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112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Word版含答案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这说明南北朝时期该地战争频繁,人们由于对国家的货币不信任而使用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币即国家发行的货币,这说明人们对国家比较信任,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社会稳定。

隋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还没有完成向南方的转移,A项不正确;B项与图中信息无关;C项在图中没有体现。

故选择D项。

 

2.

“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南方人在生活习俗上受到北方人的影响,而非生产技术;材料所述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而非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故排除①③;②④表述符合材料主旨。

 

3.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

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人口移动的原因。

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番薯,在明清两代不断推广种植,加之稳定的社会环境,人口迅速膨胀,人地矛盾突出,且玉米和番薯能够在土壤相对贫瘠的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种植,故引起了移民现象。

故本题选A。

B说法错在“严重不均衡”,故不选;政府对开发西南主要通过改土归流来推进,故不选C;区域经济分工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故不选D。

 

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时,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A项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反映了唐朝商业的繁荣,C项反映了南宋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D项反映了明代棉纺织业的发达。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h+#ttp:

//www.wln100?

.com未!

来脑教学云平台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化的发达往往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因此古代中国思想家的地域分布可以从经济发展的程度上进行分析。

春秋战国至北宋,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故思想家的人数最多;南宋至明清,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长江流域,故南方思想家的人数超过北方;岭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故思想家的人数最少,因此答案为A项。

http:

//www(.wl+n(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6.“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答案】C

【解析】中唐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扬州等繁华的大都市。

 

7.下面为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我国粮食情况统计表。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分裂阻碍了经济发展

B.封建经济持续发展

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过北方

D.人们生活安定富足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仍在发展,可排除A。

从“粮食亩产水平”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提高可知农业生产在不断发展,而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故B正确。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宋代,可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D。

 

8.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

唐朝的创建者出身于西北门阀士族,但自唐朝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批人民南迁,导致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故本题应选A项;题干无从体现改变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大运河开凿于隋朝,与题目中的时间“唐朝后期”不符,故排除C项;古代中国一直重视陆地边防,忽视海防,故D项的表述错误。

 

9.htt%p:

//?

未来脑教学?

云平台(《新唐书》记载: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注重精耕细作

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根据思维模板可知,要透过现象来看本质。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的影响。

这说明当时的经济重心南移了,D项符合题意。

A、B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反映的是表象。

 

10.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历史上的“中原”应位于其中的

A.函谷关以东

B.崤山以西

C.山东、山西

D.整个黄河流域

【答案】A

【解析】汉代有四大经济特区分别在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

ht#tp:

//www.wln10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11.比较下图,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汉唐间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②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③从汉到唐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

④隋朝修建大运河促进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http:

//www%.wln(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汉代州分布比较密集的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唐代道则扩大至长江中下游地区,①正确;从唐代“岭南道”等信息可知,道基本上是按地形设立的行政区划,②正确;汉代南方州的分布较为稀疏,反映出地广人稀,而唐代较为密集,反映出经济发展,③正确;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④正确,故D项正确。

 

12.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结合图分析,正确的是

!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元朝行省图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htt(p:

//www.wln100?

.%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

因材料数据不足,A项无法判断;C项错在“均落后于”,结论太绝对,排除;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后,排除D。

 

13.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

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

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

明清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原产南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当时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故C项正确。

占城稻是在宋朝时期引入中国的一种良种稻,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没有形成区域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故D项错误。

 

14.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

A.两晋时期

B.唐宋时期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都南迁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长江流域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故答案为C。

A、B、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5.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据图分析江淮地区的人口在增加,并没体现变化的幅度最大;黄河中下游地区从西汉到南宋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但并不是始终。

 

16.“(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段材料可能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

【答案】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迅速。

 

http:

//www.wln10!

0.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1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http:

//www.wl#未来脑教学云平台*|_【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以后进一步南移,宋代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故A、B、D三项排除,C项正确。

 

18.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A.地势复杂

B.气候炎热潮湿

C.人口稠密

D.生产技术落后

http:

//w?

%ww.wln100.!

com未来脑教学云平台+【答案】C

【解析】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其原因之一便是江南人口稀疏。

 

19.阅读下列汉唐时期的人口分布表格,从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256

7871

4364

698

28898

12137

8081

2484

A.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B.唐朝时期,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C.西汉和唐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一直最多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获取A、B、C三项信息。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以后,故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状况:

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

发展:

东晋时期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

(1)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要准确地概括、表述材料的内容;笫

(2)(3)问比较容易,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