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525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2012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古代政治

一、历史沿革:

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隋、唐);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西夏、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元、明、清)。

政治格局:

第一个国家(夏朝)、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三次大统一(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

两次民族政权并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西夏并立时期)。

二、重要人物: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三、重要制度:

1、中央集权制

秦朝建立(主要措施设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焚书坑儒);西汉巩固(分封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完善(科举制);元加强(行省制度)

明清强化(明朝强化君主权力废丞相,设三司,建立锦衣卫、设立东厂西厂)。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2、禅让制和世袭制:

禅让制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指的是帝王家庭世世代代相沿做帝王的制度,

启继承禹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从启开始一直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才彻底被摧毁。

它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4000年。

3、西周的分封制

①目的:

为了巩固西周的奴隶主政权。

②方法: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④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科举制(隋唐、清) 

A.科举是我国古代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科:

是考试科目,举:

是指选拔人才。

这一种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B.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设了进士科,这样科举考试的办法正式形成。

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就可凭才学参加考试参政,这一制度为以后各朝代相继沿用下来。

C。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清朝后期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重要史实:

商鞅变法、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A、商鞅变法的性质、时间、内容、作用。

性质:

是我国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统治改革。

时间:

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为: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2]以军功的大小来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作用:

[1]秦朝的封建统治得到了巩固,经济得到了发展,[2]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当时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B、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意义:

史实: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a.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b.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c.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渥巴锡,1771年。

d.抗击沙俄的侵略:

雅克萨之战。

e.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置台湾府。

四、秦和清的疆域四至。

(看地图识记)

古代经济

一、农业:

1、原始农耕文化半坡:

陕西、粟

河姆渡:

浙江余姚、水稻

2、农业生产工具:

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农具(西周)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曲辕犁、筒车(唐朝)

3、农业政策: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西汉初(休养生息)、三国(垦荒耕田)、唐朝(轻徭薄赋)、元朝(重视发展农业)、清朝(重本抑末)

4、兴修水利:

大禹治水、李冰修都江堰、秦凿灵渠、王景治理黄河、隋朝大运河、元世祖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

5、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

汉使把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种子带回内地,明朝时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提高了人民的经济生活质量。

二、手工业:

1、冶金业:

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冶铁业(水排)

2、纺织业:

a.丝织业:

提花机(西汉)、蜀锦(三国)、花色品种多(唐)、南方胜过北方(北宋)、苏、杭产量大(明)、南京后来居上(清)

b.棉织业:

南宋后期(兴起)、明朝中后期(出现手工工场)。

3、陶瓷业:

彩陶(半坡人)、黑陶和白陶(大汶口人)、秦始皇陵兵马俑、白瓷、青瓷、唐三彩(唐)、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宋)、青花瓷(明)、规模扩大(清)

4、建筑业:

河姆渡、半坡人会建造房屋秦长城赵州桥(隋)北京故宫、明长城(明)

5、造船业:

宋朝造船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三、商业:

1、繁荣的城市:

长安、洛阳(两汉)洛阳城(北魏)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东京、临安(两宋)大都(元)北京、南京(明)北京、苏州、扬州(清)

2、货币:

圆形方孔钱(秦)五铢钱(西汉)“交子”(北宋四川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繁荣,)

3、交通:

西汉丝绸之路隋朝大运河通南北唐朝水陆达海外元朝漕运、海运

4、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了许多“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被雇佣的劳动者被称为“机工”,他们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稀疏出现,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是占主要的地位。

四、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在南方的格局形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

(原因:

①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②许多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表现: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片良田。

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2、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在南方

(原因:

①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政府重视、扶持。

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A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明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主要产地在南方。

B棉花种植,有两广、福建扩展稻了长江流域。

C茶树栽培也很广,江南的丘陵地区,新开辟了许多茶园2、纺织业方面: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C、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

3、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4、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5、商业发展的表现A、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使开封和杭州。

临安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B、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使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

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

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盛世

1、“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

他实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政策,出现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就把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1]注意吸取隋灭亡为训,[2]明于知人,善于任使,[3]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2“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史称“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民族关系:

有战有和。

始终在相互融合;少数民族不断发展,北魏孝文帝、唐与吐蕃、宋辽元时期

1、北魏孝文帝

(1)改革的目的: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改革,

(2)改革措施:

社会生活:

要求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

政治制度:

通婚姻,用官制、律令。

思想文化:

学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历史意义:

使北魏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2、唐与吐蕃

唐太宗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获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1)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所起到的作用是:

