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532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国际金融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总结.docx

《国际金融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总结.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金融总结.docx

国际金融总结

1.外汇的概念

动态(Dynamic)含义的外汇

是指把一国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或活动。

静态含义的外汇静态(Static)含义的外汇

是指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

动态意义上的外汇:

国际汇兑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

1.广义上说:

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其它货币资产

2.狭义上说:

外币支付凭证

按照静态的含义,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外汇必须具备三性:

可支付性、可获得性和可兑换性。

可支付性是指在国际市场上普遍被接受的支付手段;可获得性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索偿的支付手段;可兑换性是指可兑换成任何国家货币或其他各种外汇资产的支付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对外汇的定义:

我国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

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研究国际汇兑的起点,是经济开放的国家对外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国际收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情况,它不仅直接影响一国对外汇率的变化,也反映一国外汇、货币政策的变更和调整。

据IMF的解释,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s)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1.一国的居民(即外国的非居民)包括:

在本国居住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在外国居住一年以下的本国公民;在本国从事活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本国或外国企业、非赢利团体(国际组织除外)和各级政府。

2.一国的非居民(即外国的居民)包括:

在本国居住一年以下的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在本国从事活动不满一年的本国或外国企业、非盈利团体和各级政府;外国政府的大使馆、领事馆、军事机构等以及他们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国际组织(但国际组织的雇员在驻在国工作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属驻在国的居民)。

3.居民与非居民的概念:

是一个经济概念,包括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不是依据双方的国籍,而是依据交易的双方中是否有一方是该国的居民。

4.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与国际投资头寸(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IIP)的区别:

国际投资头寸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的对外资产与对外负债的总和,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二者包括的范围不一样。

􀂃二者的关系是:

国际收支为因,国际投资头寸为果。

5.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基础。

经济交易的类型包括五类

(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

(2)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4)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5)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国际收支和国际借贷

国际收支和国际借贷是两个不同但易混淆的概念。

国际借贷(Balance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也被称作国际投资状况(InternationalInvestmentPosition),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

它们的区别在于:

①国际收支是流量(Flow)而国际借贷是存量(Stock)②两者所包括的范围不一样,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赠予、侨民汇款与战争赔偿等“无偿交易”,都属于不发生国际借贷关系的交易,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中,但却包括在国际收支中。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交易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记账法对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的记录,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而编制出的分析性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复式簿记的记帐方法法编制: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贷方(Credit/PlusItems)对外实际资产的减少;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对外负债的增加;

借方(Debit/MinusItems)对外实际资产的增加;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对外负债的减少;

贷方(Credit/PlusItems)出口(货物和劳务);资本流入,包括:

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本国对外负债的增加。

借方(Debit/MinusItems)进口(货物和劳务);资本流出,包括:

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本国对外负债的减少。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所有权变更原则

按照IMF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记录的各种经济交易应包括:

1.在编表时期内全部结清部分。

2.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到期必须结清部分(不管实际上是否结清,比如利息)。

3.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发生(指所有权已经变更),但需跨期结算部分(如延期付款、预付货款)。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一)经常账户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三)官方储备资产(四)错误与遗漏

(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它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真实的外汇收支状况。

经常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Goods&Services)、收益(Income)和经常转移(CurrentTransfers)三部分。

1.货物和服务

(1)货物。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以及非货币黄金的输出入。

它是国际收支中一个最重要的项目,进口记入借方,出口记入贷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商品的进出口以各国的海关统计为准,而且都应按离岸价格(FOB)计算。

有些国家的统计,出口商品以离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则以到岸价格(CIF)计算,离岸价格加上保险费和运费等于到岸价格。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这些国家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应将进口商品的运费和保险费从进口支出中剔除,分别将它们列入服务项下。

(2)服务。

服务又称无形贸易(InvisibleTrade),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运输。

即货运、客运、港口、仓储、邮电、租金等费用的收入和支出,通称贸易从属费用。

旅游。

指旅游者在外国旅游时,获得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如食宿、交通运输和娱乐费用等。

其他各项服务。

包括运输和旅游项目下没有包括的国际服务交易,如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

2.收益收益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两大类交易:

(1)职工报酬,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非居民工人,大使馆的当地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

(2)投资收益,包括居民因持有国外金融资产或承担对非居民负债而形成的收入或支出,主要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

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

3.经常转移经常转移是指所有非资本转移的转移项目,政府的转移:

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对收入和财产支付的经常性税收、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没收走私商品、政府间的赠予、捐款及税款等;其他转移:

侨民汇款、养老金、宗教团体、教育机构、财团法人捐赠钱款物资、各种奖金及奖学金等。

经常转移必须排除以下三项所有权转移:

(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

(2)与固定资产的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

(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

上述三个子项目差额的总和就是经常项目差额。

正号为顺差,负号为逆差。

经常项目顺差是一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项目,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部分。

