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93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docx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

浦东南汇最好的补习班高考补习班化学

七种典型元素

命题点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关联点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的研究对象,是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载体。

又由于物质结构相似,导致性质相似,结构上的递变,引起性质上递变,由此可以类比出很多新的性质,所以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研究了H、Li、C、N、O、F、Na、Mg、Al、Si、P、S、Cl、K、Ca、Fe、Cu、Zn18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由于同族元素在性质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选取N、Na、Al、Si、S、Cl、Fe七种典型元素为代表来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为了提高备考效率,二轮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五点:

1.以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为主线,辨识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线索,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以判断物质性质及反应产物,通过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

要注意各物质之间的联系,通过物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见图1、图2)

图1氮元素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变

图2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变

2.以典型物质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为副线,辐射其它元素化合物及原理,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3.归类制表找性质上的关联

表1:

单质的性质比较

N2

Si

S

Cl2

Na

Al

Fe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稳定性

特性

表2:

氢化物的性质比较

NH3

SiH4

H2S

HCl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稳定性

特性

表3:

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NO

NO2

SiO2

SO2

SO3

Na2O2

Al2O3

FeO

Fe2O3

Fe3O4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稳定性

特性

表4:

酸、碱的性质比较

HNO3

H2SiO3

H2SO3

H2SO4

HCl

HClO

NaOH

Al(OH)3

Fe(OH)2

Fe(OH)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稳定性

特性

表5:

盐的性质比较

Na2CO3

NaHCO3

Na2SiO3

Na2SO3

Na2SO4

NaCl

NaClO

AlCl3

NaAlO2

Fe(NO3)2

Fe(NO3)3

铵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性

还原性

酸性

碱性

稳定性

特性

4.金属冶炼方面的关联:

(1)钠:

电解法:

(2)铝:

电解法:

(3)铁:

热还原法:

5.大气污染防止和处理上找关联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太阳能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

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

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

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

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酸雨的处理

①石灰石法(生石灰):

②氨水法:

(4)氮氧化物的处理

①碳酸钠法:

②氧化还原法:

设问点

1.每种元素的最典型物质的性质是什么?

代表物

性质

NH3

2NH3+3CuO

2NH3+3Cl2

8NH3+3Cl2

4NH3+3O2(纯氧)

4NH3+5O2

4NH3+6NO

(用氨清除NO)

NH3+HCl(白烟)

NH3+HNO3(白烟)

2NH3+H2SO4

NH3+NaCl+H2O+CO2(侯氏制碱法)

2NH3+SO2+H2O

NH3·H2O

NH3+H2O

-

HNO3

2HNO3+CaCO3

4HNO3(浓)+C

4HNO3(稀)+Al

4HNO3(稀)+Fe

2HNO3(稀)+3H2S

4HNO3(见光或受热分解)

+HNO3(浓)

SiO2

SiO2+2C(制得粗硅)

SiO2+4HF

SiO2+CaO

SiO2+2NaOH(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Na2CO3

SiO2+CaCO3

2NaOH+SiO2

H2SO4(浓)

2H2SO4(浓)+C

2H2SO4(浓)+Cu

H2SO4(浓)+NaCl

H2SO4(浓)+2NaCl

CH3CH2OH

CH3CH2OH

CH3COOH+CH3CH2OH

HClO

2HClO

Na2O2

2Na2O2+2H2O

2Na2O2+2CO2

Al(OH)3

2Al(OH)3

Al(OH)3+3HCl

Al(OH)3+NaOH

Fe(OH)2

4Fe(OH)2+O2+2H2O

Fe(OH)2+2HCl

FeCl3

2FeCl3+Fe

2FeCl3+Cu(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2K

FeCl3+3NH3·H2O

2FeCl3+3Na2CO3+3H2O

FeCl3+3NaHCO3

2FeCl3 + SO2 + 2H2O 

FeCl3+3KSCN

2.最容易被忽略的物质的性质有哪些?