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发展了吐蕃经济文化。

(2)八世纪初,唐中宗接受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

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3、宋辽元时期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许多汉族人来到了边疆,为当地作出了贡献,同时,边疆各族也大批迁入中原地区,同汉族等杂居相处,许多民族经过长期与汉族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了什么差别。

到元朝时,许多外国人又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回族。

对外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通、唐代开放、两宋时海外贸易兴盛、元大都商旅不绝、明朝郑和下西洋、明清时期对外反侵略和严禁对外贸易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2)开放的唐代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是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各国交往频繁。

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遣唐使:

唐建立后的200多年间,日本正式遣使来中国共13次之多。

日本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

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

为了促进中日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前后经过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

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九州,受到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鉴真一行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布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在他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古都奈良。

鉴真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唐太宗时玄奘到天竺取经,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玄奘西游取经,对促进中国和印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唐与新罗:

交往密切,著名人物——崔致远考中进士。

(3)两宋时海外贸易兴盛

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

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4)元大都商旅不绝、

元朝商业繁荣。

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中外交往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荣景象

(5)明朝郑和下西洋

A.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显示国威。

B.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意义:

[1]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2]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首次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3]促进了我国同西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D.评价:

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显示了中国当时的强盛,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产生多大的影响,明朝中后期起,对外政策趋向闭关锁国。

、(6)戚继光抗倭:

A.背景:

明朝时期,日本海盗商人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

他们勾结明朝土豪奸商,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给中国沿海造成极大的祸害。

这些强盗被叫做“倭寇”。

B.过程:

明朝大将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

C.意义:

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7)郑成功收复台湾:

A..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的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B.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其意义为: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8)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康熙帝时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的侵略活动。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9)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A.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造成闭关自守的根本原因。

[2]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B.表现:

实行严厉禁海政策,沿海居民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后来,只开广州一处,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C.影响:

正面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反面影响,它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地区:

A、西汉时,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统治之下。

B、东汉时,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进一步加强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C、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的整个新疆。

E、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签定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提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2、西藏地区:

A、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同松赞干布成亲。

唐玄宗时,金成公主和尺带珠丹成亲,吐蕃“和同为一家”。

B、元朝:

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C、清朝:

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台湾地区:

A、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台湾)。

C、清朝,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清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科学技术

1、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同时,商朝的四羊方尊是享誉中外的青铜艺术精品。

总之,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2、数学:

(1)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比欧州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3、医学:

(1)汉代著名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还模仿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明朝时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建筑:

(1)都江堰:

战国时期,由秦国太守李冰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2)长城:

A.秦长城:

秦始皇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使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元朝时,开凿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4)赵州桥:

隋朝的工匠立春设计并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5)故宫:

明成祖是修建,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5、其他:

(1)《水经注》北朝郦道元著,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都有涉猎。

 

(2)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对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这部书被译成好几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四大发明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1).十一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后来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欧洲到十五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要晚400年。

(2).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于是就用这种特性,制造成“司南”,这是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

后来人们又制成了指南针,到北宋时,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事业;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们制造丹药时发明的,唐朝时就能制成火药了,到唐朝末年火药作为武器开始用于军事;到宋元时期,火药大量的被应用于军事。

十三、十四世纪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纸的发明、改进及意义

西汉前期出现用于写书和绘图的纸,东汉时的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的发明的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思想文化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草书、行书逐渐流行(魏晋)

2、孔子:

春秋晚期,是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主要有: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孔子另外还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就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孔子的学说而发展起来的。

孔子教育思想的成就有: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注意“因材施教”;[2]要求学生按时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3]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孔子著名的教育言论还有: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

总之,孔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一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我国沿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批评其它的学派,历史上就称为“百家争鸣”。

(1)墨家:

代表人物:

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著有《墨子》一书,他主张“兼爱”,即:

互助互爱。

“非攻”,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主张选贤举能。

(2)儒家:

代表人物:

春秋时是孔子,战国时是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他反对一切战争;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主张“以德服人”;并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其弟子把他的言论编订成《孟子》一书。

(3)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反对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前进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有《韩非子》一书,其思想得到了秦王政的采纳,后来遭到李斯所害。

(4)兵家:

代表人物:

孙武,他是兵家的鼻祖,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一系列作战原则。

著有《孙子兵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兵书。

(5)道家:

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是老子,战国时期是庄子。

老子,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代表作《庄子》。

4、佛教和道教:

(1)佛教的传入: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它的教义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时,开始修建佛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迎合了统治者的欲望,道教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5、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1)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