1.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资本转移就是前面经常转移部分所排除的三项所有权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2.金融项目包括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

金融项目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

(1)直接投资(DirectInvestment)。

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这一永久利益意味着直接投资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施加着相当大的影响。

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在国外直接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

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这一比例最低为10%。

(2)证券投资(PortfolioInvestment)。

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对于债务证券而言,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

(3)其他投资(OtherInvestment)。

它包括各类金融交易,其中有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贷和同金融租赁联系在一起的贷款)、货币和存款(可转让的和其他类型,如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入股形式的存款和贷款以及在信贷合作社的股份等),以及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

不同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要考虑长短期的期限划分。

长期投资的定义是原始合同期限为一年以上或无期限的投资;短期投资包括货币,是随时可能支付或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投资。

储备资产(ReserveAssets)。

它包括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国际收支和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交易目的的各类资产。

这些目的包括:

为收支失衡提供直接融资,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影响汇率从而间接地调整收支失衡维持对某种货币及其经济的信心或作为一国向国外借款的基础。

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化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

需要指出的是,储备资产永远是指实际存在的资产,各项有效协议下产生出的债权,如互换和信贷额度下可得到的外汇都不构成现有的债权。

(三)错误与遗漏项目错误与遗漏是一个人为的平衡项目,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方总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统计数字出现错漏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

资料来源不一,即商业部、财政部、海关、税务和银行等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资料不全,如资本外逃,即资本通过地下渠道秘密地流出流入、走私及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国境等(这些也属于国际收支范畴)难以掌握和统计;资料本身错漏,有关单位提供的统计数字也不是100%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也有错漏。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方总额应该相等,但由于上述原因,借贷方总额总是出现差额。

为此,设立这个项目用于轧平差额,其数目与上述的差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标准传统上,将国际经济交易按照其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Transaction)又叫事前交易(Ex-AnteTransaction),这类交易纯粹由于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动进行。

调节性或补偿性交易(Accommodating/CompensatoryTransaction)又叫事后交易(Ex-postTransaction),这类交易是在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各项发生不平衡时,为了弥补缺口而进行的交易。

所谓的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平衡,即自主性交易的借方数额之和与贷方数额之和相等。

反之,就是国际收支失衡。

总差额:

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金融账户差额之和

IMF倡导使用总差额这一概念。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字。

(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增速放缓。

2008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1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8%,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较同期货物贸易总额增速高2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扩大。

服务贸易逆差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升5%。

其中,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分别为59亿、58亿和44亿美元;主要顺差项目为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分别为26亿、27亿、15亿、17亿和43亿美元。

运输和旅游仍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

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两项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此比例与上年同期持平。

服务贸易收入来源国家/地区排名前五位的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支出目的国家/地区排名前五位的仍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澳门

(三)直接投资

1.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008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8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撤资清算等流出60亿美元,增长36%;净流入741亿美元,增长27%

部门

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772亿美元,金融部门吸收外国来华直接投资29亿美元。

国家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资金来源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

中国香港(422亿美元)、美国(43亿美元)、新加坡(41亿美元)、中国台湾(38亿美元)、日本(32亿美元)、韩国(22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9亿美元)、德国(13亿美元)、法国(11亿美元)、英国(9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在华投资金额占同期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总额的90%。

对外直接投资

200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等汇回9亿美元,增长57%;净流出333亿美元,增长350%。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构成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258亿美元,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85亿美元。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构成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258亿美元,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85亿美元。

▪从投资目的地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去向依次为亚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及欧洲。

其中,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占88%,对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地区的投资分别占5%、4%、2%、1%及1%。

▪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涉及批零贸易、资源开发、公共产品、生产制造和设计研发等众多领域,其中,在商务服务、矿产开采、电力资源供应及制造等行业的直接投资较为集中,2008年上半年对以上四个行业的投资额分别占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10%、6%和3%。

▪从投资方式看,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收购兼并方式进行对外投资,跨国并购趋于活跃。

2008年上半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62%。

▪2008年上半年,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9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8亿美元。

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1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51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

▪对外证券投资由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

▪对外股本证券净流出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对外债务证券投资净回流159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出100亿美元

▪原因:

1)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投资收益降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对外证券投资风险加大;

2)受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为满足国内外汇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大幅减少对外证券投资。

▪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

▪2008年上半年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51%。

其中,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8亿美元,下降49%;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净汇出0.7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入15.2亿美元。

▪原因:

1)2008年企业境外上市规模相对2007年明显下降;

2)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减弱;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

第三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措施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一般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般原因:

经济周期、货币因素、结构、收入、偶发性原因、国内经济政策

特殊原因:

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特殊原因、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特殊原因

周期性失衡

收入性失衡

*各国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差异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其他条件不变,收入

进口

*思考:

收入增长快的国家容易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如果收入增长过程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引起生产成本下降,收入增长不仅会促使进口增加,还促使出口增加。

