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6702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docx

pcie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

pcie(PCI-Express)处理层协议中文详解

处理层协议(transactionLayerspecification)

◆TLP概况。

◆寻址定位和路由导向。

◆i/o,memory,configuration,messagerequest、completion详解。

◆请求和响应处理机制。

◆virtualchannel(vc)Mechanism虚拟通道机制。

◆dataintegrity数据完整性。

一.TLP概况

处理层(transactionLayerspecification)是请求和响应信息形成的基础。

包括四种地址空间,三种处理类型,从下图可以看出在transactionLayer中形成的包的基本概括。

一类是对i/o口和memory的读写包(TLPS:

transactionLayerspackages),另一类是对配置寄存器的读写设置包,还有一类是信息包,描述通信状态,作为事件的信号告知用户。

对memory的读写包分为读请求包和响应包、写请求包(不需要存储器的响应包)。

而i/o类型的读写请求都需要返回I/O口的响应包,configuration包对配置寄存器的读写请求也有响应包。

这些请求包还可以按属性来分就是:

NP-nonposted,即请求需要返回completion的响应包;还有一种就是;poste,即不需要completion返回响应包。

例如上面的存储器写入请求包和Message包都隶属于posted包。

包的主要格式结构如下:

每种类型的包都有一定格式的包头(TlpHeader),根据不同的包的特性,还包括有效数据负荷(DataPayload)和tlp开销块(TlpDigest)。

包头中的数据用于对包的管理和控制。

有效数据负荷域存放有效数据信息。

具有数据的TLP传递是有一定规则的:

以DW为长度单位,发送端数据承载量不得超过“DeviceControlRegister”中的“Max_Payload_Size”数值,接收端中,所接收到的数据量也不能超过接收端“DeviceControlRegister”中的“Max_Payload_Size”数值。

TLpDigest域是32位的ECRC校验。

具体的包结构图如下:

由此图可看出数据从低字节的高位先发送,从左到右。

以下详细介绍TLPS的每个成分。

R为保留信息位,应设为0,路由器switch对此位不做修改,接收器应该忽略此位。

▲                     Fmt[1:

0]:

FormatofTLP(seeTable2-2)–bits6:

5ofbyte0

▲                     Type[4:

0]:

TypeofTLP–bits4:

0ofbyte0

▲                     TC[2:

0]:

TrafficClass–bits[6:

4]ofbyte1,关于TC的作用将在下文说明。

▲                     Attr[1:

0]:

Attributes–bits[5:

4]ofbyte2,详细介绍见下文

▲                     TD:

1bindicatespresenceofTLPdigestintheformofasingleDWattheendoftheTLP标志TLPDigest域的有无。

▲                     EP:

indicatestheTLPispoisoned–bit6ofbyte2有效数据中毒(出错)机制。

 

▲                     Length[9:

0]:

LengthofdatapayloadinDW.

Fmt开销位说明TLPHeader的长度和TLP是否包含数据,见下图。

▲ Fmt[1:

0]=00b,代表3DW的包头,没有数据。

▲ Fmt[1:

0]=01b,代表4DW的包头,没有数据。

▲ Fmt[1:

0]=10b,代表3DW的包头,有数据。

▲ Fmt[1:

0]=11b,代表4DW的包头,有数据。

Fmt和Type开销组合定义了包(TLP)的类型如下。

上图定义了各种类型的包,图中的r[2:

0]用于定义Message包的隐含寻址方式,在下文中更为详细。

Length域定义了有效负荷的DW长度如下。

 

在不包含datapayload块的包中Length的值应被设置为保留值R,并被接收端忽略。

余下的各个开销位将在后文提到。

二.TLP打包定址和路由导向方式

主要有三种TLP寻址方式:

