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30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docx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资料113页

得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评卷人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它取决于总的价格水平,并受到国内投资、净出口、政府开支、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总需求(aggregatedemand):

“总供给”的对称,又称“总支出”,指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或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的支出的总和,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AD=C+I+G+(X-M)。

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中,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因此,在凯恩斯主义中,总需求分析是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

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4.通货膨胀

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失业率在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凯恩斯曾经指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两大经济因素来评判经济的过冷和过热。

失业率增加,一般情况下是经济过冷的表现。

但是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是行不通的。

中国作为一个二元经济体,他的失业率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说的失业率是不一样的。

所谓二元经济指的是由城镇和农村两大结构构成,中国具有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加上这一部分的劳动失业率,数目是可怕的,所以我们官方所说的失业率只是指城镇的失业率,别且不包括摩擦失业等……在中国,失业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是指导意义。

托宾的Q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

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

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

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要花费多少钱。

其计算公式为: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

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

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

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试述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借鉴意义。

  鉴于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了经济不稳定的结论。

经济学家在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

索洛等人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例。

新古典增长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假定:

(1)全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

(2)劳动与资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并不能完全替代;(3)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4)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保持不变;(5)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6)人口按照一个固定速度增长。

利用人均生产函数的形式y=f(k),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概括为:

sf(k)+nk式中:

k为人均资本占有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

上述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nk。

第一部分称为资本的深化,而后一总值发则称为资本的广化。

基于上述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当社会的人均储蓄大于为新增人口配备资本仍有剩余时,即sf(k)>nk,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增加人均资本量,即k>0;相反,则人均资本占有量减少。

这表明,经济中自发的作用将使人均资本量维持在k=0的水平上。

此时,经济会因为劳动力的增加而稳定增长。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增长率为人口增长率,如图2—15所示。

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从图2—15中可以看出,实现人均产出量增加有三种途径。

(1)在人均资本占有量既定的条件下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总产出。

(2)提高储蓄率,使得人均资本量增加。

(3)降低人口出生率。

这些对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f(k)-(n+δ)k等号左边那个K是小写k上面有个点打不出来所以用大写K表示

K等于0是进入稳态

但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论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这句话不理解求高人指点

还有一个问题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人均产量下降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静态分析的结论又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感觉有点矛盾你要分清什么是稳态,总体和人均。

稳态就是处于均衡点时的状态,k、y描述的是人均水平,而稳态增长率说的是整体水平。

S增加提高了均衡点的k和y,所以说“提高稳态水平”是提高了稳态时的人均水平,但处于均衡时的经济总体增长率依然是n,不会变化。

当n增加,k、y在均衡时的水平降低,但处于均衡时经济整体的增长率为n,是提高了的

新手跪求!

急求!

宏观经济学,索洛增长模型,计算题。

请各位大侠帮帮忙啊~~已经给出所有财富值了啊!

2019-04-2810:

44提问者:

艾Avri1|浏览次数:

1578次

1.资本增长率gk=2%,劳动增长率个g1=0.8%,产出增长率gy=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0.25,此条件下,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y=√k。

若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1%,技术进步速度2%,折旧率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是多少?

若储蓄率降到10%,人口增长上升到4%,此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是多少?

3.有以下生产函数的索洛增长模型描述了一个经济:

y=√k

(1)解出y作为s,n,g和的函数时,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值。

(2)假设一个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每年1%;一个不发达国家储蓄率为10%,人口增长率为每年4%。

而在这两个国家中,g=0.02,=0.04。

求出每个国家稳定状态的y值。

(3)不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政策?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这是一个考虑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问题。

产出方程:

Y=F(AN,K),其中AN为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有效劳动。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y*-(n+g+δ)k*

上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k*表示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增长率,s为储蓄率,y*为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人均产出,n为人口增长率,g为技术进步率,δ为折旧率,k*为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人均资本。

在经济达到均衡时,△k*=0,于是均衡时的方程为sy*=(n+g+δ)k*,再由y=根号k,y*=y/A,k*=k/A。

将其带入均衡方程,既有s乘以根号k=(n+g+δ)k,将已知数据带入得,k=16(当s=28%时),均衡产出为y=4。

当s=10%,n=4%时,y=1。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劳动力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参加工作的人。

(×)

劳动力

英文名称:

Laborforce

定义:

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健康的人体中,是社会生产的永恒条件

第一个错是因为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劳动力指全部人口。

狭义上的劳动力则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提高税率,IS曲线会向左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右移。

可以看作相同价格下(同一水平线)产量更高(更偏向右边)

3.税率越高,税收越多,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

(×)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存量而不是流量的概念。

(×)错是因为不只是产品,还有劳务

5.充分就业就是不存在失业。

(×)充分就业"是各国政府发展社会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愿意接受一定工资水平就业的劳动者得不到就业机会。

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即宏观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均衡并达到最大化时劳动力要素的利用水平,这时,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存在岗位空缺的有效供给不足。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的、自愿的失业,这个时候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意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机制自发作用下的均衡失业率。