*收入性不平衡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前提

货币性失衡

✈一国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一国货币供应量

物价

出口

进口

✈一国货币供应量

利率

资本外逃

资本项目逆差

✈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快于他国,国际收支容易出现逆差

结构性失衡

✈一国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逆差

✈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帐户(狭义)或经常帐户上。

▪结构性失衡含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发生;另一层含义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或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而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这层含义的结构性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偶发性失衡

✈一些偶发性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政局动荡、战争、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

政局动荡与战争是最大的国际投资风险,如2003年的美伊战争使俄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伊的利益损失巨大。

因此,一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往往世界各国的投资者都唯恐避之不及,随着资本的大量流出,该国的国际收支必然面临着失衡。

国内政策

▪本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金融和资本账户

和经常账户

本国扩张的财政政策:

包括税率、政府支出→需求→经常账户

▪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具有长期、持久的性质,而被称为根本性失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仅具有临时性,而被称为暂时性失衡

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特殊原因

*国际竞争力、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变化。

*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资本输出输入频繁且不稳定。

*高度一体化的国际金融市场对有资信的发达国家而言,容易发生国际储备过多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特殊原因

Ø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其商品和劳务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尤其是出口构成严重不合理。

Ø资本净输入过多与不足相交替,造成国际储备水平较低。

Ø国际收支不平衡经常表现为逆差。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逆差

*本币汇率下浮*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失业增加

顺差

*本币汇率上升*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增加*加剧通货膨胀*引起国际摩擦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性调节措施

融资(financing)或弥补(accommodation)

▪一国政府当局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

▪注意:

货币政策多半会对国际收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它倾向于扩大国内外的利率差距,从而引起大量资本流动,而财政政策通常是对国内经济活动的作用大,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小。

所以只有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适当配合,才能调节外部和内部的共同平衡

(三)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通过货币法定贬值或升值来调节国际收支。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可通过干预汇市,使汇率符合自己的期望值,通过币值的高估或低估来调节国际收支。

如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通过本币贬值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

本币汇率↓→出口↑进口↓→逆差↓

注意:

运用汇率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时,必须考虑达到目标效果的某些条件是否具备。

如利用本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逆差时,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第一,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否充分。

第二,国民经济的生产能力是否被充分利用,是否已达到充分就业。

第三,本币贬值是否会引起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国家更大幅度的货币贬值

第四,本币贬值所引起的国内物价上涨社会能否承受。

如果条件不具备,往往不得不采取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

▪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

Ø外汇管制:

政府通过颁布外汇管理法令、法规和条例,对一切涉及外汇的对外经济活动和汇率进行管制。

Ø外贸管制:

以行政干预的方式,直接对商品的输出入进行管制

▪直接管制和汇率贬值同属于支出转换政策,属于全面性控制工具(GeneralControls)。

▪特点

▪比较灵活,针对具体不同的进出口项目和资本流动有区别地予以实施。

▪弱点

▪变显性赤字为隐性赤字。

▪容易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造成本国产品生产的效率低下,对外竞争力不振,引起官僚作风和贿赂风气的兴起。

外贸管制

外贸管制是指以行政干预的方式,直接对商品的输出入进行管制

直接管制能正真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吗?

注意:

直接管制通常能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但是,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只是将显性国际收支赤字变为隐性国际收支赤字,一旦取消管制,赤字仍会重新出现。

此外,易招致国际经济组织的反对及别国的反抗与报复。

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一、我国1980年开始试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0年以前,我国未曾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0年我国相继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1985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首次公布1982—1984年的国际收支概览表(粗表),从1987年开始每年定期公布上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我国国际收支总量增长迅速。

1、进出口额

▪1979年293亿$,2000年达4743亿$,2001年达5098亿$。

2002年为6208亿$,2003年达8509.9亿$,200617604.0亿$。

2、利用外资

▪截至2002年底,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超过4000亿$,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额已超过8000亿$。

2002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27亿$,截至2002年底,外债余额为1685亿$。

三、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1、第一阶段:

建国初期至1978年严格管制外汇,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这一阶段我国尚没有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是当时的《国家外汇收支表》。

2、第二阶段:

1979-1993年

▪这一阶段国际收支的总体特征是:

国际收支总量增长快(1993年是1982年的5.4倍)。

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但是,国际收支差额和外汇储备波动十分明显。

国际收支有4年逆差,由于国家外汇储备不能满足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80年代初期我国曾不得不向IMF借用救助性贷款,此后又经历了一个升降起伏的阶段,1993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1.99亿$。

3、第三阶段:

1994-1997年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等),这一阶段我国的国际收支也有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常帐户和资本与资本帐户持续双顺差,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顺差。

▪☆资本与金融帐户总规模扩大,资本项目大量顺差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最主要因素。

▪☆服务和收益逆差逐年扩大。

从1993年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