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376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docx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学案

主备人:

李光荣

一、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小大之狱(    )

(4)公将鼓之(    )  (5)公问其故(    ) (6)望其旗靡(    )

(7)又何间焉( )(8))肉食者鄙( )(9)弗敢专也( )(10)牺牲玉帛(  )(11)神弗福也(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6.回答以下问题(5分)

⑴你认为“长勺之战”的胜利与鲁庄公有关吗?

说说理由。

(2分)

⑵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

答:

(《曹刿论战》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第

(1)句“狱”“虽”“以”“情”译对两个记1分,不记0.5分;第

(2)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记1分,“属”“请”译对记1分,不记0.5分)

3/

(1)①有关,由于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给予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或:

②无关,鲁庄公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完全是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观点1分,理由1分,共2分)

(2)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学生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启示1分,联系实际谈2分,共3分)

二、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文中加点词。

肉食者鄙()

皆以美于徐公()

2、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下列句中用“/”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曹刿:

邹忌:

5、回答文题:

(1)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

谈谈你的观点。

(2)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

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1、鄙:

鄙陋,目光短浅以:

认为、以为

2、

(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

(2)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3、B

4、曹刿:

直谏;邹忌:

讽谏(采用暗示比喻委婉地劝说君主)。

5、

(1)取信于民(得民心)

(2)希望齐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三、《鱼我所欲也》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0—22题。

(15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于我何加焉()

(2)穷乏者得我与()

(3)不可以已乎()(4)不以物喜()

(5)然则何时而乐()(6)微斯人()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翻译:

3.

(1)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

(2)孟子的文章语言犀利,论辩性极强,设喻举例皆从身边入手。

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因手指弯曲不如别人,四处求医,由之引出下面的论述。

请你借助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翻译这一论述。

(2分)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翻译:

1/

(1)益处

(2)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3)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4)因为(5)(既然)这样,那么(6)如果没有

2/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2分)

(1)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向”、“为wèì”、“得”、“为wéì”译对两个记1分,不记0.5分,共2分)

3/

(1)“本心”是指:

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天性、天良”也可以);“古仁人之心”是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甲乙两段都运用了对比(1分)(共3分)

(2)翻译:

手指弯曲不如别人,知道羞耻;心里的道德品质不如别人,则是不知羞耻,这就是不明事理。

(共2分)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

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

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发:

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B2.D3.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5.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五、《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曾不若孀妻弱子()

(2)一厝朔东()

(3)何苦而不平()(4)河曲智叟亡以应()

2、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于()

(2)而()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A、面山而居。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C、室而谋曰。

(3)其()

A、其如土石何?

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3、翻译

①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

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帝感其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如土石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六、《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选自《出师表》)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

②文中被千古传颂的一个对偶句是: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来后个成语是:

(二)出师表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平明之理(    )    ②论其刑赏(    )

③以遗陛下(    )    ④贞良死节(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翻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出师表》一1.C 2.A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C5.三顾茅庐《出师表》二1.①治;②罚;③给予;④坚贞 2.①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②都拿来问问他们;③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④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3.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4.宫中府中、陟罚、臧否、异同、内外、大小、优劣、亲远、贤臣小人、兴隆倾颓 5.①严明赏罚;②内政安排;③军政安排;④亲贤远佞 6.第一段为一层,后面为一层,二三段为第四段张本)

(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加点的词语。

(5分)

(1)不以臣卑鄙(  )

(2)咨臣以当世之事(   )

(3)先帝以驱驰(   )(4)夙夜忧叹(  )

(5)攘除奸凶(   )(6)至于斟酌损益(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

(2)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

3.文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分)

答:

(4分)

1/

(1)低微而鄙陋

(2)询问(3)奔走效劳(4)早(5)排除,铲除(6)减少

2/

(1)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分)

(2)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2分)

3/“大事”指: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对两个1分,共2分)

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是:

诸葛亮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每一点1分,共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