它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资相对应而不断变化。

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代表充分就业的自然事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

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以下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充分开发,不曾为影响其就业的因素

6.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越平,则挤出效应就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挤出效应图

[1] 一、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

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

  二、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

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

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

  三、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四、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报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

  五、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

7.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基尼系数为0表示理论上的绝对平均,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8.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民生产净值。

(√)

9.一般来说,国民边际消费倾向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

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一定介于0到1之间。

当①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同时增加或减少时,边际消费倾向为正。

②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额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方向相反时,边际消费倾向值为负。

③当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收入改变多少,边际消费倾向都不改变。

  例如:

某消费者收入100元,对A产品原消费额20元。

  ①当他的收入增加到200元(增加了1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增加到了40元(增加了20元)。

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40-20)/(200-100)=0.2>0

  ②当他的收入增加到200元(增加了1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减少到了0元(减少了20元)。

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20)/(200-100)=-0.2<0

  ③当他的收入增加到200元(增加了1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保持在20元(变化0元)。

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

  ④当他的收入增加到200元(增加了100元),对A产品的消费额增加到了140元(增加了120元)。

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140-20)/(200-100)=1.2>1

10.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首先你需要谈再贴现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3大工具之一的作用。

它通过改变银行向央行再贴现票据,获取再融资的成本,进而减少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额度。

迫使银行放缓信贷扩张。

因为准备金是基础货币(高能货币MH)中的一个,所以整个社会中的货币供应量,会因为贴现率的提高,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更大倍数的减少。

下面来谈为什么利率提高了。

因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需求不变,那么作为货币价格的利率自燃会提高。

你也可以通过IS-LM模型中LM线左移引起的利率上升来解释。

另外,虽然中国利率不是纯市价决定,但一方面,提高贴现率必然导致利率上涨的预期和压力,政府不可能也没必要去通过另外两个货币政策工具抑制利率上浮,否则就是一边添柴,一边火上浇水。

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贴现率是紧缩政策的标志,利率提高同样也可以为了同一个宏观调控目标服务,所以利率会提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只要是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归为其中,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所得+国外居民在国内的所得

2.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其中A为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B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使得经济体有需求不足的倾向,需要政府干预。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短期收入。

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即:

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

对于净出口主要体现在经常性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净资本流出主要体现在资本账户,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前者主要是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后者主要是土地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等)的收买或出售。

4.简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推导IS曲线,论述IS曲线的斜率大小与移动的决定因素,并说明其中的经济含义

IS推导:

由Y=C+I,I=e-arc=a-by可得IS曲线方程为r=(age)/d-(1-bY)/d

(3)

其斜率的大小由b和d决定,b、d越大则斜率越小。

(1)

其平移则主要由a、e决定,a、e增加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1)

经济含义:

d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幅度,如果d较大,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敏感,利率的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收入的较大变化,反应在IS曲线上是:

利率较小的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的变动与之相配合,这时IS曲线斜率比较小。

b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b较大,意味着支出乘数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的变动幅度也大,这时IS曲线斜率比较小。

a增加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更加倾向于提高消费,因此同样水平的消费现在只要更低的收入就可以达到,因此IS曲线右移。

e增加表示人们的投资热情更高了,因此同样水平的投资现在只要更高的利率就可以达到,因此IS曲线右移。

(5)

2.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其局限性

原理:

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政府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使得利率下降或者上升,从而引起投资的上升或者下降,最终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M→R→I→Y。

(3)

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经济萧条的时候使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投资需求从而引起总需求的上升,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3)

局限性:

1、时滞: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

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

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

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

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则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难了。

2、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

尤其是,市场利率变动以后,投资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变动。

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时不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和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变化,比方说,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是反衰退,却为加剧通货膨胀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

(4)

五、计算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函数I=200-5r,政府购买G=100,税收函数T=20+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0.1Y,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4Y-2r。

求:

(1)四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

(1)四部门Y=C+I+G+NX其中Yd=Y-T=Y-20-0.25Y=-20+0.75YNX=X-M=26-0.1Y

Y=100+0.8(-20+0.75Y)+200-5r+100+26-0.1Y

(1)

得出IS曲线方程为:

r=-0.1Y+82(3)

由L=M的0.24Y-2r=100得出

(1)

LM曲线方程为:

r=0.12Y-50(3)

(2)联立IS-LM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r=22Y=600

(2)

2、设消费函数为C=15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50+0.25Y。

出口X=40,进口M=20+0.1Y。

(1)求均衡收入;

(2)求净出口。

解:

(1)四部门Y=C+I+G+NX其中Yd=Y-T=Y-50-0.25Y=-50+0.75YNX=X-M=20-0.1Y(3)

Y=150+0.8(-50+0.75Y)+50+100+20-0.1Y

的Y=560(4)

(2)由NX=X-M=20-0.1Y=20-0.1*560=-36(3)

兰州商学院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宏观经济学》试卷A答案

二、计算题(每小题115分,共计30分)

1、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4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解:

(1)∵C=90+0.8y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