地址路由(address)、ID识别路由、间接路由(implicit)。

下面主要解释address和ID寻址方式,间接寻址将在后面提及。

address寻址主要用于memory和i/orequest请求包,memory读写请求包支持64位地址和32位地址,i/o读写请求只支持32位地址。

64位地址寻址的TLPHeader有4DW(16字节),32位地址寻址的TLPHeader有3DW长。

上图就是64位地址的4DW的包头和32位地址的3DW的包头。

对于memory读写request包,AT(addressTypefield)有如下的编码。

ID寻址方式主要用在configuration请求包、部分message包、响应包中。

ID包括Busnumber、Divcenumber、functionnumber为TLP定位目标接收器。

ID寻址的TLP包头长度也有4DW和3DW两种,ID在TLP中位置见下图。

第七个Byte(Byte7)是第一个DW数据负荷和最后一个DW数据负荷使能位(ByteEnables),ByteEnables在于memory,i/o,configuration请求包中有效,如图。

对于lastDWBE和1stDWBE中的每一个位,为0表示相应的数据字节不被读或写,为1表示相应的数据字节有效。

每个使能位相对应的字节如下。

处理层描述符(transactionDescriptor),用于请求器件和应答器件间转送处理层信息,包括三部分,TransacitonID、Attributes、Trafficclass(TC)。

如下图。

其中TransactionID包括:

RequesterID、Tag,如图。

Tag[7:

0]是由产生请求包的器件生成的,如果请求器件需要应答,则每个Tag[7:

0]和FunctionNumber是独一无二的。

TransactionID是一个全局标识符用于响应包寻址请求器件。

TC的规定如下,描述服务的层次和用于映射虚拟通道:

处理层描述符在请求包中第二个DW:

中图中看出,描述字符放在第二个DW的前三个字节中。

三.i/o,memory,configuration,messagerequest、completetion详解。

memory、i/o、configurationrequest包头除了基本的域之外还包括:

TransactionID即requesterID、Tag、LastDWBE、1stDWBE,放在第二个DW中。

以下分别介绍这三种不同的请求包。

memoryrequestpackage:

采用直接地址寻址,有64bit地址和32bit地址两种,其中读请求包的Length域不应大于Max_Read_Request_Size寄存器设置的值。

请求器件不会示例一个所访问的memory空间超过4KB的readrequest包。

以下是两种不同地址长度的memoryrequest包。

I/Orequest包:

I/Orequest包只有32位地址寻址。

有如下限制:

▲                     TC[2:

0]mustbe000b

▲                     Attr[1:

0]mustbe00b

▲                     AT[1:

0]mustbe00b

▲                     Length[9:

0]mustbe0000000001b

▲                     LastDWBE[3:

0]mustbe0000b

格式如下:

可见每次只传送一个DW数据。

configurationrequest包:

configurationrequest包采用ID寻址方式,包头(TlpHeader长度是3DW)。

有如下规定:

•TC[2:

0]mustbe000b

•Attr[1:

0]mustbe00b

•AT[1:

0]mustbe00b

•[9:

0]mustbe0000000001b

•LastDWBE[3:

0]mustbe0000b

包格式:

Message包:

Message包分为:

􀂉INTxInterruptSignalingINTx中断信息包

􀂉PowerManagement电源管理机能。

􀂉ErrorSignaling错误信息包

􀂉LockedTransactionSupport锁住交易的支持

􀂉SlotPowerLimitSupport插槽电源限制的支持

􀂉Vendor-DefinedMessages制造商自行定义信息

所有的Message包都用Msg编码,即不包括数据负荷的Message包,除了Vendor_DefinedMessages和Set_Slot_Power_LimitMessage包,Message包有以下限制:

□     TheMessageCodefieldmustbefullydecoded(Messagealiasingisnotpermitted).

□     Exceptasnoted,theAttr[1:

0]fieldisreserved.保留Attr域。

□     AT[1:

0]mustbe00b.

□     Exceptasnoted,bytes8through15arereserved.保留包头部分的bytes8到byte15.

□     MessageRequestsarepostedanddonotrequireCompletion.Message包不需要返回响应包。

□     MessageRequestsfollowthesameorderingrulesasMemoryWriteRequests.