(1)Cl2:

Cl2+H22HCl(光照或点燃)

3Cl2+2P2PCl3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SO3+H2O=H2SO4+2HCl

Cl2+H2O=HCl+HClO

Cl2+H2O2=2HCl+O2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2)Fe3O4:

Fe3O4+4H23Fe+4H2O

Fe3O4+8HCl(浓)FeCl2+2FeCl3+4H2O

3Fe3O4+28HNO3(稀)9Fe(NO3)3+NO↑+14H2O

Fe3O4+8HI3FeI2+I2+4H2O

集训点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常见的无机物A、B、C、D、E、X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Na2CO3,C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则A一定是氯气,且D和E不反应

B.若A是单质,B和D的反应是OH-+HC

H2O+C

,则E一定能还原Fe2O3

C.若D为CO,C能和E反应,则A一定为Na2O2,其电子式是Na+

]2-Na+

D.若D为白色沉淀,与A摩尔质量相等,则X一定是铝盐

2.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Mg   B.Cu   C.Ag   D.H2

3.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甲、乙相连,甲的质量减少;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甲>丙>丁>乙D.乙>丁>丙>甲

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NH4Cl为强酸弱碱盐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B

Fe3+具有氧化性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C

溶解度:

CaCO3<Ca(HCO3)2

溶解度:

Na2CO3<NaHCO3

D

SiO2可与HF反应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5.下表各物质中,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和水反应的产物,则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表中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编号

物质转化关系

A

D

E

Si

SiO2

Na2SiO3

S

SO3

H2SO4

Na

Na2O2

NaOH

N2

NO2

HNO3

A.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2012·重庆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D.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为红磷

7.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B.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化合物D.Fe2+被溴氧化成Fe3+

8.SiO2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图所含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纯净的二氧化硅和单晶硅都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

C.用盐酸可除去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中少量的碳酸钙

D.高炉炼铁时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脉石转化为易熔的炉渣

9.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10.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还原性:

I->Fe2+>Br-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

n(Fe2+)∶n(I-)∶n(Br-)=2∶1∶3

二、填空题

11.碱式硫酸铁Fe(OH)SO4]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在医药上也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开始沉淀

2.3

7.5

3.4

完全沉淀

3.2

9.7

4.4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调节pH,使溶液中的沉淀,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

(2)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Ⅱ常同时通入O2以减少NaNO2的用量,O2与NaNO2在反应中均作。

若参与反应的O2有11.2L(标准状况),则相当于节约NaNO2的物质的量为。

(3)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产生的Fe(OH)2+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Fe2(OH)聚合离子。

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

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

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

A.氯水B.KSCN溶液C.NaOH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12.某亚硝酸钠生产厂采用硝酸为原料,其生产原理是NO+NO2+2NaOH=2NaNO2+H2O。

工艺流程如下

(1)分解塔中填有大量的瓷环,其目的是:

(2)按一定计量比在反应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从产物产率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中硝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是,若硝酸过浓度,吸收塔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通入一定量的N2的目的是:

(4)吸收塔中尾气如何再利用:

(5)副产品NaNO3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转化为产品(选填序号)。

A.PbB.CC.FeD.Cl2

注意点

1.从知识层面上:

(1)熟记一些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

“A≡A”分子必然是N2,不含有化学键的物质一定是稀有气体,具有10电子的分子可能是CH4、NH3、H2O、HF,具有四面体结构的可能是CH4、P4、NH,组成为AB3型的化合物可能为NH3、PCl3、AlCl3等,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1∶2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H2O2、H2O和Na2O2、Na2O等。

(2)熟记一些典型的颜色

 

①有色的固体

白色

Fe(OH)2、CaCO3、BaSO4、AgCl、BaSO3、铵盐

淡黄色

Na2O2、AgBr

黄色

S、FeS2、AgI、Au

黑色

C、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

紫黑色

I2、KMnO4

红色或红棕色

Cu(紫红色)、Cu2O(红)、Fe2O3(红棕色)

红褐色

Fe(OH)3

②有色盐溶液

Cu2+(蓝)、MnO(紫红)、Fe2+(浅绿)、Fe3+(棕黄)、Fe(SCN)3(红色)。

(3)熟记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①有颜色的气体:

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溴蒸气(红棕色)。

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NO2、F2、Cl2、溴蒸气。

③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H2S。

④易溶于水的气体:

HF、HCl、HBr、HI、NH3、SO2和NO2。

⑤能溶于水的气体:

CO2、Cl2、H2S和溴蒸气。

⑥易液化的气体:

NH3、SO2、Cl2。

⑦有毒的气体:

F2、HF、Cl2、H2S、SO2、CO、NO、NO2和溴蒸气。

⑧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

HF、HCl、HBr、HI等。

⑨可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且水溶液呈弱碱性的气体:

NH3。

⑩有水时有漂白作用的气体:

Cl2和SO2。

⑪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HF。

⑫能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气体:

水蒸气。

⑬在空气中点燃后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

H2S、CH4、CO、H2。

⑭与水可发生反应的气体:

