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13、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2、了解风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力的应用。

教具准备:

做好的纸风车样品,10cm2彩色纸每人一张,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支或高粱秆,大头针2—3枚,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出示已经制作好的纸风车)你们玩过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纸风车。

板书课题:

纸风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制作纸风车。

   

(1)教师讲述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

(演示动画) 下载

   

(2)教师示范另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

(在黑板上粘一张纸进行示范)

   (3)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表扬制作得好的同学。

    2、指导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1)问:

纸风车制好了,怎样才能使纸风车转起来呢?

   

(2)学生分组讨论:

使纸风车转起来的方法。

   (3)请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

有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

   (4)组织学生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问:

刚才同学们分别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进行了实验,纸风车都能转动,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没有离开什么?

(风)说明风有什么?

(风有力量)

     (6)小结:

实验说明风有力量,正是风的力量,推动纸风车转动。

   (7)进一步认识风有力量。

(播放一段风吹倒房屋的视频)

    3、指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应用。

   

(1)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风车做事情,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出示几张利用风车做事情的幻灯片。

(3)小结:

风力是一种能源,风车是利用风的力量工作的,它是利用风力能源的好方法。

新-课-标-第-一-网

    4、了解风力的其它应用。

(风力的利用:

出示帆船、帆板的图片)

     三、巩固

    1、教师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收集有关风力利用的资料及图片。

   课后小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受(体会)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14、《纸飞翼》

    教学目标

    1、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2、能使用自己的计时方法进行定量观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白纸1张、投影提示2张、纸飞翼1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展开猜想。

    教师:

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有什么?

    学生:

一张白纸。

    教师:

你们每组也有这样的白纸,我们每人一张拿起来,和我一起做

    教师:

你们比较一下这两张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请你说一说。

    学生:

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和形状相同。

    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同学们观察出纸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相同(板书)。

请再和我一起往下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