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414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docx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

最新湖南省郴州市中考化学易错300题选择题word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

的反应中,已知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若A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42B.168C.35.5D.84

2.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

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Mg+O2

MgO2

B.证明铜比银活泼:

Cu+2AgNO3=Cu(NO3)2+2Ag

C.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2Fe+3CuSO4=Fe2(SO4)3+3Cu

D.电解饱和食盐水:

NaCl+H2O

NaOH+Cl2↑+H2↑

4.下列认识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稀盐酸、NaCl溶液、NaOH溶液、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溶液间的鉴别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D.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选用CaCO3粉末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的pH等于7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时,65g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g

B.

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将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固体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结晶

7.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鉴别NH4NO3和NH4Cl﹣﹣加熟石灰研磨

B.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点燃闻气味

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适量铜粉

D.除去NaCl中的KNO3﹣﹣降温结晶

8.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新物质为()

A.NaOH和H2

B.NaOH和NaCl

C.NaOH、H2和NaCl

D.NaCl和H2

9.实验室中有一种金属R的样品,取该金属样品4g,投入到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除R外,其余成分均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盐12g,则该样品中含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

A.20%B.65%C.60%D.55%

10.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

11.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

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12.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

13.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以下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

选项

物质

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A

Cu(Fe)

足量稀盐酸

搅拌,过滤

B

CO2(HCl)

足量NaOH溶液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

NaCl(Na2CO3)

适量Ca(OH)2溶液

搅拌,过滤

D

NaC1(NaNO3)

足量AgNO3溶液

过滤

A.AB.BC.CD.D

14.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基本类型,其中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化合反应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H2SO4==MgSO4+2H2O复分解反应

C.焦炭能还原赤铁矿炼铁:

4C+Fe3O4

3Fe+4CO2↑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2===CaCO3+CO2+H2O分解反应

15.若不用指示剂,要把氯化钙中少量的盐酸除去,使溶液达到中性,最好先用下列试剂()

A.Ca(OH)2溶液B.CaO

C.CaCO3D.NaOH溶液

16.利用SO2与碘单质水溶液的反应中可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化学方程式为:

SO2+I2+2H2O=H2SO4+2X,此化学方程式中的X是()

A.H2B.HIC.SD.H2S

17.二氧化碳是当今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碳源”,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既可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D.参加反应

的质量比为1:

3

18.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A.Cl2B.2ClC.2Cl-D.2Cl2

19.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Fe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l

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20.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3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丙一定为催化剂C.a等于10D.b等于12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

22.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微粒观: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

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

过氧化氢和水从组成上都属于氧化物

D.守恒观:

镁带燃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2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24.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硫酸

过滤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CaCO3、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B.BC.CD.D

25.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

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26.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BaCl2、NaCl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纯碱溶液B.稀盐酸C.硝酸银溶液D.石蕊试液

27.2017年4月15日万州某中学对全校师生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

生活中的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家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迅速用水扑灭

B.禁止乘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高铁

C.突遇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28.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和相应的原理

基本反应类型

A

加热氢氧化铜制氧化铜:

Cu(OH)2

CuO+H2O

分解反应

B

用天然气作燃料:

2CO+O2

2CO2

化合反应

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SO2═Na2SO3+H2O

复分解反应

D

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A.AB.BC.CD.D

29.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小华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

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CH3COOH);④熟石灰;⑤酒精(C2H6O);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C12H22O11);⑩尿素[CO(NH2)2].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⑨⑩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3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33.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C.易溶于水D.见光易分解

34.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35.“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CO和H2合成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A.甲醇(CH4O)B.乙醇(C2H6O)

C.甲醛(CH2O)D.乙酸(C2H4O2)

3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C.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37.下列说法正确是

A.活性炭能将硬水变成软水

B.氢氧化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质子数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38.下列各组连线都正确的是()