Cl2、F2、NO2、溴蒸气、CO2、SO2、NH3。

其中Cl2、F2、NO2、

溴蒸气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色的气体:

NO。

⑯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Cl2、NO2、溴蒸气。

⑰遇AgNO3溶液可产生沉淀的气体:

H2S、Cl2、溴蒸气、HCl、HBr、HI、NH3。

(4)熟记一些特征现象

①焰色反应:

Na+(黄色)、K+(透过蓝色钴玻璃显紫色)。

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

加热恢复原色的是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炭等。

③白色沉淀Fe(OH)2]红褐色Fe(OH)3](由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④通CO2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CO2过量变清)、Na2Si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浓苯酚钠溶液、NaAlO2溶液。

⑤气体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H2在Cl2中燃烧。

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2、Br2、FeCl3、碘水等。

⑦相遇形成白烟或固体的:

NH3+HCl、NH3+HBr、NH3+HNO3、H2S+SO2、H2S+Cl2。

⑧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般是Al、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2S、NH4HS。

⑨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是Al、Si、铵盐,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NH3。

⑩常温时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般是Na、F2、Na2O2。

⑪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Al、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

⑫两种物质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的一般是CaC2、Al2S3、Mg3N2与H2O,S2O与H+,CO、HCO、SO、HSO、S2-、HS-与Al3+,CO、HCO与Fe3+。

2.从能力层面上:

学会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复习中与化学原理相结合,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平衡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离子反应理论、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理论。

树立牢固的“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化学思想,尤其在复习到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时,要拓展到同族其它元素是否有完全相同的转化关系图,在反应的现象、速率、程度等方面加以对比。

在代表性金属元素讨论之余,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金属元素,如Ca、Zn、Pb、Ag等,它们的性质与Na、Mg、Al、Fe中某些金属较为相似,可作适当延伸。

3.从应试层面上:

在考试过程中,题目给予的新信息可与旧知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题干中的“常见”、“过量”等关键词为推断限定了范围;而反应条件、某些物质的频繁出现等隐含信息即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

另外,物质转化时式量的变化、各元素含量、相对密度等数据都是解题的关键点,可综合物质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进行推断,如CO→CO2,NO→NO2,SO2→SO3,转化时分子中都增加1个氧,式量变化均为16。

解题“突破口”

(1)物质的特殊颜色

相关知识:

①有色固体

a.红色:

Cu、Cu2O、Fe2O3;

b.红褐色:

Fe(OH)3;

c.黄色:

AgI、Ag3PO4;

d.淡黄色:

S、Na2O2或AgBr;

e.蓝色:

Cu(OH)2;

f.黑色:

炭粉、CuO、FeO、FeS、CuS、Ag2S、PbS;

g.紫黑色:

KMnO4、I2;

h.白色:

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②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紫红色)、Fe3+与苯酚(紫色)、Fe3+与SCN-(血红色)、I2与淀粉(蓝色)等。

水(溶剂)

苯(溶剂)

CCl4(溶剂)

Br2

黄→橙

黄→红棕

I2

深黄→褐

淡紫→紫红

紫→深紫

③有色气体:

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NO2(红棕色)、I2(g)(紫色)、O3(淡蓝色)等。

④火焰颜色:

a.焰色反应:

Na+(黄色)、K+(紫色)、Ca2+(砖红色)等;

b.蓝色:

CO在空气中燃烧;

c.淡蓝色:

S、H2、H2S、CH4等在空气中燃烧;

d.苍白色:

H2在Cl2中燃烧。

【例1】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

化合物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     ,C是    。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特征性质

相关知识:

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②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a.白色沉淀先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

Fe(OH)2Fe(OH)3;

b.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

AgOH→Ag2O。

③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NO(无色)NO2(红棕色)。

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SO2。

⑤通入CO2气体变浑浊的溶液:

石灰水(过量则变澄清)、Na2Si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浓苯酚钠溶液、NaAlO2溶液等。

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3。

⑦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NO2、Cl2、Br2、FeCl3等。

⑧能与SO2、Cl2、O2等氧化性较强的气体(或其水溶液)反应析出淡黄色沉淀:

H2S。

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Na2O2、H2O2、SO2、氯水、O3、活性炭等。

⑩常温下能溶解SiO2固体的物质:

氢氟酸和NaOH溶液。

⑪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溶液:

硝酸盐(或硝酸)溶液。

⑫滴入沸水中可得到红褐色胶体的溶液:

含Fe3+的盐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