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217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写教学随笔.docx

如何写教学随笔

何写教学随笔

(一)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

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

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二、写教育随笔有什么好处

  1、能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

如果你要问我:

你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我也不知怎样回答。

写教育随笔,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让我们的老师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

  2、用教育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去做;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

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3、通过教育随笔,让每个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这么多实质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螺旋前进,每个老师肯定会把新课程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勤于笔耕教学小论文,有助于培养执笔教师的教研意识。

尤其是此类小论文被报刊录用或获奖时,更能促成该教师在教学上乘势而上,提升境界。

现代的教学形势,要求教师有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

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教师”必须会进行学术研究,教学小论文为载体的教研是铺就学术研究大道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踩着一个个的脚印,随时记录着这一轨迹,向教育更深处漫溯,教而时研之,不亦乐乎

三、教育随笔写什么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随笔的素材就有很多。

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

如读书笔记,如学生档案记录,如心灵感悟……。

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

  

(一)记教学得失。

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总结得失,在下次教学中自然能扬长避短。

  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

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

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

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好题材又诞生了。

  

(二)录教学机智。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有位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本来先想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再批评那些写得差的,看到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时,他临时改变主意,选择学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扬,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生们都认真地对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

第二天,许多传神的字词,优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构思,已悄然出现在不同的本子上。

还有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回来之后,高兴得不得了。

没用家里人催着做作业,自己认真地将作文改了又改,再认真地誉写好。

而这个孩子原本就是老师准备批评的对象之—。

表扬的力量可见一斑。

  (三)写教育偶得。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

有所思,必有所得。

如果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你会发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四)记学习所悟。

平时,我们在阅读书报时,常有所感,有所悟。

记得有位老师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想到了老师的“金饭碗”光芒不再,感到随着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生源的日渐减少,“末位下岗”已是不争的事实。

惟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方能使“奶酪”永远属于自己,由此写了篇文章《谁动了老师的奶酪》,发表在《教师之友》上。

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

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

在听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通过比较,找出差异。

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我们还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也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

如何写教学随笔

(二)

四、教育随笔怎样写

  很简单,只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把身边真实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笔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间,移到自己的硬盘中即可,不必过分强调逻缉,不必十分讲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灵的私语,智慧的沉淀。

有些教师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写东西,抑或是想起写文章就头痛,认为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其实不然。

在我们和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教师讲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从口头的变成书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随笔。

  随手: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

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

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

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

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

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

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最重要一点是,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

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

  比如:

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

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

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

当然,我并不是说写随笔只用五句话,而是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写则长无时间写则短。

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

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

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因此,学习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

五、写教学随笔的注意点。

  1、立意要新。

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

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要做到小中见大。

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

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

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文章结构可多样化。

教学随笔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

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愿大家从现在起,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写我心”,每天,每周挤时间写一点,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2010-12-0108:

30:

20)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基础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一)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

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

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

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

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

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二)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弗莱尼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

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

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

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

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

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

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

“不进则退”。

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

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

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

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

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

“选择思维”的问题是:

“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

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

”,增加思路。

“前瞻思维”的问题是:

“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

“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

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

”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

“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

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

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

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

“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

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

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三)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

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

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

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

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

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

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

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

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四)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

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

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

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

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

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

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

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

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五)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