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8565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及其特点与影响。

2.分析十月革命后颁布的法令和建立的政体,认识苏俄开创的社会主义政权的特色。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物质基础:

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发展落后:

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经济上存在着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

3.直接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矛盾。

4.成熟政党:

坚定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两政权并存:

工兵组织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指方向

(1)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2)内容

①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实行土地改革。

③退出战争。

(3)意义:

《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3.七月流血抛幻想

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

4.十月革命现曙光

(1)概况: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革命取得胜利。

(2)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深化理解

 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变化

四个变化: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①政权:

―→

―→

―→

②革命任务:

―→

③革命策略:

―→

④国家性质:

―→

判断正误

(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

答案 √

(2)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领导阶级相同,所以革命的性质也相同。

(  )

答案 ×

解析 革命的性质取决于革命的任务。

二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十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由此可见,尽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但革命的性质是不同的。

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结果

1.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2.历史意义

(1)国内: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俄国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2)国际: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深化理解

 分析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类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

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力量

资产阶级和工人、士兵

无产阶级和工人、士兵

革命领导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结果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联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从而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易错提醒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依据它的革命任务。

以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革命无论由哪个阶级领导,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十月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归纳总结

十月革命的特点

(1)从理论的角度看:

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

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即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知识结构

 

应用 上图反映了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三个变化。

(1)革命任务: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策略:

由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

(3)国家性质: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从十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中认识其必然性

唯物史观认为,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又是通过复杂的偶然性现象表现出来的。

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有其必然性,它是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但在革命胜利的进程、方式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如革命的时机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革命的方式方面,“七月流血”事件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起义;等等。

这些偶然性因素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应用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 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一场震撼世界的理想探索。

工兵代表苏维埃取代了人类历史数千年来旧有的上层建筑,第一次作为统治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

——据星岛环球网《十月革命的现代启示录》

应用 依据史料,十月革命带来的“震撼世界”是指,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的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应用 根据史料,说明十月革命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

提示 变化:

突破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能在落后国家进行的理论。

1.(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

”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解析 由时间“1917年3月”可判断这次革命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A为正确选项。

2.(2019·龙岩高一检测)“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答案 C

3.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这一事件史称(  )

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等信息符合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故选D。

A、B、C分别发生在1789年7月、1871年3月18日和1917年3月,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

这一主题应是(  )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

封面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B.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答案 D

解析 三幅图片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攻打冬宫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正确。

5.有人指出: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

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说明十月革命(  )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说明俄国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经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

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

(1)结合材料一概括当时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2)材料二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阶段特征: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无产阶级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人民群众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抱有幻想。

(2)变化:

由幻想和平过渡到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事件:

七月流血事件。

(3)措施: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农民的和平愿望和土地要求,通过工兵代表苏维埃团结农民进行革命。

课时训练

题组1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2018·张家口高一第二学期期中,2)1917年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

这主要表明俄国(  )

A.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C.布尔什维克党做了充分宣传

D.二月革命是一战刺激的产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可以得出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沙皇退位,未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了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没有涉及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了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没有说二月革命的原因,故D项错误。

2.(2018·西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列宁曾精辟地指出: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

C.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

答案 B

解析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故A项错误;由材料“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的爆发、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项错误。

3.(2018·石家庄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2)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

A.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道路

B.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C.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必然性而非十月革命的意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可知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必然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而非其意义,故C项错误;由材料“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但……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故D项错误。

题组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历史性的转折:

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

“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5.(2018·临沂高一上学期期末,22)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该政府是指(  )

A.沙皇专制政府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D.人民委员会

答案 B

解析 二月革命后,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与材料中“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相符,故B项正确。

题组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6.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

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

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

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

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答案 D

解析 “无法得知真相”说法绝对化,材料中的后者是“研究资料表明”,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更加接近真相,故A项错误;B项说法片面,故B项错误;后者是否更加客观,还需进一步研究,故C项错误;全面客观是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故D项正确。

7.“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宣告苏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解析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

A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排除;B项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排除;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开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错误。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

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

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

俄国人民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

(3)根据材料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

答案 

(1)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内在联系: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突出特点: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俄国人民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

引发的革命:

十月革命。

(3)方式: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解析 第

(1)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1914~1917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

(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接下来发生的是十月革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3)题结合材料三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