A.物质与用途

B.物质与变化

C.化学反应与反应类型

D.名称与俗称

3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1℃时,100ga、c两物质的溶液中,含a、c的质量相等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c

4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41.如图所示是X、Y、Z三种金属在容器中的反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金属均发生了置换反应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C.若Z能从金属Y的盐溶液里置换出Y,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Z>Y

D.若X为金属锌,则Y可能是铁

42.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2CO+O2═2CO2

化合反应

B

2KMnO4 

K2MnO2+MnO2+O2↑

分解反应

C

2Ag+H2SO4═Ag2SO4+H2↑

置换反应

D

BaCl2+CuSO4═BaSO4↓+CuCl2

复分解反应

A.AB.BC.CD.D

43.如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正确的是

A.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B.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20%

C.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g

D.t1℃时,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44.将某无色液体X分成三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氧化铜粉末,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可能是()

加入的物质 

碳酸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粉末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粉末逐渐溶 解,溶液变成蓝色 

A.稀硝酸B.稀盐酸C.NaOH溶液D.NaCl溶液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

C.氢气、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类型都属于置换反应

D.硫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6.已知:

某二价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很容易找到单质X

B.Z能将Y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C.X的氧化物化学式可表示为XO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Y>X>Z

47.金属铜在自然环境中会生成绿色铜锈(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下列关于铜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锈由四种元素组成B.铜锈不是纯净物

C.铜锈生成与O2有关D.铜锈空气中受热分解将有红色物生成

48.下列各类物质中,可能不含同种元素的是()

A.盐B.酸C.碱D.氧化物

49.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

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50.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C.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D.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51.用“

”和“

”代表两种不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

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及种类均未发生改变

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2.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相同

B.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C.钠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5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在密闭容器中,将a体积的氢气和b体积(b为变值)的氧气混合,并使之化合成水(液态)。

在保持反应前后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加入氧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的体积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MP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C.N点表示剩余气体体积为(x﹣3)mL

D.氢气的起始体积为a=6mL

5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5.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发现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着火了,迅速在化学实验室配制简易泡沫灭火器去灭火

B.怀疑家里煤气发生了泄漏时,赶紧打开排风扇开关排走危险气体

C.北方冬天过年时,下地窖取储藏的蔬菜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手不慎接触到氢氧化钠浓溶液,大量水冲洗后涂抹稀硫酸中和碱性

56.有X,Y两元素,使12gX2与XY3反应生成24gC,化学方程式为:

X2+XY3=3C,则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A.1:

1B.1:

2C.3:

1D.3:

4

57.将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变化的结果是()

A.溶液的质量都增大B.溶液的质量都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58.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5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片

C.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A.AB.BC.CD.D

60.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6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稀盐酸与

NaOH反应

B.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

C.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D.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的含量

A.AB.BC.CD.D

62.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微粒观: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转化观:

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C.守恒观:

2g氢气和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4g水

D.元素观: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

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大

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4.用∞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3:

1

6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B.

过滤

C.

稀释浓硫酸D.

除去CO中CO2

6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D.乙和丁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6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

H2O

B.2Mg+O2

2MgO

C.2KClO3

2KCl+3O2

D.4Fe+3O2

2Fe2O3

68.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FeCl3、Ca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克,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克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

B.杂质一定没有NaCl

C.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和NaCl组成

D.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

69.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分类

用途

A

水银

Ag

单质

水银温度计

B

生石灰

CaO

氧化物

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₃

焙制糕点

D

酒精

CH4

有机物

消毒、作燃料

A.AB.BC.CD.D

70.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比较安全的是()

A.用鼻子揍到容器口直接嗅闻未知气体的气味

B.若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D.发现家里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7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洁厕精除掉马桶内壁的水锈

B.用pH试纸测定人口腔唾液的pH时,你可发现pH一般在6.6~7.1之间

C.用纯碱溶液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蔗糖、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7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俗名苛性钠、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