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3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docx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

历史ⅰ人民版专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达标练习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基础达标]

1、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

“我把它封给你吧!

”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

“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

“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那么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

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

据此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

4、以下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那么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煕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5、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6、“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弛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中表达出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察举制

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配)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

8.轩辕黄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2017年3月29日,巳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个人崇拜D、占卜传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那么贬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那么举烽火。

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

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三】四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A2.B3.D4.C5.A6.B7.A8.A

9、

(1)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制政权。

(2)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同周王作战等。

(3)材料三说明当时诸侯尚能服从周王;材料四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础达标]

1、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2、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3、秦朝的以下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5、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D、实行行省制

6、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7、右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

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8、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民曰“黔首”。

大酺。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

,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权秦半两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秦官僚制度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这一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得以在全国推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4)以上三那么材料反映了秦王朝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D2.D3.B4.C5.C6.C7.B8.B

9、

(1)实行郡县制。

(2)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

本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3)秦的统一。

(4)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意义:

有效地维护了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

[基础达标]

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

对这一措施的正确表达应是()

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

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3、下图为秦朝时的文物,分别为束颈的铁钳、铁桎、隶书律令竹简,据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之一②反映秦朝的法律和刑罚的情况

③秦朝灭亡原因之一是由于法律严酷④反映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基本情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4、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太尉的职责,在唐代应属三省六部中哪一部的职责()

A、吏部B、户部C、礼部D、兵部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

A、管理地方行政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

7、《宋太祖纪事本末》载:

“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酒酣,从客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功臣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交出兵权

8、元初侍御史高鸣讲谏: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世祖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只设中书省B、设三省

C、废中书省D、设内阁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下面是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皇帝:

“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

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是有不合理之处,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那么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在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处理。

宋太祖:

大臣站在他周围议事,宰相先向皇帝汇报一些行政事务,征求皇帝的处理意见;然后计相汇报国家的财政状况,讨论一些诸如税收等情况,恭请皇帝定夺。

其他大臣那么在一旁恭听。

(1)剧本反映了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

 

(2)从秦至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趋势?

 

(3)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说一说你的看法如何?

 

【答案解析】

1、D2.A3.B4.B5.D6.B7.D8.A

9、

(1)秦朝是三公制度;唐朝是三省六部制。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3)第一种:

主要是积极的。

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水利兴修,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第二种:

主要是消极的。

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

皇权至上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集权易促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四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二)

[基础达标]

1、中国古代时人评说: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番评说反映了以下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3、有人曾经作诗赞叹: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A、慎用刑法B、轻徭薄赋C、完善科举D、重视纳谏

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以下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要求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5、“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

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内阁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6、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分封制、郡县制B、分封制、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郡县制、行省制

7、“元起朔方,固己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

8、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那么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那么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

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最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说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

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解析】

1、C2.D3.C4.C5.C6.C7.A8.B

9、

(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

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

郡县制。

(2)旧俗与汉法之争。

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3)行省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五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基础达标]

1、《明史》载:

“(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发生在()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表达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某中学学生小刘在参观完故宫后对下图清朝的故宫建筑无限感慨,发出如下议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军机处外景军机处内景

太和殿内景太和殿外景

①清朝军机处条件简陋,说明清政府注意节简②军机处与太和殿的差异正是清朝君臣关系的写照③军机处条件简陋狭小也反映了其精干、机密、快捷的特点④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总揽军国大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

“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那么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假设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

“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请回答:

(1)请依据以上材料,填充表格空白

表达的制度或机构

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

历史影响

材料一

中央:

皇帝制;三公九卿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材料二

材料三

(2)概括以上三那么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答案解析】

1、C2.A3.D4.C5.D6.B7.C8.A

9、

(1)

表达的制

度或机构

制度或机构

的主要特点

历史影响

材料一

中央:

皇帝

制;三公

九卿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郡县制

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

材料二

三省六部制

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材料三

军机处

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

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2)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