寻址方式:

隐含寻址,由Type域中的r[2:

0]决定,即Type域的最后三位。

具体寻址映射如下:

r[2:

0]是010时,寻址方式就是ID寻址。

completionrules(应答机制):

completion包用ID寻址方式,寻址使用的ID就是request提供的requesterID。

除了那些正常的域以外,还包括:

◆         CompleterID[15:

0]–IdentifiestheCompleter–describedindetailbelow

◆         CompletionStatus[2:

0]–IndicatesthestatusforaCompletion

◆         BCM–ByteCountModified

◆         ByteCount[11:

0]–TheremainingbytecountforRequest

◆         Tag[7:

0]–incombinationwiththeRequesterIDfield,correspondstotheTransactionID

◆         LowerAddress[6:

0]–lowerbyteaddressforstartingbyteofCompletion

compl.Status位有如下含义:

 

四.请求和应答处理机制

处理机制就是对接收到的经DataLinkLayer进行数据完整性验证的Tlp进行处理。

无效的包将被抛弃,保留字(reserved)将被忽略。

以下是处理流程:

对所有的包分requesthandling和completionhandling,按不同的规范处理。

RequestHandlingRules:

如果请求是一个不支持的请求包,并且需要响应,则CompletionStatus=UR,即不支持的请求。

如果请求包是一个Message包则按Message包处理规则处理,否则对这个request进行处理。

如果请求违反器件编程定义则给出ca响应,即响应器件放弃该请求,否则做出正确应答。

completionhandling:

如果接收到一个completion包的TransactionID和requester的TransactionID不一致则这个应答包是非预期包。

合法的应答包将按Compl.Status域处理并提取有效数据负荷。

五.virtualchannel(vc)Mechanism虚拟通道机制。

虚拟信道(virtualchannel)在总线中提供用TC域来区分的虚拟信息通路,即某一传输通路,有不同的流程控制机制(FlowControl)。

当某流程控制出现拥塞时,其他通路依然畅通。

VC有自己的独立流控制,是实现Qos的秘诀。

VC通道是解决拥塞的基础。

在Switch内部,VC通道机制如下:

 

每个TLP包并不包含具体的VC信息,VC是由TC映射得到的。

每个器件的TC/VC映射是不同的,TC0/VC0是固定的。

具体TC、VC映射如下:

一个或多个TC映射到一个VC,同一个TC不能映射到不同的VC上,连接双方的映射机制一致。

除了TC0外,其他的可以软件设置。

链路两端的映射方案要一致,如图是一种映射方案。

具体的虚拟通道是由VCID决定和识别的。

 

现在介绍FlowControl,每个虚拟通道有独立的流程控制的缓冲空间。

在收发双方,流程控制信息是用数据链路包(DLLP)打包发送的,其中的“VCID“就是用来载送虚拟通道的识别。

总的来说,流程控制是由数据交易层(TransactionLayer)搭配了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来处理的,只是,处理层通常是针对接收到的TLP打包,生成TC,再由TC映射到VC。

流程控制信息是FCP(FlowControlPackage),即DLLP打包的一种。

流程控制的信用单位是Credit,也就是接收器的缓冲空间是4DW。

信用单位:

就是接收端缓冲空间大小的基本单位。

流程控制能分辨三种包:

postedrequests(p)、non-postedrequests(Np)、completions(cpl)。

还可以分辨三种包的包头Header和数据Data,可以这样说,每个虚拟通道(VC)对应的特定流程控制包含6种不同的流程控制信息:

1、PH=postedRequestHeader;2、PD=postedrequestDataPayload;3、NPH=non-postedrequestHeader;4、NPD=non-postedrequestDataPayload;5、CPLH=completionHeader;6、CPLD=completionDataPayload。

各种包对应的流程控制如下表;

六.dataintegrity数据完整性

主要的数据完整性保证之一是DataLinkLayer中的crc(lcrc)。

为了确保数据端对端的可靠性在Transaction层的TLpDigest域还选择性的做一ECRC校验,ECRC的初值是FFFFFFFF,算法实现如下:

 

TransactionLayerspecifications只是pcie总线规范的一层规范,主要处理数据包的传送管理,此外还有DataLinkLayer规范和physicalLayer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